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6559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docx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

2011-11-2  信息来源:

   导读:

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

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

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

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

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

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

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

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

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

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

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

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

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

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

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

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

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

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

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体向二、三产业为主体转化,产业结构内部也在不断的提升。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

不同时期的各种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形成各种海洋产业,有传统的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盐业;近20年来形成的新兴海洋产业,包括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油气工业、滨海旅游娱乐业、海水直接利用业、海洋医药和食品工业等;另外还有一些正处于技术储备阶段的未来海洋产业,如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矿业、海洋信息产业、海水综合利用等。

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已经形成七大类型:

航运和通讯的海洋空间利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和能源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旅游和娱乐、海上废物处理、海洋军事利用、海洋调查研究等。

  统计显示,上世纪60年代末,世界海洋产业的产值为130亿美元。

到了70年代,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十年就翻一番:

70年代初,为1100亿美元,1980年为3400亿美元,1992年达到6700亿美元。

2002年,世界海洋经济产值约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

  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比2004年的12841亿元大幅增长约1.5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比2004年的3.9%大幅提高5.63个百分点。

我国海洋渔业和盐业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水产品总产量1990年跃居世界首位,目前约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1/3。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1997年29公斤,开始超出世界平均水平。

造船业产值世界第二,商船拥有量世界第三,海洋经济发展自本世纪初开始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已位居世界沿海国家中等偏上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海洋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海洋生物体系和工程原理,提供商品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它的重点集中在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环境与资源保护三个方面。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目标,世界各国纷纷制订“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水养殖、海洋药物、功能新基因、环境保护等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

尽管中国海洋生物技术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但海水繁殖与养殖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取得了许多居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1997年正式启动了海洋863计划,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海水繁殖和养殖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在海水养殖物种优良种苗的培育和保存上,中国进行了包括组织培育及细胞工程育苗研究,虾、贝类三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海水养殖动物雌核发育和性别控制研究等,掌握了大型海藻良种克隆纯培养及保存技术、海藻生物反应器育苗技术、对虾、牡蛎、扇贝、珠母贝等的多倍体诱导培育技术等。

另外,在对虾性控技术、全雌牙鲆种苗培育、名贵的石斑鱼性控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在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上,我国主要进行了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芋螺毒素的基因工程和药物研究、对虾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其中,对虾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严重危害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工作,目前已分别构建了正常和病变的对虾组织CDNA文库,测定了近百个病毒表达序列标记(EST)及近千个对虾表达序列标记,开发了实用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快速检测的PCR试剂盒,使我国对虾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海洋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尤其在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方面。

海洋产值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10%-20%的平均水平。

从统计数据看,我国海洋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由“七五”初期的51∶16∶33,优化升级到2004年的30∶24∶46,2009年显著提高至5.9∶47.1∶47.0。

海洋产业结构逐步实现高级化。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占比的平均水平超过60%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全球海洋捕捞业产量近十几年来一直保持在约8500万吨。

自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来,捕捞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船上安全加强。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改造渔具以及作业方式,实现了生态系统目标的成功进展以及有选择的捕鱼技术的成功应用,以便更有效地专捕特别体积的鱼和鱼的物种以及其它海洋生物,并力求减少对海底栖息地的影响。

用于改进海底栖息地分级的航海设备和工具最近的发展使得捕捞行业能更有效地捕捞特定资源并减少对深海栖息地和群落的影响。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人类开发海洋渔业资源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

只有3%的海洋渔业储量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21%的渔业储量正被适度开发,即还能够提升开发量的渔业储量只占24%;而52%的渔业储量已被完全开发,不能再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更为严重的是,24%的渔业储量已被过度开发,其中7%的渔业储量已枯竭。

粮农组织的统计结果还显示,占开发总量30%的10种最大的渔业物种中,有7种处于完全被开发或枯竭状态。

  中国目前也面临严峻的渔业资源污染、过度捕捞等生态环境问题。

如:

局部渔业水域受到污染,天然渔场形不成鱼汛,海洋珍稀物种减少,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

2000年,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4571万吨、产值564.7亿美元;养殖产品上市率从1970年的5.3%增加到2000年的32.2%。

目前,世界水产养殖和贸易仍保持快速增长,养殖水产品的增加稳定了水产品国际贸易,减轻捕捞对资源的压力。

如欧盟渔业产品中有17%来自于鱼类养殖。

  中国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总产70%,但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仍很低,处于低附加值、低效益、高成本发展阶段,并以透支未来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的。

主要问题有:

