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538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分析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技术.docx

《分析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技术.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析技术.docx

分析技术

1.液质联用的接口必须完成的三个转变是什么?

液质联用的接口必须完成三个转变:

—物态转变:

液态—气态

—带电状态:

“中性”—离子

—真空变化:

760torr—10-8torr

要求:

雾化,去溶剂和电离同时完成

2.质谱仪中常用的一种离子化方式——电喷雾离子化的三个过程是什么?

电喷雾离子化大致分为三个过程:

①.形成带电液滴

②.溶剂蒸发和液滴碎裂

③.形成气相离子

3.列举几种质谱中常见的质量分析器?

质谱仪中将离子按质荷比分开的部分,离子通过分析器后,按不同质荷比(M/Z)分开,将相同的M/Z离子聚焦在一起,组成质谱。

质量分析器的两个主要技术参数是所能测定的质荷比的范围(质量范围)和分辨率。

双聚焦分析器:

由电场和磁场共同实现质量分离的分析器,同时具有方向聚焦和能量聚焦作用。

双聚焦分析器的优点是分辨率高,缺点是扫描速度慢,操作、调整比较困难,而且仪器造价也比较昂贵。

四级杆分析器:

由四根棒状电极组成,电极材料是镀金陶瓷或钼合金。

测定参数为按m/z大小过滤,优点是适合电喷雾,易于正负离子模式切换,体积小,价格低。

缺点是质量范围限于3000m/z,与MALDI兼容性差。

离子阱分析器:

离子阱的质量扫描方式与四级杆类似,是在恒定的U/Vrf下,扫描Vrf获取质谱。

离子阱分析器的特点是结构小巧,质量轻、灵敏度高,而且还有多级质谱功能。

飞行时间分析器:

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离子漂移管。

离子在加速电压作用下获得动能,离子在漂移管中飞行的时间与离子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能量相同的离子,质量越大,到达接收器所用的时间越长,质量越小,所用时间越短。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把不同质量的离子分开,适当增加漂移管的长度可以提高分辨率。

飞行时间分析器的特点是质量范围宽,最高可检分子质量超过300000Da,扫描速度快,既不需要电场也不需磁场,分辨率可达20000以上,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分析器:

采用线性调频脉冲来激发离子,即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频率扫描,使很宽范围的质荷比离子几乎同时受到激发,因而扫描速度和灵敏度比普通回旋共振分析器高得多。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MS)分辨率极高,分辨可超过1×10-6,分析灵敏度高,具有多级质谱功能,测量精度非常好,能达到百万分之几。

还有扫描速度快、性能稳定可靠、质量范围宽等优点,但由于需要很高的超导磁场,仪器价格比较贵。

4.核磁共振波普三个重要参数及该技术在食品科学那些方面应用广泛?

弛豫过程、化学位移、自旋-自旋耦合及耦合常数

弛豫过程:

射频脉冲激励磁场中的核子产生共振吸收,跃迁到高能态的核子并以非辐射的形式释放所吸收的射频波能量,返回到热平衡态的过程为弛豫过程。

射频波信号以核子的拉莫尔频率为特征,核磁共振仪器接收或者记录射频波信号。

弛豫过程的特征即记录到恢复或者衰减的信号。

化学位移:

核磁实验中以基准物质的谱图作为核磁谱图的坐标原点。

不同官能团的原子核谱峰位置相对于原点的距离,反映了它们所处的化学环境,故称为化学位移。

常用化学位移标准物:

氢谱、碳谱、硼谱等。

自旋-自旋耦合及耦合常数:

自旋-自旋耦合:

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称为微扰)。

当自旋体系存在自旋-自旋偶合时,导致NMR谱线的分裂。

由分裂所产生的裂距,反映了相互偶合作用的强弱,称为偶合常数(couplingconstant),单位:

Hz

核磁共振在食品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

1.玻璃化相变温度:

温度升高后,分子运动加快,质子环境被平均化,共振谱线变窄。

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时谱线的宽度有很大的改变。

利用这一现象,可以用核磁共振仪,通过分析其谱线的方法获取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2.水分的变化:

