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修改后).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561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修改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修改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修改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修改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修改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修改后).doc

《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修改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修改后).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修改后).doc

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并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以及实验的过程和原理。

二、预习内容

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的主导观点:

____________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

两种肺炎双球菌比较

 

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

有无毒性

S型细菌

R型细菌

实验过程及现象

课堂札记

①_________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死亡,鼠体内有_______

③加热杀死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__________

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S型细菌

小鼠体内_______,鼠体内分离出___________

结论: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课堂札记

T2噬菌体的介绍: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有DNA,它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增殖。

⑴结构:

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构成,头部含有___。

⑵与大肠杆菌的关系:

______。

⑶增殖特点:

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

成分,进行增殖。

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⑴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__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⑵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__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5、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

⑵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学习过程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

思考题组1:

①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四组中的S型细菌是怎么出现的?

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为什么?

(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

讨论1:

在肺炎双球菌中有蛋白质、DNA、荚膜多糖等物质,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哪一种成分是转化因子?

说出你的主要设计思路。

实验结论:

________ 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讨论2:

①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哪一种组分?

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不能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为什么?

你认为该如何标记噬菌体?

阅读并观察教材P45图3-6,概括实验步骤:

①噬菌体分别

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

③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

思考题组2:

1、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

由实验结果可知,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的作用下完成的。

实验结论:

______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传作用

三、反思总结

1、本节课主要涉及三个经典实验,请写出这三个实验的材料及结论

实验材料

实验结论

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

1944年,美国,艾弗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2、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实验的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

3、说出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

(1)真核生物:

(2)原核生物:

(3)病毒:

结论: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所以说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思考: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吗?

四、当堂检测

1.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都是DNAB.都是RNAC.是DNA和RNAD.是DNA或RNA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说明()

A.DNA是遗传物质B.DNA能自我复制

C.DNA能控制性状D.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情形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①少无毒R型②多无毒R型③少有毒S型④多有毒S型

A.①④B.②③C.③D.①③

5.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  )

A.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B.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C.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D.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8、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9.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物质如下表。

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试回答:

噬菌体

细菌

核苷酸

32P标记

31P

氨基酸

34S

35S标记

(1)子代噬菌体中,只含有32P的有个,只含有31P的有个,同时含有32P和31P的有个。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元素,由此说明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都含有元素,这是因为;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

(3)该实验能够说明:

()

A.噬菌体比细菌高等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4)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为何选取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可否用14C和18O标记?

说明理由:

课后练习与提高答案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