(1)传统的综合养鱼方式仍作为主体,而国际上则普遍关注水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崇尚绿色水产品。

(2)养殖品种仍以四大家鱼为主,无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3)养殖饲料营养不高,水产养殖饲料的革命仍遥遥无期。

中国水产养殖饲料的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近年来,海水鱼类养殖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且随着新一轮养殖热潮的到来,饲料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我国网箱养殖一直沿用鲜活饵料,甚至连新兴起的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养殖也使用小杂鱼作为饵料,这些饵料除极少部分被利用外,大量的成为残饵,流失到自然海域;加之养殖鱼类排放的大量有机物,不但污染周围的水域环境,而且由于对海中幼鱼资源的大量捕捞,造成自然资源饵料基础的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了国家禁渔效果。

(4)经营形式仍属于小而全、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济,水产养殖发展始终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而是逐步走向低品质、低价格的产品充斥市场,产业整体素质不高。

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较低,并成为制约养殖产品竞争力提高的瓶颈。

  与传统海洋经济不同,现代海洋经济的的一大特点,就是对高新技术的高度依赖。

例如,海上油田开发从勘察、钻探、开采和油气集输到提炼的全过程,几乎都离不开高技术的支持。

海洋开发所需要的几乎所有技术都是资金密集、知识密集的高新技术。

正由于世界海洋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引发全球性的海洋开发热潮,推动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及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海洋产业是海洋捕捞、海水制盐和海洋航运业;70年代以来,海洋油气开发、海水增养殖(海洋农牧化)、海洋旅游和娱乐逐步成为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兴产业。

国际海洋三大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发展态势相仿,产业结构之间第三产业的比重日益增大,同时,产业内部结构看,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综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便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开发战略的重要性逐步被沿海国家提上议事日程。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在议会上提出“向海洋进军”的口号。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国会提出”美国必须开发海洋”,要“开辟一个支持海洋学的新纪元”。

尔后,不少国家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纷纷推出了海洋开发战略。

世纪之交,海洋开发战略又成为各国的热点。

  美国1999年提出了“21世纪海洋发展战略”。

从沿海旅游、沿海社区、水产养殖、生物工程、近海石油与天然气、海洋探求、海洋观测、海洋研究等11个方面制定未来发展的重点。

核心原则是维持海洋经济利益、加强全球规模的安全保障、保护海洋资源和实行海洋探求四个方面。

2000年美国颁布《海洋法令》,2004年发布《21世纪海洋蓝图—关于美国海洋政策的报告》及《美国海洋行动计划》。

  日本是最早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

1961年,日本成立海洋科学技术审议会并提出了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的指导计划。

在70年代中期又提出海洋开发的基本设想和战略方针。

早在1980年,日本海洋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达到了10.6%。

他们一直把加速海洋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的战略方向,“期待海洋这一无限的空间所具有的矿物、生物、能源、空间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维持日本的社会经济需求。

2007年,日本国会通过《海洋基本法》,设立首相直接领导的海洋政策本部及海洋政策担当大臣。

  加拿大在1997年颁布《海洋法》,2002年出台《加拿大海洋战略》,2005年颁布《加拿大海洋行动计划》。

加拿大海洋战略确定了三个原则和四个紧急目标。

三个原则是:

可持续开发;综合管理;预防的措施。

四个紧急目标为:

现行的各种各样的海洋管理方法改为相互配合的综合的管理方法;促进海洋管理和研究机构相互协作,加强各机构的责任性和运营能力;保护好海洋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洋经济的潜能,确保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力争使加拿大在海洋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为了实现国家的海洋战略目标,政府和有关各方制定了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加深对海洋的研究;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加强海运和海事安全;加强对海洋的综合规划;振兴海洋产业;加强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海洋保护意识观念。

在海洋研究方面,加拿大政府在2003年拨款近8亿加元的海洋科技开发经费,制定了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定义,广泛收集海洋资料,保护资源开发和海底矿物资源,加强了海洋科学和技术专家队伍建设等。

在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方面,加拿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加强了对海洋生物种群、海洋气候变动、海洋深水生态系统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并采取了限制捕捞捕杀濒危海洋鱼类和动物的措施。

为保护鳕鱼、大马哈鱼等珍贵的鱼种和鲸等海洋动物,政府投资近5亿加元,建立各种研究所和保护设施。

  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加拿大制定了海洋水质标准和海洋环境污染界限标准,采取了对石油等有害物质流入海洋的预防措施。

