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5083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doc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

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

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

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

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

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

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

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

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

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

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

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

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

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

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如点燃A克氧气和B克氢气的混合气体,生成水的质量是小于或等于(A+B)克。

氧气和氢气要么恰好按质量比完全反应,都不剩余,则生成水质量等于(A+B)克。

要么,氢气过量剩余或者氧气过量剩余,有一种没有全部反应,则生成水质量小于(A+B)克。

但氢气和氧气不可能都有剩余,因为如果都有剩余,则会继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即便实验数值不相等,是因为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气体逸出。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气体通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不用燃着木条熄灭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因为使木条熄灭的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但可以验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

溶质(一种或几种)(固、液、气)

溶剂(一种)(若是液体,一般为水)

溶液

3、性质

均一性:

(各处的性质相同,浓度一样)

稳定性:

(只要温度、溶剂量不变,就不会析出固体)

吸热(如NH4NO3)

4、溶解时的热现象温度不变(如NaCl)

放热(如NaOH、浓硫酸)

5、分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恒温蒸发溶剂

①增加溶剂②升温

转化措施: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因素

内因:

溶质、溶剂的性质

1、固体溶解度温度升高,一般溶解度增大

外因:

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如NaCl)

溶解度(S)

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如熟石灰)

读出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读出某溶解度下的温度)

溶解度

曲线

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交点意义:

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物质提纯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2、气体溶解度:

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反之)

压强(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1、定义:

C%=-------------------×100%

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偏高:

2、计算

溶液的配制仪器:

偏低:

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

溶液的稀释(A×a%=B×b%)

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

“相同温度”下的某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

但必须同温下才可比较。

第十单元酸和碱

物理

(性质)

盐酸:

刺激性气味,挥发性

(H++酸根离子)

盐酸

(HCl)

硫酸

(H2SO4)

硫酸:

吸水性(作干燥剂),脱水性,溶解放热(稀释“硫入水”)

①使指示剂变色

紫色石蕊:

变红

无色酚酞:

不变色

化学

(性质)

②与金属(活泼金属)反应:

酸+活泼金属===盐+H2↑

③与金属氧化物(如Fe2O3、CuO)反应:

H+O==+H2O

④与碱反应:

H+OH===+H2O(中和反应)

⑤与盐(如碳酸盐)反应:

H+CO3==+H2O+CO2↑

腐蚀性:

用途:

除铁锈。

胃液中含盐酸HCl帮助消化。

化工产品。

俗称

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金属离子+OH-)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钙

[Ca(OH)2]

物理

(性质)

氢氧化钠:

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易溶于水

氢氧化钙:

无吸水性[但生石灰有吸水性CaO+H2O===Ca(OH)2]

①使指示剂变色

紫色石蕊:

变蓝

无色酚酞:

变红

②化学

(性质)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如CO2、SO2、SO3)(都生成H2O)

③与酸反应:

H+OH===+H2O(中和反应)

④与盐反应:

[如Ca(OH)2+Na2CO3===CaCO3↓+2NaOH]

腐蚀性:

用途:

NaOH制造肥皂,Ca(OH)2中和酸性土壤,(检验铵盐。

酸性[酸溶液、一些盐溶液(如AlCl3溶液)]:

pH<7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碱性[碱溶液、一些盐溶液(如Na2CO3溶液)]:

pH>7

pH值

中性[蒸馏水、一些盐溶液(如NaCl溶液)]:

PH=7

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酸性越强:

pH值越小

碱性越强:

pH值越大

1、铁的化合价+2、+3价。

置换反应生成+2价亚铁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中化合价不变,为+3价

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

2、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一般是稀盐酸和稀硫酸,浓硫酸和硝酸不行。

3、判断溶液中酸和碱是否完全反应,只要检验出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即可。

可加石蕊溶液、活泼金属、碳酸盐等。

(如果是酸性溶液,则加活泼金属产生氢气,加碳酸盐产生二氧化碳,有气泡)

4、只要溶液显碱性或酸性,就能使指示剂变色,不一定要酸和碱。

如:

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不是碱,是碳酸盐,但是溶液显碱性,也会使指示剂变色。

还有碳酸钾也显碱性。

第十一单元盐与化肥

俗称:

食盐

物性: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改变小。

氯化钠

(NaCl)

用途:

调味品,生理盐水

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仪器:

溶解时:

搅拌,加速溶解

粗盐提纯玻璃棒用途过滤时:

引流

蒸发时:

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产率偏差偏高:

①过滤不干净;②水没有蒸干。

偏低:

①过滤时无润洗烧杯和玻璃棒②过滤或蒸发时液滴飞溅③转移固体不完全。

(金属离子或NH4+

和酸根离子)

包括:

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钙(CaCO3)

碳酸盐

俗称:

纯碱或苏打、小苏打、(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

用途:

Na2CO3洗涤剂,NaHCO3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CaCO3建

筑材料,实验室制CO2,作补钙剂。

检验方法:

(加稀盐酸有气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CO2)

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

(如:

Fe+CuSO4===Cu+FeSO4)

②与酸反应:

(如:

AgNO3+HCl===AgCl↓+HNO3)

③与碱反应:

(如: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④与某些盐反应:

(如:

Na2SO4+BaCl2===2NaCl+BaSO4↓)

通式: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条件:

有H2O或↑或↓生成(酸、碱、盐的溶解性表P109)

应用:

(物质共存、除杂质、鉴别)

分类:

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各种化肥的作用:

氮肥(叶)、磷肥(果实)、钾肥(茎,抗倒伏)

化肥

氮肥

鉴别磷肥(①看外观或溶解→②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是铵盐)

钾肥

使用化肥的利与弊利: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弊:

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源、土壤退化

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石灰水主要成分是Ca(OH)2、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

2、除去CO2气体可选用NaOH溶液,而检验CO2气体时选用Ca(OH)2溶液。

3、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有刺激性气味。

NH4++OH-==NH3↑+H2O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种类(六种):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

食物来源:

肉类、大米、动植物油、蔬菜或水果

营养素

提供能量:

糖类(主要)、油脂(备用)、蛋白质

功能

血红蛋白:

含铁元素

酶:

(高效催化剂)

维生素A、C(缺乏A夜盲症,缺乏C坏血病)

人体元素

常量元素(>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0.01%):

Fe、Zn、I、F、Se

缺乏元素对人的影响:

Ca、Fe、Zn、I、F、Se

区分

有机物:

含C元素(CO、CO2、CaCO3除外)[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无机物:

不含C元素

区分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区分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天然橡胶)

有机物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即有机合成材料

鉴别

热塑性塑料:

热固性塑料:

棉纤维:

烧纸的气味

鉴别

(燃烧)

羊毛纤维:

烧羽毛的气味

合成纤维(涤纶或锦纶):

有特殊气味

白色污染

产生物质:

废弃塑料

解决措施(4个):

1、少用塑料制品2、回收废弃塑料3、使用可降解塑料4、重复使用某些塑料

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如CO、CO2、H2CO3、含CO32-、HCO3-的化合物,组成和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所以归为无机物一类。

有机物一定是化合物,所以碳单质不是有机物。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