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494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阅:

阅读,看。

比:

靠近。

绝:

极,非常。

矫:

举。

属(zhǔ):

相类似。

诎:

同“屈”,弯曲。

状:

……的样子。

衡:

通“横”,与纵相对。

然:

题:

题写。

甫:

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了了:

清楚明白。

一、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1):

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与“核舟”的主题。

第二部分(2~5):

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6段):

舟上所刻内容与作者的感叹。

二、梳通文意

1.了解学生翻译情况

2.强调要重点掌握的语句

翻译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

(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房屋)、器皿、人物,甚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游赤壁(的情景)。

这小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两粒黄米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的)两旁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是个和尚)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

苏东坡和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

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

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转,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子底下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袒开胸怀,露出两乳。

(佛印)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似。

(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

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茶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背面稍平,作者在上面刻(题)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

“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的。

总计这只核舟,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

刻了箬篷、船桨、火炉、茶壶、画卷、念珠各一件;

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进一步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第2课时

深入理解课文。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善县)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志的《虞初新志》收录。

从上节课我们的学习看,“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

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在层次与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一、探究内容

㈠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思考:

“奇巧”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

概括出雕刻家王叔远的技艺高超。

㈡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思考:

本段写了怎样的内容?

重点内容是什么?

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介绍“核舟”的体积,船舱。

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细;

“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

突出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㈢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

1.“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这几句写了怎样的内容?

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二人的情深意笃,二人阅读的投入。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写出了佛印怎样的形象?

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㈣朗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思考:

1.本段写了哪些内容

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

2.作者是怎样塑造舟子的形象的?

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

一个“视端容寂”,是很专注的样子。

㈤朗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思考:

作者是怎样表达王叔远的精湛技术、构思巧妙的?

核舟体积小,内容丰富、布局巧妙。

㈥从全文看,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

至少有三个地方说明是“泛舟”。

第一,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

第二,从“舟尾横卧一楫”船浆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

第三,从“舟子”“居右者……若啸呼状。

居左者……若听茶声然”可知“泛舟”。

二、探究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举例说明。

列数字:

如: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许。

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窗八;

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作比较: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打比方: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举例子:

尝贻(yí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通过“贻余核舟一”的例子,来证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的观点)。

三、个性解读

1.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了本文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艺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课文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

这要靠什么?

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

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

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预习《大道之行也》,要求背诵,基本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

魏学洢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明末散文作家。

字子敬,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嘉善(今属浙江嘉兴)人,万历四十年(1571)为诸生。

魏学洢在七岁时就能做诗,生性孝顺。

曾经有一次不小心摔下桥,断了脚,也不敢大声喊痛,唯恐父母担心受怕。

年少时,曾和父亲魏大中一起到帷萧寺苦读,生活清苦,效法范仲淹日夜吟诵。

成年之后,以擅长写文章闻名于乡里之间,而他所做的赋更是精妙,颇受大家的欣赏。

魏学洢生活在晚明阉党横行的时期,天启年间,父亲魏大中因上疏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树威,被诬下狱,魏学洢暗中随槛车进京,欲上书替父罪,未能如愿。

父死狱中,魏学洢匍匐扶棺返里,日夜哭不绝声。

距父死不逾月,竟哭而亡。

大约只活了三十岁左右。

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

一生没做过官,著有《茅檐集》8卷,为《四库全书》收录,内《核舟记》,至今仍为中学语文教材。

明崇祯元年(1628),阉逆伏诛,魏大中次子学濂刺血上《痛陈家难疏》,诉说父死并白兄学洢殉孝状。

思宗白其冤,追赠大中为太常卿,谥“忠节”,予祭葬,学洢配祭附葬,私谥“孝烈”。

于城中敕建忠孝祠特祀,后又于祠前建忠臣孝子坊,邑人称为魏家祠堂、魏家牌楼。

祠坊屡经修葺,民国26年(1937)11月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原址即今嘉善影剧院址。

祠坊屡经修茸,民国26年(1937)11月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原址即今嘉善影剧院址。

佛印简介

佛印禅师(1032~1098),宋代云门宗僧。

法名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浮梁(旧属江西省鄱阳郡,今属江西省景德镇市)人。

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三岁能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能诵诗三千首,长而精通五经,被称为神童。

佛印少时,曾于竹林寺读《大佛顶首楞严经》,遂礼宝积寺(在今江西省萍乡市境内)日用为师,学习禅法。

十九岁登临庐山,参访云门四世开先善暹,复参圆通居讷(1010~1071),师从云门四世延庆子荣,师赞叹说:

“骨格似雪窦,后来之俊也。

”二十八岁,由于精究空宗,被称为“英灵的衲子”,而嗣善暹之法,住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承天寺。

其后,历住淮上斗方寺(在湖北省浠水县境内),江西庐山开先寺、归宗寺;

丹阳(今江苏镇江)金山寺、焦山寺;

江西大仰山等知名古刹,前后四十余年,德化广被,为人称颂。

曾四度住南康云居山,接得四方云衲。

佛印禅师还整编白莲社流派,担任青松社社主,倡导弘扬净土思想。

宋神宗曾敕赐金钵,以旌其德。

佛印门下著名弟子有义天、德延、净悟等门生。

元符元年(1098)一月四日佛印禅师示寂,享年六十七岁,法腊五十。

朝廷赐号“佛印禅师”。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过从甚密,称为至交。

两人应酬文字很多,乐为人所传诵。

例如,南宋时出现题为宋苏轼撰的《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所记皆为苏轼与佛印禅师往复之语。

核工记

[清]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

户虚掩,如应门;

洞开,如延纳壮——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

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

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

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

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

“纳须弥于芥子。

”殆谓是欤!

【译文】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

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打鼓,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

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

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

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

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

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

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

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

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

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

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计算整个桃坠,总共有七个人:

分别是四个和尚,一个船客,一个小童,一个士兵。

宫殿房屋器物用具共有九个:

分别是:

一座城,一座楼,一座寺院,一个宝塔,一条小舟,一个阁楼,一个炉灶,钟和鼓各一个。

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

山、水、林木、四块河滩石头,星星、月亮、三盏灯火。

而人的活动例如传递更次,报知天亮,候门等人,夜晚归来,靠着茶几,烧制茶水,总共有六样,各自神情态度都不相同,并且具有其愁眉苦脸、畏惧严寒、凝聚神思各种神态,都一一模仿得很像。

佛语说:

“容纳高山于芥菜子,”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

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

及时地清洗钢笔;

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

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书写练习1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正确书写6个字。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

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

“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

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

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

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

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

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

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

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

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

下边两竖内斜;

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

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

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书写练习2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正确地书写“轻”字

“车”字旁的书写。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书写练习2、轻、斩、转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六)

课型: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示例字:

“宝”:

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

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

(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

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

怎样写好字

课型:

复习课

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一、正确的学书之路

1.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

①好帖;

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

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

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

“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

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

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

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

“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

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