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568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奥闫华红老师中级财管第八章课件文档格式.docx

为所有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

成本控制的目标

降低成本水平。

三、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提示】

1.成本规划是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主要指成本管理的战略制定

2.成本核算

(1)成本核算的精度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成本领先战略对成本核算精度的要求比差异化战略要髙。

(2)成本核算分为财务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成本的核算。

财务成本核算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管理成本核算既可以用历史成本又可以是现在成本或未来成本。

3.成本控制的三原则

一是全面控制原则,即成本控制要全部、全员、全程控制;

二是经济效益原则,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是例外管理原则。

即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同寻常的情况上。

4.成本分析:

指利用成本核算,结合有关计划、预算和技术资料,应用一定的方法对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了解成本变动情况,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

5.成本考核指标:

可以是财务指标,也可以是非财务指标,如: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应主要选用财务指标,而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则大多选用非财务指标。

【例题1·

单选题】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工作的起点是(  )。

(2014年)

A.成本规划

B.成本核算

C.成本控制

D.成本分析

【答案】A

【解析】成本规划是进行成本管理的第一步,即成本管理工作的起点是成本规划,选项A正确。

【例题2·

多选题】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差异化战略对成本核算精度的要求比成本领先战略要高

B.在进行成本考核时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相比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较多选用非财务指标

C.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

D.成本控制的经济效益原则强调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

【答案】CD

【解析】成本核算的精度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成本领先战略对成本核算精度的要求比差异化战略要高;

第二节量本利分析与应用

一、量本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Analysis)概述

(一)量本利分析(CVP分析)的基本假设

1.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

2.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提示】即表明当销售量在相关范围内变化时,产品的单价不会发生变化。

3.产销平衡

【提示】假设产销平衡,主要是在保本分析时不考虑存货的影响。

4.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提示】因为在产销多种产品的情况下,保本点会受到多种产品贡献和产销结构的影响,只有在产销结构不变的基础进行的保本分析才是有效的。

【例题·

2015·

单选题】下列关于量本利分析基本假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产销平衡

B.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C.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D.总成本由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组成

【答案】D

【解析】量本利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假设前提:

(1)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

(2)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3)产销平衡;

(4)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所以选项D不正确。

(二)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计算公式

利润

=单价×

销量-单位变动成本×

销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固定成本

=P×

Q-V×

Q-F=(P-V)×

Q-F

应注意的问题

这个方程式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程式,要求给定其中4个,能够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三)边际贡献(边际利润、贡献毛益)

两个基本概念

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两个率

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关系公式: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拓展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例8-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售价为6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24元,固定成本总额100000元,当年产销量20000件。

试计算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率及利润。

【解析】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60-24=36(元)

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

产销量=36×

20000=720000(元)

边际贡献率=36/60×

100%=60%

或边际贡献率=720000/60×

20000×

利润=720000-100000=620000(元)。

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

(一)保本点(盈亏临界点)的含义

是指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或金额,即企业一定时期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利润为零时的业务量或金额。

(二)量本利分析图

1.基本的量本利分析图

2.边际贡献式量本利图

特点:

图中能表示出边际贡献的大小

【例题3·

判断题】根据基本的量本利分析图,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保本点越低,盈利区越小、亏损区越大。

(  )

【答案】×

【解析】在基本的量本利分析图中,横坐标代表销售量,以纵坐标代表收入和成本,则销售收入线和总成本线的交点就是保本点,在保本点左边两条直线之间的区域的是亏损区,在保本点右边两条直线之间的区域表示盈利区,因此保本点越低,亏损区会越小,盈利区会越大。

【例题4·

多选题】下列各项可以视为保本状态的有(  )。

A.销售收入总额与成本总额相等

B.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相交

C.边际贡献与固定成本相等

D.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相等

【答案】ABC

【解析】盈亏临界状态是指能使企业不盈不亏利润为零的状态,当销售总收入与成本总额相等,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相交,边际贡献与固定成本相等时,都能使利润为零。

(三)保本分析与安全边际分析

表示方法

保本点

安全边际

实物量

指标

保本点销售量(Q0)

安全边际量

Q0=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F/(P-V)

安全边际量=正常销量(实际或预计)-保本点销售量=Q-Q0

金额

保本点销售额(S0)

安全边际额

S0=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实际或预计)-保本点销售额=S-S0

相对数

保本作业率

安全边际率

保本作业率=Q0/Q正

或:

S0/S正

安全边际率=(Q正-Q0)/Q正

(S正-S0)/S正

关系公式

保本点销量+安全边际销量=正常销量

保本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例题5·

单选题】某产品实际销售量为8000件,单价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固定成本总额为36000元,则该产品的安全边际率为()。

(2016年)

A.25%

B.60%

C.40%

D.75%

【解析】保本销售量=36000/(30-12)=2000(件)

安全销售量=8000-2000=6000(件)

所以安全边际率=6000/8000=75%

(4)安全边际与利润的关系

(5)

关系

公式

计算利润

利润=安全边际额×

计算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

【提示】只有安全边际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盈亏临界点所提供的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安全边际所提供的边际贡献等于企业利润。

表8-1西方国家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标准

40%以上

30%-40%

20%-30%

10%-20%

10%以下

经营安全程度

很安全

安全

较安全

值得注意

危险

教材【例8-2】某企业销售甲产品6000件,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要求计算甲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解析】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100%=(100-50)/100×

100%=50%

教材【例8-3】沿用例8-2的资料及有关计算结果,并假定该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销售量为5000件。

要求:

计算该企业的保本作业率。

保本作业率=2600/5000×

100%=52%

或保本作业率=260000/(5000×

100)×

100%=52%。

【例8-4】沿用例8-3的资料,计算甲产品的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保本销售量=5000-2600=2400(件)

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5000×

100-260000=240000(元)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2400/5000×

100%=48%

或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240000/(5000×

100%=48%。

【例题6·

多选题】根据量本利分析原理,下列计算利润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A.利润=(销售收入-保本销售额)×

B.利润=保本销售量×

C.利润=销售收入×

(1-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D.利润=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

【解析】利润=安全边际销售额×

边际贡献率,B错误;

利润=销售收入×

(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C错误

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D错误

【例题7·

单选题】若销售利润率为30%,变动成本率为40%,则安全边际率应为(  )。

A.50%

B.150%

C.24%

D.36%

【解析】因为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

边际贡献率,而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故安全边际率=销售利润率÷

边际贡献率=30%/(1-40%)=50%。

三、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一)加权平均法

1.含义

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业加权平均的综合边际贡献率,进而分析多品种条件下量本利关系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

某产品保本点销售额=综合保本点销售额×

该产品销售比重

某产品保本点销售量=该产品保本点销售额/该产品的单价

【例8-5】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

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

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

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

【补充要求】按加权平均法

(1)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2)综合保本点销售额

(3)各产品保本点

表8-2数据资料表

项目

销售量(件)

单价(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销售收入(元)

各产品的销售比重

边际贡献(元)

A产品

30000

20

12

600000

37.5%

240000

40%

B产品

20000

30

24

120000

20%

C产品

10000

40

28

400000

25%

30%

1600000

100%

480000

(1)综合边际贡献率=480000/1600000=30%

综合边际贡献率

=40%×

37.5%+20%×

37.5%+30%×

25%=30%

(2)综合保本销售额=180000/30%=600000(元)

(3)

A产品保本销售额=600000×

37.5%=22500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额=600000×

C产品保本销售额=600000×

25%=150000(元)

(4)A产品的保本销售量=225000/20=11250(件)

B产品的保本销售量=225000/30=7500(件)

C产品的保本销售量=150000/40=3750(件)

(二)联合单位法

指在事先确定各种产品间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将各种产品产销实物量的最小比例作为一个联合单位,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进行量本利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2.基本计算步骤与公式

(1)各种产品销量的最小比例作为联合单位

(2)联合单价=一个联合单位的全部收入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个联合单位的全部变动成本

(3)联合保本量=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4)某产品保本点=联合保本量×

一个联合单位中包含的该产品的数量

【要求】按联合单位法进行多种产品的保本点分析。

产品销售比=A:

B:

C=30000:

20000:

10000=3:

2:

1

联合单价=20×

3+30×

2+40×

1=160(元)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12×

3+24×

2+28×

1=112(元)

联合保本量=180000/(160-112)=3750(件)

各种产品保本销售量计算:

A产品保本销售量=3750×

3=11250(件)

B产品保本销售量=3750×

2=7500(件)

C产品保本销售量=3750×

1=3750(件)

A产品保本销售额=11250×

20=22500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额=7500×

30=225000(元)

C产品保本销售额=3750×

40=150000(元)

(三)分算法

1、含义

分算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每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额,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量本利分析的方法。

