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宿鸭湖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65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家住在宿鸭湖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家住在宿鸭湖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家住在宿鸭湖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家住在宿鸭湖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家住在宿鸭湖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我家住在宿鸭湖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我家住在宿鸭湖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家住在宿鸭湖边Word文档格式.docx

《我家住在宿鸭湖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家住在宿鸭湖边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家住在宿鸭湖边Word文档格式.docx

因为湖东淹没着一条河流,河床很深,湖中间没水的时候,湖边的水还很深。

它把我们同湖中远远地隔离开了,只能站在湖东远眺湖中风光。

记忆最深的就是在天气很好的傍晚,太阳落下,站在宿鸭湖的大坝上,往西看,能看到湖边立着一排山影,像是一幅黑色的剪影贴在那儿。

人们说,那是老乐山。

汝南是平原,连个高点的土包都没有,我都不知“山”为何物,所以对它并无什么慨念。

但浩渺烟波之上,万里长空之下,蔼蔼夕阳之中,那一抹黑色的剪影牢牢地印在脑海里,以致我后来一想起宿鸭湖,就想起湖对面的老乐山。

因为视觉的原因,我以为老乐山就在湖边,湖山相连,以为只要划着船就能走到老乐山脚下。

后来去了老乐山,才发现老乐山远在确山县,与汝南相距百里,中间还隔了个驻马店市区。

老乐山其实不过七百多米的高度,但平地上的那一抹突起,竟然可以传那么远,让我惊奇不已。

另外记得的就是湖中的芦苇了。

秋天芦花开后,会长出长长的苇毛缨子,十分的柔和,人们用它来编草鞋,冬天穿上,像个小火炉一样。

后来在书上,常常看到落日熔金、芦苇在风中摇曳的摄影作品,我一点都不惊奇,因为那是我小时候看得最多的景色。

当苇毛一片雪白的时候,从北方的天空,常常会飞来南迁的大雁,它们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长鸣着落到宿鸭湖的芦苇丛中,这是它们的驿站。

大雁很多,成群夜宿在芦苇丛中,惹得村里的年青人跃跃欲试,总想着去捕捉它们。

只是大雁很机灵,它们睡觉时,会留下一个站岗放哨,不等人接近,大雁就高声报警,群雁高飞,去夜捉的人往往空手而回。

记忆中,有个半夜,有一条小船,常到湖中去的叔叔捉着了一个受伤的大雁,合家惊动,我也睡意朦胧地去看,只在兴奋不已的人群缝里看到一团灰色的影子,也没看清它长什么样。

说实话,我到现在也没见过宿鸭湖的大雁是什么样,它们飞得太高了。

这时湖中的野鸭也长成了,它们漂亮极了,有着孔雀一般的发着荧光的绿毛,叫着绿头鸭。

绿头鸭不像大雁那样飞那么高,寒冬也不飞走。

它们一直在苇丛周围活动,在芦苇边上飞,在水里游。

每到太阳西下、红光满湖时,野鸭群飞在半空,就像云朵一样起起落落。

我上学时特别迷信文人的话,别人说哪美就觉得哪儿美,没人写家乡美,我就可惜家乡不漂亮。

但是初中读到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家乡的宿鸭湖,我那时才知道,原来我一直生活在如诗如画般的美景中。

芦苇成熟后,村里人都要去湖里铩苇子卖。

用镰刀割下苇子,捆成一捆一捆的,从湖中运回来,靠在村边的柴禾堆上晾干,不久就会有外地来的人来买。

他们都赶着一辆辆驴车,不紧不慢地,哒、哒地从村外走来。

驴车上面拉着锅碗、铺盖,还有一包包的草料。

赶车人眯着眼,睡着似的,身子随车一晃一晃。

他们从安徽那边过来的,宿鸭湖的苇子长、硬,拉回去编席子特别好卖。

他们来到村子里,看中哪堆苇子,跟东家一块估估堆,用手比划一下价钱,买卖就成了。

等他们回去的时候,毛驴车上装满小山一样的苇子,长长的苇梢拖在地上,把道路都扫得干干净净的。

赶车人常常被埋在苇子堆里,不仔细看就找不到他们。

芦苇是野生的,只要费点力气弄回来就能卖钱,所以铩苇子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但它是个力气活,干不动活的小孩是不允许到湖里去的。

