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539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 大学新起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习

/文体

大学生→大学—社会实践

\娱乐

\恋爱

(二)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具有密切的联系,消费方式会最终表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上。

1.消费品位高端化和时尚化

大学校园已经告别了“寒窗时代”,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于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强烈需要。

在PC、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高档消费品类方面,在银行卡、速溶咖啡等融入新资讯和新生活方式的消费品方面,当代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

高端消费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大学生的消费视野:

个人电脑、MP4、数码相机。

“借贷”、“信用”、“透支”等“负翁”级消费意识也正在大学生中增强。

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他们心目中的品牌都带有青春的气息和跃动的因子。

索尼、诺基亚、IBM、网易、TOM、动感地带、联想、康师傅、伊利、统一、脉动、雀巢、汇源、百事可乐、阿迪达斯、飘柔这些品牌已成为他们的至爱。

2.消费目的情感化、娱乐化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消费方面追求新潮、时尚、情趣,把生活的目的归结为娱乐和消遣。

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自己的需求,更希望商品能够让人在使用和观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心理上的满足,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更注重感官的满足。

谈恋爱、过节聚会、朋友聚餐等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现代,他们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都更重视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

3.消费形式电子化和网络化

除了书籍以外,手机、电脑、MP3、数码相机等IT产品都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装备,IT产品和网络也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在网络上,大学生对人生、事业、亲情、友情、爱情、国家、科学、读书、审美等主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网络同时也成为了众多学子的精神家园。

但网上特有的文化特征与人际氛围,使得一些大学生很难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实现其自我同一性,同时大量信息的泛滥使得一些大学生出现力不从心、良莠不辨的现象,从而出现角色认同错误和少量的反社会情绪。

4.消费个性独特与归属

“新潮”、“新新人”、“新一代”、“中国E世代”、“动感一族”。

当代大学生标榜”我选择我喜欢”。

崇尚”不走寻常路”。

他们宣布”我的地盘我作主”。

他们既追求浪漫、新奇和挑战,同时又尊重社会美德和公益;

既自信独立又重视社会评价;

既富有理智又热情冲动;

既不乏功利又自愿付出;

既崇尚科技又保持忧虑。

他们普遍对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同时对于发展环境、角色定位、生活方式等呈现多元的色彩。

他们追求消费时的个性和独特性,又对整个大学生群体存在着强烈的归属感。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消费个性独特与归属;

消费形式电子化和网络化;

消费目的情感化、娱乐化;

消费品位高端化和时尚化

(三)大学生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受企业引导

企业不仅仅考虑的是怎样让学生去消费的问题,同时企业还存在着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任务。

引导学生理性消费从长远角度看是对企业信誉上的支持,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

而大学生也比较在意企业的公益事业,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也会带有明显的公益性质。

当今时代,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的公信力、诚信、环境、以及责任感。

父母的期望有时会变成学生的压力。

父母为学生营造的所谓宽松的学习环境,其实也让学生失去了与学习之外的社会实践接触的机会。

艰苦、清俭在学生们看来只是父母口中的名词罢了,而家长坚决不让学生在经济上受半点委屈的态度却也造就了大学生在无经济收入的情况下成为高消费的主要原因。

但是娇生惯养的也是少数,我们大多学生也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来供自己上大学,勤工俭学者更是多不胜数。

同时大学生讲究独立的个性也造就了他们在金钱的需求上不会过多依赖于家庭和社会。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之余,也可以运用自己的勤奋去创造财富,改善完全依赖家庭的消费观念,

四、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当代大学生这个备受瞩目的青年群体在社会市场化、信息网络化、竞争白热化的环境当中已日趋走向成熟。

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其全部生活中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的。

具体表现为多样化倾向突出,总体健康向上;

层次性明显,且个性化鲜明;

功利与情感并重、低俗与高雅共存;

自主性增强,且日趋理性与务实;

新的话语方式的出现等明显的特点。

(一)精神生活多样化倾向的突出,总体健康的向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曾经在2003年12月对我国比较知名的二十余所大学的学生做了《经济全球化中国和平发展的新道路》的民意调查。

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我国走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整体上是十分认可和充满信心的。

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分析也更加理性化,他们以丰厚的书本知识为底蕴,以开放的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为背景,以现代化的信息传媒为手段去认知世界,去了解世界,对社会的熟悉逐步冷静和成熟。

这些方面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政治倾向是积极向上的。

(二)精神生活层次性明显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层出不穷的现代技术,使得当代大学生在物质生活上更加充裕,为他们追求更高层次、个性化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精神生活的内容。

