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7404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docx

几种中央空调对比

目前在国内使用的空调形式上主要有直燃型溴化锂空调系统、风冷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水冷式冷水机组+锅炉系统和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以下分别就直燃型溴化锂空调系统、风冷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水冷式冷水机组+锅炉系统和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作简单比较。

方案

内容

直燃型溴化锂空调系统

风冷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水冷式冷水机组+锅炉系统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主机智能化程度

空调系统复杂,需专人管理机房。

主机的制冷/制热切换需人工对阀门切换来实现

全电脑自动控制,无需专人管理。

部分进口机可以对水泵进行控制。

需专人管理机房及锅炉房,但主机为全电脑自动控制。

需专人管理机房,但主机为全电脑自动控制。

如要达到无人值守实现电脑管理,则需再增加控制系统。

末端系统控制

有线控制或无线控制、多功能遥控器、中央集中控制器。

有线控制或无线控制,也可以用BA系统集中控制。

有线控制或无线控制,也可以用BA系统集中控制。

有线控制或无线控制,也可以用BA系统集中控制。

运行可靠性

溴化锂制冷机组从原理上要求保证极高的真空度,工艺上必须保证极高的密封性,否则溴化锂溶液将对机组材料和构件造成强烈腐蚀,其使用寿命无法保证。

经多年研发与使用,机组质量、可靠性高。

经多年研发与使用,机组质量、可靠性高。

目前技术含量最高的空调系统,在国外已大量使用,现国内也大量应用,机组质量、可靠性高。

新风效果

空调系统中采用空气处理机,新风量大,新风效果好,且过渡季节可采用全新风系统。

空调系统中采用空气处理机,新风量大,新风效果好,且过渡季节可采用全新风系统。

空调系统中采用空气处理机,新风量大,新风效果好,且过渡季节可采用全新风系统。

空调系统中采用空气处理机,新风量大,新风效果好,且过渡季节可采用全新风系统。

运行效果

主机制冷时采用的是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所以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小于风冷热泵系统。

但溴化锂机组对水质的要求非常严格,冷却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运行。

且溴化锂机组的制冷量存在不可避免的逐年衰退,年衰减量高达5%左右。

主机是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因此在主机的制冷/制热量与室外温度成反比,且冬季主机需反冲除霜。

所以有时会影响空调效果,但大部分时间内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主机制冷时采用的是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所以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小于风冷热泵系统。

制热采用锅炉提供的热水,采暖效果好,但锅炉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

主机制冷时产生的废热和制热时要提取的热能均通过埋于土壤中埋管进行热交换,因此几乎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且机组效率为四个系统中最高的。

噪音问题

主机除屏蔽泵以外,无其它震动部件,运行安静,噪声低。

室内机噪音一般在36dB左右。

主机噪音一般在70dB左右,室内机噪音一般在40dB左右。

主机噪音一般在70dB以上,室内机噪音一般在40dB左右,但冷却塔噪音较高。

主机噪音一般在70dB左右,室内机噪音一般在40dB左右。

能量调节方式

在20%-100%的负荷内可进行冷量的无级调节

活塞式为分档调节;进口品牌的螺杆机组能量可从10%-100%连续调节。

活塞式为分档调节;进口品牌的螺杆机组能量可从10%-100%连续调节。

活塞式为分档调节;进口品牌的螺杆机组能量可从10%-100%连续调节。

节能性

利用热能(或余热、废热、排热等)为动力。

因此,在电力比较紧张的地区,或有余热可以利用的场合,此机组更具有意义,但是应该注意,其若与一次能源的消耗机比较,它一般来说是不节能的。

辅助系统例如真空泵,冷却塔,冷却水泵所选规格型号均比电制冷方式要大,同样要消耗电力,供电局停电时溴化锂空调系统同样无法工作。

耗电量大(主机、循环水泵及末端)

耗电量较大(主机、循环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及末端)

与水冷机类似,但由于主机效率比水冷机高且没有冷却塔设备。

因此耗电量要小于水冷系统。

主机占地面积

直燃机结构紧凑,体积小,机房占用面积小,但系统管路复杂,布置较麻烦。

其冷却水量需求量大,需配用冷却能力较大的冷却塔。

机组单机容量较大,机组占地面积较大,但无需专用机房。

机组单机容量大,占地面积小,但需专用机房和锅炉房,冷却塔也需一定面积。

机组单机容量大,占地面积小,但需专用机房。

埋管需要有合适的场所布置。

维护保养

必须每周至少送2~3次油,加油过程时间长,噪音大,污染环境,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危险,严重影响工作环境。

