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5216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Word文档格式.doc

随着进出口贸易权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直接从事对外贸易。

2000年,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总额为37.5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8%。

2005年,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总额达到2243.9亿美元,同比增长38.9%,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5.8%。

其中出口1489.9亿美元,进口754.1亿美元。

在出口的各类产品中,加工制造产品占据较大的比重,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多年积累的加工制造经验和生产的规模化,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制造基地,为全球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类产品,而民营企业则成为出口的主力军。

2.利用国际资源,缓解国内竞争压力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过量的开采使得原本并不丰富的国内自然资源更加匮乏,许多地区自然环境的承受力也快要达到极限。

为了生存和发展,许多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在其他国家寻找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林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纺织原料,以及农副产品等。

“走出去”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开展海外投资,新建或并购国外企业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民营企业采取了多种方式。

总体而言,我国的民营企业的“走出去”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企业还只是在境外设立代表处,作为企业销售的桥头堡,所从事的也主要是与进出口相关的业务。

部分“走出去”经验较为丰富的企业则进入了较为高级的阶段,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全球竞争。

有的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在东道国创建一个全新的企业;

有的企业则通过股权收获,获得已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

最近同年,全球出现了第四次并购浪潮,中国的跨国并购活动也不断加强,民营企业成为并购的主要力量。

二、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自身优势

由于经历了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状大的历程,民营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识别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许多其他特点和优势,也因此更容易“走出去”并取得成功。

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自身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迅速,对市场信号敏感

许多民营企业的所有权比较集中,企业家可以独自决定企业民展和投资的方向,而不需要层层上报和审批,回此决策的速度较快、周期较短。

企业家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简单,从经济可行性上分析,即投资在经济上是否合适,能否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投资风险如何,能否控制。

如果企业家认为经济上可行,则能够较快决策并实施。

另外,企业家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对市场的各类信号比较敏感,也加快了民营企业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决策的速度。

2.行业分布广泛,面临更多机遇

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不断发展,实力不断状大,进入了越来越多行业领域,从纺织品、家具等日用品的生产,到工程机械制造、广泛的行业分布给我国的民营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使得他们能够利用各国、各地区的差异找到更多的市场机会。

3.利用民间关系,减弱“中国因素”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中国产品畅销全世界,“中国因素”的问题开始凸显。

一些国家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限制或阻碍中国产品的进入。

如去年中海油在收购美国尤尼科时就遇到了很大的阻碍,美国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让中海油承担了不必要的巨大代价。

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目标较小,加之其特殊的性质,在走出国门时遇到的阻力较小,容易成功。

三、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尽管民营企业的“走出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不少企业不但在国外市场站稳了脚根,而且成为东道国的大型企业。

但是,不同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渠道不畅,导致决策出现偏差,甚至失误

在当今世界,信息是企业生存、竞争的重要资源,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各个地区的企业在对信息的获取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获得信息的渠道往往较少,获取信息的速度也较慢。

这些地区的企业可能会因为信息的缺失或滞后错过一些市场机会,影响了企业发展。

而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信息的获得较为容易。

但是,也正因为信息的量太大,可能造成企业对信息的处理跟不上,甚至由于一些虚假信息的影响,使得企业决策失误。

另外,对国家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较新的政策的了解和把握不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决策。

2.资金不足,融资困难,需要信用支持

一些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把握了商机,市场拓展速度恨快,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的供给能力跟不上。

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基础设施的投入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尽管企业的市场前景良好,但是国内银行可能认为对企业海外资产无法监管,不愿意承担风险,不愿意为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融资,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制约。

另一方面,企业新进入海外市场,需要在当地申请贷款,此时需要国内的金融机构的担保或其他信用支持。

而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国内的金融机构有时觉得海外投资的风险较大,对企业海外的资产难以掌控,不愿意提供担保等信用支持,影响了企业的海外融资和发展。

3.对外投资手续复杂,周期较长

现有的对外投资的审批比较复杂,特别是金额较大的投资项目审批须由中央政府管理部门完成,材料的报送和审批的周期较长,等到企业拿到批复,可能需要几个月到半年时间。

而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往往由于投资金额较小,审批周期可能会更长。

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用汇管理较为严格,更延长了企业海外投资的周期。

市场往往是瞬息万变的,时间的延误很有可能会改变整个投资环境,使企业丧失投资机会,增加投资成本,甚至造成投资失败。

4.人才缺乏,制约企业发展

由于民营企业往往规模不是很大,有些企业处在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很难吸引到高级专业人才,无法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

