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672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

《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文档格式.docx

A

  文章编号:

1002―6959(2006)06―0134―05

  民族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略占全国人口的10%,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集中了53个少数民族和80%的少数民族人口,土地面积更是占到全国民族自治地方面积的96%以上。

本世纪初,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中央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西部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说,西部开发同时也是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因此,如何根据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多样化特性,结合现代社会一体化发展趋势,探讨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方略,势必成为当前西部开发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民族高等教育取得可喜成绩

  首先,民族高等院校数量增加,教学规模逐步扩大。

据统计,1950年,全国民族高等院校仅有4所,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1285人,占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比例为1.4%,到2003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共有普通高校116所,在校生56.7万人,普通高校共有少数民族在校生69.76万人,占到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的6.55%。

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的大学生,有些民族还有了研究生、博士生,维吾尔、回、朝鲜、纳西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大学生人数已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民族学院(大学)和普通高校民族班相辅相成,构成了广阔地域上的民族高等教育网络,充分适应了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各级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民族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日趋丰富多样,学科体系逐渐成型。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民族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干部培训、单一文科、文理兼备到多学科综合办学等发展阶段后,目前共设有文、理、农、工、医、师、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等本专科专业100余种。

一些具有民族地方特色,以及以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科,如民族语言学方面的藏、蒙古、壮、苗、傣、景颇、独龙、侗、拉祜、彝等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不仅为国内独创,在国际上也居于一流。

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民族高等院校积极进行专业拓展和改造,又因地制宜地开设了不少有益于民族地区建设的新专业。

  第三,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上,经过50多年的摸索,民族高等教育形成了招生、教学、管理等一整套措施和方法,并随着国家的发展、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充实、提高。

在办学层次方面,从建国初期的文化政治补习班到后来逐渐增设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人才培养不断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二)当前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导致民族高等教育先天资源不足

  一是资金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低,民族高等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01年为例,西部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贵州、新疆、宁夏三省(区)的教育经费总投入尚不及北京或上海一地。

资金不足造成民族高等院校数量较少且规模较小,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备较差,严重制约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二是人才资源不足。

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高等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民族高等院校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骨干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奇缺,另一方面,人才流失现象突出,大学毕业生普遍不愿回到民族地区工作,现有人才纷纷流向东部发达地区。

  三是基础教育落后。

高等教育是立足于基础教育之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民族地区受历史条件影响,受教育人数少、文化程度低,极大制约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实现民族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良性接轨,将是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2、民族高等教育的适应性问题突出

  首先,是专业设置的适应性问题,现在不少院校的专业设置严重脱离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专业较少,尤其是适应民族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门类少,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回到民族地区之后,无用武之地,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大量文科类专业的重复设置,使民族学生的就业渠道狭窄。

其次,是教学内容及方式的适应性问题,教学课程内容及方式不考虑民族学生的个性差异、文化传统,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

第三,是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适应性问题。

民族院校多民族相聚一堂的校园生活,容易强化单一民族的民族意识,容易把民族地区某些落后的“等、靠、要”思想、狭隘的宗教意识以及一些不良习惯带到学校来。

  3、教育形式发展滞后

  尽管民族高等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应该看到,这种进步主要来自于学历教育,与之相对应的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表明民族高等教育的观念依然陈旧,跟不上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也束缚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向前进步。

  二、西部开发给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一)西部开发为民族高等教育赋予了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

  西部开发,最关键的是人才开发,是民族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开发。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会上强调,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落实人才开发任务。

据统计,目前,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还不到东部地区的十分之一。

要改变目前人才匮乏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增强西部地区的造血功能,促进人才开发。

而在西部地区人才开发方面,民族高等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民族院校大都位于民族地区,开发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为民族高等教育从事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

第二,民族高等教育是少数民族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

在西部大开发中,各民族院校可以借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效益,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

因此,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民族高等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西部开发为民族高等教育科研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这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运用,高等学校的科技人才和力量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主力军,西部地区的高校尤其是民族院校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之一。

西部开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开垦、大开荒,而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运用基础上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教育、科学、文化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没有大量的智力投入,没有全面的科学规划,是不可能的,而智力投入和科学规划,没有民族高等教育的参与,也是不可能的。

数以百计的民族学院和民族地区高校,具有一支庞大的优秀的专家队伍。

他们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服务于民族地区,对民族地区有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为少数民族服务方面,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而且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积累,民族高等院校已基本具有学科齐、基础厚、队伍强、设备全等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地缘条件,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调查研究,通过参与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流失及治理、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调研和考察,为西部开发提供智力服务。