根据潘玉驹、廖传景做的关于《大学生需要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之后,独立学习与成才、真诚互动的人际交往,以及学会选择、学会判定已成为在校大学生强烈呼声和需求。

这既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发出的呼唤。

(三)精神生活功利与情感并重、低俗与高雅共存

大学生虽然是较高文化层次中的社会非凡群体,但由于仍处于个性发展的过渡期,许多方面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成熟,精神生活容易在自身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下出现功利与情感并重、低俗与高雅共存的新特点。

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问题上,给“理想工作”的定位是最好可以名利双收,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职业流动被大学生视为平常事。

浪漫的爱情同时也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精神生活自主性增强

日趋理性与务实的学生其现实生活处境之一就是他的精神状态如何?

这反映的是个人的精神生活的质量。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最具有青春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和阶段,也是学习知识、把握技能的最佳时期。

很多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们的精神生活自主性明显增强,日趋理性与务实。

他们进入大学后踌躇满志,渴望成才,开始对自己的学业有了整体的规划,不仅在学习上独立思考,而且在生活上也自主治理,还能很快地在新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

(五)精神生活新话语方式的出现

直观告诉我们,每当人类发现或者发明某一种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事物时,人类的发展命运就将面临一次全新的抉择。

旧有物质的存在会在惯性中渐渐的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生事物造就的新的存在方式,这些崭新的事物一再改变和改善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话语方式。

2007年1月23日,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在报告中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

这当中,男性、未婚、18~24岁、居住在城镇的网民是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主体。

学历越高,网民普及率也越高,大专及以上的网民普及率则高达84.8%。

五、对大学生们的一些建议

不言而喻,大学生都是带着憧憬和激情进入大学校园的,同时也是带着幼稚、肤浅,鲁莽和无知来到大学的。

从高中进入大学,是一个从麻雀变凤凰的心路历程。

所谓“褪去麻雀毛,长出凤凰翎。

”在高中时,同学们还是个孩子,但是到了大学则不同,大家都是20岁之外的年龄,已经有思想有理想也有了抱负。

当大学读完大家就要踏入社会,开始一个社会人的真正历程。

所以大学四年,对大学生们来讲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质量的变化。

所以,大家踏入大学后的第一堂课就应该先学会两个词语,一个是尊重,另一个是思考。

尊重,标志了一个成人的品质。

尊重别人,也是尊重社会,更是尊重自己,这跟小学生讲的尊重不同,因为大家不可以再年幼无知,也不能再任性妄为。

更不能因为接受了高等教育而沾沾自喜,目中无人。

这种尊重更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珍惜与呵护,是新的品质建立起来的标志。

它并不仅仅关乎于礼节和礼貌。

另一个是思考,主要是让你们懂得怎样思考?

思考的是什么?

因何而有这样或那样的思考?

基于这样的基础,为广大学子提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议同学们抽空多读书,不要在谈论明星时尖声呼叫,而在谈论泰戈尔或普希金的时候却茫然无语。

2、建议同学们早晨多运动与锻炼,“人是要有那么一点精神的”!

3、建议同学们保持着本色去面对生活,不要在还没踏入社会之前就学会了相互攀比,炫富和媚俗。

4、建议同学们少一些抄袭,希望每一篇论文都是出于己手。

人就像一把剑,要想锋利就得去磨,就得去练!

5、建议同学们能够拥有自律性并坚持原则的精神和品质。

6、建议同学们不要埋头读死书。

7、建议同学们可以边读书边去做社会实践,同时学会规划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

这就需要同学们多去关心国家经济政策的走向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们应该是勇于引领时代潮流的人而不是被社会和时代潮流所淹没!

大学里的新挑战

当高考已经远去,同学们怀着一份激动,又伴着一份好奇,进入大学的校门时,他们渴望能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但在现实中他们却发现另有一系列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客观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动,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带来的烦恼,还有不能正确的自我定位而带来的困惑等。

面对这些新的问题,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就难免有些无所适从。

一、关于学习方面的挑战

(一)学习方式

大学生进人大学后碰到的普遍问题就是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他们早已习惯了有老师天天陪伴、督促、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而面对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却一无所知。

进入大学以后,面对生活需要自理、学习需要自主、大量的学习时间需要自己安排等,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

据了解,近年来,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补考人数比例在逐年增加,一般占总人数的20%左右,有的甚至还在30%以上。

因此大学新生迫切需要通过向学长取经、向老师取经等各种渠道尽快的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及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验,迅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和大学学习特点的有效学习方法。

谁能最快地适应大学学习方法,谁就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

(二)学习环境

相对来说,大学的学习环境是非常宽松的。

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即考上大学,他们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来应付最后的高考上。