加拿大还设立了“沿海护卫队”负责保护海洋环境,沿海护卫队对化学物品和石油的泄漏事故能迅速做出反应,能在很短时间内对大面积污染物进行清除。

为了应对海洋中的泄漏事故,海洋护卫队在全加拿大设立了72处战略设施。

这些措施为保护加拿大海洋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澳大利亚1999年成立国家海洋办公室,负责制定国家和地区的海洋计划,提出要使海洋产业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产业,同时保持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

并确定海洋生物工程、替代能源开发、海底矿物资源开发等为海洋经济急需发展的产业。

提出改良所有渔业的加工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在海洋油气开发、造船、观光等方面提具体的发展措施。

  韩国1996年组建海洋水产部,统管除海上缉私外的全部海洋事务,2000年颁布韩国海洋开发战略《海洋政策—海洋韩国21》,目标是使韩国成为21世纪世界一流的海洋强国。

确定韩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世界化、未来化、实用化、地方化”四化。

具体目标是:

创造尖端海洋产业;创造海洋文化空间;将韩国在世界海洋市场的占有率从目前的2%提升到4%;成为世界第5位的全球海洋储运强国;成为海洋水产大国;具有实用化技术的海洋强国;成为人类与海洋系生态共存的典型海洋国家。

  欧盟为保持现有的经济实力,并为在高技术领域内增强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竞争力,制定了尤里卡计划。

尤里卡的海洋计划(EUROMAR)的原则之一:

加强企业界和科技界在开发海洋仪器和方法中的作用,提高欧洲海洋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在世界市场上竞争能力。

已启动的和已完成的项目中的海洋环境遥控测量综合探测(MERMAID)和实验性海洋环境监视和信息系统(SEAWATCH)已向中国推销,SEAWATCH在世界市场海洋仪器设备产品中已得到数千万美元的经济效益。

尤里卡海洋计划的第二期海洋科学技术的海洋技术项目中的水声应用部分主要有:

水下图象传输技术、长距离声通讯技术、用声学技术研究沉积物的现场特性,用SAR和回声测深仪研究浅海水下地形的动态特征并开发海底地形测绘技术等既先进又实用的技术。

2005年欧盟委员会通过《综合性海洋政策》及《第一阶段海洋行动计划》。

此外,英国公布了“海洋开发推进计划”,并将颁布《海洋法令》。

法国制定了海洋科技“1991-1995年战略计划”,2005年成立海洋高层专家委员会,专责制定国家海洋政策。

  中国国家海洋局1963年成立。

1982年中国投票支持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91年中国召开首次全国海洋工作会议,并由国家海洋局和国家计委发布《90年代中国海洋政策和工作纲要》。

1995年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中国第一部《全国海洋开发规划》。

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96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及其行动计划。

1998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白皮书《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1999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中国海洋政策》。

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2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实施海洋开发》。

2003年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2007年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发展海洋产业”。

2008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全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综上所述,海洋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海洋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中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3、传统海洋产业技术升级加速,管理走向现代化

  就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看,日、美、俄、欧洲等发达国家渔业发展的特点是:

紧密依靠当代技术进步的成果,以海洋捕捞为基础,以渔业机械化为突破口,以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为目标,努力提高渔业的整体实力,加快渔业现代化。

  在养殖领域:

养殖生产在向三化推进:

养殖机械化、品种良种化、管理自动化。

养殖形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经营过程实现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养殖技术以生物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克隆技术、疫苗、生物防治等高、新技术为主。

如日本研究的牙鲆、条斑星鲽的克隆技术,已生产出大量的具有相同基因的克隆鱼,欧洲各国对多种鱼贝类三倍体育苗技术已达到实用化程度。

  在捕捞领域:

发达国家在渔业资源探测技术、渔船捕捞自动加工体系、渔港建设现代化已具备相当高的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品加工技术进步很快,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发达国家水产品加工率达产量70%,产品附加值高,加工领域由单一食品向医学、保健、卫生、饲料、工业用途扩展,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工艺、质量方面实行二次加工,对量多体小的低值鱼深加工,提高渔获物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率。

  在饲料、渔药领域:

发达国家目前主要做法是针对不同鱼类品种,生产最宜配合饲料,降低饲料系数,提高生产效益,鱼药生产强调高效(高选择性)、安全(对人和环境影响)。

  就管理而言,发达国家在渔业资源、捕捞、养殖、贸易等方面向现代化、国际化与标准化发展,并通过立法等形式实现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渔业管理组织模式上也在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如在日本,渔业劳动组合的实施很有特色,这种渔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既能反映渔业劳动者愿望与要求,又能传达政府在渔业宏观管理上的政策和法规。

