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645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培优讲义.doc

第一讲《内能》

方法总结

一、知识要点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不停的做运动;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2.

叫做扩散现象。

3.内能定义:

4.内能改变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和。

5.

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热量公式为:

Q=

6.水的比热容:

,其物理意义是:

二、典型例题

1.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

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

花香扑鼻;推测: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

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

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推测:

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

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空气流动形成风B.洒些香水使整个房间充满香味

C.潮湿的地面变干D.太阳光照进屋后,可看见里面有灰尘飞舞

3.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C.同一物体温度高时内能大

D.物体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增加

4.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6所示.关于四只烧杯

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的内能

5.下列实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6.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火柴被划燃

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C.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8.甲、乙金属块放入热水中,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了相同的温度.关于两者的比热容和质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c甲>c乙时,m甲=m乙B.当c甲<c乙时,m甲<m乙

C.当c甲>c乙时,m甲>m乙D.当c甲<c乙时,m甲>m乙

9.如图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绘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可以判断(  )

A.实线是内陆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B.实线是沿海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C.实线是沿海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实线是内陆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三、课堂训练

1.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对此现象的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明显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2.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

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

B.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C.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3.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4.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6.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较多

B.质量相同的物体,温度较高的,所含的热量较多

C.同一物体温度较高时,所含的热量较多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较大时,所吸收的热量较多

7.关于热量、温度、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C.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每千克的水的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kg•℃)

D.热量总是从内能高的物体传递给内能低的物体

8.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对甲、乙两个物体加热,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甲、乙两物体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  )

A.若C甲=C乙,则m甲=m乙

B.若C甲=C乙,则m甲<m乙

C.若C甲>C乙,则m甲>m乙

D.若C甲<C乙,则m甲<m乙

9.已知铜的比热是铅的比热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块一定向铅块传热B.铜块一定不会向铅块传热

C.铅块一定向铜块传热D.铅块、铜块之间不一定传热

10.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总V1+V2,(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

11.苏州市已开展对空气中的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人后会进人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在空中的运动(属于/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浓度的做法是.

第一讲《内能》课后训练

1.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A.沙尘暴起,飞沙满天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

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

2.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  )

A.给冷水加热B.压缩空气温度升高C.下滑时臀部发热D.搓手取暖

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5.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湘江边的浅水滩处却感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6.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打开醋瓶闻到醋香,这是现象;从热水瓶中倒出一大杯热水,立即将瓶塞盖紧,瓶塞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倒出热水后,进入热水瓶的冷空气与热水发生,受热膨胀对外做功,把瓶塞顶出瓶口.

你在学习中还有什么没有弄懂的题目吗?

家长签字:

家长意见:

第二讲《内能的利用》

一、方法总结

知识要点

1.燃料热值的计算公式:

q=或。

2.热机的工作原理是:

;热机四个冲程分别是:

、、、。

其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3.效率的公式为:

4.能量守恒定律:

二、典型例题

1.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技术改进,可以使热机的效率达到100%

B.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一就是倡导“绿色出行”

C.用水而不用其它循环物质降低热机的温度,利用水的比热容最大的特性

D.冬天晚上把热机水箱中的水放出,是防止气温降低时,水凝固胀坏水箱

2.下图中的四个冲程不是按照热机正常工作的顺序排列的,你认为让汽车获

得动力的冲程是(  )

ABCD

3.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

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

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为体现低碳经济的理念,上海世博会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其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的面积达3×104m2,年发电量3×106kW•h.若这些电能由火力发电站提供(煤的热值为3×107J/kg,煤完全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30%),则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煤炭的质量为(  )

A.2.0×104kgB.1.2×105kgC.3.6×105kgD.1.2×106kg

5.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柴油机的效率高,这表明(  )

A.热机排出的尾气没有内能B.甲做的功比乙的多

C.甲消耗的柴油比乙的少D.甲柴油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百分比大

6.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

B.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D.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7.在学习了内能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后,同学们在一起梳理知识时交流了以下想法,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不同形式的能量的互相转化

C.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D.能量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总会有损耗,但能量的总量总保持不变

8.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南宁市有的出租车开始使用天然气代替柴油或汽油.已知天然气的热值是7×107J/m3.当出租车消耗0.2m3天然气时,所释放的热量是J(假定天然气完全燃烧).若天然气所释放热量的84%被水吸收,能使100kg的水温度升高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9.设计汽车发动机时,既要考虑能量的利用效率,也要考虑发动机的冷却问题.

