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668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 赵立双.docx

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上下册赵立双

第一课走进网络世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对计算机网络、因特网,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以及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2.认识并学会使用IE浏览器。

3.学会浏览网页,认识超链接。

过程与方法:

以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对网路的一些最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而实际操作演示的方法是对浏览器的启动、网址登录、输入进行说明、解释。

学生本身在日常生活的上网娱乐中这些都是有所了解的,通过本次的学习主要的目的在于规范学生使用浏览器浏览登录网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形成规范上网的意识,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奇妙与深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浏览器的使用。

(2)网址的输入、网页超链接。

2.教学难点:

(1)网络接入方式。

(2)浏览器登录网站正确的网址输入方式。

三、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2册中第一单元第一课中的内容,本教材中对于计算机网络概念的说明过于的专业化,将终端、附属设备、网络通信协议等都有提及。

实际上其属于计算机网络的中的一代网络“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概念,学生理解会更加苦难,所以在这个地方做了一定的改动,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进行了简化虽然说的笼统但是配合实际教具的展示配合说明解释,学生对此还是会有一定理解的。

教材中对网络分类、浏览器的使用、网址、超链接、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通过本节课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浏览网页、登录网站等方面都将不会有太大困难,这会为下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主要面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讲授,通过三年级阶段学生对画图软件的学习,其对浏览器主要界面中各部分名称的记忆方面因为有前面学习的基础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对于大部分在家经常上网的同学来说,浏览器的打开、网站的登录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对于平时没有怎么上过网的同学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要困难一点,但是经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不断的练习,这些操作技巧的掌握也都不会是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准备

1.板书设计

走进网络世界

功能:

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2.教学准备

走进网络的教学课件,实物(包括几款路由器、交换机、猫)、教学环境为学校计算机教室。

六、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上网一直同学们的最爱,我也十分喜欢上网,那么网络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让我们如此着迷呢?

我们今天就共同的走进网络的世界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网络。

2.平时上网我们都做什么?

(引出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聊天,打游戏、购物等……

主要目的分析:

将这些总结为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基于此来进一步的引出计算机网络的实质内涵与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将多台计算机用网络设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功能的系统,当然其中需要各个方面的软硬件支持。

网络设备:

图片简单展示,实物让学生观看。

通信线路:

图片以及者实物的展示。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是一种最简单的分类的方法,但是学生理解会有困难,因为非重点内容,只是简单介绍。

计算机网络的简单分类方法:

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范围上分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几种。

最大的广域网为——因特网(Internet)。

课件呈现该图:

 

、让学生看图,去猜想这种网络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什么分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网络的基本分类方式,也知道了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但是知道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要了解一下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方式。

4、接入网络

现今实质两种方式(电话拨号方式基本过时,所以采用这样的分类方式,能够联系到实际):

(1)ADSL

需要用到“猫”—调制解调器,需要拨号,家里常用。

虽然被称之为宽带上网实质也是借助电话线进行电话拨号,现在比较流行。

(2)宽带上网(快)

局域网接入(我们学校的网络、有的家庭也用)。

两种方式接入因特网的最大不同点就是一种需要“猫”——调制解调器,一种不需要“猫”

(3)小任务

回家看一下自己的网络是属于那种因特网接入方式的。

(判断是否有“猫”为准)

(4)计算机与网络设备连接正常的标志

计算机与网络设备连通后的图标

,当图标显示如此时说明你使用的计算机与网络设备是通信正常的,在正常的情况下基本上是可以使用因特网的

5、浏览器的介绍

我们学校范围内常用的浏览器有IE、360、SOUGO三种;实际上现今的浏览器种类不下上百种,其中IE使用范围最广,主要介绍IE。

IE有不同的版本,我们以经典的IE7为例进行说明。

(1)启动IE

三种方法:

桌面直接双击打开(也可以右键再左键点击打开命令)。

系统界面任务栏的左边,也就是整个桌面的左下角与开始菜单相邻的地方。

开始->程序(所有程序)->左键点击Internetexplorer的图标。

(2)IE的窗口认识

以IE7经典界面为例,对浏览器界面进行介绍:

●标题栏

左边大多数时候呈现网站的标题信息(网站名称),但是有的的时候呈现的是网址。

右边为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按钮(学习画图软件的时候这三种按钮时接触过的)。

提问学生三个按钮都有什么作用?

