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619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

燕山石化公司所有活动(包括生产经营、检维修、新、改、扩建项目实施、服务过程管理等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约束对象

公司范围内所有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

涉及的相关制度

燕山石化变更管理规定

业务类别

所属层级

变更管理业务制度-实施类/执行类

1基本要求

1.1规范内容的界定

1.1.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1.1.2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1.1.3风险是指发生危险条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1.1.4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1.1.5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1.1.6事件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

(事故是一种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1.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原则

1.2.1动态管理原则

当发生《燕山石化变更管理规定》中涉及的工艺技术变更、机械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变更时,应及时组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控制措施。

1.2.2分级管理原则

根据风险的程度不同,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并采取措施,优先控制高等级风险。

1.3本规定按专业分级管理。

2各级管理职责

2.1HSE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确定公司级重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2.2管理者代表对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负领导责任;

负责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落实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

2.3安全监察部是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修订本管理规定;

负责组织各部门、各二级单位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

负责新、改、扩建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组织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

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参与审核公司级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

负责编制公司级重大风险清单;

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公司级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2.4生产管理部、炼油事业部、化工事业部分别负责组织、监督公用工程、炼油、化工系统生产技术运行、重大开停工、产品储运过程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并组织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

2.5机械动力部负责组织设备设施运行、维护保养、检修、物资供应等方面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并组织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

2.6除以上范围的其他活动由相应主管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并组织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

2.7二级单位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形成本单位《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

组织制订相关的控制措施;

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3管理事项与程序

3.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准备

3.1.1成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小组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一定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知识和能力,由本单位的负责人、技术、设备和业务主管组成。

必要时,可邀请相关单位或有关人员参加。

应鼓励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的评价工作。

各二级单位单位要召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布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相关工作,会议记录要在安委会会议纪要中体现。

3.1.2确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

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包括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丢弃、废弃、拆除和处置;

企业周围环境(如公司与其他单位之间、厂与厂之间等)等。

3.1.3确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对象

在确定评价范围后,按生产流程的各工段、地理区域或部门、装置/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确定评价对象。

对确定的评价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和风险评价,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主要包括:

(1)所执行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2)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3)用到或遇到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4)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任务的培训;

(5)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

(6)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3.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组织

3.2.1一般情况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要求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每年2月上旬组织进行一次,于3月31日前将相关电子表格报公司安全监察部备案,4月30日前将电子表格上传到HSE管理系统中。

3.2.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3.2.2.1项目可研阶段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主要体现在安全预评价报告中;

项目实施阶段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主要体现在施工方案中;

项目验收阶段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主要体现在验收评价报告中。

3.2.2.2因施工导致生产单位作业环境发生变化,由工程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施工所在的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2.2.3施工单位要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施工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3.2.2.4项目投产后由项目所在单位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2.3检维修作业

各二级单位安全主管部门组织本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检维修作业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施工项目属地单位应用安全检查表法对项目中所涉及的工艺、设备和作业条件等,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规章制度进行危害、危险辨识,制订控制措施并将结果书面告知施工作业单位。

3.2.4当发生《燕山石化变更管理规定》中涉及的工艺技术变更、机械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变更时,在变更实施前由变更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3选择危险源辨识方法

3.3.1主要考虑的因素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目的;

(2)活动性质;

(3)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

(4)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

(5)潜在风险度大小;

(6)现有资源的状况;

(7)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

(8)法律法规要求或相关方要求。

3.3.2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即SCL法;

(2)工作危害分析法,即JHA法;

(3)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即FMEA法;

(4)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即HAZOP法;

(5)预先危险分析法,即PHA法;

(6)故障假设分析法,即WI法。

(各类辨识方法简介见附件5.1)

3.3.3危险源辨识方法的选择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小组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方法对具体对象进行危险源辨识,同时将辨识结果填至相应的危险源辨识记录表内。

3.3.3.1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分析(SCL)方法;

3.3.3.2对组织机构和人员变更、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工艺操作等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方法;

3.3.3.3对于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特别是之前经常发生事故的或其它类似装置、部位发生过如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方法。

3.4危险源辨识

3.4.1应考虑的因素:

3.4.1.1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和误动作。

3.4.1.2人的不安全行为:

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

3.4.1.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

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3.4.1.4管理缺陷:

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3.4.2危害因素的分类:

