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642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单项选择题专题训练.doc

中考物理复习分类训练——选择题

(1)

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

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较、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常用方法。

类型分类:

概念辨析类、规律理解类、联系实际类、求比值类、图像分析类、电路故障类、对物理方法的理解类、估值类等。

1、概念辨析

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方法。

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

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正确辨别功率与机械效率这两个易混概念

例:

由欧姆定律公式可导出R=U/I,关于此式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D、导体电阻值的大小,可以用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来表示

理解物质或物体本身的性质:

R、c、ρ、q

2、规律理解

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别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例:

如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突然减小时,物体将()

A.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B.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C.向右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D.向左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决定于什么条件

例:

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悬浮在水面下1m和2m深处,由此可以判断()

A、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B、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D、无法判断

本题中物体的形状不同,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只是题目中的干扰因素

例:

(运用极限法)如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1)当杠杆两边减去相同质量的钩码,能否平衡?

若不平衡,杠杆如何转动?

(2)当两边钩码向支点移动相同距离,能否平衡?

若不平衡,杠杆如何转动?

3、联系实际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

例:

图1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分清“影子”的形成、水中的“倒影”、物体“看上去的变化”的原因)

例:

如图1所示,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①②③④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理解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的原因,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矫正

4、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人法)

(1)比例法:

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

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

运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

2、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

3、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例5: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

1,比热容之比是3:

4,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A.2:

3B.3:

2C.3:

8D.8:

3

(2)数据代入法:

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

例:

如图,R1=2Ω,R2=3Ω,求当开关S断开和闭合时,电流表先后示数之比为多少?

S

5、图像分析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

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

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

(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

(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例:

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例:

从图4的四幅图像得到的下列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

C.图丙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

D.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

6、电路故障(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利用有关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单位、各种仪器的作用和用法等,对各备选的答案进行分析,将和题意相违背的,或和已知条件无关的答案逐一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最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

如图所示,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L1亮,L2不亮。

对此有下列几种猜想,其中可能的是()

①L2灯丝断了,灯座未短路

②灯泡L2的电阻太小

③灯泡L2两端电压较大

④通过灯泡L1、L2电流不等

⑤灯泡L2的灯座被短路

⑥灯泡L1、L2的额定功率不同

A.①B.①③⑥C.③④D.②⑤⑥

尽管是单项选择题,但此题属于单项配对题,有②、⑤、⑥多个答案符合题意。

例:

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电灯L不亮,用测电笔测试c、d两点时,氖管都发光,测试a、b两点时,只有a点氖管发光,则故障可能是()

A.火线与零线短路

B.a、d之间某处断路

C.b、c之间某处断路

D.电灯的灯丝断了

7、对物理研究方法的理解

例:

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以下各个研究实例中,与其所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B.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C.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

D.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越来越小,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8、估测类

(1)解答时应了解一些常用的物理数据:

家庭照明电压值220V、每层楼高3m左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成人身高约1.60~1.80m、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人的心跳约1秒70~80次、人体电阻约为几千~几百千欧、人正常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车一般行驶速度约5m/s、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g、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0.5Pa等。

(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

例:

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

A、家用彩电的电功率约为200W

B、写字台台面的面积约200cm2

C、洗浴水的温度约60℃

D、人体的电阻约为几十欧

例、下列物体的重力接近20N的是()

A、一个学生B、一辆汽车C、一支铅笔D、一只公鸡

(把不熟悉的20N的力用熟悉的2kg的质量来替代)

例:

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一间教室内的空气质量为m,某物体的质量为2m,则一个普通中学生通常将()

A、拿不动这样一个物体B、至少能拿起一个这样的物体

C、至少能拿起两个这样的物体D、有可能拿八九个这样的物体

(根据常识估算教室的体积)

专题训练:

一.限时15分钟

1.图1所示家庭用电的一些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2.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

D.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大

3.如图2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5.图3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6.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7.图4所示的做法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8.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在标准大气压下)

A.80℃的酒精是液态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8℃

9.如图5所示.将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华沿直线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块运动过程中()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于木块受到的重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0.图6所示是课本中的几个实验.演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的是()

11.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A.南京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60℃B.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的电流约为2A

C.一名普通小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D.正常人lmin的心跳约70次

1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7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

13.图8所示的事例中,物体机械能增加的是()

14.如图9甲所示,在—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未满),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9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9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

A.比烧杯中的水面高B.比烧杯中的水面低

C.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D.高低无法判断

15.如图10所示电路,电阻R1标有“6ΩlA”,R2标有“3Ω1.2A”,电流表A1、A2的量程均为0~3A,电压表量程0~15V,在a、b间接人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闭合开关s后,为保证R1、R2均不损坏,则允许加的电源电压和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不得超过()

A.9V1AB.3.6V1.8A

C.9.6VlAD.3.6V0.6A

二.限时12分钟

1.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法拉第B.焦耳C.奥斯特D.安培

2。

下列不属于物质物理属性的是()