老师、家长围着他们转,督促他们去学习,不停的说:

“要想将来过的好,你就得考上大学”,但却没有人告诉他们如何去面对大学里的生活。

所以许多同学都认为考上大学就算是万事大吉了,一经大学录取,其心情则突然放松,成绩只求60分万岁。

但其实在大学里的教师授课、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内容具有其特有的规律与特点,与中学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大学课堂考试较少,自学时间较多,有些学生容易在失去他控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放松自己,导致学习难度不断加大。

因此尽快的适应学习环境也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必要途径。

二、人际关系方面的挑战

朋友圈的扩大:

大学生刚刚离开昔日的好友和师长及亲人,来到新的集体中生活,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大楼以及陌生的面孔,他们特别需要帮助和理解。

相处观念的改变:

大学生们来自于全国各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所不同,这么多的人在一个屋顶下生活,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各样人际间的纠纷。

三、自身的挑战

(一)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与学历层次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就业难的问题,现代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目的让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尴尬,一方面社会正在和世界接轨,而接轨后的人才观和用人单位选择雇员的标准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差异,他们更着重的讲究实践能力,但是学校教育却仍以老方法进行着教学。

社会竞争日益强烈,我们的大学生要想立足于社会,谋求合适自己的工作,必须要积极的提升自身素质与学历层次,并且努力向多样化的专业发展。

(二)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在大学里,每个同学都要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己以及所面临的处境。

有一个词叫做“大学生的平庸化”,实际上就是个人在上大学之前都是出类拔萃的、非常优秀的,但上了大学之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很平庸,在各方面也没有那么突出了。

(三)对自我认识、评价的变化

这是大学生需要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

在上大学以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大多数同学都是出类拔萃的,或是成绩优异的,或是担任一定的职务,或是有一技之长,总之深得同学、老师、家长、亲友的重视、爱戴,生活在一片掌声之中。

但进入大学之后,这种优势变得越来越少,跟周围的同学相比较,会发现很多人比自己更优秀,有的学习成绩优秀、有的体育好、有的文学修养高、有的口才好、有的学生则频频参加各种活动……看看自己,才发现什么都没有,班里位置的重新组合、成绩的高低排列、班干部落选等情况都使得部分学生在自我评价上出现了新问题。

四、生活环境的挑战

(一)地理位置的变化

这种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不同的同学来讲可能是不一样的,从偏远山区考到大城市来的一些同学,比来自大城市,或就在本市的同学适应起来要艰难得许多,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适应这种客观环境的过程事实上就是缩减理想的大学生活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要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客观、重新的评价与适应。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后,要注意观察这个环境的特点与原来的环境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应该重新估计所面临的一些新的变化,不要总是用自己原来的眼光和观念去看待新的事物。

(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上大学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父母、长辈每日的悉心照料,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去处理,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

从离不开父母的家庭生活到事事完全自理的大学生活,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真正的生活独立性的训练。

新生首先应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

要学会准时起床、运动,学会自己料理床铺,收拾房间,学会自己洗衣服,缝补衣服,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和同学进行广泛的交流就更好了,因为同学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三)生活习惯的变化

当人生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发生变化以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要随之而改变,要做一些调整,这就是对生活的一种重新认识与估计的问题。

比如生活习惯的改变就包括口音、就寝时间以及睡眠习惯等。

有的同学有可能必须把录音机开得很响,才能睡得着;

而有的人有一点动静,都不能睡觉。

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中,住集体宿舍,就必须得学会相互适应,而且需要通过交流与协商找到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四)在校学生:

回首大一,百种滋味在心头

为了能让大学生更加从容的面对“大一现象”,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我们来看一段记者采访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笔录: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刘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刚上大一的时候,我常常有一种莫名的忧伤,是因为想家,还是因为环境的陌生,自己也说不清楚。

上课时,我常常不知道该到底听些什么,下课后也不知道该复习什么,更是想象不出考试时会出什么类型的考题。

以前,以为上大学后会感到一种如释重负般的轻松和快乐,而事实上同学们每天都奔走于教室、图书馆和夜读楼之间。

直到大二,才真正习惯并适应这种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生活。

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大四的陈同学是这样回忆她的大一生活的:

那时每天除了忙碌之外,处理好和宿舍伙伴的关系是最令人心力交瘁的事情。

她说:

“和我同住一间宿舍的另外七名同学,来自天南海北,每个人的性格、生活方式都截然不同,从未体验过集体生活的我处处都要十分小心谨慎,几乎时刻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转眼四年过去了,我反而怀念起了那种既新鲜而又陌生的滋味,因为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学会了包容别人,也学会了照顾自己。