操作人员每天均需对系统抽真空,劳动强度大;每台机组运行两年后每年必须清洗一次内部容器,更换有关材料。

主机保养简单,但水系统需定期除垢,清洗管路,保养工作量一般。

主机保养简单,但两套水系统需定期除垢,清洗管路和冷却塔,保养工作量较大。

主机保养简单,但水系统需定期除垢,清洗管路;而埋管水系统为闭式管路无需清洗,保养工作量同风冷热泵系统。

机组使用寿命

溴化锂水溶液对普通碳钢有较强的腐蚀性,不仅影响机组的性能与正常运行,而且还影响机组的寿命。

一般使用寿命为6~8年。

可达20年以上。

可达30年以上。

可达30年以上。

机组使用场所

适用于有余热、废热、排热等或电力紧张的场所

高档办公楼、商场、宾馆、医院、学校等(1万平米-5万平米)

大型办公楼、厂房、商场等(1万平米以上)

办公楼、商场、宾馆、医院、学校等

安装难度

安装复杂,需大量的配套设施,系统复杂、安装工程量大。

且机组对气密性要求高,在机组运行中即使漏入微量的空气也会影响冷水机组的性能。

安装较复杂,需大量的配套设施,系统复杂、安装工程量大。

安装复杂,需大量的配套设施,系统复杂、安装工程量大且占地面积大。

安装复杂,需大量的配套设施,系统复杂、安装工程量大且需适合的埋管场所。

设备初投资费用

400-450元/米2(费用按建筑面积计算)

400-450元/米2

300-400元/米2

350-400元/米2

总结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1.    直燃型溴化锂空调系统,需要专用机房和储油罐。

系统复杂,维护保养要求也高,因此必须配专人管理和维护。

该系统初投资较低,但运行费(制冷/制热均采用一次能源,效率低)和维护保养费用高。

制冷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制热时不受环境温度影响。

但系统对气密性要求高,即使漏入微量的空气也会影响冷水机组的性能,一般制冷量年衰减量高达10—20%。

2.    风冷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在控制方面可实现无人值守,系统简单、成熟;目前在世界上属于普及性空调系统;但初投资高,运行费用适中,且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

3.    水冷式冷水机组+锅炉系统,需要专用机房和锅炉房,还需专人值守;初投资较低,运行费用高(制冷时系统效率高;但制热时采用锅炉,效率低)。

制冷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制热时不受环境温度影响。

4.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属于环保性系统,目前在世界上属于最流行的空调系统受各国政府的推荐使用;需要专用机房和埋管场所;初投资较高(主要为埋管费用),运行费为四个系统最低的(目前最节能的系统),且几乎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一、水井工艺:

水井是地温中央空调的重要设施,因为它是整个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

为确保它的使用效果、使用寿命和回灌效果,工程实践中采取以下措施:

1、回灌量设计:

根据70年代德国相关资料记载,通过水分子同位素试验,一般地质条件下,回水层井壁截面积应是出水层截面积的四倍,方能保证井水全部自然回灌,即一口出四口回。

但这样水井数量较多,为减少数量,在以后20多年间,通过实践又发明了加压回灌和单井回灌方法,通过减少井水回灌中的渗透阻力,增加通透系数,保证井水全部回灌。

2、使用寿命设计:

众所周知,水井越用越活,因此出水井工艺主要解决井水含沙量问题;而回水井不但考虑回灌也要考虑淤积,针对这一问题,就使水井兼具出回两种功能,从而在运行过程中实现自动洗井,这样水井寿命一般可达到30年以上。

3、防塌陷设计:

水井之所以会塌陷,是因为回灌不好和上部没有止水。

湿陷性、半湿陷性土壤在回灌不好而淤积时容易塌陷,因此水井设计时除了保证回灌也要在水井上部止水,一般采用泥球止水和水泥砂浆止水,使水井上部20—40米既不出水也不回水,在水位保持动态平衡的情况下,确保水井周围建筑物不受影响,即打井位置不受场地所限,一般距建筑物3米以外即可。

