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6649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Word下载.docx

一、光电效应:

电视传播的理论基础

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

梅在测定电缆性能时发现了硒,把光的变化变成电信号传送出去成为可能。

二、机械电视

1、世界上第一个机械电视扫描装置:

尼普科夫盘

2、贝尔德与机械电视系统

三、电子电视

法恩斯沃斯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放大管、阴极射线管、电子扫描管等。

四、杜蒙:

让电视机进入家庭

1937年,杜蒙开始批量制造电视接收机,并成功推向市场。

广播的发展

一、广播时代的到来

1924年,美国已有超过1400家广播电台,收音机约300万台。

1922年,8月1日,WEAF播出了广播史上的第一条商业广告。

1927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27年----《广播法案》。

二、广播的黄金时代

20世纪30、40年代,广播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1、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2、火星人的入侵:

广播使美国陷入恐慌

3、“这里是伦敦”:

默罗在二战中的广播报道

三、广播的衰落和重生

原因:

电视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就成为了广播的强劲对手。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播在变革中逐渐摸索出新的发展方向,这就是“专门化”和“本地化”。

电视的发展:

一、电视技术的发展

1、从黑白到彩色

194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首先制成彩色电视。

NTSC制、SECAM制和PALH制均可采用。

2、有线电视

3、卫星电视

80年代以后进入卫星直播,即DBS阶段。

4、采录设备的改进

5、数字技术

二、电视新闻

1、1953年。

BBC直播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礼。

2、1960年,美国总统辩论第一次进行电视转播。

3、1969年,阿波罗号登月

4、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作业:

1、谈谈“专门化”和“本地化”身边的例子。

后记:

第二章电视新闻节目

使学生们掌握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特点。

如何写消息类新闻节目及不同消息的应用

运用案例法,并应用多媒体设备。

一、.复习

提问学生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二、消息类新闻节目特点:

1、快时效性是其重要的衡量指标。

实现时效的方法:

(1)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

“何事”是最核心的,记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个核心信息报道出去。

(2)编排手段

(3)技术手段包括:

直播:

要求记者尽量选择靠近新闻现场的地方进行出镜报道,还可以引入其它媒体关于此事的直接报道信号,同步解说。

口播报道:

由于技术限制无法获得图像信号或来不及取得信号,可由主持人或播音员进行口播报道。

飞字幕:

最新消息或消息最新进展可以采取飞字幕的形式,先把消息的核心内容抢先报道出去。

(4)报道手段要善于变结论式报道为进程序报道。

3、短短小精悍是电视消息的一个重要特点。

“短消息”时间在1分30秒;

“长消息”时间在1分30秒至4分钟之间。

短消息需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1)集中主题

(2)巧选角度受众感兴趣的信息有:

A反映事件核心进程的信息。

B富于故事性的信息。

C有视听冲击力的信息。

(3)精练语言体现在:

A开门见山,忌写套话。

B文字精练,多用短句。

4、活首先表现在形式上,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报道形式。

常见的形式有:

(1)导语+图像新闻

由播音员或主持人口播导语,消息的主体部分则是配上解说的图像新闻。

(2)图像新闻

这种形式多出现在成组的简讯集纳中,去掉导语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报道更多条信息。

这种简讯式的消息每条都不长,多在20到30秒左右。

(3)口播新闻

在没有画面的情况下,口播新闻是报道消息的常用方式,特别是一些来自文字媒体的消息,往往只能以口播的方式报道,如电视报道中经常采用的“新华社消息:

…”。

(5)主持人+现场记者(或新闻人物)

在报道中加入了很多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因素,更容易感染观众。

电视消息应当注意精选图像(画面语言)和声音(包括现场环境声和人物同期声),以增强现场感和信息的权威性。

1971年,佩维奥提出双通道编码理论。

他认为:

记忆由两个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的信息信息编码系统组成,一个用于处理语言信息,另一个用于处理视觉信息。

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二者之间能够相互提示,更加有利于人们识别环境。

该理论认为,在人类获取知识方面,图像有着独特的作用:

三新闻专题

就某一新闻题材所做的充分报道,这种报道比较详尽而且有深度。

电视新闻专题可分为三大类:

(一)综述式主要功能为:

1、梳理(时间、主题)2、分析(社会背景、历史背景)3、预测

(二)调查式要把握好两个因素:

1、选好调查的对象2、注意调查的严谨3、展示调查过程的生动

(三)专访式可分为人物专访、时态性专访和观念性专访

四新闻评论

(一)源于报刊的评论形式

1、本台评论和本台评论员文章

2、编前话与编后话

(二)电视评论的特殊形式

1、谈话体评论:

一般以主持人(或记者)主持,嘉宾或现场观众参与,在演播室或其它固定的场景,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公众关心的话题,通过访谈、讨论等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方式进行。

2、主持人评论:

由主持人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并以与观众直接交谈的方式出现,融叙事件与哲理性、个性化与人格化于一体的评论形式。

3、电视述评:

它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以表情达意、叙事分析,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

 

举例说明:

电视消息如何体现报道时效的“快”

第三章广播电视新闻

1、了解广播新闻的特点。

2、记者在广播报道中应具备的能力。

3、掌握广播新闻的不同报道形式。

4、了解广播的新闻报道形式。

1、如何突出广播消息特点。

2、现场报道的技巧。

3、口播新闻与节目主持人的区别。

运用对比、观察、演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导入

1、广播的发展轨迹

2、“音乐+新闻+谈话”是广播最基本也是最具生命力的节目形态。

3、“收缩节目战线,实行节目整体的低成本战略”是广播不得不走的道路。

一、广播消息最突出的特点是“短”。

(一)、精练的导语精练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短,二是富于表现力。

1、突出主题

2、抓住事件核心

3、短而有味道,要用精简的文字营造生动的意境。

对广播导语的要求:

1、摒弃概念化的语言,从听众关心的角度切入。

2、借用俗语,使新闻活起来。

3、提出问题,给人以悬念。

导语就是把新闻事实中最核心的部分用最闪光的语言呈现给受众。

(二)、集中的主题

1、“小题大做”,以小见大

所谓“小题大做”,就是把微观活动放在全国宏观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对比并形成能反映规律或本质的深度报道来,以小见大。

2、“大题小做”,具体而微

所谓“大题小做”,就是把一个大题目的内涵浓缩在一个小的点上进行表现,使抽象的主题有一个具体生动的载体。

(三)、典型的素材

1、选取能反映宏观的微观素材

广播新闻写作的要领就在于,取材于微观。

从微观之点上取材,从宏观之点着笔,才有针对性。

2、巧用新闻背景材料

广播新闻选材还要注意背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二、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边解说、边录音制作的,以现场感和时效性见长。

直播节目在广播中日渐普遍,直播节目的时效性使得现场报道这一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特有的活力,它以广播特有的“绘声绘色”及时生动地传递着“此时此刻”所发生的某些事件,给听众如临其境,确闻其声之感。

(一)、最大限度地利用声音优势

广播的长处是声音,广播中现场的根本要求也是声音,报道中听众最感兴趣的还是声音。

而广播现场报道首先要强调的是能传达现场情境的声音。

(二)、最大限度地发挥快速的特点

广播的长处是快。

其次,记者还必须有较好的组织语言的能力,能在纷繁的素材中以最快的速度去粗取精,决断取舍,并用最精炼的语言驾驭时间。

(三)、最大限度地营造现场形象

现场报道要善于营造“形象”,让听众用耳朵来“看”现场。

也就是要利用语言、音响调动听众的想象力,使听众感受到现场。

首先,现场报道要有层次。

报道首先是给听众一个记者的“近景画面”,向听众交待现场报道的时间、地点及记者本人;

接下来记者给出了一个“全景画面”。

其次,现场报道要掌握好音响,让每一组“画面”又不同的音响。

记者在做现场报道时,要对报道内容进行现场音响策划。

如进行现场描述时应该在现场的什么位置,采访时应该在什么位置,让听众通过音响结合记者描述感觉到“画面”在变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现场感受。