一般学生对这些内容应该是比较了解的,很多学生应该是了解的,所以叫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是必需的。

●菜单栏

集成了对浏览器的各种调制工具,比较复杂。

●工具栏一些常用的工具,大都可以在菜单栏中找到。

●地址栏

输入网址的地方,无论什么浏览器都必须有的。

●页面浏览区或者叫页面浏览窗口,

浏览网页主要信息的地方。

●状态栏

显示的是页面的加载信息,有的浏览器比如说搜狗在这部分有个缩放页面的功能。

6.示一个网址的输入

实际上在浏览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地址栏因为只用通过地址栏我们才可以以输入网址的形式来登录网站。

那么这里我提到了一个网址的概念,那么网址是什么呢,实际上网址就是网站在因特网上的地址,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住址一样,通过我们的家庭住址可以很快的找到我们的家,而同样的道理,通过网址就可以快速的定位某一网站。

例如,www.2345com就是一个网址,该网址指向的网站是2345导航。

在状态栏中输入网址后,有的时候会自动跳转到该网站,当然我们也可以敲击键盘实例演示一个网址的输入:

实际上在浏览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地址栏因为只用通过地址栏我们才可以以输入网址的形式来登录网站。

那么这里我提到了一个网址的概念,那么网址是什么呢,实际上网址就是网站在因特网上的地址,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住址一样,通过我们的家庭住址可以很快的找到我们的家,而同样的道理,通过网址就可以快速的定位某一网站。

例如,www.2345com就是一个网址,该网址指向的网站是2345导航。

在状态栏中输入网址后,有的时候会自动跳转到该网站,当然我们也可以敲击键盘的回车键也可以点击地址栏后面的,注意纠正网址输入中的一些错误。

7.认识超链接

页面打开后,当我们将我们的鼠标放置在一些文字或者是图片上的时候鼠标由形态变为表示网页的内容含有超链接,能够进行页面的跳转。

所谓的跳转就是重新的打开一页浏览器的界面。

然后演示结束网页浏览的操作,

点击关闭按钮(图标),结束网站登录

那么整个使用浏览器的过程就介绍完毕,学生实际登录几个网站,来浏览下网页。

8.浏览网页

学生打开,等地址回答这些网站大概都是干什么的。

针对学生在输入网址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上网虽好,但是是不能没有节制,在网上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

9.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可以课后扩展)

可以学生课后登录这个网站自己去查找

10.总结

本节课,我们需要我们重点掌握是IE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

那么大家都炸掌握了吗?

请一位同学演示操作,结束

第二课遨游信息海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4.学会网址的快速输入与历史记录的查看。

5.学会设置默认主页。

6.学会使用IE浏览器的收藏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网址的快速输入和浏览历史记录的查看,让学生体会网址快速输入给上网带来的便利;指导学生操作如何设置默认主页,使得学生学会如何去设置默认主页;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收藏夹、删除收藏夹中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2)网址的快速输入,历史记录的查看。

(2)IE浏览器的收藏夹的使用、。

2.教学难点:

IE浏览器默认主页的设置。

三、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2册中第一单元第二课中的内容,本教材中对浏览网页的一些操作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以多种方法收藏、查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总的说来,这课的学习任务并不是十分的重,学生主要学会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功能即可。

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过渡性的教学内容,当学生学会下节课搜索引擎的使用后可以对比两者应用的便捷程度。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主要面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讲授,通过上节课对计算机网络和浏览器浏览网页的认识,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浏览器打开、网址登陆等操作。

在此基础上学习对默认主页设置、历史记录查看、收藏夹的使用等主要是为了加快学生登录网站上网的速度。

五、教学准备、板书设计

1.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为学校计算机教室。

本次课程主要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学课件为简单的信息展示。

2.板书设计

遨游信息海洋

ctrl+h

六、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什么计算机网络,并且也学会了怎么样用浏览器来登录网址。

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学习一些在信息的海洋里进行遨游的技巧。

2.知识的回顾

教师:

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我们先回顾下我们之前所学习的内容,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网络,我们大家一起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的接入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了登录网站、浏览网页信息的工具,这个工具是什么?

