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511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启参考资料化学之门教案Word下载.docx

受热分解,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

结论: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保存: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氮气的主要有:

、、、。

2、【演示实验】教材图1-6“铁的锈蚀实验”

铁丝表面出现了色物质,

导管中有红色水柱。

原因:

铁丝生锈消耗了锥形瓶内空气中的氧气,

导致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导管内液面。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

(1)

(2)

(3)(4)

2、生物化学促进了遗传工程的研究和发展。

3、高分子化学促进了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4、环境化学促进了环保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发展。

5、地球化学促进了人类对地球的全貌有一个完善的认识,指导人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

6、结构化学促进了人类对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认识,为研究新物质的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后教:

指导学生完成先学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

七、当堂训练:

1、为了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2、下列化学工艺最早不是从我国产生的是()

A、制青铜器B、烧瓷器C、制作玻璃器皿D、冶铁炼钢

3、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下列有关碳酸氢铵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是颗粒细小的白色晶体

B、加热碳酸氢铵,会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晶体慢慢消失

C、碳酸氢铵应密封低温保存D、碳酸氢铵受潮后应及时晒干

4、下列举措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B、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D、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5、下列用途中,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B、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C、制氮肥D、制霓虹灯

板书设计: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反思

第二章化学研究些什么

科组: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本质区别,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明确一定要由变化本质来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会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讲授法、对比分析、实验探究法等

第1课时

1、导入: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化学,化学使整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化学世界里充满了奇妙的变化。

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对自然世界和社会发展会有更多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这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略)

今天我们从化学的视觉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本节课通过哪些例子来阐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先学: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变化时新的物质的生成。

例如:

水变成水蒸气等。

(2)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物质发生变化时新物质生成。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及查阅教材P11图1-15化学变化的现象,

总结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有等现象。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等属于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活动与探究:

蜡烛燃烧

提问:

1、蜡烛燃烧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2、石蜡燃烧变成了什么?

3、在吹灭蜡烛时,还看到了什么?

讲解:

蜡烛燃烧时,首先是石蜡受热熔化,然后是液体蜡气化变成蒸气,最后才是蒸气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1、固体蜡液体蜡气体蜡

2、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思考:

1、石蜡融化、汽化和石蜡燃烧有怎样本质区别?

2、请你举出一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及查阅教材P11图1-15化学变化的现象,总结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有等现象。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水的三态变化;

2、汽油的挥发;

3、煤油的燃烧;

4、氯化氢与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5、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

6、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了许多性质。

物质的性质有的是从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有的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学生查阅P12图1-16,图1-17金刚石的变化

1、金刚石发生了什么变化?

具有什么性质?

2、什么是物理性质?

什么是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观察化学实验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变化前观察:

(1)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2)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变化时观察:

(1)反应的条件(加热、点燃等);

(2)反应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

3、变化后观察:

(1)有几种物质生成;

(2)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4、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光:

固体物质燃烧一般发光而无火焰

焰:

火焰为气体物质(或燃烧前先汽化的固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

烟:

固体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

雾:

液体的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颜色变化B、气体放出C、发光发热D、有新物质生成

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分蒸发B.汽油燃烧C.铁铸成钢D.粮食酿酒

3、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瓷器B.钢铁生锈C.火药爆炸D.露结成霜

4、下列成语或俗语里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百炼成钢C.木已成舟D.聚沙成塔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生铁制成铁锅B、金刚石做玻璃刀C、铜丝做导线D、氢气作高能燃料

6、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属于(),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属于()。

7、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B、容易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D、容易汽化

第1课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化学研究的内容 

1、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方面的初步知识,物质的用途与制法的关系

2、知道空气中氧气、氮气的含量。

3、学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4、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1、空气的组成

2、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分析

2、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的形成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等

第2课时

我们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物质即空气,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

(堵住注射器的末端后推动活塞很难推动,或一个干燥的小烧杯倒扣在水中,取出,小烧杯内不湿等方法都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你还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

本节课通过怎样的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测定

(一)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含有、、和

等多种成分的气体,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剩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主要是。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测定

1、实验装置及内容:

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5等份,

并加以标记,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

将胶管上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

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

现象。

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伸入盛水的烧杯中,

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2、实验原理:

利用某物质(如:

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水倒吸进入容器。

测定进入容器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3、实验现象

(1)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段时间后熄灭。

(2)待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大约占瓶内体积的。

4、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实验成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红磷用量需;

(3)打开止水夹前,集气瓶需;

6、思考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从该实验中能得出它具有、等性质。

(2)能不能用石蜡、木炭等物质代替红磷做该实验?

为什么?