可确定部分被底物固定的不同类型:

结合水还是游离水,较高的水分含量下,信号出现明显的两相差异。

3.多糖的结构:

糖的构型:

半缩醛-OH与5-OH,同侧α,异侧β;多糖中糖苷键构型

4.淀粉的结构和性质分析:

利用1H的横向弛豫图谱可检测淀粉中的固相成分,所得图谱的谱线形状与固相组分的性质相关,淀粉老化后,谱线周围的面积和宽度增加,所以根据增宽程度可以判断淀粉的老化程度。

5.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检测:

确定氧化过程中主要和次要的氧化,Rao和Rad都随时间增加而增大,菜籽油的Rao和Rad都比豆油高,说明菜籽油中烯键、二烯丙基亚甲基数目比豆油中的数目低。

Rao:

脂肪族质子与烯键质子的比例Rad:

烯键质子与二烯丙基亚甲基的比例

6.食品内部无损检测:

无损探伤:

水果,圆葱等内部腐烂、区别水果去核:

桃、橄榄(种含水、油)、鉴定果实成熟度:

成熟后游离水和脂肪增加,图像清晰

7.化合物的结构确定:

核磁共振图谱可以提供的参数有化学位移、质子的裂分峰数、耦合常数及各组分相对峰面积,对于简单的分子,仅根据其本身的图谱,即可进行鉴定。

对于复杂的化合物,则需在已知化学式(质谱或元素分析结果)及红外光谱提供的部分信息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鉴定。

5.硅胶柱层析操作的主要步骤及流动相的选择原则?

1)柱层析的基本过程

计量硅胶→选柱子→选流动相→装柱→上样→洗脱→样品收集→TLC检测→样品处理→样品测定

1、估算和称量硅胶:

200-300目硅胶,称15-30倍上样量;分离度高的样品,比例更低;分离度低的样品,比例更高。

2、选柱子:

柱子的大小是根据硅胶的用量(样品的性质和数量)决定

3、选溶剂:

常用溶剂:

石油醚、乙醚、二氯甲烷、氯仿等

4、装柱:

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

5、上样:

干法上样和湿法上样

6、淋洗和收集:

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时,为柱体积的1/10。

7、检测:

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

8、样品最后处理:

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

流动相的选择原则:

①样品易溶,且溶解度尽可能大。

②化学性质稳定,不损坏柱子。

③不妨碍检测器检测,紫外波长处无吸收。

④粘度低,流动性好。

⑤易于从其中回收样品。

⑥无毒或低毒,易于操作。

⑦废液易处理,不污染环境。

常用溶剂极性顺序: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苯>己烷/环己烷>石油醚使用单一溶剂往往达不到很好的分离效果,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一个低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

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

石油醚洗脱;极性较大的用甲醇:

氯仿洗脱;极性大的用甲醇:

水:

正丁醇:

醋酸洗脱;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6.与气象色谱比较HPLC的优势有那些?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相比,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点:

(1)气相色谱法分析对象只限于分析气体和沸点较低的化合物,它们仅占有机物总量的20%。

对于占有机物总数近80%的那些高沸点、热稳定性差、摩尔质量大的物质,目前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分析。

(2)气相色谱采用的流动相是惰性气体,它对组分没有亲和力,即不产生相互作用力,仅起运载作用。

而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流动相可选用不同极性的液体,选择余地大,它对组分可产生一定的亲和力,并参与固定相对组分作用的选择竞争。

因此,流动相对分离起很大作用,相当于增加了控制和改进分离条件的参数,这为选择最佳分离条件提供了极大方便。

(3)气相色谱一般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而高效液相色谱则经常可在室温条件下工作。

总之,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吸取了气相色谱和经典液相色谱的优点,并用现代化手段加以改进,因此得到迅猛发展。

7.何谓正相色谱法和反相色谱法?

