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72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___________和科学技术。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_______,又保持着各自的______。

3.民族性(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________的丰富色彩,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________。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

②民族文化的地位:

它们都是________的瑰宝,都是________的骄傲。

③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_______________。

【易错提醒】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具体体现。

【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区别

侧重点

侧重于从纵向和动态,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

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

联系

 

(1)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1)含义:

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层含义。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________;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________。

(2)意义:

有利于______________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________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易错提醒】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

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

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

2.中华文化的力量与肩负的时代任务

(1)中华文化力量体现: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________,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________。

(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①中华文化的衰微:

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②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保证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____________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措施

 全面认识祖国________,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________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五、【体验高考】

1.(2013·

北京卷)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

“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

“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

这一理论强调了(  )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

2.(2013·

江苏卷)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

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希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13·

安徽卷)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

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Ⅱ)《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2高考天津卷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6.(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

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7.(2012高考山东卷22)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8.(2012高考福建卷32)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

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

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9.(2012安徽卷)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0.(2011·

广东文综T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

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

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1.(2011.海南单科T1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

“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

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2011·

山东文综·

T19)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2011·

江苏卷)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

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

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2010·

广东卷高考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15.(2013·

北京卷)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中华文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16.(2011·

福建卷)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

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

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

“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2013·

扬州模拟)针对生活和网络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

我们之所以要尊重汉字、重视汉字,是因为(  )

①汉字比其他任何一种文字都更优秀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2013·

烟台模拟)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

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朝代为总结历史,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断。

这有利于中华文化(  )

A.传承文明,开拓创新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厦门一模)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5.(2013·

郑州模拟)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6.温总理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文化。

这深刻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中华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2013·

武汉模拟)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2013·

海南模拟)《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9.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B.文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中华文化是唯一没有受到外域文化影响的国粹

10.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

由此可以看出(  )

①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具有不融合性 ④各民族文化独立于中华文化之外

A.①④B.①③ C.①②D.③④

11.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

上海世博会会徽(见右图)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广纳包容   B.源远流长C.博大精深D.兼收并蓄

13.广东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4.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5.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密不可分,是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

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  )

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C.一枝独秀D.有着辉煌的历程

16.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

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文化影响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面向世界

C.色彩斑澜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D.和睦相处 文化融合 文化竞争力

17.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体现了(  )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纽带④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2009年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是中俄双方互办“国家年”之后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又一件大事。

中俄双方在文化交流中要实现共赢,应该(  )

A.平等交流、和睦相处,认同外来文化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汲取外来文化

C.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D.取长补短、积极创新,弘扬传统文化

20.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瞭乱。

“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21.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②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别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2.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3.白局是南京的传统说唱曲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白局融合了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用南京方言演唱,用胡琴、酒盅、碟盘伴奏,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很有地方特色。

同时,它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从一定层面体现了

A.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流行的通俗的和娱乐的文化才是大众文化D.中华文化具有先进性

24.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

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二、非选择题

25.材料1:

“中国蓝、蓝动天下”这已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浙江卫视打响传媒品牌的雄心,蓝色代表着“蓝海”,象征着浙江卫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春来江水绿如蓝”,蓝是江南文化品质的本色;

地球上最大面积是蓝色的,海阔天空,蓝象征着生生不息、波澜壮阔和放眼天下。

材料2:

自确立“中国蓝”品牌战略以来,浙江卫视传统的人文主义重装上阵,以一种崭新的概念诠释“中国蓝”中那一笔“春来江水绿如蓝”。

如推出的《浙江文化地理》等节目融合了天文、历史、地理等元素,综合了新闻、纪录片、电视散文等电视语言于一体,全景式展现浙江悠久人文历史和多样自然面貌,呈现给观众非同一般的视觉观感和精神享受。

结合材料1和材料2,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浙江卫视“中国蓝”文化的特点。

26.材料1: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

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山东馆的外形,体现“海岱交融”的自然与文化特色。

外观以大海的浪涌为顶,以泰山为主视角,形成“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的文化意境,在一片层层上涌的流线形海浪中,五岳之首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诠释“齐鲁青未了”的主题,也颇具齐鲁文化风味。

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1998

萄牙

里斯本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99

中国

云南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0

德国

汉诺威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05

日本

爱知县

超越发展:

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2008

西班牙

萨拉戈萨

水与可持续发展

2010

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