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6354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3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读汇报GB12706Word文件下载.docx

E

硬乙丙橡胶绝缘

HE

EY

在GB/T12706.1中只规定了采用四种材料作为绝缘材料,前三种材料代号没有变化,第四种材料(硬乙丙橡胶绝缘)代号由“HE”变为“EY”。

当采用其他材料作为电缆绝缘时,应如何对待?

1.2.3挤包的内衬层和隔离层(护套)代号

护套材料类型

聚氯乙烯护套

聚乙烯护套(老标准)

聚乙烯或聚烯烃护套(新)

Y

弹性体护套

F

挡潮层聚乙烯护套

A

取消

铅套

Q

1新标准取消了挡潮层聚乙烯护套材料;

什么叫挡潮层聚乙烯护套材料?

2在新版标准中将“聚乙烯护套”改成“聚乙烯或聚烯烃护套”,范围更广,能适用于无卤低烟系列产品的型号中;

3对“弹性体护套”的解释应注意:

如果订货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弹性体护套”

的材料类别(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或类似聚合物为基材的混合物),则采用何种材料由制造企业决定。

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的性能如何?

1.2.4铠装代号

在新老标准中对铠装材料代号没有发生变化。

双钢带铠装2

细圆钢丝铠装3

粗圆钢丝铠装4

(双)非磁性金属带铠装6

非磁性金属丝铠装7

解读:

1在产品标准中有扁金属线铠装类型,但在电缆代码中没有给定,今后如果用到扁金属线铠装类型的产品,如何表述?

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扁金属线铠装?

只有当铠装前电缆直径大于15mm是才能使用扁金属线铠装(第12.5条)。

2在产品标准中没有明确“细圆钢丝”和“粗圆钢丝”直径的分界线,在具体产品中如何表述?

3GB/T2952中“细圆钢丝”和“粗圆钢丝”直径的分界线为:

细圆钢丝直径:

0.8~3.15mm;

粗圆钢丝直径:

4.0~6.0mm;

4(双)非磁性金属带铠装材料为不锈钢带、铝或铝合金带等。

5(双)非磁性金属丝铠装材料为不锈钢丝、铜丝或镀锡铜丝、铜合金丝或镀锡铜合金丝、铝丝或铝合金丝等。

1.2.5外护套代号

聚氯乙烯外护套

2

聚乙烯外护套(老标准)

聚乙烯或聚烯烃外护套(新)

3

弹性体外护套

4

1在新版标准中将“聚乙烯外护套”改成“聚乙烯或聚烯烃外护套”,范围更广,能适用于无卤低烟系列产品的型号中;

2对“弹性体外护套”的解释应注意:

1.2.6对一些非常规的产品型号要适应

VRVVVR(邮电部)

YJRV

ERF

YJV73或YJV63

EYRF

WDZB-YJY23

YJY22

2.引用标准的变化

2.1应用了新版GB/T2951-2008;

引用了新版GB/T3048-2007.

2.2增加的引用标准有:

GB/T3048.10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

GB/T6995.5-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5部分电力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GB/T11091-2005电缆用铜带

GB/T17650.1-1998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放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卤酸气体总量的测定

GB/T17650.2-1998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放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

GB/T17651.2-1998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烟密度测定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

解释GB/T17650

解释GB/T17651

GB/T18380.35-2008电缆或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燃烧试验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C类(idtIEC332-3-24:

2000)

GB/T19666-2005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该通则中的产品名称规定如下:

ZA阻燃A类

ZB阻燃B类

ZC阻燃C类

ZD阻燃D类

WDZ无卤低烟阻燃

WDZA无卤低烟阻燃A类

WDZB无卤低烟阻燃B类

WDZC无卤低烟阻燃C类

WDZD无卤低烟阻燃D类

YB/T024-2008铠装电缆用钢带

IEC60684-2绝缘软管第2部分试验方法

氟含量试验方法

3.产品结构的变化

3.1电缆绝缘线芯结构的变化

在老标准中,根据附录A“确定护层尺寸的假设直径计算方法”中可以知道其导体芯数从1芯到61芯(等截面情况),不等截面情况是只有3+1结构;

在新版标准中,根据附录A“确定护层尺寸的假设直径计算方法”中可以知道其导体芯数从1芯到61芯(等截面情况),不等截面情况是有3+1结构、3+2(或3+1+1)结构和4+1结构;