最后,记者解说要与“画面”协调一致,记者解说的情绪、语气要与现场相吻合。

三、录音报道:

是一种具有广播特点的新闻报道形式,是把新闻事实的音响,经过选择录制而成的报道。

录音报道的音响部分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人物讲话;

一类新闻事件的实况音响。

还有文字解说。

在录音报道中,音响要尽早出现,从一开始就出现新闻音响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但是,对音响的使用切忌程序化。

音响的质量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最后,录音报道还要注意音响与文字解说的配合,在录音报道中,音响是主体,凡是音响能直接表现的就不用文字,凡是音响已经表达清楚的,文字就不要重复。

但是,也决不能忽视文字对音响三补充、说明和串联作用。

四、记者口播新闻

口播新闻由播音员、主持人逐渐向编辑、记者发展,它以更快的速度、更生动的语言报道新闻事实,给广播新闻报道带来了活力。

记者口播新闻的运用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真正体现对时效的追求:

讲究时效是所有新闻的特征,记者口播新闻则是提高新闻时效的有效手段。

但是记者口播新闻的时效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主要原因是:

1、记者口播的文字新闻传到编辑部后,往往要等编辑部编辑,审定后才能安排录制,很难发挥其快速灵活的优势。

2、其次,没有把播音员播出的新闻与记者口播的新闻严格区别开来。

3、最后,有的记者口播新闻缺乏动态感,没有把新闻现场的氛围与口播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应当尽快建立“采编播”一条龙的运作机制,设立记者口播新闻的“快速通道”,让记者口播新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在新闻节目播出。

(二)、发挥记者口播新闻的特点

记者口播不同于节目主持的播报,主要差别在:

1、播音员播报新闻,在语言上讲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从发声,运气,吐字到声音的虚实、腔调的把握,好比“美声唱法”,比较规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播音腔”。

2、节目主持人的声音不同之处在于“讲”而不是“播”。

所谓“讲”,就是面对听众的情绪和需求,可以随时变化声音的语气及节奏,使听众产生一种亲近感。

3、对记者来说,对口播新闻的身份要有个正确的定位,记者是记录新闻的当事人,记者口播新闻既不能“播”也不能“讲”,而是侧重于“说”。

“说”应该是记者口播新闻听觉形象的落脚点。

记者口播新闻要“说”得平实,大方自然。

“说”得明白,在文字、语法和结构上要符合“说”的特点。

(三)、记者口播要从新闻现场动态切入

把新闻现场动态和记者口播有机结合起来要注意以下几个条件:

(1)要有明确的新闻时效,不能以“近年来”等模糊语言替代;

(2)要有记者的所见、所闻,不能单一地进行概括式的叙说;

(3)要注意反映新闻现场的人或物;

(4)要播报记者所在的区域。

记者所在的区域、方位离新闻现场越近越好。

1、举例分析广播消息如何做到“短”。

2、广播现场报道的现场感如何体现。

第四章新闻的价值

1、让学生了解新闻价值的构成。

2、掌握绝对新闻价值和其相对性。

绝对新闻价值与相对新闻价值关系。

详细讲解,和学生互动,加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一、新闻价值的构成

新闻信息的三个层次

新闻信息由六大要素构成

五个W(当/哪里/谁/什么/为什么)和一个H(如何):

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

事件-------what原因---------why过程---------how

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关系:

其一,透过新闻事实本身所传达出来的原生信息考察其作为“新闻”所具有三基本价值,这是一种绝对价值。

其二,将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整体的传播环境中去考察,衡量其在整个传播环境中所具有的价值,这是一种相对价值。

绝对价值是相对价值的基础,相对价值是绝对价值的最终体现,二者的互动构成新闻在实际传播所体现的价值。

三、绝对新闻价值

判断绝对新闻价值标准:

(一)时效性:

时效性表示新闻事实发生时间与传播时间的接近程度。

“事实发生的时刻与新闻见报(广播)的时刻之间的差距称作时距,时距越小,新闻价值越大。

(二)重要性:

是指新闻事实变动的影响,意义和重要程度。

事件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它与受众、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涉及范围越广,影响程度越深就越重要。

(三)趣味性

1、求同心理2、求异心理

二、新闻价值相对性的构成

对新闻的相对价值产生修正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受众、目的、语境。

(一)受众

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

受众是利用电视和其它大众传媒来满足个体需求的。

可以根据观众的心理特征吧其收视行为分为以下五类:

(1)习惯型

(2)理智型(3)冲动型(4)认同型(5)不定型

1、受众与重要性

对于受众而言,重要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1)地域。

地域是影响受众对一条新闻重要程度认识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受众对发生在本地(或本国)的新闻会给予特别的重视。

(2)利益关系。

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是否与自己有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是深还是浅,这是受众在判断新闻重要性是经常会考虑的,尽管这种考虑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3)需求的层次。

一条新闻是否重要和有多么重要,和受众是否需要和有多么需要它有密切关系。

马斯洛提出需求的5个层次: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尊重需求

(5)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电视受众的收视动机提供了依据。

受众由于不同层次的需求而引发的收视动机主要有:

(1)求实动机

(2)求名动机(3)求美动机(4)求新动机(5)求方便动机(6)好胜动机(7)满足嗜好动机(8)从众收视动机

2、受众与趣味性

高中以上学历者更倾向于因为喜欢节目类型而收看电视,学历越高者比率越大。

随着年龄增长,受访者愈加关注情节是否符合自己的胃口,而对形势是否新颖愈不在意。

(二)目的

新闻传播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1)告知:

报道新闻,提供信息;

(2)说服:

发表言论,强化或改变受众的态度。

1、目的与时效性:

对于以告知为目的的新闻,时效的要求会更强一些,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给受众是对这类新闻的基本要求;

而以说明为目的的新闻,要求更多的是论理的严密和说服的技巧,时效上的“快”并不是重要的。

2、目的与趣味性:

对于以告知为目的的新闻,人们感兴趣的是你提供的事实信息是否丰富、图像是否好看、情节是否吸引人;

而对于以说明为目的的新闻,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媒介对事实信息的理解,是否提出对事件的图的认识。

(三)语境

“语境”的第一层含义是:

受众在怎样的转态下接收你的节目

你的节目传播的外部环境怎样这里的外部环境既包括竞争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以及传播制度与传播政策。

1、语境与时效

2、语境与重要性

1、复习本课所讲过内容。

2、预习下一课。

第五章采访与拍摄

1、掌握日常采访的基本过程。

2、了解画面拍摄和剪辑的基本技巧。

抓住新闻的细节和背景,准确有效的表达电视新闻

一、复习

提问学生新闻绝对价值的特点。

二、日常采访的策划

采访的流程(GGSR)

1、选题:

是记者采访活动的目标

2、信息获取的过程是记者采访的过程

3、经过加工处理形成报道。

(一)选题的确定

一般而言,记者的信息网包括三个层次:

核心层、外围层、游离层。

1、核心层

这是记者日常获取选题线索的主要信息来源。

构成这个核心层的主要有:

(1)编辑部

(2)对口领域

(3)例行的信息发布渠道

2、外围层

(1)记者的耳闻木睹

(2)受众反馈

(3)已报道的信息

3、游离层

指不固定、无法预测的偶得性信息源,通常表现为突发新闻。

三采访对象的确定

采访对象的选择从几个方面着手:

1、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是新闻采访的首选对象。

当事人是事件的亲历者,他的视角、他的切身体验、他的真实性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2、新闻事件的知情者:

在无法采访到当事人的情况下,现场目击者或者知情者能够提供最接近事实的信息,因而也是被采访者的当然人选。

3、权威人士:

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权威人士由于掌握与所传播信息相关的丰富知识、信息或者相关的权力,又独立见解,因而对相关问题的判断一般而言会更准确、更深刻。

