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4980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doc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学生

课标要求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以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能跟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并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能举例说明生命在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第一节动与静

整个宇宙都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着,世界上没有不动的物体(即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这么多静止的物体呢?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事先必须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人们把这个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注意:

1、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其它物体跟参照物进行比较(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

要描述物体“运动”和“静止”时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任何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一样,物体的运动状态常常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要研究在地面附近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山、石、建筑为参照物。

3、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选它本身作为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此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例1:

小红坐在一辆由东向西行驶的列车上,则她相对于路边的大树是运动的,相对于坐在她身旁的乘客是静止的,相对于从她身边走过的乘务员是运动的。

解析:

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就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如果位置改变了,则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是运动的:

如果没改变,则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是静止的。

例2甲、乙两列火车向东匀速行使,甲在前,乙在后。

甲80km/h,乙60km/h,如果以甲作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行驶

动与静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2、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3、题2图所示,袋鼠妈妈将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草地 

B.袋鼠妈妈 

C.天空

D.小袋鼠

4、小明坐在行驶公交车上,看到车外的景物飞驰而过,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路旁的树木     B.路边的房屋      C.路面       D.公交车

5、2012年11月23日,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成功起降。

如图1所示,飞机起飞时,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航母         B.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C.海水         D.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6、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7、(2013•绥化)当你乘坐出租车赶来参加中考时,会看到两旁的楼房和树木飞快地向后退去,这时以周围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  )

 

A.

路边的树木

B.

路旁的楼房

 

C.

出租车的座椅

D.

迎面驶来的小汽车

8、当甲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在路边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       B.乙车     C.路灯     D.地面

9、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图5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神舟九号”

10、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     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

11、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12、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A.教室里的黑板       B.教室地面上滚动的篮球

C.教室外走过的同学     D.教室外飞过的小鸟

13、小明和小丽正站在路边等校车。

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路灯       B.路边的树木       C.小明       D.驶来的校车

14、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下面的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A.受油机   B.大地     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   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

15、一位勇敢的漂流者乘橡皮船在湍急的河水中顺流而下。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

C、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梁是绝对静止的

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

D.宇宙就是由运动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17、在市区的一些大厦里建有观光电梯,电梯里的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可欣赏到电梯外的美丽景色。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B.以大厦的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以路面上的大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18、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19、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高山    C.飞机     D.白云

20、甲、乙两人并排骑自行车前进,甲看到乙是静止的,甲选取的参照物是()

A.甲     B.地面     C.迎面驶来的另一辆车   D.道路两旁的树木

二、填空:

21、小强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9甲、乙所示。

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______运动的,卡车向___________运动;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_________运动。

(填“左”或“右”)

    

22、人坐在顺流而下的船里,如果以      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如果以     为参照物,则人是运动的;如果以船为参照物,岸边的树是      的。

23、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

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        的。

24、小刚相对于路旁的一棵柳树的位置不断地变化,则以该柳树为参照物,小刚是          的。

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1)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测量单位,在交流中很不方便,因此,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在国际单位制中,每个物理量都有一个基本单位,每个单位也有一个特定的符号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

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nm

(3)在测量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精度的测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4)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要放正,让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④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误差

不管你选多精密的仪器,也不管你多认真,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有偏差,这个偏差叫误差。

对于测量,误差越小越好,但是,误差是总存在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校准测量工具;

②改进测量方法;

③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正误差与错误是长度测量中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所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错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在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很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因此,学习时应特别注意两者的区别.误差不可以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二、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用符号s表示。

比秒大的单位有时(h)、分(min)

比秒小的单位有毫秒(ms)、微秒(u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us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随堂练习

一、填空题姓名评价

1.在国际单位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__,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测量长度时,要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要达到的_______________,然后再根据测量要求选用____________.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2.有两个测量数据分别为28.4厘米和50.30厘米,试判断:

(1)第一个数据测量时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准确值是_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

(2)第二个数据测量时所用的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准确值是_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

3.填出下列数据的单位:

一个学生的身高是170_____;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约2×103_____;圆珠笔的长度是0.135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80_________.