(五)心理学专家概括:

在“大一现象”背后针对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大一现象”,我们请教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兴华教授。

据王教授介绍,那些刚刚步入大学的新同学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主要是由外界环境的突然改变引起的,一些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直接影响,认为升入了大学便“万事大吉”、“一步登天”了,于是产生了“及格万岁”、“终于努力到头了”等的不健康心态。

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高中时期被老师、学校视作学生“精英”的,存在很强烈的优越感,进入到大学后却发现同学之间的学习成绩差距较小,有些同学能将其作为一种新动力,而有的同学则开始产生失落感。

另外,人际压力也是困扰大一新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新生之间相互还不是很了解,性格、习惯、想法等各不相同,加之独生子女的沟通能力相对较弱,普遍具有不善于包容别人、忌妒心、虚荣心较强以及不接受批评的心理特征。

每个学生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的适应都遵循一个从陌生到认识最后适应的递进过程。

在对环境尚未适应的情况之下,一些学生暴露出的是心理方面问题,而另一些同学则会暴露道德方面的问题。

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听取来自各方面的经验确实是十分必要,同时更需要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

以便可以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六)教育界人士概括: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的针对大学生该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去适应大学生活,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马正永。

马部长向记者介绍到:

同学们进入大学之后,首先要认清学习方式的改变。

众所周知,高中时期学生进行的是以应考为目的的学习,学科的内容、学习的进度都是相对固定的。

而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该学什么,怎样安排学习时间,可根据个人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设计,个人自主的余地也较大,例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的选择选修课程,这在高中时期是根本没有的。

因此,大学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就要求很强。

与此同时,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同宿舍关系以及师生关系也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大学生活是否美好,体现着一个人的适应能力等。

很多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认为,勤工俭学是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

但作为对新的生活,新的学习方式的认知尚未清晰的大一新生,更主要的是安排好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

而勤工俭学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学生余力。

总之,崭新的大学生活并不是要求一个人突然间地成熟起来,而是从生活方式、学习方法的转变给人们带来的改变。

大学新生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心理学上将这段心理问题高发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

这由于大学与中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使学生出现种种不良心态并带来的不适应,从而造成了心理问题。

及时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摆脱心理的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挫折的承受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高校面临的又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环境和地位的变化会引起失落感

许多大学新生在中学时代都是班级的尖子生、优秀学生、班级干部等,在各方面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和照顾。

而当进入大学后,他们却发现身边都是跟自己一样优秀或是比自己成绩更优秀的同学。

自己中学时考试名列前茅,现在只能排在中等位置;

原来是鹤立鸡群,现在却是平凡无奇。

这种环境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心理落差。

优越感一扫而光,失落感却油然而生。

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

进入大学后,衡量个体价值与能力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才华、兴趣、风度、交往能力等也是引起人们关注的重要品质与风格。

于是部分大学新生对比那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而这种地位的悬殊变化也会导致学生自我评价失调,从而带来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导致苦闷

进入大学以前,许多学生迫于学业负担太重而对大学生活及现实社会了解的很少,只是单纯的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渲染,对大学过于理想化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且以考上心目中的高校作为终极的目标,以此来激励自己在高中阶段的埋头苦读。

但是当他们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却并非如此,于是心理产生了很强烈的失落感。

另外,还有部分新生对于所上的大学及专业感觉与自己的期望反差较大,心理感到苦闷。

(三)大学学习的不适应导致压力不断增大

1.学习方法与方式的改变产生不适应

在大学里,无论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与中学时期差别很大。

中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那种近乎“抱着走”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对自己的关心。

而在大学,在教学上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要靠自觉。

简而言之,前者是有人监督,靠的是他律;

后者没有人监督,主要靠的是自律。

2.学习、考试产生的焦虑心理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不少大学生感到生活、学习的压力也随之加大。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尤其突出的矛盾是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

大学是学习完全靠个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而有些中学时代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掌握的不好,昔日的优势也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满足,加之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也容易产生失落感,难免会产生困惑、迷茫与无所适从的感觉。

所以及时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与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问题,是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之所在

很多学生面对一次次的考试,感到压力非常大,也觉得特别累。

平时学习挺用功,但越是面临重要的考试,心里却越紧张,一看到试卷,眼前就会一片漆黑,即便是做过的题也忘了。

还有的进入考场会出现情绪紧张,心跳加快,头昏发晕,忧虑不安,手足发冷,视听困难,注意力难于集中,思维混乱等现象。

可一但考试结束后走出考场,又全都记起来了。

(四)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导致孤独和压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