正相色谱法:

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

用于分离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用于含有不同官能团物质的分离。

机制:

被分离的组分分子(溶质分子)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的活性中心,靠溶质分子的吸附系数的差别而分离。

反相色谱法:

用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流动相的洗脱方式,称为反相色谱法,也称反相洗脱、反相展开。

(疏溶剂理论)疏溶剂理论:

溶质分子与极性溶剂分子间的排斥力,促进溶质分子与键合相的烃基发生疏水缔合。

应用最广:

键合相表面的官能团不流失,溶剂极性可调范围广,可分析有机酸、碱、盐等离子型化合物;

8.进行HPLC分析时,对目标物衍生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便于检测或分离,常采用衍生化技术,将目标物转化成具有一定特殊官能团的衍生物进行分析,衍生可在柱前或柱后进行。

1.经衍生后,目标物键合发色基团,具有强烈紫外吸收或荧光发射,便于检测条件选择,提高检测灵敏度。

2.目标物衍生后,改变其在色谱柱中的保留行为,提高分离系统的选择性。

3.利用衍生剂的选择性,对样品中的特定组分进行衍生,提高定性准确度。

9.影响分子荧光测定的因素有那些(答出5点即可)

分子荧光产生的机理:

在室温下,基态分子通过紫外吸收,激发到第一、二电子激发态单线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的各个转动能级(吸收光谱),通过无辐射跃迁(内转换),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再跃迁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以光的形式弛豫便产生荧光。

影响分子荧光发生的因素:

⑴激发光源与仪器系数仪器光源在不同波长区域发射强度是不同的,势必影响荧光强度的测量。

仪器光栅分光对不同波长光的损失、狭缝宽度、检测器灵敏度等仪器系数,在不同波长处的影响不一样,影响荧光强度的测量。

强辐射光源照射样品,引起荧光物质的光分解,影响荧光强度测量。

⑵引起荧光淬灭的因素

①碰撞淬灭:

激发态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使激发态分子以非发光形式弛豫,均引起荧光淬灭。

②形成新的化合物:

温度、溶剂效应、pH值、金属离子对荧光物质分子的存在状态产生影响,使荧光淬灭。

③转入三线态:

常温下,一般分子转入三线态的几率很小,含碘、溴以及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羧基化合物、一些杂环化合物较容易转入三线态,然后通过非弹性碰撞弛豫,释放能量,引起荧光淬灭。

④发生电子转移:

I-、Br-、CN-等淬灭剂与荧光物质分子碰撞时,易给出电子而使其还原,这样改变了荧光物质的分子结构、构象、取代基性质,从而引起荧光淬灭。

⑤荧光物质自淬灭:

自淬灭主要是溶液浓度过大,溶质分子自身碰撞而聚合,改变荧光分子的构象、构型,引起荧光淬灭。

此外,利用一些淬灭剂的荧光淬灭现象,可以进行淬灭剂的间接测定。

例如,样分子可以使硼酸根-三苯乙醇酮络合物的荧光淬灭,利用淬灭作用测量痕量氧。

⑶内滤光与自吸收内滤光是指溶液中存在能吸收激发光或荧光的物质,使荧光物质发射的荧光在溶液中被吸收,导致荧光发射减弱。

例如,色氨酸测定时,溶液中混入少量重铬酸钾,色氨酸的荧光峰位287nm、348nm,重铬酸钾吸收峰位287nm、370nm。

如果以287nm作为荧光测定波长,将出现内滤光现象。

一些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重叠的物质,浓度较高时,容易出现自吸收现象。

蒽是典型的自吸收物质。

⑷光散射影响在荧光分析中,激发光在溶液中的散射在荧光光谱中出现,干扰荧光光谱的测定、消弱荧光强度,影响荧光分析灵敏度。

①容器表面散射样品池表面的划痕对激发光散射,这种散射光波长与激发光波长相同。

扫描荧光光谱时,散射峰出现在于激发光波长相同的位置。

②丁铎尔散射丁铎尔散射主要是溶液中胶体粒或气泡,使激发光改变传播方向,进入检测器产生信号,该散射光波长与激发光波长相同。

③瑞利散射瑞利散射又称为分子散射。

瑞利散射可能是溶液中溶质分子、溶剂分子与光子的弹性碰撞,改变了入射光的传播方向。

也可能是非待测物质分子振、转能级跃迁吸收能量(无电子能级跃迁),释放与吸收波长相同的光。

瑞利散射强度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

④拉曼散射拉曼散射是与瑞利散射类似的又一种分子散射,它是由溶剂分子吸收激发光,跃迁到较高振动能级,而后跃迁回稍高或稍低于原来的振动能级时,发射比激发光波长较长(红伴线)或较短(兰伴线)的光。