A.密度B.热量C.比热容D.沸点

3.下列自然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

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C.家用节能灯的额定功率约为500WD.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5.下列运动的物体中,受力平衡的是()

A.自由下落的苹果B.加速上升的火箭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D.减速行驶的机车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D.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

7.以下涉及家庭电路中的一些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A.电冰箱和照明电灯是以串联方式接入电路的B.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必须安装在火线上

C.使用测电笔时,手应与笔尖金属电极接触D.电路中应尽可能选择粗的熔丝

8.家用电吹风由电动机和电热丝等组成.为了保证电吹风的安全使用,要求:

电动机不工作时,电热丝不能发热:

电热丝不发热时,电动机仍能工作.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D.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1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厂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

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这种放大思想的是()

A.将不同的电阻丝分别接到同一电路中,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B.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

C.让不同的纸锥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通过落地的先后判断运动的快慢情况

D.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来认识磁场的分布情况

1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在滑动

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

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B.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C.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D.电灯的亮度变暗

三.限时12分钟

1.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A.10cmB.20cmC.30cmD.40cm

2.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A.牛顿B.伽利略C.奥斯特D.安培

3.平面镜中的“花”的大小取决于()

A.花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的大小C.花到平面镜的距离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4.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太阳能

5.下列情景中符合家庭安全用电的是()

A.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未接地B.用湿布擦抹电器

C.用铜丝代替熔丝D.用电器的开关装在火线上

6.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B.压路机上碾子的质量很大

C.载重汽车装有许多很宽的车轮D.滑冰运动员的冰鞋上装有冰刀

7.在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实验中,为了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可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磁场的强弱B.改变电流的大小

C.只改变电流方向或只改变磁场方向D.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

8.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

9.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关于小明对桌子的推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

A.推力小于摩擦力B.推力等于摩擦力C.推力大于摩擦力D.不能确定两者的大小关系

10.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11.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

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

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次声波B.无线电波

C.可见光D.紫外线

12.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相等,密度关系是,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放重为G1、G2的物体或分别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1、F2(F1、F2均小于物块重力)时,甲、乙两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G1与G2、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

A.G1>G2,F1>F2B.G1>G2,F1

C.G1F2

四.限时10分钟

1.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事()

A.课桌的高度接近80mm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m/s

C.考场内空气的温度约50℃D.初中生的质量越50kg

2.图1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3.有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

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值比是()

A.2:

3B.3:

2C.1:

1D.以上答案都不对

4.图2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醋瓶闻到醋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远离而去

D.地上洒水感到凉快说明水的比热容大

6.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上买了一只廉价台灯,装上“220V25W”的灯泡后,将插头插入家庭电路的时,室内电灯立即全部熄灭。

原因可能是()

A.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B.灯泡的灯丝断了

C.台灯的灯座内短路D.台灯的插头内断路

7.图3所示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实像的是()

8.下列有关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事()

A.空气中的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B.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能量来发电的

C.手机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D.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会发生能源危机

9.如图4所示的四幅实验装置中,能反映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10.田甜同学在家发现客厅白炽灯的发光比房间白炽灯的发光亮,对这种现象判读那正确的是()

A.客厅白炽灯灯丝的电流大B.客厅白炽灯灯丝的电阻大

C.客厅白炽灯两端的电压打D.以上判断都有可能

转向训练:

1.(2010江苏南京,4,2分)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42℃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mm

C.教室里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

D.做一遍中学生眼保健操的时间约需5s

2.(2010江苏苏州,3,2分)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一个中学生的正常体重约为1000N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8s

D.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

3.(2010江苏苏州,9,2分)下列一些常用仪器的操作,正确的是()

4.(2010江苏盐城,2,2分)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N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

5.(2010江苏宿迁,8,2分)下列四幅图,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6.(2010江苏宿迁,10,2分)描述水的有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潜水艇内人员使用的潜望镜,是利用凸透镜原理工作的

B.图乙中,超声波测速仪测量网球运动速度,是利用超声波成像原理工作的

C.图丙中,一人说“火车没动”,另一人说“火车开动了”,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D.图丁中,转动风扇使二极管发光,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7.(2010浙江杭州,13,3分)下列实验现象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纸片会靠拢,是因为吹气时两纸片间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B.乙图中,滚摆上升时,滚摆的势能转化为滚摆的动能

C.丙图中,右指感觉疼,是因为右指受到的压力更大

D.丁图中,罩内传出的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电铃振动逐渐变弱

8.(2010浙江宁波,7,3分)小科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对部分电学知识整理如下,其中有错误的是()

电阻:

欧姆

A.物理量及单位电功:

千瓦时

法拉第:

电磁感应

B.科学家及贡献奥斯特:

电流的磁效应

测电笔:

测电阻

C.测量仪器及用途电能表:

测电功

电饭煲:

电能转化为内能

D.家电及能量转化电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