新版标准解决了多年的一个问题,就是低压电力电缆所谓5芯不等截面电缆问题,即:

3+2结构和4+1结构,而且给出了成缆直径的假设直径计算方法:

a)所有导体标称截面相同的电缆

Df=kDc

b)有一根小截面的四芯电缆

Df=2.42(3Dc1+Dc2)/4

c)有一根小截面的五芯电缆

Df=2.70(4Dc1+Dc2)/5

d)有二根小截面的五芯电缆

Df=2.70(3Dc1+Dc2+Dc3)/5

3.2多芯电缆中性线和保护线导体标称截面的规定

在老标准附录E规定了3+1结构的第四芯导体截面与主线芯截面的关系;

而在新标准附录D的表D.2中规定了多芯电缆中性线和保护线导体标称截面与主导体的关系。

1老标准中3+1结构中第四芯截面是接近或等于主截面一半的标称截面;

2新标准中规定了中性线和保护线较小导体的标称截面是接近或等于主截面一半的标称截面,但是没有规定不等截面电缆3+1+1形式中,另外一个小截面导体的标称截面,但是我们可以理解为,另外一个小截面导体肯定比第一个小截面导体的截面要小,但小多少要根据用户要求或标书要求确定,不能随意确定。

3.3同心导体(第10条)

什么叫同心导体?

同心导体与铜丝屏蔽有什么区别?

总截面的区别?

对电缆结构的要求?

前者一定要有内衬层,后者不一定

老标准对同心导体的间隙没有规定,新版标准对间隙有要求,应与铜丝缠绕屏蔽要求相同。

4.电缆用材料的变化及其性能要求

4.1导体材料

导体材料没有变化。

但要注意:

新标准中强化了软结构的概念。

4.2绝缘材料

绝缘材料没有变化。

PVC/A

XLPE

EPR/HEPR

但在新标准中增加了一句话:

“无卤电缆的绝缘应符合表23的规定”,也就是説如果电缆的护套材料选择了无卤材料,那么绝缘也应该是无卤的材料。

4.3填充材料

当电缆的护套材料是非无卤型的(ST8),其填充材料与老标准比没有变化。

如果电缆的护套是ST8无卤低烟聚烯烃材料,那么填充材料应采用无卤低烟型的,除了满足一般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特殊要求:

无卤混合物的试验方法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要求

1

酸气含量试验(GB/T17650.1)

溴和氯含量(以HCL表示)最大值

%

0.5

氟含量试验(IEC60684-2)

氟含量最大值

0.1

pH值和电导率试验(GB/T17650.2)

pH值最小值

电导率最大值

µ

s/mm

4.3

10

4.4隔离套或内衬层

当电缆的护套材料是非无卤型的(ST8),其隔离套或内衬层材料与老标准比没有变化。

如果电缆的护套是ST8无卤低烟聚烯烃材料,那么隔离套或内衬层材料应采用无卤低烟型的,除了满足一般要求外,还应满足无卤混合物特殊要求。

如何理解“用于内衬层的材料应适合电缆的运行温度并和电缆绝缘材料相容”?

隔离套或内衬层材料的性能是否要考核?

4.5钢带

新标准中增加了对钢带应符合YB/T024-2008的要求。

而铝或铝合金带的性能还没有具体要求。

4.6外护套材料

在新标准中新增加了ST8无卤低烟聚烯烃材料,其性能要求如下:

a)老化前抗张强度≥9.0N/mm2

断裂伸长率≥125%

b)空气箱老化试验100℃×

168h

老化后抗张强度≥9.0N/mm2,老化前后变化率不超出±

40%

断裂伸长率≥100%,老化前后变化率不超出±

c)高温压力80℃

d)低温性能(拉伸、卷绕、冲击)-15℃

e)吸水试验70℃×

24h最大增加重量为10mg/cm2.

f)无卤特性(酸气含量、氟含量、pH值和电导率)

5.成品电缆新增加的检测项目

对于ST1、ST2、ST3、ST7、SE1外护套所对应的电缆,其检测项目没有发生变化;

对于新增加了ST8无卤低烟聚烯烃外护套,除了增加了相应的填充材料、隔离套或内衬层材料的无卤特性外,也增加了相应的成品电缆检测项目:

a)成束燃烧试验

b)烟发散试验(烟密度试验)