西部开发还使民族高等院校能紧紧抓住科研工作与西部开发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加快应用项目研究,转让科研成果,参加民族地区的科技开发和科技推广,为西部开发提供适合地方实际、能够产生明显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开发项目,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

总之,西部开发为民族高等教育的科研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应用空间。

  (三)西部开发使民族高等教育得以不断强化自我发展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民族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人才,也是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西部开发,应该包括对西部民族高等教育潜力的开发,对民族高等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开发。

西部开发,重在开发西部的自我造血功能,使西部的发展成为良性的发展。

西部开发需要的大批人才,固然需要全国的支援,但从长远来看,大量的人才则需要西部自己来培养。

民族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越强,对西部大开发输送的人才就会越多;

民族高等教育输送人才越多,其自身发展的能力也越强。

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正是新世纪到来之际,也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来临之时,知识、信息、人才越来越成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促使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尤其是民族高等教育。

中央各有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在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都把发展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

西部地区的民族高等院校应抓住西部开发的良好时机,乘势而上,在发挥自身优势前提下,大胆探索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寻求自身最佳发展道路,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民族高等教育发展面向西部开发的几点思考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民族高等教育建设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战略,西部开发要坚持科学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有综合性发展目标。

综合性发展目标应包括在一定时期内民族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和学校的学术地位;

为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服务的成效和所处的战略地位;

民族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制定综合性发展目标,有利于克服民族高等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有利于民族高等学校长远目标的实现。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改造和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学校自我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上。

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国家宏观管理与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相结合的体制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和为西部开发服务的能力,对民族高等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坚持科学发展观,民族高等教育必须形成优势,办出特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高等教育要面向社会,参与竞争,要增强服务效果,惟一的出路是要科学定位,形成优势,办出特色。

要靠优势立足社会,靠特色在竞争中取胜。

  坚持科学发展观,民族高等教育要从整个西部开发全局考虑,不仅要处理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使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向前发展。

  

(二)坚持民族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考察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特点,通过对其特性分析,在世纪轮换之际,民族高等教育也将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模式。

但是,这种选择的视角不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元性的,即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民族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模式的内涵包括:

(1)教育类型多元化。

包括正规民族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等。

逐步建立包括不同学制、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各种教育形式,而又互相衔接、互相贯通的民族高等教育体系。

(2)教育层次多元化。

除正规的预科、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之外,还应有非学历的专门培训、在职培训,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3)教学形式多元化。

包括全日制、半日制、夜校、工读交替、函授以及自学辅导等。

(4)课程体系多元化。

包括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教学实践、选修课程。

课程结构也要逐渐趋向综合化和交叉化。

(5)培养目标全面化。

着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面向实际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各类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

(6)办学形式多元化。

民族院校可以是私立或公立的,也可以是民办的,还可以中外联合办学。

(7)经费来源多元化。

民族高等教育在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同时,要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力争从企业、民间团体、个人、外资等多种渠道争取教育发展资金,并形成多元化有效使用教育资金的机制。

(8)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民族高等院校既是培养高一级人才的基地,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直接参与民族地区科技开发和科技推广的重要力量。

  (三)民族高等教育要走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各民族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现代化革命,每一个民族都要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平衡,都要协调处理好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对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来说,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结合的含义,既包括高等教育现代化与整个中华民族民族化相结合,又包括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本民族民族化相结合的问题。

  民族教育的现代化,包括改革教育体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课程与教学以及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培养现代化人才。

对于民族高等教育来说,同样适用。

而民族高等教育的民族化,则是将一般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具体的民族教育实际相结合,使之变为符合该民族价值观念、文化形式和心理特点的理论。

民族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与民族化,是对立统一的整体,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双方的关系,绝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片面夸大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面,会降低民族自信心,而片面夸大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面,则容易导致盲目排外,不利了民族的现代化。

现代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择应该是在肯定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前提下实现的,一定要除旧迎新。

对于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应植根于中国历史悠久、社会复杂、文化丰富的实际特点开展本土化研究,继承和扩展我国教育的民族性;

植根于西部少数民族自身社会发展的传统历史和传统文化,坚持扬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对外来多元文化教育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审慎的筛选,经过辩证的综合,构建既有本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民族高等教育体系。

  民族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和民族化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民族教育的现代化和民族化问题也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只有走民族高等教育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为西部开发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

石船)

  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