3.4.2.1物理性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危害、运动物危害、明火危害、高温物质危害、低温物质危害、粉尘危害、气体物质危害、液体物质危害、作业环境缺陷、信号缺陷、其他物理性危害因素。

3.4.2.2化学性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害因素。

3.4.2.3生物性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传染性媒介物、致害动植物、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

3.4.2.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缺陷。

3.4.2.5行为性危害因素:

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危害因素。

3.4.2.6其他危害。

3.4.3危害产生的后果一般包括:

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物体打击、爆炸、起重伤害、火灾、中毒和窒息、淹溺、坍塌、灼烫、高处坠落、职业病、泄漏等其他伤害和财产损失。

3.5确定风险评价准则

3.5.1评价准则确定的依据

(1)国家有关HSE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3)中国石化集团公司HSE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4)燕山石化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5)燕山石化HSE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

(6)工艺流程图;

(7)设备设施设计说明和使用说明书;

(8)操作规程;

(9)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案例等资料。

3.5.2评价准则的管理

3.5.2.1风险评价准则由公司安全监察部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拟定,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生效。

3.5.2.2评价准则是动态的量化标准,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企业HSE管理制度要求的变化而变更。

3.5.3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采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的大小。

即风险度(R)=危害及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及频率的量化值(L)*危害及后果的严重性量化值(S)

3.5.3.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频率(L)

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职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参见附件5.2)。

3.5.3.2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确定所识别的危害影响的严重性,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财产损失以及对生产的影响和对本企业形象的影响程度(参见附件5.3)。

3.6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小组应对所辨识的危险源依据风险评价准则、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具体参见附件5.4)。

风险度可按量化值分为五级,即:

(1)不可容忍的风险(25≥R≥20);

(2)公司级重大风险(16≥R≥15);

(3)厂(中心)级重大风险(12≥R≥10);

(4)中等风险(9≥R≥5);

(5)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4≥R≥1)。

3.7风险控制

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控制措施的依据,各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参见附件5.5)。

3.7.1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

3.7.1.1消除,从根本上和源头上消除危险源所导致的风险,即改进工艺设计以消除危险源,如使用安全物质替代危险物质;

3.7.1.2替代,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如采用漏电保护器或安全电压等;

3.7.1.3工程控制措施,即采用隔离、屏护和距离防护等控制措施,如安装通风系统、联锁装置、隔声罩等;

3.7.1.4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即采用安全标志、危险区域标识、报警器、或制定程序、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教育培训等管理措施规范人的行为;

3.7.1.5个体防护装备,即其他控制措施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采用个体防护设备,如安全防护眼镜、听力保护器具、面罩、安全带和安全索、口罩和手套。

3.7.2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

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

3.7.2.1控制措施的确定是否会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3.7.2.2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3.7.2.3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3.7.3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

3.7.3.1风险控制措施由风险所在部门或二级单位制定后报风险所在单位的安全监察部和有关部室批准备案,风险所在部门或二级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3.7.3.2列入隐患治理项目的风险,按照《燕山石化隐患排查与治理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3.7.3.3风险所在单位的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

3.7.3.4公司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公司级重大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3.7.3.5遇有异常或紧急情况,应及时实施应急预案,以使事故损失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按照《燕山石化应急管理规定》执行。

3.8重大风险的管理

3.8.1重大或不可容忍的风险是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基础及依据,二级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牵头组织风险评价小组讨论风险评价结果,审核本单位的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形成公司级和厂级(中心级)《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见附件5.6)。

会议情况要在安委会会议纪要中体现。

3.8.2公司级重大风险

3.8.2.1各二级单位安全部门将本单位公司级《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于每年3月31日前报公司安全监察部。

安全监察部汇总后,组织有关部门审核,编制公司《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执行。

3.8.2.2各二级单位安全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专业部门编制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可在《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中体现)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3.8.2.3公司安全监察部每半年对各单位重大风险控制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8.3厂(中心)级重大风险

各二级单位安全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3.9风险评价报告

阶段性的风险评价工作完成后应编制风险评价报告(见附件5.8),并于每年3月31日前报公司安全监察部备案。

3.10告知

各二级单位要制定风险管理培训计划,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员工,告知情况要在安全活动记录或岗位练兵本中体现。

4监督、检查与考核

4.1本规定是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的规范和准则,一经颁布,各单位应严格执行。

4.2公司安全监察部按照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底稿履行日常监督检查,并按照公司绩效考核要求实施考核。