4、水质净化设计:

因井水要经过机组提供能量,为防止堵塞和腐蚀,井管要采用高压水泥管和不锈钢滤网,同时加装旋流除污器和电子水处理仪,通过物理方式保证水质;同时在水井上部采用井盖密封确保人物的通行。

5、井水节能设计:

对任何建筑物而言,冷热负荷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而能量来源—井水也应随之变化,否则就会造成电能的浪费。

为此,在井水供应方面采用了温度变频控制装置,一方面节约电能,另一方面通过负荷低谷减少出水量,有助于地下传热的进行,使水温更加恒定。

人类饮用水一般为地下400米—1200米以下的中、深层地下水,因其为地壳运动过程中的封存水,基本不能再生,因而这部分水资源应限制使用;水源热泵机组用于换热的井水为100m以上浅表层地下水,仅仅用于换热而不消耗,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更不会影响人类饮用水。

以郑州地区而言,浅表层地下水会不断地被地表径流和降水补充,其水位是一个动态平衡,而用于机组换热的井水从出水井抽取,又回灌入回水井,不会造成地下水量的减少;但万一发生不可预料的因素导致水井不能使用,还有以下备用方案:

1、加装冷却塔和热源:

若没有水井,水源热泵机组在制冷时也可采用冷却塔,此时他于单冷机组具有同样的效果;但因没有热源,因此需另被热源。

2、加装风冷热泵机组低温供能

  在北方地区,由空气源热泵与水源热泵组成双级热泵系统,由空气源热泵机组提供10—20℃低温水,再将10—20℃的温水作为水源热泵机组的低位热源,制取50℃

左右的热水。

总供热性能系数可达1:

2。

3、采用地埋管方法:

  水源热泵机组从地下吸取能量,一种方法是从地下取水,另一种方法是向地下注水,通过水从土壤吸取能量。

第二种方法即为地埋管方法。

该方法特点如下:

(1)   不占用地面空间:

该方法采用类似打桩基的掘孔措施,在建筑物周边空旷地带掘孔(Ф108,深60--100m左右)并埋管,然后向管中注水,封闭循环与土壤交换能量。

水平铺设的管道埋深80cm,敷设完毕并经打压试验后,地面可硬化或绿化,不留任何痕迹。

(2)  无需办理任何手续:

该方法采用建设部倡导的地热技术(详见2000年10月颁布的《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无需打井取水,因此无需办理任何手续。

(3)  功能齐全:

冬季供暖,夏季供冷,供能系统与常规方式相比,维护工作量极彽,平时无需专人值守。

(4)  相对缺点:

掘孔埋管数量多,费用是水井的2-3倍。

二、水井的实施办法

#了解地下水状况及政策

1       查询、拜访该市节水办(水利局)水资源科(水资源监察大队)电话、负责人,了解地下水状况、政策、专业打井队伍联系方式、水井的不同工艺成本。

2       通过墙体广告或当地有压水井的居民寻找简易手工打井人,了解工艺、成本。

3       咨询潜水泵、自吸泵销售公司、门店,了解其产品用途、主要用户、畅销产品的扬程、吸程、流量、功率、噪音,分析可采用的最佳工艺。

#寻找专业打井队伍

1、确保打井质量

2、由其办理打井手续

三、水井工艺图纸介绍(附后)

四、对单井回灌纳入国家建筑标准的质疑

 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北京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编的“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设计施工图集”(简称“图集”)已经出版。

该“图集”已被批准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并规定自2003年5月1日起执行。

该“图集”中规定了系统与浅表土壤换能器,采用单井回灌技术。

采用单井回灌技术作为一个企业行为,别人不能说三道四,但现在已作为一项国家标准的重要部分,就应该认真对待,仔细分析。

一、       单井回灌简介

“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实际就是地源热泵系统的一种。

该系统通过井水作为载体,使系统与浅表土壤进行能量交换。

通常,冬天,提取井水的热量,然后由另一口井回灌地下;夏天,提取井水中的冷量,把室内的热量通过井水从另一口井回灌地下。

这样做,一般称为双井回灌。

而单井回灌,就是井水抽出经过热量交换后又回灌到原来同一口井中。

单井回灌的原理如图一所示,即井中间设一隔板,下部浅泵抽水,上部回灌。

二、       单井回灌的要害是“短路”

*       什么是“短路”?

