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5473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

《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院调研报告.docx

中医院调研报告

**县中医院发展状况调研

一、医院基本情况

**县中医院成立于1981年,是一所全民所有制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隶属于**县卫生局,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交通事故医疗定点医院。

医院位于**县昌元街道西大街101号,占地面积10亩,业务用房面积1。

3万余平方米。

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结为技术协作指导医院,与**爱尔眼科医院结为技术协作单位.2010年被确定为“**市农村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和“**县视力、肢体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

医院现有职工28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7人,占职工总数的78%,高中级职称81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达181人。

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市级名中医1名、县级名中医3名、**县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多人在县医学会任职,具有解决多专业医疗技术难题的实力。

医院实行微机现代化管理,科室设置规范、齐全,编制病床180张,实际开放床位220张。

开设骨伤科、普外科、内科、儿科、针灸理疗科、妇产科、麻醉科、急诊科、口腔科、眼耳鼻咽喉科等21个临床、医技科室。

医院专科特色显著,针灸理疗科、儿科、骨伤科在全县享有盛名,骨伤科、针灸理疗科为县级重点专科,其中针灸理疗科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色专科”、儿科为**市“市级特色专科”。

医院拥有十六排螺旋CT、DR数字X光机、高级钼钯乳腺X光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奥林巴斯电子胃镜、腹腔镜、体外碎石机、经颅多普勒检查仪、病理检查设备、多功能麻醉机、多参数床旁监护仪、除颤起博仪、全血细胞计数仪等先进的设备,设备总值约1500万元,能充分保证医疗业务需求。

医院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并重的办院方向,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疾病。

开展脑、胸、腹部及骨科、泌尿、五官科、妇科、产科、肛肠科等各类型手术(如颅内血肿清除、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肝叶切除、脊柱骨折复位、脊柱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引流、股骨头置换、髋关节置换、腹腔镜胆囊摘除、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前列腺摘除术、肾切除术、腔镜肾囊肿去顶解压术、妇科宫腔镜手术、白内障摘除术等),对心血管、神内、呼吸、内分泌、消化、儿科等急危重症有较高的诊治水平.

二、发展状况

目前医院两个效益明显增长,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如医疗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具有影响力的中医特色专科较少。

(一)经营状况.

目前医院逐步步入良性轨道,2013年首次扭转亏损局面,开始盈利。

门诊、住院人次,业务收入、职工福利逐步提高,净资产逐步增长,住院环境逐步改善.

1。

资产变化。

医院占地面积由2000年5亩提高为现在10亩,业务用房面积由0。

4万㎡增长为1.3万㎡、每床占地面积由25㎡提高为35㎡.设备总值由2000年91万元增长为现在1395万元、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数由3台增长为94台,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总值由40万元增长为1173万元.总资产由2000年804万元增长为现在5196万元,固定资产由420万元增长为3416万元、流动资产由166万元增长为1746万元、净资产由386万元增长为2328万元、负债由418万元增长为2868万元、资产负债率由52%增长为55%。

2.经济效益变化。

医院总收入由2000年418万元增长为6400万元,较2000年同期增长14.3倍,(年均增长22。

7%);总支出424万元增长为6286万元,增长13.8倍(年均增长22。

4%)、结余-6万元增长为114万元,结余率2%,业务收入由364万元增长为6300万元,较2000年同期增长16。

3倍(年均增长24。

0%);药品收入比重由42%增长为48%,每职工年业务收入由2000年2.16万元增长为现在25万元,增长10。

6倍(年均增长20。

0%),每职工年个人收入由2000年0.8万元增长为现在4。

8万元,增长5倍(年均增长13。

2%),资产收益率—1%增长为2%,固定资产收益率-1%增长为3。

3%。

3。

病人负担水平。

门诊人次平均费用21。

8元增长为152.6元,增长6倍(年均增长16。

1%)、出院病人床日平均费用93。

76元增长为509。

94元,增长4。

43倍(年均增长12.1%),出院病人人均费用797元增长为4772元,增长4.99倍,(年均增长13.2%)。

但存在一些问题:

医院业务用房面积远不能适应医院发展需要,如每床占地面积35㎡,且目前科室加床严重,实际每床占地面积约24㎡。

负债严重,负债由2000年418万元增长为现在2868万元,增长5.9倍,资产负债率由52%增长为55%,医院基本处于负债经营。

(二)业务状况医院规模逐步壮大,医院床位、门诊、住院人次、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及科研、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1.床位.床位由50张增长为220张、病床使用率86。