我长大后回到家乡,曾有一次回家找叔叔,他正在湖里铩苇子,我就独自一人,坐了小船到对岸去找他。

那是我第一次去湖中,心中充满神奇和新奇的感觉。

刚走到芦苇荡边,就看见苇林边的草地上,一只胖胖的、像麻雀一样的小鸟蹦蹦跳跳地在我前面跑,它好像受了伤,一拐一拐的,我连忙跑上去捉它。

原以为它受了伤,可以手到擒来,可它总在我前面跑,就那么远的距离,我怎么也捉不到它。

而且那小鸟跑几步就停下来看看我,一见我追又跑了。

如此几次,我醒悟了:

那小鸟根本就没受伤。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鹌鹑,因为我去的路上正巧有一窝小鹌鹑,母鹌鹑就故意装拐,把我引到一边去。

它那么小,居然会那么聪明,真让人惊奇。

我放弃追逐,赶紧回到路上,欲穿过芦苇荡,去找叔叔。

我从大坝上无数次眺望过芦苇荡,高空下它们只是窄窄的一绺 

,感觉很容易就能穿过去。

可是那次在芦苇荡里,我拨开一根根苇子,踩着苇根,一步一步往前走,怎么也走不到头。

太阳当空照着,芦苇根根直立,如同铜墙铁壁。

周围又潮又静,脚下的泥巴发出强烈的气息,逼得人出不来气。

整个芦苇荡简直就是远古洪荒。

只得又一次放弃,退了回来。

想想叔叔们还要扛着那么重的苇子走回来,不由得叹息风光虽好,但水里挣钱真不容易。

除了芦苇,宿鸭湖还产一种很大的蚌,黑黑的外壳,最大的能长到盘子那么大,我们叫它大马蛤。

很多时候,它们就是我们的玩具。

当它把壳闭紧时,就算大人,也不能把它们掰开。

捞它们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人们划着小船,跳到水里,用脚在水里试探,一碰到坚硬的蚌壳,蹲下来用手一摸,就能摸到一只,扔到船上,继续摸。

后来人们有了机动船,就开着船,用铁笊篱贴着湖底,像捞饺子似的一铲,也能把它们捞起来。

但大马蛤的肉不是很好吃,我们都拿来喂鸭子,鸭子吃后,生的蛋特别好吃,所以宿鸭湖的大鸭蛋是很有名的。

这种蚌壳的内表面有着紫色的珍珠般的光泽,太阳一照,闪闪发光,十分好看。

所以我们村还有一道风景,不管养不养鸭子,家家门口都有几个光灿灿的蚌壳。

我十分惊奇宿鸭湖的大马蛤的数量,它们是如此之多,年年捞年年不断,而且从来没有听说宿鸭湖里的马蛤少了。

它们个子那么大,得好多年才能长成吧,它们的行走是那么困难,人们捕捉它们是那样的容易,它们是怎样避开一次次的捕捞,长这么大的呢?