拉曼峰波数与激发光波数之差为一恒定值(频率差),这一波数(频率差)称为拉曼位移。

不同溶剂的拉曼位移不同,相同溶剂,激发波长不同,拉曼峰位不同。

水拉曼位移0.338µ-1,当激发波长为248nm时,拉曼峰位=248/(1-0.338*248/1000)=270.7nm。

拉曼散射峰可通过计算初步判定,改变激发光波长,拉曼峰随之移动,荧光峰不动。

⑸溶剂影响荧光物质在不同溶剂中,其电离程度、分子存在形式、氢键结合程度、分子缔合形式及缔合程度不同,使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内滤光效应、荧光淬灭程度不同。

例如,苯胺萘磺酸类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基本无荧光,在醇类溶液中呈现蓝色荧光。

而且,随醇溶剂的极性减小,荧光增强,峰位蓝移。

⑹pH影响溶液pH主要影响荧光物质分子的电离程度、络合、螯合形式,从而影响荧光分子结构和离子效率。

⑺温度影响溶液温度升高,分子内部能量变化,分子碰撞加剧,无辐射跃迁几率增加。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荧光物质,温度升高1℃,荧光强度降低1~2%。

一些生物样品,温度升高1℃,荧光强度降低10%。

在低温下,大多数应光物质的荧光发射强度增加。

⑻其他干扰除以上主要干扰外,试剂杂质可能引起荧光污染。

样品池、橡胶塞、润滑油、滤纸以及样品中微生物滋生均可能引起应荧光污染,样品处理过程中交叉污染也应防止。

10.在原子吸收分析中,被测物原子化的方法有那些?

1,火焰原子化法(优点:

重现性好、易于操作,目前是标准方法;缺点:

原子化效率低,大约10%)

2,无火焰原子化法(电热原子化法)(优点:

原子化效率高,90%以上;缺点:

共存化合物干扰大,重现性差)

3,其他原子化方法,对于砷、汞等特殊元素,可以使用某些化学反应来使其原子化。

(1)氢化物原子化(测定As,Sb,Bi,Sn,Ge,Pb,Te等元素)

(2)冷原子化(主要测定痕量汞)

11.石墨炉加热程序分几步,分步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用高温石墨炉测定时,需要进行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四个程序升温过程。

干燥的目的是蒸发除去试液中的溶剂,避免高温溅射损失,故温度应在溶剂沸点左右,对于水溶液,温度约为100℃,时间约数十秒。

灰化是为了除去试样中的有机物或低沸点无机物,以减小基体干扰,通常升温至200-1800℃,恒温数十秒。

原子化的目的是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变为基态原子蒸气,要求在1s内升温至2000-3000℃,恒温数秒,进行原子吸收测定。

净化是为了除去分析后的残留物,消除记忆效应,为下一次分析作准备,通常将石墨管升温至3000-3400℃,空烧数秒即可。

12.GC(气相色谱)分析时常用的检测器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分为通用型监测器和选择型检测器,其中通用型的包括TCD检测器和FID检测器;选择型的包括ECD检测器、TSD检测器和PFPD检测器。

1、热导检测器(TCD)

是最早的商品检测器,测定范围广,对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有响应;

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非破坏型检测器;

检测限为0.2ppm,线性范围为四个数量级,但灵敏度较低;

H2和He是最普通的载气;N2和Ar也可采用。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最常用的GC检测器,是有机物的通用型检测器,不能检测永久性气体、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化氢等物质。

容易操作,破坏型检测器;

检出限<10pg,线性范围可达7个数量级,灵敏度高;

载气为N2,燃气为H2,助燃气为O2

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高选择性检测器,对卤素、过氧化物、醌类金属有机物及硝基化合物非常灵敏,检测下限10-14g/mL;对胺类、醇类及碳氢化合物不灵敏;对大多数烃类没有响应。

