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550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为了方便确定虚像的位置。

  用两支等大的蜡烛:

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

  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

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2.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2f以外(u>

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

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f、2f相比较(f

  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2f之间(f2f)。

  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以内(u

  1.表格.

  2.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u﹥v成缩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v成放大的像

3.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

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4.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P=UI

  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的电流。

5.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6.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7.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8.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0~3A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9.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

(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当杠杆平衡时,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的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

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10.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

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注意】

  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U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1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

  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

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1.如图a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图b、c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大小相等(等大)

  2.方向相反(反向)

  3.同一直线(共线)

  4.同一物体(同体)

 12. 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

  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

  3.设计表格: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13. 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3。

  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kg/m3。

  多次实验目的: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剩=m总-m容)。

  4.算出密度:

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