离我们村不远的地方,是宿鸭湖管理局,那儿有一个巨大的闸门。

宿鸭湖泄洪时,湖水冲出闸门,翻波涌浪,扑在两壁上,被碰得支离破碎,发出巨大的声响,然后滚滚而下,像脱缰的野兽一般扬长而去。

这时走在闸门上面,地动山摇,震耳欲聋,水珠像骤雨一样击打着脸颊,是多么的惊心动魄啊。

但宿鸭湖管理局带给我们的还不只是泄洪时的惊喜,而是驻扎在那里的一支空军小分队,它们是为湖中的飞机导航的。

常常地,我们听见大人说,湖中的小岛上,有空军的靶场,投下炸弹来,水柱冲天,映着霞光,美丽极了。

小时候,只敢远远地张望空军们住的小楼,看楼前高高升起的国旗,心里充满崇敬。

但悲剧也是有的,村里有个年轻人,到靶场去捞炸弹皮卖废铁,捞了一个没有爆炸的炸弹回来,正捣鼓着玩,炸弹炸了,年轻人当场死去。

那是我小小年纪中第一次听到的死亡,那时候我的生活中只有快乐,我以为死亡是别人家的事,我们家永远不会有。

宿鸭湖形似草帽,我们村就位于草帽的最高处。

村子还在宿鸭湖中时,村里来了两个教书先生,在我们村开馆教学,很快就出了几名秀才。

这事对我们村的影响太大了,可以说一改村民们土里刨食的风气。

从那以后,村里人都把孩子的教育当作第一要务。

村里流传着一句话“金鱼桥,不流水,12个鲤鱼往南飞”,说的就是某个朝代,我们村少年才俊,纷纷飞出农门的情景。

我听妈妈说,即使到了五十年代,农村里识字的人还凤毛麟角,我们村识文断字的却多得能“一拳砸个窑”。

改革开放后,其它村的人们比谁家挣的钱多,我们村比谁家孩子考上的大学好。

因为有文化的人多,有出息的人也多。

七十年代,我们村出了四个能人,在汝南县城的四个单位当领导,这四个单位正好位于县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村里人自豪地说:

“阎王爷,坐北山,管着汝南半边天”。

我家房子盖好后,有个“看地仙”煞有介事地对妈妈说,这家将来要出一个“文曲星”。

这让妈妈十分高兴,后来她见我偶尔写点东西,还提及这事。

但在我们村,当领导的,出国留学的,当科学家的,人才济济。

像我这样的,实在是挂不上号。

我爷爷特别聪明,当村里的会计时,能把账簿背下来,给村民们分东西时,凭眼力就能估出斤两。

可惜他小时候机灵好动,不愿上学,只认识了几个字。

长大后又因人聪明,不肯屈居人下,做了个村里的会计后,就不再上进了。

七五•八发大水时,爷爷病故。

那时村子里已经进了很高的水,叔叔撑着船,才把爷爷埋在村东北角的高地上。

妈妈说,当时农村重男轻女,老人们见了男孩就高兴,见了女孩就皱眉头,爷爷却很喜欢我,常带我出去玩,有什么好吃的,给了他孙子,从不忘给我这个孙女。

可是我很早很早以前就不记得爷爷的模样了,想想真是愧对他老人家。

我的奶奶,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是河北的,她们村子里有人逃荒到河南,把她嫁给了我爷爷。

我跟奶奶的感情很是一般,小时候因为我是个女孩,我奶奶不喜欢我,见了我总是撅着嘴,扭头走开。

我到现在还记得奶奶拿眼白我,双手插在围裙下走开的样子。

长大后回家,跟她仍然十分疏远,她和我,似乎只是名义上的祖孙。

但奶奶却不是一般人,她会做我们汝南很有名的零食——馓子。

年轻时,奶奶在家炸馓子,爷爷出去卖,所以家里还算过得去。

我见过她留下的几块银洋,用一块黑布包着,总塞在她床头下。

偶尔她会拿出来让我们看,碰声音让我们听,脸上带着笑,特别温柔。

奶奶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地方,她不是医生,但她会治无名肿痛。

她治病的方法非常独特,就是到了现在,我还从未听说过谁会像奶奶那样给人治病。

一般都是天气很热的时候,谁生了无名肿痛,吃药打针都不管用,他们会打听着到我们家来,求奶奶给他们治病。

奶奶是很乐意给人治病的。

她先在门后找出很旧的镰刀头,在门环上、碰几下,然后搬个小板凳,坐下,把她的大围裙摊开,盖在腿上,让病人坐在她的对面,露出患病部位。

她拿着那镰刀头,在地上横划几下,竖划几下,然后就在肿块上面来回比划,镰刀一会竖放一会平放,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道说的是啥。