6.外护套厚度问题

6.1外护套厚度的考核要求发生了变化

GB/T12706.1-2002

GB/T12706.1-2008

a)包覆在光滑圆柱体表面的外护套(例如挤包内衬层、金属护套或绝缘上),其厚度测量值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其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5%-0.1mm

a)无铠装电缆的非金属护套和不直接包覆在铠装、金属屏蔽或同心导体上的电缆外护套,其厚度的最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5%-0.1mm.

b)包覆在不规则圆柱体表面的外护套(例如没有内衬层的无铠装多芯电缆护套、挤入缆芯空隙或直接包覆在铠装上、金属屏蔽上或同心导体上的护套)和隔离套的厚度,其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0%-0.2mm.

b)直接包覆在铠装、金属屏蔽或同心导体上的电缆外护套和隔离套,其厚度的最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0%-0.2mm.

6.2外护套厚度计算例题

计算YJV220.6/13×

120+1×

70电缆的内衬层厚度、钢带尺寸和外护套厚度。

假定电缆的内衬层是绕包型结构。

(每计算一步要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第一步:

查GB/T12706.1-2008附录A中表A.1

主截面120mm2的导体假设直径dl1=12.4mm;

中性导体70mm2的导体假设直径dl2=9.4mm;

第二步:

查GB/T12706.1-2008标准中表5

主截面120mm2导体的绝缘厚度ti1=1.6mm;

中性导体70mm2导体的绝缘厚度ti2=1.4mm;

第三步:

计算绝缘线芯的假设直径

Dc1=dl1+2ti1=12.4+3.2=15.6mm

Dc2=dl2+2ti2=9.4+2.8=12.2mm

第四步:

成缆直径计算

Df=2.42(3Dc1+Dc2)/4=2.42×

(3×

15.6+12.2)/4=35.7mm

第五步:

内衬层的直径(DB)计算

DB=Df+2tB

由于Df为40mm及以下,tB取0.4mm;

当Df大于40mm,tB取0.6mm;

所以DB=Df+2tB=35.7+2×

0.4=36.5mm

第六步:

内衬层厚度和钢带尺寸确定

依据DB的数据查GB/T12706.1-2008标准中表10,钢带厚度为0.5mm,宽度不考核。

依据钢带的厚度查GB/T12706.1-2008标准中第12.7条,得电缆的内衬层和附加包带垫层的总厚度标称值应为0.4+0.8=1.2mm。

第七步:

外护套厚度确定

铠装外的假设直径(DX)计算

DX=DA+4tA

DA为铠装前直径

tA钢带厚度

DX=DA+4tA=36.5+4×

0.5=38.5mm

依据GB/T12706.1-2008标准中第13.3条规定:

TS=0.035D+1.0=0.035×

38.5+1.0=2.3mm.

所以该电缆的护套标称厚度为2.3mm。

7.火花试验问题

新标准中增加了隔离套和外护套的火花试验内容。

什么叫隔离套?

为什么隔离套要进行火花试验?

挤出型内衬层要不要进行火花试验?

是不是所有的外护套都要进行火花试验?

火花试验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8.敷设和安装后电气试验问题

a)要充分理解电缆安装时的最小弯曲半径问题

b)安装时的环境温度要求问题

对于PVC护套电缆,安装环境温度不宜低于0℃;

其他护套电缆未规定。

c)安装后耐电压试验

新老标准规定的差异

GB/T12706.1-2008

如有要求,应在电缆和与相配的附件安装完成后进行下述试验:

应施加4U0直流电压,持续15min。

如承包方和购买方达成协议,按下列a)或b)项也可用工频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试验:

a)在导体与金属屏蔽间施加系统的相间电压5min;

b)施加正常系统电压24h。

10.成品电缆标志内容的规定

成品电缆表面标识和绝缘线芯分色要求在附录D.3中进行了规定

a)电缆表面标志:

应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及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