学生:

浏览器

教师:

那我们上节课主要使用的浏览器是什么?

学生:

IE

教师:

怎么样打开它呢?

学生:

三种方式逐一说出,桌面、任务栏、开始菜单

教师:

现在就要求大家来一起的登录一下

设计意图:

主要的就是复习如何的打开浏览器和登录网址。

7.快速登录网址

关掉浏览器再试着输入网址,观察地址栏的下拉列表。

教师演示开始输入网址后,地址栏下拉列表的变化。

简单解释这一变化:

这是IE浏览器对我们登陆过的网址进行了记录,所以在我们再次登陆的时候它会自动的为我们进行地址的匹配。

那么这样看来浏览器还有记录我们登陆网址的功能,那么怎么查看我们之前登陆过的网址呢?

(1)可以在地址栏的下拉列表中找到

(2)调用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因为浏览器的版本不一,所以只要记住一种最为通用的方法即可,就是一组快捷键的使用:

ctrl+h

8.设置默认主页

学习了网址的快速输入和浏览历史记录的查看后,我们来继续学习浏览器默认主页的设置与查看。

默认主页也是一种快速登录某一网站的方法,我们以这个网站为例,来看看怎么样设置默认主页。

教师一边说学生一边操作。

菜单栏中选择工具菜单——点击internet选项命令——弹出的一个关于浏览器设置的对话框——选择常规选项卡中—进入设置默认主页项。

设计意图:

教师一边说明、学生一边操作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时间,也便于发现问题。

9.网址的收藏

默认主页的设置与查看我们已经掌握了,现在我们来继续学习,浏览器收藏夹的使用。

收藏夹的使用,同样以学校网站为例,展示网址的收藏,删除收藏等;接着让学生,登录2345网站导航页,选择自己喜欢的超链接打开并收藏。

10.删除收藏夹中的信息

8总结

不同的学生演示,网页的收藏、历史记录的查看等。

 

第三课在网上交流信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网络注册的一般方法

(2)掌握电子邮件地址的组成并能根据需要发送邮件

(3)按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交流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探究学习到师生总结提炼,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达到理论的提升。

(2)提高网上交流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与教师导学,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点。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交流的手段越来越多地依靠互联网来进行,而电子邮件日益成为互联网上使用最频繁的信息交流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电子邮件的地址及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网络交流技能。

让学生了解网上交流工具分为实时交流工具和非实时交流工具;并培养他们网络安全意识。

本课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上网冲浪的基本技巧和网络理论基础知识下安排的,内容实用性强,既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和能力方面:

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学生之间水平差异较大,统一讲授难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通过网络交流信息的理性认识,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生理和心理方面:

自主意识较强、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想表现,又怕表现”的心理状态。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电子邮件地址的组成;收、发送电子邮件的操作

2.难点:

网上注册的概念;电子邮件地址的组成

五、教学手段

引导式教学,自主探究学习,任务驱动。

六、教学准备

学习环境:

多媒体广播系统、互联网

学习资源:

QQ软件、自制课件、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设问引入新课

谈谈你亲自经历的最有意义(最有帮助、最难忘……)的一次交流活动。

老师的话: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利用因特网交流信息的机会正在日益增加,因特网已成为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你使用过网络交流信息?

有哪些?

