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628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docx

新教材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学习目标:

1.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和突破的重点领域。

2.掌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重点) 3.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重难点)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和突破的重点领域

1.核心: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重点突破领域: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

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北纬36°05′~42°40′,东经113°27′~119°50′之间。

(2)范围: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

(3)优势:

空间上相毗邻,利于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协同发展。

2.面积、人口和经济

(1)面积广大:

约21.9万平方千米。

(2)人口众多:

约为1.12亿(2016年年末)。

(3)经济发达:

地区生产总值约7.56万亿元(2016年),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2%。

3.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

4.气候: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多集中于夏季。

5.河流、湖泊

(1)河流:

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

(2)湖泊:

主要有白洋淀。

6.水源

(1)水源:

主要是地下水。

(2)问题与措施:

①问题:

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②措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7.海岸线

(1)海运便利:

拥有近700千米的海岸线上,坐落着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等天然不冻港。

(2)岸线资源丰富。

8.人口和产业分布:

不均衡,且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知识拓展] 同质化竞争含义

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在商品同质化基础上的市场竞争行为称为同质化竞争。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1.交通一体化。

2.产业一体化。

3.生态环保一体化。

4.其他:

淡水资源、耕地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等应优先共享,统一规划,利用及保护。

(1)京津冀地区都属于海河流域。

(  )

(2)京津冀地区产业互补性强,有利于协同发展。

(  )

(3)京津冀地区主要水源是河流水。

(  )

(4)京津冀地区主要环境污染有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  )

(5)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原因是(  )

①基础设施好 ②人口密度大

③生态环境好④开发程度低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提示]

(1)× 京津冀地区绝大部分都属于海河流域。

(2)× 京津冀地区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有效协调。

(3)× 京津冀地区主要水源是地下水。

(4)× 京津冀地区主要环境污染有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5)D [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位于京津冀地区腹地,土地、水利、环境、地质支撑条件优良,生态环境好,发展空间充裕,开发程度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人口密度小,拆迁成本低,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

]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材料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以疏解首都面临的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问题1 (区域认知)指出京津冀地区地势特点是什么?

[提示] 西北高,东南低。

问题2 (区域认知)京津冀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其特点是什么?

[提示]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问题3 (区域认知)京津冀地区主要水源是什么?

过度使用可能引起哪些环境问题?

[提示] 地下水。

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归纳总结]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背景

具体内容

位置与

范围

位置

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东临渤海,南接河南省和山东省

范围

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

优势

该地区历史上就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具有空间上相毗邻,利于统筹规划、协同发展

地形

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东部、南部地势较低,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河湖

河流:

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和北运河等

湖泊:

白洋淀等

水源

主要是地下水。

问题:

过度开采出现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环境问题。

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状况,大大减轻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的情况

资源

铁矿、煤矿、石油、海盐等资源丰富

交通

京哈、京广、京沪、京九、京包等铁路,众多公路交织成网;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等天然不冻海港众多,海运交通便利

经济

文化

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

人口和

产业

分布

(1)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

北京和天津人口密度大,产业分布相对密集,而河北省人口密度相对小,产业分布相对稀疏。

(2)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地区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

从综合指数排名看,珠三角位于第一,长三角紧随其后,而京津冀城市群虽拥有众多独特优势,综合排名垫底。

可实际上京津的人均GDP直逼10万元,河北人均GDP只有3万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一截。

据此,回答

(1)~

(2)题。

(1)下列不属于京津冀地区拥有的独特优势是(  )

A.全国政治中心、两大直辖市

B.智力资源密集

C.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高度国际化

(2)目前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拥有众多优势,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后两者,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京津与冀,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

B.京津冀城市群各城之间交通不够“高效便捷”

C.京津冀主要城市产业联系强度远低于长三角地区

D.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城市恶性竞争

(1)C 

(2)A [第

(1)题,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北京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A、D正确;北京、天津高校林立,教育科技力量强,B正确;长三角地区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所以综合性工业基地不是京津冀城市群拥有的独特优势,C项错误。

(2)题,从材料可以看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A正确。

B、C、D三个选项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材料 2019年8月23日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日前在京举办。

与会代表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在产业转型升级、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区域整体实力及竞争力明显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问题1 (区域认知)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提示] 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

问题2 (区域认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主要有哪些?