另一方面,由于与国际市场的接触较少,加之与东道国语言、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走出去”更需要熟悉东道国环境、语言、国际贸易惯例,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

这些人才的缺乏使民营企业难以“走出去”,或者在“走出去”以后遇到很多困难,发展受到阻碍。

5.创立品牌和维护知识产权困难

许多民营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品牌的创立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能够为企业带来持久和更高的收益。

但是,品牌的创立和维护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国际市场要创立和保持品牌更加困难。

企业的海外投资总量受到限制,初期海外投资的投入较大,而刚刚走出国门的企业的收益率较低,积累速度较慢,依靠企业自身的滚动积累很难做大做强。

作为外来的投资者,企业在进入东道国市场时会受到更多的阻碍,东道国市场同行业会采取多种方式阻碍新企业的进入,而不同国家文化的冲突更有可能给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增加难度。

一些民营企业拥有自有技术和专利,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相当的竞争力。

但是,某些国外的企业为了短期的利益,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承担诉讼费用甚至不敢打官司,而肆意侵权。

企业在“走出去”的初期,力量本就非常薄弱,很难通过请律师、诉讼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因而受到严重侵害。

一些国外企业甚至反过来指责中国企业侵权,而中国企业也无力应诉,只能主动放弃利润较为丰厚的市场。

四、民营企业的自身建设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势下,虽然政策和金额支持对于发展极为重要,但首先民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通过参与国际竞争获得发展。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虽然已经有很多的民营企业走出了国门,但仍有许多企业尚处于观望阶段,担心国外竞争激烈,企业无法生存,不愿意“走出去”。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对国内企业的许多保护逐渐减弱。

外资企业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开展竞争,抢夺资源和市场。

面对这种局面,抢夺资源和市场。

面对这种局面,我国的民营企业应该转变观念,除了要在国内市场继续发展外,还应该早日“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企业的实力,给企业的竞争增加更多筹码。

2.了解东道国环境,与当地社会和谐发展。

要走出国门,到东道国开展投资活动,企业必须对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投资环境、文化环境和进出口等方方面面仔细考察和判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国家。

到东道国发展的民营企业必须注意与当地社会和谐发展,保护当地的环境、负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企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环境。

3.保持与政府驻外使领馆的联系,实现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共同发展。

企业到国外发展,往往是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

在这个时候,我国政府的驻外使领馆是我们民营企业的重要依靠。

企业在走出国门,到东道国投资的开始就应该拜会和告知我国驻当地的使领馆的经商处,并向他们咨询有关当地环境的各种信息。

民营企业的投资决策往往较为迅速,但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依赖于其对市场现状的判断。

而这种判断可能会造成许多企业看到某个产品的利润较大,随后“一窝蜂“似地投入该产品的生产,于是该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为了更多卖出自己的产品,企业之间通过竞相降价展开竞争,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

我们的企业应该结成利益同盟,争取协调生产经营的方向和侧重,实现在海外的共同发展。

4.培养各类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应对全球范围的挑战。

人才是现代竞争的关键,民营企业应该重视和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既要努力培养人才,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各类人才。

与在国内的经营不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需要有精通外语、在技术和管理上有较为丰富经验的人才。

在人才的使用上,企业家也应该在认真选择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自主权,以调动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在激励模式上,不应仅采取单一的物质激励,可以采用多种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给优秀人才的工作、生活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加强企业扑克主创新和研发,培育企业口品牌。

我国的民营企业通过滚雪球的方式,逐步从小到大发展起来。

许多企业依靠较为低廉的成本,较低的价格和较大规模,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然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各种资源的价格和人工成本都在不断增加。

要继续保持企业的发展,就需要从产品或服务中获得更多的价值。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是企业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途径。

更先进的技术意味着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同样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或者以同样的价格提供更好的产品。