4.单位换算: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8.2微米,合________米;

万里长城约6700千米,合___________厘米;

一张纸的厚度为71微米,合________毫米.

房间面积85米2=_______分米2=_____厘米2

纸箱体积1.60×104厘米3=_______分米3=________米3

5.某同学测得物理书内150页的厚度是5.4毫米,则每张纸的厚度应是_________微米.

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

将细钢丝的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__________cm,细钢丝的直径是_________mm。

长度的测量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如下左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cm。

2、如上右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木块的长度约是    cm.

3、如图8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等于______m。

 

 

 

4、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的符号是       。

5、陈陈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6.4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6、如下左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cm。

 

7、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木块的长度为        cm。

  

8、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

A的长度为      cm.;B的长度为       cm。

 

        

9、如下图所示,纽扣的直径是          cm。

10、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7.2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读数如上右图所示.由此得钢管外直径是________cm,钢管壁的厚度是_________

11、如图1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木块的长度为       cm。

12、单位换算:

 

(1)4.6km=       m=    um    

(2)730nm=    mm=     dm

 (3)0.5h=       min=        s

13、给下列数值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教室黑板的长度约为4000          

14、小宇在用刻度尺测量一截铅笔的长度时(如图8),特意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读数,他发现三种读数结果并不一样。

你认为正确的读数角度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甲”、“乙”、“丙”)。

按正确方法读数时,该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图(a)中,物体A长度为      cm。

图(b)中,物体A长度为          cm

二、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17、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

 C.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8、下列的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

A.千克(kg)      B.米/秒(m/s)    C.米(m)      D.帕斯卡(pa)

19、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B.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 任何测量都有误差         D.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20、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B.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

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D.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2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出现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22、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23、如图2所示是小华同学利用自制的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身高,她一共测量了三次,三次测量数据分别为156.2cm、156.3cm、156.3cm,则小华的身高的平均值为( )

A.156.3cm      B.156.2cm     C.156.27cm     D.156.267cm

24、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

13.46cm、13.44cm、13.44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

A.13.447cm    B.13.44cm    C.13.45cm     D.13.46cm

25、如图1所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26、下列情形中,不能用来准确测量物体长度的尺是()

A.零刻度已磨损的尺                  B.比物体的长度短的尺

C.刻度不均匀的尺                    D.最小刻度不是毫米的尺

2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B.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8、如下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3.00cm,请在刻度尺上画出该物体的长度。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8 

2、1mm 2.60cm   

3、2.80 0.0280 

4、刻度尺  S   0.1cm(1mm)  1.60

5、1cm  36.4cm 

6、3.39—3.41    

7、1mm   1.85

8、2.3cm  1.60mm

9、1.10

10、1.30 0.29cm        

11、1mm 2.60cm

12、4.6×103,4.6×109,7.3×10-4,7.3×10-6,30,1800

13、

(1)分钟(min)

(2)毫米(mm); 

14、乙   3.50cm

15、 2.4cm;2.40cm

二、选择题

16、D17、B 18、C19、C20、D21、A22、D23、A24、C25、B26、C

27、D 

三、作图题

28、

机械运动疑难题(补充)

一、选择题

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7所示。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2、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s~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

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4、如图1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表,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匀速行驶3min,则它通过的路程为()

   A.3km        B.3.5km       C.35km     D.210km

5、我们可以用物体经过的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如图5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A点运动到B点:

第一次先从A到D,再从D到B;第二次直接从A到B。

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6、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7、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

 

二、实验,探究题

8、如图24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

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

分:

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              。

9、有一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5所示。

当小钢球沿直线运动经过A、B、C三点时,该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5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_______cm/s;vBC=________cm/s;vAC=________cm/s。

10、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10甲.

 

(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____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____________ ,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____m/s。

11、 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

则:

(1)实验中测小球滚动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_s;

(3)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4)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