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693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doc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训练

实验一:

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

研究对象

钩码只数

质量m/kg

物重G/N

物重跟质量的比g/N(N•kg-1)

钩码

1

0.05

0.49

2

0.10

0.98

3

0.15

1.47

1.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物重跟质量的比值,再回答下列问题:

(1)把表格中空项填上,计算表明:

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物重跟质量的比等于9.8

N/㎏.

(2)若用符号G表示物重,m表示质量,g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则G=.

实验二: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mg.如图,是某同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图中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等”),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释放.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一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

有关.

(3)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慢

(选填“快”或“慢”).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

运动.

实验三: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同的两个力作用时,小车是否处于静止来探究二力平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向两吊盘中加砝码,当两盘中的砝码质量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

(2)保持两吊盘中的砝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桌面上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会转动,直到两边的拉线.

(3)如果将两边的吊盘挂在小车一端的同一挂钩上,且沿同一方向拉小车,可以发现小车不会静止,这是为了表明小车受到的二力若平衡,必须满足方向相反

这一条件而设计的一个步骤.

(4)通过上述过程可知: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上,这两个力才彼此平衡.

实验四: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如图a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

(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在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丙

(选填“甲”、“乙”或“丙”).

(3)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

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

有关(以上两空选填“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

(4)小丽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b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丽同学不一定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2.如图为小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其中图甲和图乙所用的是粗糙程度相同且较光滑的木板,图丙所用的是较粗糙的木板,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A: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猜想B: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C: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过程:

(1)实验中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

运动,目的是使拉力等于摩擦力;

(2)为了验证猜想A,比较图甲和图乙可得出: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图甲

和图丙

,可得出:

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将图甲中的木块侧放进行实验,测出的摩擦力与图甲实验所测出的摩擦力相同,可验证猜想C

是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

实验五: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小丽同学利用A物体、砝码、泡沫块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如图.

(1)图(a)中泡沫受到的压力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A的重力.小丽将通过观察泡沫块凹陷程度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比较(a)、(b)两图实验现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

有关.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a)、(c)

所示实验.

上述“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

法.在物理学中我们用压强

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同学们是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甲、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乙丙

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六: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下列四幅图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四个场景,除图④杯中装的是盐水外,其余杯中装的都是水.

①比较图①②

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比较图②④

可知液体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②比较②③

两幅图,可以得出: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有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水.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理由是没有控制压强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3分)

2.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1)小明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变化的.

(2)分析序号为①②③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分析序号为③④⑤

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分析序号为⑤⑥⑦

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

有关.

(5)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

化小(选填“大”或“小”).小明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

该相平(选填“相平”或“不相平”).

实验七: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选用实验器材:

弹簧测量计、大烧杯、小水桶、小石块、小垫块和水;完成以下几个测量步骤:

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G物;

B.将石块浸没在烧杯的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

C.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水桶和水的总重力G总;

D.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水桶的重力G0;

(1)最佳测量步骤为:

DABC

(2)实验过程中,若斜置在小垫块上的大烧杯中水没有装满,小水桶承接到的水的重力小于

被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石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表达式G物-F

;被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表达式G总-G0

.(用已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

(4)如图B所示,当石块浸没到水中后,随着石块浸在水中深度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变大”、“不变”或“变小”).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辰辰同学和他的上伙伴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2.4

N.

(2)①②③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分析①③④

三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此实验还探究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在排开液体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5)通过实验数据可知该金属块的质量是1

kg,体积是3×10-4

m3,密度为9000

kg/m3.(g取10N/kg)

实验八: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球由斜面某位置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小木块.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通常要采用控制变量

法,该实验也利用了转换法,通过观

察木块移动的距离

来判断小球

(选填“小球”或“木块”)动能的大小;

(2)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和B(mA<m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为了使小球到达水

平面的速度

相同.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结论是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择甲、丙

两个图进行比较.

(4)小球沿斜面滚下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动能增大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水平面绝对光滑,该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

不能

理由是:

小木块被撞击后会永远运动下去

实验九: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

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①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

②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3)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小红将图乙中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会左侧下降

(选填“右侧下降”或“左侧下降”).

(5)若小明只将图乙中的杠杆左侧的两个钩码取下,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侧钩码向左移动2格

(说出钩码移动的方向及格)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 。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

钩码  个。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  。

(4)小明在试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实验十: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实验时,用手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2)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78.4%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进行第3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

N,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0.3

J;

(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或钩码重)

有关.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