4%增长为94%。

2.工作量。

门急诊人次8。

4万人次增长为17万人次、出院人次0.1138万次增长为0。

8万人次。

3.工作效率。

医师年门急诊人次1217人次增长为1752人次,医师人均年出院人次16人次增长为72人次,医师人均年住院床日132天增长为662天,每职工平均年门急诊人次575人次增长为588人次,每职工平均年住院床日65天增长为223天。

4。

医疗质量。

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89%增长为90.0%、出院病例合格率92%增长为97。

6%、出院病例治疗有效率96%增长为96.6%。

近5年重大差错发生例数5例、医疗事故发生例数0、医疗纠纷发生例数55例。

5。

科教水平。

近5年科研项目(县级6个、市级2个、国家级0)和带教(接受进修15人、实习人数160人)情况.

存在问题:

与县人民医院相比,工作效率较低:

2003年,医师年门急诊人次1752人次,人民医院为2706人次;医师人均年出院人次72人次,人民医院为157人次;每职工年业务收入25万元,人民医院为35万元,但每职工年个人收入4。

8万元,而县人民医院为4.3万元。

医疗质量及科研、教学水平人较低:

近5年科研项目县级6个、市级2个,没有国家级项目,接受进修15人、实习人数160人。

近5年医疗纠纷发生例数55例。

(三)中医特色状况.

2000年,全院没有一个重点和特色专科,科室在全县没有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我院以专科建设作为突破口,在实施“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基础上,重点打造针灸理疗科、儿科、骨伤科,从而推动了专科建设,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一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2013年5月,继针灸理疗科成为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色专科”之后,儿科又通过了**市中医药管理局特色专科项目检查组的验收,成为“市级特色专科"。

目前,我院针灸理疗科、儿科、骨伤科已具备一定实力,针灸理疗科、儿科在全县乃至全市都有一定影响力,这也引来**市内多家中医院、贵州省几家中医院到院的交流学习,管理措施、专科特色实力都得到了同行的充分肯定。

今年,针灸理疗科、儿科、骨伤科等重点专科发展迅速。

针灸理疗科实现总收入63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7%,门诊人次28800人次,出院人次1118人次;外一科实现总收入60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今年共收治患者702人,其中开展关节手术130台,受到患者好评;儿科实现总收入56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7%,门诊人次32800人次,出院人次1980人次;率先在全县开展中医特色项目:

药物脐贴、药浴、小儿理疗等中医特色项目,治疗支气管哮喘、新生儿腹泻、小儿发热、黄疸等疾病,深受患儿家长好评。

今年以来,各科室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展了穴位埋线减肥,耳穴压丸、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中药涂擦、火针疗法、隔盐灸法等特色项目,深受患者好评。

继续开展高年资中医师查房工作,并进行中医药指标考核,逐步提高中医治疗率,住院病区中医参与治疗率89.75%,中医非药物治疗人次42357人次。

(四)人员状况

2000年,学历以中专为主,本科学历很少,没有研究生;2013年,学历以本专科为主,开始有硕士研究生。

2000年,医院共有职工146人,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12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25人。

截止目前,医院共有职工290人,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8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66人,初级职称14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学历66人,专科学历113人.

但我院各科室人次储备也存在严重问题:

学科带头人缺乏,特别是我院的两个特色专科和外2科缺乏高级职称,影响了科室进一步发展;科室骨干缺乏,部分科室值班人员缺少,造成外派人员进修学习困难。

(五)财政经费(常规预算、不含基建)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2000年-2013年财政补助总数920万元、全部为本级财政.中央财政设备补助200万元、特色专科补助80万元。

(六)基本建设(业务用房)

经过2008年国债项目对我院门诊综合楼和住院部进行装修改造,总面积1万㎡、总投入3107万元(财政投入2124万元、自有553万元、贷款430万元),患者就医环境有较大提高,开放床位由50张增长为220张,门诊和住院人次大幅提高,两个效益明显增长。

三、原因分析。

我院近几年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1。

中医医保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

**市扶持中医药的医保政策(渝人社〔2012〕284号)执行以来,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了报销补偿范围,同时将中医药报销比例较西医药提高10%,我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起付线分别为200元和100元(同级综合医院的起付线分别为440元和300元)。

得益于以上医保政策支持,我院医疗保险业务快速发展:

2013年我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住院人数1628人,较去年同期增长87%;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住院人数4626人,较去年同期增长45%;职工特病门诊为3975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33%;居民特殊病人门诊为2605人次。