较多应用于农副产品、食品及环境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非破坏性检测器;

线性窄,3个数量级左右;

载气用高纯氮气,要用净化管除去氧和水。

4、氮磷检测器(NPD)

只对氮、磷有很高的选择性;对含N、P化合物的具有选择性:

对P的响应是对N的响应的10倍,是对C原子的104-106倍。

主要应用于:

药物、燃料、香料、农药残留;

与FID对P、N的检测灵敏度相比,NPD分别是FID的500倍(对P);50倍(对N)。

氮的灵敏度:

<0.1pg/sec;磷为:

<0.05pg/sec;

结构类似FID,主要差别是NPD在喷嘴上方有铷珠,氢气流量较小。

5、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

新型的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对P,S,N和25种其它元素选择性;

其应用包括水和空气中污染物的检测、农药和石油天然气的分析。

不能分析Hg,Zn,Cl,F,I,H,O。

1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有那些?

请以椭圆形示意,并叙述出各个部件的主要作用?

1)紫外吸收光谱的原理:

吸光物质分子吸收待定波长的紫外光产生分子价电子的能级跃迁。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器

光源:

为光谱测定提供有足够强度,且连续稳定的光源。

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从中选出一任波长单色光。

样品室:

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比色皿)和相应的池架附件。

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

显示器:

进行仪器自动控制和结果处理。

3)紫外吸收定量检测

紫外分光光度法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标准曲线法。

即首先用基准物质配制一定浓度的储备溶液,然后再用储备溶液配制一系列标准溶液。

在一定波长(λmax)下,测定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标准溶液对应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最后,样品溶液按标准曲线绘制程序测得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溶液对应的含量或浓度。

14.什么是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主要类型;电化学与光谱分析法相比各自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1)电化学分析法:

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依据物质电化学性质来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分析方法。

2)电化学分析法的主要类型(按测量的电化学参数分类):

(1)电导分析法:

测量电导值;

(2)电位分析法:

测量电动势;

(3)电解(电重量)分析法:

测量电解过程电极上析出物重量;

(4)库仑分析法:

测量电解过程中的电量;

(5)伏安分析:

测量电流与电位变化曲线;

(6)极谱分析:

使用滴汞电极时的伏安分析。

3)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1)灵敏度、准确度高,选择性好,被测物质的最低量可以达到10-12mol/L数量级。

(2)电化学仪器装置较为简单,操作方便,直接得到电信号,易传递,尤其适合于化工生产中的自动控制和在线分析。

(3)应用广泛

传统电化学分析:

无机离子的分析;

测定有机化合物也日益广泛;

有机电化学分析;药物分析;

电化学分析在药物分析中也有较多应用。

活体分析。

光谱分析的特点:

(1)分析速度较快原子发射光谱可在1-2分钟内,同时给出二十多种元素的分析结果。

(2)操作方便有些样品不经任何处理,即可直接进行光谱分析。

(3)不需纯样品只需利用已知谱图,即刻进行光谱定性分析。

(4)选择性好可测定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和化合物

(5)灵敏度高可利用光谱法进行痕量分析。

(6)样品损坏少

15.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适用范围是什么?

为什么?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优点:

1)多:

近红外光谱的信息量大,几乎包含全部含氢基团的有关特征信息,一条光谱可同时测定多个指标。

2)快:

测试速度快:

测试时间(1分钟)

制样速度快:

近红外相对于红外光来说其波长短,吸收低,透过样品的能力强,可以不需要特殊的制样。

3)好:

近红外的光子能量比可见光还低,不易对分子的结构产生影响,因此近红外光不会对待测量样品产生破坏和污染,是一种绿色分析技术。

4)省:

近红外分析属于物理分析方法,不消耗试剂、速度快,成本低。

缺点:

不适合痕量分析

适用范围:

由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简单方便,无损检测,对环境无污染,检测本钱低,易实现在线分析及监测的优点,极适合于生产过程和恶劣环境下的样品分析,可用于液态、粉末状、颗粒壮、片壮甚至单颗粒样品进行非破坏性分析、无损分析、在线分析、原位分析等。

16.利用扫描电镜表征时的样品制备要求及步骤?

