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7087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

10爬山虎的脚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

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3个,会认的字有5个,其中有一个多音字。

生字教学中,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先引导学生对生字进行分类,再指导书写,如:

“操、均”是左窄右宽,“占、叠、茎”上窄下宽。

“曲”是多音字,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读音,了解不同读音对应的字义,并能够分别组词。

2.阅读理解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用词丰富,语言生动。

在教学中,要突出“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构造以及功能。

同时,在读中让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的基本写法,为本单元习作练习打下基础。

3.表达运用

锻炼学生的表达很重要。

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我知道了……”这样的句式谈谈感悟和启示。

1.预习提纲

(1)搜集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2)自学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3)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

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

1.同学们,大家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

(爬山虎)你们知道它是怎样爬到墙上的吗?

肯定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种植物,看看它是怎样爬到墙上的。

(板书:

爬山虎的脚)

2.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出示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叶圣陶的资料,并向大家介绍一下,看谁介绍得最全面、简洁。

课件出示: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设计意图:

用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出示有关作者的资料,一方面检查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识记这些生字,并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大家分享。

课件出示:

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1)生识记生字,师引导识字:

我们可以把这些生字分类来记。

左右结构:

操嫩顺均隙柄瞧

上下结构:

占叠茎萎

全包围结构:

半包围结构:

(2)教师指导书写:

“操、均”是左窄右宽,“占、叠、茎”上窄下宽。

(3)本课要求掌握多音字“曲”,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qū”和“qǔ”,要注意区分不同读音对应的意思。

3.分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4.教师指名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生字词较多,夯实字词基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三、把握内容,理清顺序

1.课件出示问题,把握写作对象。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2.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作出标记。

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概括爬山虎叶子、脚的特点。

课件出示:

(1)认真观察叶子,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脚又有什么特点。

(2)读一读描写叶子的段落,体会叶子的特点。

读一读描写脚的段落,体会脚的特点。

(板书:

叶子脚)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写作重点,进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认清字形,将每个生字书写三遍。

2.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设计意图:

让学生书写生字,有助于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熟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重点学习第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深入了解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神奇之处。

设计意图:

总结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二、精读课文

1.赏读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

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1)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问题。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抓住“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等词句,体会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以及叶子浓密、均匀的特点,突出叶子给人的“舒服感”,从而感受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的优点。

2.赏读第3、4两个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语把握爬山虎脚的特点。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课件出示:

1.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你觉得这两句话好在哪里?

试着分析一下。

预设:

这两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蜗牛的触角”来表现细丝的特点,形象生动,让人容易理解;用“蛟龙的爪子”来形容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很形象。

(5)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课件出示填空题。

课件出示: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一步一步往上爬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完成填空。

预设: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曲,使嫩茎紧贴在墙上→一步一步往上爬。

(6)师:

在阅读这些重点段落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了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还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感受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

我们也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学习他认真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的描写。

(板书:

细致观察)

设计意图:

读悟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作者介绍爬山虎脚的内容较为浅显,如何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和形象描绘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突破重难点。

三、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

文章虽然是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横生。

2.指名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生:

读了课文,我感受到作者那认真细致的观察,让人敬佩。

生:

说明文的语言还能这样生动形象,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总结:

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愿你们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挖掘大自然中蕴藏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发现,去捕捉、挖掘大自然中的奥秘!

四、布置课外作业

阅读类似课文《爬山虎的脚》这样的说明文,学习如何仔细观察,如何把事物写具体。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通过展示爬山虎的画面,让学生认识爬山虎的同时,感受心情趋于舒适、平缓的过程,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品读课文流畅优美的语言,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喜爱。

二、以读为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在读中明确写作对象;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生动形象;在诗意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入情朗读、入境诵读,学习课文诗一般的语言,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言,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让快乐溢满整个课堂。

 

 

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

——斯里兰卡

过放荡不羁的生活,容易得像顺水推舟,但是要结识良朋益友,却难如登天。

——巴尔扎克

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

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

——歌德

生活有度,人生添寿。

——书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