应符合GB/T6995.3-2008的要求。

b)电缆绝缘线芯标志应符合GB/T6995.5-2008的要求。

11.正在考虑中的试验项目

a)外护套的紫外线试验

b)无卤低烟材料的毒性试验

二、新版GB/T12706.2-2008

金属屏蔽

GB/T12706.2-2002代号

GB/T12706.2-2008代号

铜导体

在新、旧标准版本中规定硬结构导体给以使用GB/T3956中第1种或第2种导体。

第2种导体也可以是纵向阻水结构。

在GB/T12706.2-2008中只规定了采用四种材料作为绝缘材料,前三种材料代号没有变化,第四种材料(硬乙丙橡胶绝缘)代号由“HE”变为“EY”。

1.2.3金属屏蔽代号

金属屏蔽材料类型

铜带

(D)省略

铜丝

S

在新版本标准中规定金属屏蔽材料类型的代号,铜带屏蔽省略,铜丝屏蔽用“S”表示。

1.2.4挤包的内衬层和隔离层(护套)代号

聚乙烯护套

金属箔复合护套

1新标准将“挡潮层聚乙烯护套材料”改成“金属箔复合护套”;

什么叫金属箔复合护套?

2对比GB/T12706.1-2008与GB/T12706.2-2008新版标准中将“聚乙烯或聚烯烃护套”和“聚乙烯护套”的区别。

1.2.5铠装代号

1.2.6外护套代号

聚乙烯外护套

1新老标准中外护套的代号没有变化。

1.2.7阻燃、无卤低烟电缆的型号

由于GB/T12706.2-2008标准中没有采用ST8外护套材料,也没有应用GB/T19666-2005标准,所以在阻燃和无卤低烟方面与GB/T12706.1-2008标准比较,有区别。

1.2.8对一些非常规的产品型号要适应

EF34或EY34

YJSV62-8.7/101×

240/25:

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屏蔽聚氯乙烯内护套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额定电压为8.7/10kV,单芯铜导体,标称截面240mm2,铜丝屏蔽标称截面25mm2。

2.1引用了新版GB/T2951-2008;

2.2引用了新版GB/T3048-2007;

2.3增加的引用标准有:

YB/T024-2008铠装电缆用钢带

3.1导体标称截面的变化

老版标准中导体标称截面最大到1000mm2,新版标准中导体标称截面最大到1600mm2。

在表5中增加了“对于大于1000mm2导体,可以增加绝缘厚度以避免安装和运行时的机械损伤”的描述。

3.2屏蔽结构的变化

新版标准取消了老板标准中附录G,在半导体屏蔽和金属屏蔽要求的叙述方面有一些变化。

3.2.1导体屏蔽要求的变化

GB/T12706.2-2002附录G

GB/T12706.2-2008第7.1条

1.如果导体上需挤包半导电屏蔽层时,但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导体上,表面应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2.导体屏蔽应为挤包的半导电层。

标称截面500mm2及以上电缆导体屏蔽应有半导电带和挤包半导电层复合组成。

导体屏蔽应是非金属的,由挤包的半导电料或在导体上先包半导电带再挤包半导电料组成。

挤包的半导电料应和绝缘紧密结合。

变化与解读:

1GB/T12706.2-2008取消了附录G的要求,GB/T12706.2-2008第7.1条的要求与GB/T12706.2-2002第7.1条的要求一致;

2GB/T12706.2-2002附录G的第1条要求,也没有规定如何考核;

3新版标准中没有规定标称截面500mm2及以上电缆导体屏蔽应有半导电带和挤包半导电层复合组成。

3.2.2绝缘屏蔽要求的变化

GB/T12706.2-2008第7.2条

1.如果绝缘上挤包半导电屏蔽层时,但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绝缘上,表面应光滑,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2.额定电压U012kV及以下电缆的半导电绝缘屏蔽层应采用可剥离的非金属导电层。

3.第19.21条“当制造方采用挤包的半导电屏蔽为可剥离绝缘屏蔽时,应进行本试验”

1.没有规定

2.第19.21条“当制造方声明采用挤包的半导电屏蔽为可剥离绝缘屏蔽时,应进行本试验”

1GB/T12706.2-2008取消了附录G的要求,GB/T12706.2-2008第7.2条的要求与GB/T12706.2-2002第7.2条的要求一致;

3新版标准中没有规定额定电压U0导体屏12kV及以下电缆的半导电绝缘屏蔽层应采用可剥离的非金属导电层。

采用可剥离或不可剥离由供需双方确定。

4如果制造方对挤包绝缘半导电层是否可剥离没有明确声明,剥离试验可以不进行检测。

3.2.3金属屏蔽要求的变化

GB/T12706.2-2008第10.2条

1.额定电压U0导体屏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