2.医院门诊、住院就医环境和医疗设备的改善;

2009年,我院实施国债项目对我院门诊综合楼进行改造,共投入3107万元,其中财政投入2124万元,自主投入983万元,项目结束后,我院门诊、住院就医环境大为改善,为我院发展奠定了基础。

医院占地面积(亩)由2000年5亩提高为现在10亩,每床占地面积由2000年25㎡提高为现在35㎡,每床建筑面积由2000年40㎡提高为现在52㎡,院床位数有50张增加为220张,床位使用率86。

4%增加为94%。

另外,医院采取多种措施购买更新了医疗设备,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数由2000年3台增长为现在94台,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总值由2000年40万元增长为现在1173万元。

就医环境和医疗设备的改善满足了患者需求,也为医院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引进人才、招录高校毕业生、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

近5年,共引进16人,30人参加半年以上的外出进修学习,通过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我院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5年,承担市级科研项目2个,县级科研项目6个。

4.特色专科和名医的效应。

通过不断打造,现在我院有市级名中医1名、县级名中医3名、**县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多人在县医学会任职,具有解决多专业医疗技术难题的实力。

有国家级和市级特色专科各一个,一个县级重点专科,在我县具有一定知名度,出现良好发展势头.由于治疗具有特色,治疗效果良好,科室就诊人数和业务收入都快速增长。

四、制约今后发展的主要问题

1。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业务用房急需改善.2009年以前财政投入每年约为54万元,除去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重点专科补助80万元,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设备补助200万元,近5年财政每年平均投入不足100万元。

2013年在岗职工总人数人均拨款0。

18万元,在岗编制人数人均0.375万元;目前,我院业务用房明显不能适应医院业务发展,眼科与外2科挤在一个科室,内科没有病房进行分科,病人远远超出科室收治能力,内科专科发展滞后。

一直以来,由于医院“基础差,底子薄”,加之收入比较低,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医院负债经营,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目前,医院自身没有能力对医院进行扩建和搬迁,业务用房紧张已经凸显,势必影响医院发展.

2。

医疗技术人员缺乏,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我院通过引进人才、招录高校毕业生、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使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人才梯队逐步形成。

但与医院发展的速度和趋势,目前专业技术人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人才储备稀少,而且目前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现象严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导致医疗技术水平很难迈上新台阶。

3。

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中医特色专科。

尽管现在我院有国家级和市级特色专科各一个,一个县级重点专科,在我县具有一定知名度,出现良好发展势头。

但是,我院专科建设起步较晚,科室规模较小,知名度还较低,针灸科(国家级特色专科)和儿科(市级特色专科)没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而且专科技术骨干缺乏,医院专项资金投入不够,以上原因导致我院特色专科还缺乏影响力,科室发展受到制约。

五、对策思考

1。

政府加大对中医发展的财政投入。

目前,政府对中医发展的财政投入总体上投入不足,补偿不到位,政府中医药投入机制还没有形成,医院基本处于自负盈亏状态。

要摆脱目前状况,要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包括中医医院开办费和发展建设支出,包括房屋建设与修缮、大型设备购置等由同级财政全额保证,重点学科建设等由同级财政补助;离退休人员经费由同级财政全额保证或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予以保障。

2.加大对中医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作为中医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得以继承和创新的载体,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和政策保障,

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

建立健全用人机制,规范人才聘用、聘任管理工作,建立院内专家人才库,实行人才的动态管理。

注重现有中医药人才的使用,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注重发挥老专家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制订中医药人才培养与技术团队建设规划,组织开展层次、多形的知识及技术培训和专业技术研修活动,巩固和壮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队伍规模、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和加快技术专家的培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适应中医药迅速发展的需要.鼓励本院够资历医生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及市级人才高级研修班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培训,组织建设好师带徒传承工作,培养后备中医药人才力量。

对现任科室主任进行专门学科培训,使他们掌握国内先进专业技术,向市内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并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室业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对主治医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市内先进专业技术,向全市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在科室业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

积极组织本院学术讲座活动,外聘专家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及由本院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讲,做好全院住院医师及其它专业初级人员的专业知识培

3。

以专科专病建设为突破口,走“以点带面”的链条式发展模式,不断引入新技术、新项目,促进医院不断发展

县级中医医院身处的特殊位置和卫生系统内部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决定其发展必将靠走自强自立的道路。

要依托中医中药特色,按照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的建设方针和发展模式,不断形成有专长的特色科室,从而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

同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提高专病的治疗效果,促进专科健康有序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