一、对样品处理的要求

1、试样可以是块状或粉末颗粒,在真空中能保持稳定,含有水分的试样应先烘干除去水分。

表面受到污染的试样,要在不破坏试样表面结构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清洗,然后烘干。

对磁性试样要预先去磁,以免观察时电子束受到磁场的影响。

试样大小要适合仪器专用样品座的尺寸,不能过大,样品座尺寸各仪器均不相同,一般小的样品座为Φ3~5mm,大的样品座为Φ30~50mm,以分别用来放置不同大小的试样,样品的高度也有一定的限制,一般在5~10mm左右。

2、块状试样制备:

对于块状导电材料,除了大小要适合仪器样品座尺寸外,基本上不需要进行什么制备,用导电胶把试样粘结在样品座上,即可放在扫描电镜中观察。

对于块状的非导电或导电性较差的材料,要先进行镀膜处理,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导电膜。

以避免电荷积累,影响图象质量。

并可防止试样的热损伤。

3、粉末试样的制备:

先将导电胶或双面胶纸粘结在样品座上,再均匀地把粉末样撒在上面,用洗耳球吹去未粘住的粉末,再镀上一层导电膜,即可上电镜观察。

4、镀膜镀膜的方法有真空镀膜和离子溅射镀膜。

离子溅射镀膜与真空镀膜相比的主要优点:

(1)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溅射一次只需几分钟,而真空镀膜则要半个小时以上。

(2)消耗贵金属少,每次仅约几毫克。

(3)对同一种镀膜材料,离子溅射镀膜质量好,能形成颗粒更细、更致密、更均匀、附着力更强的膜。

样品制备关键步骤

1.取样、清洗、固定2.脱水3.干燥4.粘样5.样品导电处理

1.取样、清洗、固定

取样因研究目的不同,对取样很难做一般的叙述和统一的要求,但应注意:

注意研究目的对样品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取样;注意研究目的的典型性,即所取样品应该要有研究的具体对象。

粗样清洗清洗时针对研究目的和样品性质以及污染物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清洗液和清洗方法。

清洗液:

常用的有蒸馏水、生理盐水、各种缓冲液等。

特殊的有蛋白分解酶、氯仿、二甲苯、加酶缓冲液等。

样品固定

(1)固定的目的及要求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快速而准确地(不失真)把研究样品的结构(包括内部结构)或表面形貌依原样(如生活时的状态)保存下来,这就是固定。

(2)固定剂①醛类:

戊二醛、甲醛②四氧化锹

2、脱水

(1)目的:

用脱水剂取代样品中的游离水,以便进行干燥处理。

(2)脱水剂:

乙醇、丙酮、叔丁醇、乙睛、六甲基二硅烷胺、正丁醇等。

(3)脱水原理:

用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有机溶剂代换组织细胞中的游离水,使样品在干燥时表面张力减少。

(4)对脱水的要求:

不能引起结构变形;脱水要彻底。

(5)脱水方法:

①酒精脱水:

将固定好的样品用0.1molA磷酸缓冲溶液或蒸馏水清洗三

次,每次5-10min。

将样品依次置于系列浓度30%,50%,70%,80%,90%,95%,100%的酒精中脱水置换,时间·般为每级10-15min.

②叔丁醉脱水:

将固定好的样品用0.1moUl磷酸缓冲溶液或蒸馏水清洗三次,每次5-10min。

用系列浓度50%,70%,80%.90%,95%,100%的叔丁醇中脱水,再一次100%置换,每级大约10-15min。

3、干燥

(1)干燥要求:

首先无变形干燥,以保证样品干燥后体积和结构都不变形,其次是必须干燥彻底。

(2)干燥方法:

临界点干燥法、自然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叔丁醇干燥法、六甲基二硅胺烷干燥法、乙睛干燥法、烘干干燥法、氮气干燥法、微波干燥法。

4、粘样

(1)目的:

①保证样品在样品台上不移动,不掉落,尤其是作倾斜、旋转观察使不掉落。

②用导电胶粘样,能增加样品和样品台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