[提示] 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生态环保一体化等。

[归纳总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路径

具体内容

交通一体化

2020年京津冀地区内快速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市,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市。

建成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5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主要城市之间实现交通“一卡通”

产业一体化

对京津冀地区进行产业整合,北京地区加快自身产业的扩散和升级;天津地区加快老城区产业的转移扩散与转型;河北地区完成对京津转移产业的承接,并挖掘京津转移产业的潜力;针对新兴的产业带,要加快产业的集聚与整合,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生态环保一体化

生态

问题

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等

措施

三地协同发展,以大气、水、土壤污染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资源一体化

淡水资源、耕地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等应优先共享,统一规划、利用及保护。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升京津冀生态系统承载力

2.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央政府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雄安新区将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300万以内。

读图回答

(1)~

(2)题。

(1)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

A.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

B.国务院各职能部门

C.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

D.各国在中国大使馆

(2)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北京生态环境压力减轻

B.北京经济中心地位下降

C.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

D.白洋淀的湿地面积减少

(1)C 

(2)D [第

(1)题,根据材料提示,雄安新区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所以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的部门。

(2)题,由材料可知,建设成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所以白洋淀的湿地面积将得到有效保护,不会减小,D不符合题意。

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将逐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生态环境压力减轻,北京经济中心地位下降,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

]

题组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读图,回答1~2题。

1.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京津冀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 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C 2.B [第1题,图片中反映的是部分地区的干旱问题,不能表示我国水资源的数量少,①错误;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②正确;部分地区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③正确;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④正确。

第2题,京津冀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属于季风气候,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①正确;夏季降水量大,降水集中,②错误;位于半湿润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③正确;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不是自然原因,④错误。

]

读某市2010~2012年供水结构图,回答3~4题。

3.该市最有可能是(  )

A.广州B.北京

C.上海D.哈尔滨

4.根据该市的供水结构,推测最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地面沉降B.水土流失

C.荒漠化D.海水入侵

3.B 4.A [第3题,该城市地表水使用比重较低,使用地下水比重较高,且还部分调水,所以确定该城市地表水比较缺乏,且有调水现象,北京符合。

第4题,该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产生的后果就是地面沉降;而水土流失一般与植被破坏有关,荒漠化一般与滥垦滥牧等有关,海水入侵一般发生在沿海城市。

]

题组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下图为京津冀城市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读图,在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应成为(  )

A.知识型区域B.加工型区域

C.资源型区域D.贸易型区域

6.读图,在一体化背景下,北京应成为(  )

A.知识型区域B.加工型区域

C.资源型区域D.贸易型区域

5.B 6.A [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天津市从河北获取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从北京获得产业与技术支持,进行产品加工,工业最终产品与高端技术产品输往北京,故天津应成为加工型区域。

第6题,读图可知,北京把产业和技术输往河北和天津;从河北和天津分别获得资源、劳动力和农副产品,工业最终产品和高技术产品。

]

P84探索

北京对外联系的国道有11条,呈放射状。

这些国道都通过河北省,这表示出北京市四周被河北省包围。

其中102至105国道通过天津,反映了京津冀地域联系密切。

P87活动

北京城市化问题突出;天津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的压力大;河北工业发展方式粗放;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环境问题突出等;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平衡,地区间缺乏紧密的产业联系,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

京津冀地区迫切需要国家层面予以统筹规划,有序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其协调发展。

P89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淡水资源、耕地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先共享,统一规划、利用和保护。

主要解决的问题:

交通拥堵、产业分布不平衡及生态环境问题。

P91思考

(1)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

(2)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3)资源储量充足,种类多样;

(4)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5)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P91作业题

1.京津冀地区三个区位优势:

位置优越;面积广,人口多;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京津冀地区三个突出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超载等。

2.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大大加强了北京市与外围城镇之间以及河北省相关城镇之间的区域联系,有助于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使区域内产业转移和对接协作更加便捷,促进京津冀各个组团之间的各种生产、人员等密切联系,促进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3.提示:

水文图、气象气候图、植被图、土壤图、人口图、工业图、农业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