引出QQ等常见聊天工具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交流的实际意义,并逐步引导学生从现实世界到网络交流方式的转变】

任务1:

A注册申请QQ并加入班级群***(无QQ号的同学)

B加入班级群***,并在群中将自己的昵称修改为实名。

加入成员在群中发信息(已有QQ号的同学)

感受实时通信注册的意义

【设计意图缩短学生距离,便于班集体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使用QQ】

(二)新知学习

使用QQ邮箱观察其地址

 Someone@,其中:

someone表示使用电子邮件的帐号。

如1091234。

S表示邮件服务器的域名。

如表示邮件服务器的域名是:

;@=at。

如,wangming@表示用户wangming在163电子邮件申请一个电子邮箱。

其中,@不能省略是电子邮件的标志。

   

现在同学们都已有QQ邮箱了,若你的父母无QQ号,想用电子邮件怎么办?

 提供免费邮箱的常用网址有哪些?

如何申请?

 互发电子邮件需要哪些必备条件?

老师点评学生的回答,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体会网络注册的通用性,为后面继续使用网上交流奠定基础。

(三)实践练习

任务2:

收发电子邮件

A、一对一的收发

B、同时给多人发同一邮件

C、转发邮件

有基础的学生完成BC,无基础的学生尝试完成AC

老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学生的操作

指定学生演示,加深印象。

任务3:

阅读带附件的邮件并下载附件

教师在班级群发带附件邮件。

(一张班级合影)

激发兴趣,尝试发送带图片附件邮件

(发至群邮箱)

老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的操作。

(四)拓展练习

(1)老师提问,如果附件不是一张图片而是WPS文档(音频、视频)又应如何解决,若是多个文件?

(压缩成一个包)

(2)整理自己(学生本人)的邮箱

(六)小结

其实,今天学习的本领可管用了,课后相信同学们还会继续利用E-mail与老师或自己的朋友甚至是国外的小朋友,保持联系,交流学习,传递节日问候,说说心里话。

就让E-mail拉近我们间的距离,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吧。

第四课认识文字处理软件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WPS文字编辑软件的界面。

2.学会文件的保存、另存。

(二)过程与方法:

以范例、演示法为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学不是为了学,而是为了用”的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本节基本操作感兴趣,愿意接受形成性练习和操作的迁移。

通过学习知道各种软件的窗口都是相通的,只有个别的不一样,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二、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中的关于文字处理软件方面的知识,这部分的内容属于基础的知识,是必须掌握的。

本课的知识是基础性的知识,学习起来,处理起来都比较容易,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就是主要功能菜单的熟悉和保存命令的应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实际上对文字编辑的处理方面的软件如WORD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对于软件操作方面的理解还是十分欠缺的,同时这个部分的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个方面是需要做好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WPS文字编辑软件的界面。

教学难点:

学会文件的保存、另存。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大家是不是都写过一些文章啊,那么我们能不能在计算机上写文章吗?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计算机上写文章,想要在计算机上写文章我们是要借助一定的工具的,这个工具就是WPS文字处理软件。

那么现在就来打开这个软件来认识认识一下它:

 

(二)讲授新知

1.软件的打开和界面介绍

打开软件的方法基本都一样,我们文字处理软件WPS是图标就是这样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打开它呢?

学生操作打开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的去尝试操作软件的打开,通过自己独立的打开充分的认识到软件操作中的一些共通性】

打开软件的方法和其他软件都是一样的:

双击桌面快捷方式,或者在开始菜单——程序/所有程序中找到相应的启动程序。

打开软件后,同学们就看到了WPS软件的界面了,这个界面和以前我们学习的各种软件相比要稍微的复杂一些,大家可以打开书结合书中的介绍简单的认识下各个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各部分的名称本身强加记忆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通过与教材中的内容加以对照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即可】

2.文件的保存

对于WPS而言,其保存、另存命令的使用方法和别的软件是基本一样的,都是找到菜单栏中的文件菜单—选择保存和另存为命令来进行文件的保存。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一个文件,大家就尝试将、这个文件保存在E盘我们的作业文件夹中,同时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有关于文件不保存、另存方面的知识考虑一下另存和保存命令之间的差别在哪?