“短路”就是回灌水没有充分与浅表土壤进行热量交换,温度尚未恢复到初始温度,就被抽回。

从理论上说,若井管隔板正好与隔水粘土层吻合,而隔水粘土层又连续足够大,可以做到上回下抽不产生短路现象。

但由于抽水量和回灌量的比例是由含水层地质构造所决定的,所以井管内分隔板的位置是不能随意的,而粘土隔水层的位置千变万化,无法都能适当利用,又由于粘土层厚度、连续性的不确定性,滤料与止水层的设计与施工无法做到准确一致,所以,短路现象的出现非常普遍。

*       “短路”现象的严重后果

由于回灌水到抽水口经历路程太短,回灌水与浅表土壤没有充分进行能量交换,温度不能复原,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冬天,若井水原始温度为15℃,提取热量后降至7℃,回灌地下,与土壤换热后,变成13℃,就被抽了上来。

经提取热量后降至5℃,回灌地下,与土壤换热后,变成11℃又就被抽了上来。

这样反复循环,井水出水温度越来越低,很快会降至零度,不能继续运转。

夏天相反,井水出水温度会越来越热。

经在某汽配城实地调查,在酷暑季节,一般都达到37℃以上。

但夏天比冬天好得多,虽然效率降低了,还能继续运转。

*       单井回灌普遍存在短路现象的一个明证

双井回灌的回灌水由于有足够长的时间与路程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所以不管夏天多热、冬天多冷,连续运行时都能使井水温度基本稳定在初始温度。

所以,所有双井回灌系统的技术参数都将夏天冷却水的初始温度写成15℃左右(北京地区)。

在该“图集”中,却把夏天制冷标准工况冷却水(即井水)进出口温度定为32℃/37℃。

井水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标准做成了冷却塔进出口温度标准,这不奇怪吗?

这里有“图集”作者的难言之隐,因为短路现象普遍存在,井水温度实在降不下来。

但这一标准工况参数的亮出,也给单井回灌普遍存在“短路”现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明证。

*       单井回灌短路现象冬天就不存在吗?

有意思的是,在该“图集”同一段落中,冬天制热标准工况井水进出口温度(即冷水出口温度)定为15℃/10℃。

15℃一般是北京井水的初始温度。

从这里看出,冬天回灌水短路现象不存在了,井水在连续运行时都能保持初始温度。

为什么在夏季单井回灌普遍存在短路现象,而冬天短路现象却能乾净彻底地消失呢?

这显然是一个神话。

笔者曾经考察过某游泳馆现场,冬天室内温度降到13℃,热泵一个劲儿转也热不起来,把好多人都冻病了。

原来井水出口温度接近零度,吹出的都是冷风。

排故的来了,他们把回灌水排到别处去了,单井回灌变成了到处乱灌。

三、       用户是单井回灌的直接受害者

1、           单井回灌大幅降低热泵机组效率,增加了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

由于井水出口温度夏天比双井回灌高15℃以上,热泵制冷效率将下降10%—20%,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机组容量将增大10%—20%,机组投资将增大10%—20%,机组运行电费将提高10%—20%。

2、           冬天单井回灌系统面临瘫痪的威胁

冬天出水温度降低,不仅会降低热泵效率,还会因结冰而无法继续运转。

若采用乱灌的非法排故措施,一旦查实,罚款、封井,将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3、           单井回灌将比双井回灌多打井、多投资

单井回灌一口井又抽又灌,好象比双井回灌少打井。

其实不然,在相同地质条件下,出水量决定于含水层厚度。

粗略讲,一口井只能半口抽,半口回,所以,出水量必然要减少,总的打井数量并不能减少。

另外,由于井水出水温度夏天升高,冬天降低,单井回灌标准中规定只能利用井水5℃温差的热量。

而双井回灌,夏季可利用10℃温差,冬天可利用7℃—8℃温差,这样,单井回灌打井数量必须大于双井回灌打井数量,从而增加了无效的投资。

4、           增加了泵送水量的功率损耗

利用5℃温差和10℃温差相比,提取相同能量,将增加一倍水量,泵送功耗将增加到8倍,泵送电费将增加到8倍。

四、       单井回灌的物理本质缺陷

水井是地源热泵系统与浅表地层土壤的换热器。

井水是热泵系统与地层土壤交换能量的载体。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抽水量相同条件下,抽水与回灌水路径范围,决定了能提供热量地层土壤的范围,决定了热泵机组能输出能量的大小。