(3)有同学做该实验时发现上升的水的体积小于1/5,其原因可能是:

(4).有同学做该实验时发现上升的水的体积大于1/5,其原因可能是:

(三)混合物和纯净物

像空气一样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1、混合物是由混合而成的;

2、纯净物只由组成。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属于纯净物;

空气、自然界存在的水属于混合物。

探究与活动:

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

实验现象:

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完全被烧焦后得到黑色物质。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看图像:

教材P16图1-22,图1-23金刚石和石墨、石英的晶体结构和它们的性质。

说明:

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决定的。

(四)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指导阅读:

教材P16、17、18

交流与讨论:

请指出下列用途中,哪些是金刚石的用途,哪些是石墨的用途,并说明该用途分别利用了金刚石或石墨的哪些性质。

1、制作钻石

2、作为电池的电极

3、制作铅笔的笔芯

4、制作切割玻璃的刀头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5、

后教:

(结合先学内容进行完成本节课)

六、本节小结: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应选用()

A、蜡烛B、硫粉C、木炭D、红磷

2、到云南梅里雪山旅游时,有的人常常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

A、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B、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

C、氧气的体积分数仍约为21%,主要是由于高原空气稀薄

D、二氧化碳的含量太高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白酒C、矿泉水D、粗盐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B、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C、液氧D、冰水混合

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放热,可以做制冷剂

B.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于燃料。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粮食的保护气。

第2课时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的组成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混合物和纯净物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1课时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1、认识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注意事项。

2、知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书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

1、初中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2、初中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

3、对化学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处里学习特点

对化学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处里学习特点

讲授法、实验法、交流讨论法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它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它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障。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教材P137-137附录一)

认识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注意事项。

下面是一些实验室常见的仪器。

(1)写出仪器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_,D________,

E______,F______。

(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

①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离时所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

②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物质时,用来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

③将固体反应物放入集气瓶中燃烧,所用的仪器是____。

④可以加热的反应仪器是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可以直接加热,____只能间接加热。

⑤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

(二)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材P139-140附录二)

1、酒精灯的使用:

思考:

如图A、B、C三处哪里最先烧焦?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注意:

1、用火柴点酒精灯,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2、酒精灯里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3、熄灭酒精灯用灯帽,不可用嘴吹熄。

不用时盖上灯帽。

2、药品的取用

药品的取用原则:

(1)取用量:

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说明用量,应取,固体以为宜,液体以为宜。

多取得药品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

(2)“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子闻试剂。

a、固体:

粉末状药品用

操作要点:

平放、送底、竖管

块状药品用

平放、送口、竖滑

b、液体:

取下瓶盖,在桌面,标签应,

瓶口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

3、液体体积的量取用,

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

最低处保持水平。

4、给物质加热

a、给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铁夹

应夹在离口约1/3处。

b、给液体加热:

试管约和桌成45o角;

试管

口不能对着人

5、有关“铜绿”的探究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铜绿和盐酸作用

产生大量的气泡,“铜绿”溶解,溶液呈蓝色。

铜绿加热

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实验你对“铜绿”性质有什么认识?

学习了哪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既能用来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又能用来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的仪器是

A.试管B.烧杯C.集

气瓶D.量筒

2、实验室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烧杯B.

试管

C.蒸发皿D.量筒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

液体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4、现有下列仪器,请在下列空格中填上所需仪器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

用于量度液体体积______。

(2)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_。

(3)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

的是

(4)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

(5)用于配制溶液或者作较大量试剂反应的容器_____。

5、量取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仪器为______和_____。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应将量筒_____放置,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若观察时视线是俯视,则此时读出的液体体积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数。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稀盐酸时,若仰视读数,则所得稀盐酸的体积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第1课时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一、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注意事项。

二、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酒精灯的使用:

2、药品的取用

3、液体体积的量取

4、给物质加热

第2课时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1、综合运用基本操作对镁的性质进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对一些常见的化学符号进行识记,会写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了解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使用化学符号

科学探究的应用 

实验探究法、学生互教互学法、交流讨论法等

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想学好化学,不仅要进行化学实验,还要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注意化学符号的熟练掌握。

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科学探究来认识某物质,研究物质的变化。

本节课通过科学探究金属镁具有哪些性质?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

【活动与探究】研究镁的性质

1、提出问题:

镁是一种金属和铜、铁等金属相比它的色、态、硬度、导电性怎样?

它的化学性质怎样?

能否和氧气、酸等反应?

请依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假设

3、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1)观察镁的外观,试验其硬度

(2)镁条打磨后再观察

(3)试验镁的导电性

(4)镁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并和铜、铁相比;

(5)镁条放入食醋中并和铜铁相比。

物质

状态

颜色

硬度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在食醋中的变化

问题:

通过实验与观察,你对所提出的问题有什么认识?

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1、镁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些烟花和照明弹中都含有镁粉和镁的哪种性质有关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讲解】现在已经发现的自然界中的和人工合成的物质有几千万种,但它们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为了研究和描述方便国际上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元素和物质及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

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1、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要熟记这些元素符号)

CHOPNSKINaMgAlSiClCaMnZnAgHgFeCu

碳氢氧磷氮硫钾碘钠镁铝硅氯钙锰锌银汞铁铜

练习:

教材P24“观察与思考”查阅附录三,指出组成各物质的元素

化学式

含元素名称

氧气

O2

氯化氢

HCl

金刚石

C

氧化镁

MgO

镁条

Mg

二氧化硫

SO2

氨气

NH3

碳酸氢铵

NH4HCO3

2、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了方便地描述化学反应,可用文字书写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

依据下列几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析反应物、生成物中的元素,总结化学变化的特征。

1、镁+氧气氧化镁2、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MgO2MgONH3HClNH4Cl

3、碳酸氢铵氨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