此外,依赖权威的社会心理也会使传播收到更好的效果。

a)采访前的准备

1、资料准备:

记者明确了采访目的,确定了采访范围,选择好采访对象之后,接下来就要进行背景研究。

2、问题准备:

提问基本原则有

(1)提问要有针对性。

(2)提问要具体。

(3)提问要简洁。

3、物质准备:

(1)采访设备

(2)传送设备

(3)后勤保障

第二节采访的手段与方式

一、现场采访

1、现场观察

观察的方法大体有两大类:

(1)非参加性观察。

在这种观察形式中,记者到现场,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事件的发展。

(2)参加性观察。

记者同采访对象一道进行相同的活动,一边体验感受一边观察,因而也称“体验式报道”。

2、现场提问

二、专访

专访即使有预约的专门采访。

专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提问的艺术。

提问的艺术包括态度、技巧和规则等内容。

三、调查采访

调查采访时一种深度采访,适用于复杂事件或处于发展阶段争议较大的事件。

西方记者把调查采访喻为侦探式采访。

四、书面采访

书面采访是记者以书信形式将问题写下来,寄给霍面交给采访对象,然后根据对方的回信或面谈进行报道。

五、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时一种非常简便易行的采访手段。

它的显着特点就是跨越空间而又能直接沟通。

第三节画面拍摄与剪辑

一、电视拍摄

电视拍摄的基础是对电视画面特性的把握,景别、运动、角度是电视画面特性的三个方面,也是电视构图的基本依据。

二、电视画面剪辑

1、蒙太奇的形成与发展:

格里菲斯、普多夫金、爱森斯坦

2、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平行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复现式蒙太奇、交叉蒙太奇、象征蒙太奇、错觉式蒙太奇

1、找一则电视新闻节目,分析该新闻的主题,细节,背景和观点。

第六章新闻的表达

1、了解新闻主体的构成元素。

2、掌握新闻信息的细节。

3、了解观点的表现方式。

新闻细节的表现。

怎样抓住新闻有用的信息。

一、复习新闻采访的步骤。

二、新闻信息的层次:

主体(第一层次):

新闻事件的过程、程度

细节/背景(第二层次):

构成新闻事件的基本内容

观点(第三层次):

新闻事件的原因、影响、意义

三、主体:

新闻的主体指构成新闻事件的基本内容,是处于第一层次的表层信息。

其主要元素包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一)时间

1、精确的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只有在认为某件事情很重要的时候才会留意它的准确时间。

2、模糊的时间:

对于那些动态性不是很强的新闻而言,准确的时间并不能增强其传播的效果,甚至反而会多了些煞有介事的做作。

3、地点1、新闻发生地:

对于那些受众熟悉的地点,新闻报道中可以交代得简洁一些,反之,则需要加以必要的解释。

2、对那些可能对观众有特殊意义的地点,新闻报道中可以交待得精确一些,反之,则可以模糊一些。

4、新闻信息发出的场合:

有时候,新闻中“地点”表现为新闻信息发出的场合,正式或可信的场合会强化新闻信息的权威性。

5、人物:

“人”是一切新闻报道的落脚点。

1、个人化:

个人或小群体故事的富于人情味的角度能够生动地阐释任何一条新闻的影响。

2、群体化:

但是,新闻报道中的“个人化”表述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6、事件

如果按照动态程度来划分的话,可以把新闻分为事件性和非事件性两大类。

事件性新闻------是指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三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行的。

非事件性新闻----是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所做三概括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

对非事件性新闻进行“事件化”报道的“事件”有三个来源

1、背景对比出“事件”

2、因果联系出“事件”

3、记者参与出“事件”

四细节和背景

(一)细节

细节,顾名思义,是指作品中与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生活情境等产生有机联系的局部或细小的环节,是丰富情节、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电视新闻也不例外,传神的细节是电视新闻片成功的基础。

1、人物的行为、神情、语言、外貌

人士一切新闻报道的核心。

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外貌构成新闻细节中最鲜活的部分。

失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