(1)为了防止发动机过热,汽车的冷却系统常用水的循环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5kg水在冷却系统中升高5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C水=4.2×103J/(kg•℃)]

(2)柴油在某汽车发动机汽缸内燃烧时,如果每分钟释放1.2×107J的能量,发动机输出的功率是8.5×104W,则此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

三、课堂训练

1.如图是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它是(  )

A.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关于热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机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热机效率

B.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减少废气带走的大量热量可以大大提高热机效率

C.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这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大

D.在压缩冲程中内燃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由热值的概念可知(  )

A.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则热值越大

B.燃料燃烧时的温度越高,则热值越大

C.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的其热值越大

D.单位质量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其热值越大

4.有关热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B.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D.锯木头时锯条发热,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锯条的内能

5.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的转化为气缸内混合气体的,使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做功冲程中,燃气转化为活塞的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驱使曲轴转动.下图是内燃机的冲程,活塞下降时,燃气内能(填“减少”或“增加”).

7.汽车发动机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l0kg的水,在温度升高5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kg的焦炭放出的热量.(q焦炭=3.0×107J/kg)

第二讲《内能的利用》课后训练

1.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效率就一定高B.热机的功率大,效率就一定高

C.热机消耗的燃料越多,效率就一定高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内燃机在压缩冲程末,气缸内的(  )

A.内能增加,温度升高B.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C.内能增加,温度降低D.内能减少,温度升高

3.下列有关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机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内燃机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冷天搓手感到手掌发热,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机械能转移为内能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很大.以10倍的关系粗略计算,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J,可以使Kg的水从20℃加热至60℃(c=4.2×103J/Kg℃,q煤气=4.2×l07J/Kg).

你在学习中还有什么没有弄懂的题目吗?

家长签字:

家长意见:

5.液化石油气的热值高达4.6×107J/kg,一些不法商贩为谋取暴利,常将液化石油气与价格低廉、热值仅为2.9×107J/kg的二甲醚混合装入钢瓶内销售给客户.常州市质监局对某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燃气进行检测:

将质量为100kg、初始温度为31℃的水装入容器内,用高效炉灶燃烧瓶内燃气加热容器中的水直至100℃恰好沸腾,瓶内燃气消耗了0.84kg.通过高效炉灶,水能吸收燃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75%.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问:

(1)瓶内燃气的热值是多少?

(2)该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有无掺混二甲醚?

第三讲《电流和电路一》

方法总结

一、知识要点

1.叫做摩擦起电。

2.正电荷:

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电流的定义:

电流的方向:

5.导体:

绝缘体:

6.电路一般由元件构成。

7.通路:

叫通路,通路中(有/没有)电流;

开路(断路):

,短路中(有/没有)电流;

短路:

叫短路,短路中(有/没有)

电流,且电流的特点是。

二、典型例题

1.有A、B、C、D四个轻质小球,已知C带正电,A与C相吸引,A与D相排斥,

B与D相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带负电,D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

B.A带负电,D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A带负电,D带负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A带正电,D带正电,B一定不带电

2.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

A.带正电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D.带同种电荷

3.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

A.将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冬季脱毛绒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僻啪声

C.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飞扬,四处飘落

D.穿着化纤类织物的裤子走路时,裤腿上常容易吸附

4.关于电流、电流的方向,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B.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C.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D.电荷的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5.电路和水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电路中和如图所示水路中的阀门作用相似的是(  )

A.电源B.开关

C.用电器D.导线

6.如图是一把既能吹冷风、又能吹热风的简化电路图,其中M是吹风机,R是电热丝.由电路图可知(  )

A.只将开关S1闭合,吹出的是热风

B.M和R是串联在电路中的

C.将S1和S2都闭合,吹出的是热风

D.开关S2可以控制整个电路

7.小明注意观察身边的一些电路,并善于分析思考,做出了以下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厨房中的抽油烟机里有照明灯和电动机.它们有时同时工作,有时电动机

单独工作,它们一定是并联的。

B.节日里装饰用的小彩灯,任何一个灯泡坏了,其他的灯泡都不能正常工作,

这些小彩灯是串联的。

C.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熄灭,它们是串联的。

D.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几盏照明灯和其他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

9.下列三组常用物品:

①塑料尺、铅笔、橡皮擦;②木桌子、钢卷尺、玻璃杯;③乒乓球、橡胶棒、汽车轮胎.通常情况下全部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填数字序号);不同材料,导电性能不同,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称为体。

10.如图所示,国庆期间,天安门城楼上的彩灯一到傍晚就一起亮起来,次日凌晨又一起熄灭.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些彩灯的连接方式应是(填“串”或“并”)联,理由是:

11.如图所示,使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的亮灭.请用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注意不要涂改,导线不要交叉.

三、课堂训练

1.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