另一方面,现今社会的消费者更趋向于品牌消费,同样质量的产品贴上名牌就能够以高得多的价格销售出去。

品牌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尽管培育和创造一个品牌需要大量持续性的投入,但与好的品牌给企业带来的价值相比,这些投入是值得的,其效果也是长期的。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的第一年,国民经济正朝着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方向前进。

从国家层面而言,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在今后很长的时间成为我国的基本政策。

但是,任何改变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金融支持力度的加大、手续的简化都需要时间。

市场环境变化莫测,机遇稍纵即逝,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快自身建设、缩短与国际领先同行的差距,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搏击国际市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

美国管理学者LarryE.Greiner提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通常要经历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演进期开始,经过持续、稳定的发展,然后以剧变期结束。

在剧变转型期是否能有效地解决主要问题,决定着企业能否顺利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

我们以企业发展阶段模型来演绎我国发营企业所要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创造成长。

在我国民营企业诞生期,重点在于创造产品和开拓市场。

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企业的起步来说到关重要,但随着企业的成长,这些活动又变成了问题。

这时,民营企业创始人发现自己承担着很多不愿承担或已承担不了的管理职责,他们渴望像过去那样行事。

于是,领导力危机产生了,这就拉开了第一场剧变转型的序幕。

第二阶段:

指令成长。

参谋指令型管理代理者化解了领导力危机,民营企业进入一个新的持续成长期。

随着民营企业组织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各级管理层需要更多的自主权以做出灵活性反应。

这阶段,参谋指令型管理代理方法不再适用,一场自主危机引发了第二次剧变。

第三阶段:

授权成长。

分权型组织结构的成功应用,引发了民营企业又一个成长期。

随着拥有自主权的一线管理者各自为政,民营企业组织又陷入了控制危机。

当高级管理层试图重新控制整个公司时,第三阶段的剧变期就开始了。

第四阶段:

协调成长。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使用各种正式的组织、技术等系统来改善协调效果,并由高管们来建立和管理这些新系统。

虽然民营企业获得了成长,但在一线员工和参谋人员之间,在总部和基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

公司设立的许多系统和制度开始产生负面作用,一场官僚危机全面引发。

第五阶段:

合作成长。

这一阶段强调用员工之间的紧密合作,强调团结、积极、创新的组织文化,强调更多地运用团队、网络等结构,来克服民营企业的官僚危机,使得企业得以持续成长。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基本形势

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已初见成效。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中国在境外累计设立企业(不含金融类)6758家,协议投资总额132亿美元,其中方投资额为88.8亿美元,占67%以上。

从走出国门的具体形式角度看,加工装配企业有382家,每年可带动出口20亿美元左右;

油气、紧缺矿产等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开始取得成效,带资承包正在取得进展;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仅今年头6个月营业额就达50亿美元,增长6%,到今年6月末我国在外人数达47.5万人,新增4.7万人。

这些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的总体形势是很好的。

在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的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比重也开始有所上升。

三九集团、江苏小天鹅电器公司、TCL、海尔以及天狮集团等等,一大批民营或民间资本参股的大型企业先后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为其他企业效法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发展势头良好。

促进民营企业跨国经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再次强调: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促进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既是提高民营企业素质和打造优秀品牌的必由之路,也是培植跨国经营主体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措施。

  促进有条件的企业跨国经营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经受历练、壮大实力;

另一方面,它也会对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积极影响:

当一些产业的发展遇到资源瓶颈时,对外投资可以利用境外资源,支持产业发展;

当需要退出一些传统产业时,对外投资可以向海外转移传统产业生产能力,支持产业退出;

当需要把优势产业培植成为支柱产业而进行市场扩张时,对外投资可以绕过贸易壁垒,节约综合费用,支持产业扩张。

  民营企业将成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力量。

从产业优势看,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们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产业选择,因而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特征。

特别是在特色产业上,一些带有地方特色、依托地方特有资源和独特优势形成的优势产业,比较容易开拓国际市场。

从发展特征看,民营企业将成为跨国经营的重要力量。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主要是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成长能力强。

更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中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型企业。

目前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有20多万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的企业大部分是民营科技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充当着高新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先锋和主体角色,技术创新能力强,独立研制开发了许多有竞争力的产品;

民营科技企业加快了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步伐,已成为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其年出口创汇已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0%以上;