5附件

5.1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5.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频率表

5.3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表

5.4风险等级表

5.5风险控制措施参考表

5.6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业务流程(见《关于印发<

机关部门关键管理业务流程>

的通知》燕化企〔2014〕180号)流程编号:

YW/YSSH-AJ-1-16-2014

5.7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

5.8**单位****年度风险评价报告

5.9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规定检查底稿

附件5.1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1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1.2分析步骤:

1.2.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1)观察工作

(2)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3)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4)结合上述三条

1.2.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

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

操作者会跌倒吗;

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1.2.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1.2.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1.2.5进行风险评估。

1.2.6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2.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

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2.2分析步骤:

2.2.1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

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

安全检查分析(SCL)记录表

装置/作业部名称:

岗位/工艺过程:

设备/设施名称及位号:

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年月日

序号: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可能性(L)

严重性(S)

风险度(R)

建议改进措施

偏差发生频率

管理措施

员工胜任程度

安全防护设施

 

2.2.2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

2.2.3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

3故障假设分析法(WI)

3.1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对工艺过程或操作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危险分析人员在分析会上围绕分析人员所确定的安全分析项目对工艺过程或操作进行分析,鼓励每个分析人员对假定的故障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可用于设备设计和操作的各个方面(如建筑物、动力系统、原料、产品、贮存、物料的处理、装置环境、操作规程、管理规程、装置的安全保卫等)。

对于一个简单的系统,故障假设分析只需要一个或两个分析人员就能够进行。

3.2分析步骤:

3.2.1确定分析范围,分析装置及工艺过程,包括工艺过程说明、图纸、操作规程、装置的安全防范、安全设备、卫生控制规程。

3.2.2依据工艺流程,分别提出故障假设问题,集中主要危害部位。

3.2.3识别每一故障假设问题的主要危害后果。

3.2.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3.2.5进行风险评估。

3.2.6建议改进措施。

4预危害性分析法(PHA)

4.1预危害性分析主要是在项目发展的初期(如概念设计阶段)识别可能存在的危害,是今后危害性分析的基础。

当只希望进行粗略的危害和潜在可能性分析时,也用PHA对已建成的装置进行分析。

4.2分析步骤:

4.2.1收集装置或系统的有关资料,以及其他可靠的资料(如任何相同或相似的装置,或者即使工业过程不同但使用相同的设备和物料),知道过程所包含的主要化学物品、反应、工艺参数、主要设备的类型(如容器、反应器、换热器等)、装置的基本操作说明书、防火及安全设备。

4.2.2识别可能导致不希望的后果的主要危害和事故的情况。

考虑:

(1)危险设备和物料,如有毒物质、爆炸、高压系统;

(2)设备与物料之间的与安全有关的隔离装置,如物料的相互作用、火灾/爆炸的产生和发展、控制/停车系统;

(3)影响设备和物料的环境因素,如地震、洪水、静电放电;

(4)操作、测试、维修及紧急处理规程;

(5)与安全有关的设备、如调节系统、备用、灭火及人员保护设备。

4.2.3分析这些危害的可能原因及导致事故的可能后果。

通常并不需找出所有的原因以判断事故的可能性,然后分析每种事故所造成的后果,这些后果表示可能事故的最坏的结果。

4.2.4进行风险评估。

4.2.5建议消除或减少风险控制措施。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工作任务:

年月日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

主要后果

可能性

(L)

严重性

(S)

风险度

(R)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

5.1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就是识别装置或过程内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泵、阀门、液位计、换热器)的失效模式以及每个失效模式的可能后果。

失效模式描述故障是如何发生的(打开、关闭、开、关、损坏、泄漏等),失效模式的影响是由设备故障对系统的应答决定的。

5.2分析步骤:

5.2.1确定FMEA的分析项目、边界条件(包括确定装置和系统的分析主题、其他过程和公共/支持系统的界面)。

5.2.2标识设备:

设备的标识符是唯一的,它与设备图纸、过程或位置有关。

5.2.3说明设备:

包括设备的型号、位置、操作要求以及影响失效模式和后果特征(如高温、高压、腐蚀)。

5.2.4分析失效模式:

相对设备的正常操作条件,考虑如果改变设备的正常操作条件后所有可能导致的故障情况。

5.2.5说明对发现的每个失效模式本身所在设备的直接后果以及对其他设备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现有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