我们常常围在她周围看她给人治病,看她就这么比划几下就能把人的病给治好,感到奇怪极了。

我们追问她嘴里说的啥,但奶奶从来不说。

像这样的治病,奶奶是从来不收钱的,治好病的人会常常过来看奶奶,给她送来点心。

奶奶把它们放在床头她的一个小篓子里,自己也舍不得吃,都给了他最疼爱的孙子,很少给我。

等我长大回来,她变成了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每次见了我都喜笑颜开,再也不噘嘴了,又拿她小篓子里的苹果让我吃。

但我离家甚久,对亲人已经陌生,所以很少亲近她。

只有一次,我陪她睡觉,见她半夜里坐起来靠在床头上大声叹气,就问她怎么了,她说年纪大了瞌睡少了,睡不着。

我听出她想和我说什么,心里却不愿意跟她聊,装着很困的样子,赶紧睡着了。

奶奶会用镰刀头给人治病的秘方到底没有传下来,叔叔是她的小儿子,她最疼他,但临终时,叔叔百般求她,她始终不肯吐露半句。

那到底是怎样神奇神秘的道术?

为什么能治病?

奶奶是怎样得到它的?

为什么她不愿意传给后人而任它消亡?

一想到这些都已经埋葬在宿鸭湖边泥土中,永不被人知晓,我心里充满愧疚感。

唉,要是我懂事一点,对奶奶好一点,也许她就会把那秘密告诉我,要是那样,也许我就能真正地了解奶奶,了解家族的秘密和命运了。

从前我不知道这与我有什么关系,等我醒悟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我的叔叔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小时候特别能闹人,而且声音特别大,家里人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邪火”。

他整天愣头愣脑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了火。

我婶特别温柔,虽然不大声说话,但也受不了叔叔的坏脾气,明里暗里怼呛他几下,叔叔就受不了了。

有一次他不想活了,就划着他心爱的船跑到宿鸭湖里去,过了好几天才回来,把家里人吓得半死。

谁也不知道他在湖里做了什么,但宿鸭湖的水仿佛浇灭了他的邪火,从此脾气就熄了很多。

叔叔有个双身小船,那是我们村唯一的一条双身船,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船身,用两根木棍相连,人就站在木棍上划船。

我小时总见他挑着他的小船从湖里回来,船舱里不是鱼就是马蛤。

因为只有他能撑着小船去湖中间,逮到鱼和马蛤,见到空军投弹,给我们讲大雁和野鸭的事,所以我对他十分崇拜。

他还喜欢种菜,拾掇出来的菜园子特别好。

里面种满蔬菜,葡萄,水灵灵的。

菜地边上还种着花,姹紫嫣红的一片。

靠院墙又种着我们村唯一的一片竹林,一年四季郁郁葱葱。

那是我们村唯一一家整齐而漂亮的菜园啊。

就因为他独特的个性和跟大多数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一直认为叔叔不是个普通人,他也许是天上被贬的邪神,来我们家完成他的劫数的。

这次回家,听人说,像我们这些位于宿鸭湖边的村子,都会因为不久到来的加固维修搬迁到其它地方去。

我知道这是早晚的事。

因为宿鸭湖的湖底已经高过我们村的房顶了,它就像个大水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兜头兜脑地泼下水来。

与其这样提心吊胆地,不如早早搬走。

我这样说时,叔叔不高兴,他说七五•八那样大的洪水,大坝也没有决堤,村里人躲在大坝上,才逃过一劫,要不是它,全村人的命都没有了。

我知道叔叔是不想走的,我也不想走。

它是我的家乡,是我祖先安息之地,是我飘浮生命的起源地,我愿它永远真实地存在,慰藉我的乡愁,怎么舍得让它从此消失?

但是一旦搬迁的命令下来,那是必须得走的,就像当初我们从湖中搬出来一样。

搬一次,村里就会零散一次。

特别是现在的搬迁,村里人大多数已在城中买了房子,搬迁令一下,村里人飞鸟各投林,再聚个村子已是不可能了。

无数的水花融入无边的水中,再也追寻不到。

若干年过后,谁还记得宿鸭湖边有那么个村子,村子里生活过这样一群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