民营科技企业拥有一批融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品,在跨国经营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

可以说,民营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充分显示了机制优势,形成了适应市场的产业特征,为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创造了条件,必将成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力量。

深刻认识民营企业的特点,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科学把握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位置,是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首先,政府应从宏观上进行引导,在对外投资的产业、投资区域等方面提供指导性意见。

从产业上看,应引导民营企业投向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包括优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引导其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民营企业诞生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开始就比较重视科学技术,民营企业创造的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机制,将为其跨国经营提供技术优势。

在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引导和扶持中,应注重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出口。

我们的一些技术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可以采取以设备带技术、以人才带技术、以服务带技术等形式,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与此同时,也应注重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利用。

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和人才,建立研发机构,联合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促使企业技术转型和升级。

从区域上看,要按照我国的战略部署和各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合理的布局和选择。

其次,政府应从政策上进行扶持,在对外投资的融资、保险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

可以设立对外投资基金,加快有关商业海外网点建设,鼓励对外投资保险的发展,或者成立对外投资担保机构等。

通过引导和扶持,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人民日报》 

(2005年11月21日 

第九版)

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必须具备的几个前提条件

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不可盲目模仿,首先要积极创新条件。

这里说的条件,至少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基本条件:

熟悉自己规模、能力和队伍状况等等,了解对方法律、市场、人际关系等等。

不熟悉和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或过低,都是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的大忌。

当然,要成功地实现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不熟悉和了解对方,对当地情况文化、社会、政治和法律环境一无所知,也是不能顺利实现跨国经营目标的。

第二,重要前提和基础:

企业产权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科学、妥当。

民营企业要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企业产权是明晰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是科学、妥当的。

如果在这方面存在问题,企业同样不可能顺利达到跨国经营目标。

第三,关键中的关键:

人才。

人才对于任何事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民营企业要真正实现跨国经营,尤其需要人才的支持。

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走出国门不可设想。

这里所说的支撑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人才基础和条件,主要是指具备开发能力、开拓能力、既忠诚又爱国的人才。

我国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获得更快发展,不在于别的,而首先在于缺乏这类人才。

第四,要特别强调独立性和灵活性。

天狮集团走出国门,成功实现跨国经营,一个基本经验,不仅在于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自己,还在于他们能够独立地开展对外经贸关系,灵活处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顺利实现化解风险。

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基本策略和战略

虽然有的民营企业早已走出了国门、实现了跨国经营,但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企业行为,他们大量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还是近几年的事。

很多民营企业虽然也想走出国门,但几经试探,最终又都退缩回来。

这种情况说明,真正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影响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体制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过去,我国主要鼓励大型国有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如首钢在海外设厂等等,很少允许民营企业走出国门、搞跨国经营。

当然,从实力角度看,前些年,我国民营企业中有实力走出去,与外国企业直接展开竞争的,为数也较少。

从具备的基础性条件角度看,民营企业走出国门面临的困难与风险也要大于国有企业。

这不仅因为民营企业很少具备海外经营与发展的基础,而且还因为政府在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法律、业务指导方面,也准备不足,民营企业还难于从政府那时得到足够的帮助实现跨国经营。

在我国国内需求持续不足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如何利用我国已经成为WTO正式成员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已经摆在了民营企业面前。

我认为,在当前条件下,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的基本策略和战略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先贸易,后投资。

即先从搞国际贸易在海外做商业性生意入手,以此了解国外、积累经验和资本,然后再考虑在海外搞直接投资、办生产加工等企业。

第二,先合资,后独资。

先走出去,与当地企业搞合资,这是本国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取得成功的一个基本经验。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进入的外资中,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是先从合资起步的。

这有助于利用两种资源、两种文化、两方能力和两个市场。

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搞独资,开展绿地投资,不仅容易站住脚,而且容易实现更大发展。

第三,先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劳动力便宜是我国的一大优势。

民营企业走出国门,也不能离开这个优势。

因此,民营企业走出国门、搞跨国经营,也要从这个角度设计自己。

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积蓄资本和力量,然后再国外搞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

这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来说,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第四,先技术依靠型,后技术开发型。

民营企业走出去,先在国外搞技术依靠型生产与加工,多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多搞“拿来主义”,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