2、基本步骤与公式

(1)固定成本分配率=固定成本总额/各产品的分配标准合计

(2)某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分配率×

某产品的分配标准

(3)某产品的保本销量=该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要求】按分算法进行多种产品的量本利分析,假设固定成本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

固定成本分配率=180000/480000=0.375

分配给A产品的固定成本=240000×

0.375=90000(元)

分配给B产品的固定成本=120000×

0.375=45000(元)

分配给C产品的固定成本=120000×

A产品的保本量=90000/(20-12)=11250(件)

A产品的保本额=11250×

B产品的保本量=45000/(30-24)=7500(件)

B产品的保本额=7500×

C产品的保本量=45000/(40-28)=3750件

C产品的保本额=3750×

40=150000元。

(四)顺序法

顺序法是指按照事先规定的品种顺序,依次用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整个企业的全部固定成本,直至全部由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完为止,从而完成量本利分析的一种方法。

2、排序方法

(1)乐观的排列,即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列,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先销售、先补偿,边际贡献低的后销售、后补偿

(2)悲观的排列,即假定各品种销售顺序与乐观排列相反

(3)按照市场实际销路是否顺畅来确定,但这种顺序的确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要求】

(1)按边际贡献率由高到低的顺序计算多种产品的保本点

表8-3顺序分析表(降序)

顺序

品种

销售

收入

累计销

售收入

边际

贡献

累计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补偿额

累计固定成本补偿额

累计

损益

A

180000

60000

2

C

1000000

360000

3

B

300000

根据已知数据资料编制顺序分析表,如表8-3所示。

由表8-3可以看出,固定成本全部由A产品来补偿,那么企业要想达到保本状态,A产品的销售额(量)需达到:

保本销售量=180000/(20-12)=22500(件)

保本销售额=22500×

20=450000(元)

当A产品销售额达到450000元,即销售22500件时,企业保本。

企业的保本状态与B、C产品无关。

(2)按边际贡献率由低到高的顺序计算。

根据已知数据资料编制顺序分析表,如表8-4所示。

表8-4顺序分析表(升序)

-60000

B产品的销售量需达到20000件,此时销售额为600000元。

C产品的销售额(量)需达到:

保本销售量=60000/(40-28)=5000(件)

保本销售额=5000×

40=200000(元)

当B产品销售额达到600000元,即销售20000件,同时,C产品销售额达到200000元,即销售5000件时,企业保本。

企业的保本状态与A产品无关。

(五)主要产品法

1、基本原理

当企业产品品种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一种产品是主要产品,它提供的边际贡献占企业边际贡献总额的比重较大,代表了企业产品的主导方向,则可以按该主要品种的有关的资料进行量本利分析,视同于单一品种。

2、计算方法

主要产品法计算方法与单一品种的量本利分析相同

(1)确定主要品种应以边际贡献为标志,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产品。

(2)主要产品法的依据是:

主要产品必须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因此固定成本应主要由该产品负担。

四、目标利润分析

(一)目标利润的销售水平确定

利用本量利的基本模型,已知目标利润,倒求销量或销售额。

目标利润一般是指息税前利润,若已知目标税后利润:

目标利润=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率)+利息

【例8-6】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的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如果将目标利润定为40000元。

【补充要求】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50000+40000)/(50-25)=3600(件)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50000+40000)/50%=180000(元)。

(二)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

已知目标利润倒求单价、销量、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实质还是本量利基本公式的运用。

【例8-7】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的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销量3600件,假定该公司将目标利润定为58000元。

【要求】从单个因素来看,影响目标利润的四个基本要素该做怎样的调整?

【提示】根据本量利的基本公式倒推即可,不需要记忆公式。

【答案】

(1)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50000+58000)/(50-25)=4320(件)

(2)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

=50-(50000+58000)/3600=20(元)

(3)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目标利润

=(50-25)×

3600-58000=32000(元)

(4)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

=25+(50000+58000)/3600=55(元)。

五、利润敏感性分析

(一)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1.敏感系数的计算

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

【例8-8】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计划年度内有关数据预测如下:

销售量100000件,单价30元,单位变动成本20元,固定成本为200000元。

假设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别增长了10%,要求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预计的目标利润=(30-20)×

100000-200000=800000(元)

(1)销售量的敏感程度

销售量=100000×

(1+10%)=110000(件)

利润=(30-20)×

110000-200000=900000(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900000-800000)/800000=12.5%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2.5%/10%=1.25

【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