学生尝试操作

思考问题

解答

3.文件扩展名知识

扩展名方面的知识我在之前课程中是有所涉及的,扩展名呢就是文件后面的.***的内容,以我们的wps软件为例,在文件保存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扩展名这个扩展名就是.wps,同时其还有多种选择可以是最常用的.doc格式。

(三)综合练习,加深印象

下面就将为给大家的素材文件存在我要求的文件夹中,并且对文件进行重命名、不同扩展名的名称命名操作。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谁能为我总结一下?

 

第五课复制移动文字与文字格式设置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1.学会基本的文字复制与移动技巧

12.了解文字选定、复制、粘贴的多种方法

13.初步具备文字的简单编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发挥计算机操作的直观性,使学生明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模仿教师操作,完成自己的形成性练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本节基本操作感兴趣,愿意接受形成性练习和操作的迁移。

二、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2册中第二单元第7课与第8课中的内容,主要学会Wps中文字的移动和复制。

在移动和复制文字前必须先选定被移动或复制的文字,选定文字实际上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技巧和奥秘,本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讲解,而对于文字的格式的编辑属于第四课的内容通过示范后学生对任务的操作是可以初步掌握的。

因此将两课合并为一课,以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中的文字编辑为任务展开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些文章的录入,学会对文字的移动和复制是对文章进行初步编辑的基本技能,掌握本节课的操作后可提高学生的录入速度,学生能对文章进行简单编辑,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会电脑小报排版的基础。

选定文字的方法各有千秋,学生会认为只需懂得最基本与常用的一种方法就够了,其它方法作为了解(可学可不学),以示范和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选中的技巧。

移动和复制文字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通过任务的练习即

四、教学重点

1.选定文字的方法

2.使用剪贴板进行移动和复制文字

三、教学难点:

文字选中的多种方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二)提出任务,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欣赏被“改造”过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发现这篇WPS文字工具编辑的文章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知识点展开新授与旧知复习。

提出问题:

1.文章一共有多少个汉字?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文字字数的查看,具体到多少个汉字、多少个字符,以及多少个非中文字符,三个非中文单词都是什么?

2.文章在文档中有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主动思考,激发兴趣)

存在的问题为:

第一句话的后两部分顺序颠倒,文章中的字体格式不一,最后一段话第一句话应该是最后一句话那句,文章中括号部分缺字)

3.如果你来编辑这篇顺序颠倒、字体格式不一的文章你该怎做?

调整段落的顺序——进行文字块的移动(剪切、粘贴与选中拖拽)

字体格式的调整——初步调整,主要是字体颜色、下划线、加粗、斜体等(字体的知识较为复杂字号、字形的知识留到下节课)

确字的处理——复制、粘贴属于原有知识的迁移

两者结合,相互交叉进行,

单项示范操作,明确要领和步

形成性练习,形成基本操作

下面把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I、选定文字;II、移动文字;III、复制文字。

教师边讲解操作步骤演示操作。

I、选定文字

教师讲解:

移动文件前先选定要移动的文件,同样要移动文字前,首先要选定被移动的文字。

选定文字方法一:

拖动鼠标法

步骤:

1、把鼠标指针移到要选定的内容的开头(块首);(第一段段首处)

2、按下鼠标左键不放;

3、拖动鼠标到达要选定的内容的最后(块尾);(第一段段末处)

4、松开鼠标左键。

教师演示操作:

并展示操作结果(屏幕上被拖过的部分都变成黑底白字)。

当要选定的文字比较多时,用此法较难控制好鼠标的移动位置。

选定文字方法二:

Shift键+方向键

步骤:

1、用鼠标左键单击“块”首;

2、按住Shift键;

3、用方向键调整选定范围。

学生操作练习:

分别用两种方法对文章的第一、二段进行选定文字练习。

选定文字的小奥秘:

学生实践:

用选定文字的方法三,单击鼠标左键、双击、三击分别能得到什么结果?

按住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