  在资源环境管理方面,发达国家的主要做法是:

  ●将渔业资源监测调查作为常规任务,资源监测结果巳成为渔业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

  ●注意渔业资源增殖和移植。

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重视增殖放流的基础研究并积极开展增殖放流工作,努力提高近海渔业资源的生产潜力,优化群落结构;

  ●努力保持渔业天然资源的可持利用,配额捕捞是通行的手段。

如欧盟和挪威以每年资源调查数据,对资源安全进行评诂,确定每种渔业资源年总允许捕捞量(TAC)。

  ●重视环境保护。

水产养殖场包括在海区养殖都有采用全封闭式水质循环系统,养殖废水排放经过卫生处理。

为保护水产资源和可持续利用以及保证产品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在产品的质量管理方面,发达国家逐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采用较高的卫生和技术标准。

欧盟从1995年开始,对原有的法规进行重新审视、集中合改革,陆续推出对食品质量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生产者自我控制体系等一系列指令,逐渐形成了对每一种食品(水产品)生产管理的新法规。

并要求第三国对欧出口产品必须有等同欧盟有关指令的管理法规和管理效果。

例如,欧盟就曾以我国尚没有等同于欧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残留监控体系为由,1996年6月停止从我进口禽肉,1997年7月禁止从我国进口双壳贝。

  发达国家与地区从发展的可持续性着眼,日益关注海洋捕捞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

通过立法等方式,严格限制捕捞品种、水域、如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处不仅对目标鱼类种群,而且还对非目标鱼类品种、海鸟和哺乳动物进行研究及管理。

并考虑到这些品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海洋环境的物理和化学力量。

  1995年以来发达国家的最新政策趋向,重点是在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政策。

这包括关闭渔场和建立海洋保护区以保护生境;大规模海洋生态系统计划;保护栖息地措施;以及采取其它正确的管理办法——如团体配额等。

并在某种程度上,渔业应在“生态系统基础”上管理,满足这样广泛呼吁的要求意味着渔业的相关生态过程及渔业本身均应以图示的形式记录下来。

  4、海洋工程的高技术研究与高资金投入

  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安全都离不开海洋工程设施。

由于海洋环境条件恶劣,海洋工程设施技术要求高,批量少,品种繁杂,因此,海洋工程大多属于“三高”(高投资、高风险、高技术)工程。

为在开发和占有海洋的竞争中取得主动,一些发达的国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并十分重视海洋高技术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海洋高技术的开发研究,并已获得了许多技术上的成就和经济的利益。

这些技术领域包括海洋交通运输技术、海洋环境探测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深潜技术、海洋资源与生物开发技术等。

如在海洋交通运输方面,各种大型能源运输船、特殊货物运输船、高速船、各类工程船及海洋调查测量船等。

在海洋油气开发方面,三维数字地震勘探技术已获广泛应用;海洋张力腿式平台(TLP)、独柱式平台(SP)以及浮式生产储运系统(FPSO)以及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物(VLFS)等研究都取得了新的发展;为了提高海洋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在新型简易平台、边际油田开发新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新型无潜水员遥控水下开采系统工程已在一些国家的深海油田试验运用。

在深海技术方面,载人潜器、无人潜器和无人无缆潜器已竞相开发,深潜器技术发展迅速。

  人类对海洋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空间、海洋交通及通讯通道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安全,都需要大量的海洋工程结构物。

船舶工业作为面向海洋的装备工业,在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最近25年中,世界船舶工业在进军近海石油工程制造业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的进展,大量的海洋石油平台、浮式生产系统和海洋石油开发专用船舶大多出自传统的船舶工业。

日本在开发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物方面已走在其它国家的前面。

日本建造的海上人工岛和拟议中的“海市蜃楼”建设将变成现实;美国将利用日本对造船业开发的超大型浮式海上结构物建设海上空军基地;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和石川岛播磨工业公司正在联合研制“巨鲸”海浪发电船;美日等国在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开发方面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目前发达国家科学进步因素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而我国则在30%左右,科技进步在我国渔业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目前约为46%。

  5、海洋油气开发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不断更新

  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海洋油气开发日益被各国重视。

资料表明,全球的海底石油总蕴藏量约有1400亿至2000亿吨,占陆地石油储量的30-50%。

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上开发石油,已发现的油气田约1600多个,有200多个油气田投产。

  发达国家的油气开发十分重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使各种工艺技术日趋完善。

国外油田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合理选定分离压力与级数,采用合一设备简化流程;原油预脱水技术,液——液旋流分离技术、油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