单井回灌,该“图集”中规定最小井距为10米,就按此计算,单井回灌区直径为10米,其可提供能量的土壤为一直径10米的圆柱体。

而双井回灌,双井距离一般为50米,回灌区直径为100米,其可提供能量的土壤为一直径100米的圆柱体。

两者相差100倍以上。

所以,可以说单井回灌是被束缚在小圈子里的换能器,这个束缚是很不合理很不科学的。

一旦改成双井回灌,换能区的土壤范围将被扩大上百倍,为什么不呢?

五、       单井回灌的“优点”

有人推广单井回灌,指出双井回灌有三大问题,一是有移砂现象,会引起房倒屋塌;二是有交叉污染;三是百分之九十以上一年后回灌都堵塞。

而这些正是单井回灌的优点。

下面逐一加以分析。

1、           防止移砂

有人宣称由于单井回灌井口有一换热器,不设除砂装置,抽上来的砂都回灌到原位,不会出现移砂现象。

而双井回灌,都没有换热器,都有除砂器,砂子回不到原位,日积月累,就会把砂掏空,出现房屋倒塌。

笔者认为,井口装换热器,不装除砂器,并不是单井回灌的专利。

果真移砂后果那么可怕,双井回灌的同行们也装换热器,不装除砂器不就行了吗,何必非要让双井回灌一起消灭呢?

实际上,上海等城市确实出现过地面沉降、局部塌陷的现象,但其原因,不是由于抽出了砂,而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

承压的地下水被抽走后,地下土层中的泥砂、粘土受到更强的压缩而变形,其中粘土变形占70%,砂层变形占30%。

合格的井,水中含砂量仅为二十万分之一(体积比),而且井水的含砂量是逐渐降低的,据成都西郊水源地17眼管井调查,竣工时含砂量为万分之一,投产一年后只有百万分之几。

就算有二十万分之一的砂,过滤器一般为60目,直径约0.3,滤出的仅是0.3以上的砂子。

一万平方米的建筑,需一眼80m³/h左右水量的水井。

一年滤出的砂子也就是几公斤到十几公斤,怎么会引起房屋倒塌呢?

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2、           防止交叉污染

地下水是分层的,每层水都在流动。

只要取水和回灌路径是封闭的,没有污染物进入,在同一层内没有交叉污染问题。

交叉污染一般应指层间交叉污染,尤其应指大部分已被污染的地表水和未被污染的深层水之间的交叉污染。

对于目前地源热泵水源井,一般只允许开采浅层地表水。

无论对于单井回灌还是双井回灌,应该说都是安全的。

要说有问题,单井40℃左右热水的回灌倒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3、           防止回灌堵塞

任何过滤器,都有一个防止堵塞的问题。

水井井管外围都有一个大过滤器,井水回灌时,不论是单井还是双井都可能会堵塞,关键是能否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止和克服。

这些措施包括井的设计、井的施工、井的管理。

只要措施得当,回灌堵塞问题不难解决。

举一个例子,水系统过滤器,一般用反冲来定期清洗,就能保证长期连续工作而不堵。

双井回灌,定期抽灌轮换,实际上也是定期反冲清洗,是长期保持回灌不堵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这一点上,单井回灌就很难实现,就不如双井回灌有利。

六、       结论

单井回灌普遍存在“短路”现象,把参与换能的地表土壤在一个小圆柱体内,输出能量受到极大限制。

所以只有提高输出水与周围土壤的温差,才能取得能量交换在低水平上的平衡,这就是单井回灌井水出口温度夏季升高、冬天下降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单井回灌的一个无法克服的致命缺陷。

由于这个缺陷的存在,导致单井回灌投资高、运行效率低、运行费用高,而且在冬天严寒时有无法运行、系统瘫痪的威胁。

对于这样一个有严重缺陷的系统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是不妥的;有人要推荐此系统进入奥运工程,这将会对科技奥运、对我国科技界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若将此系统推向全国,那必将祸国殃民。

 

运行费用计算方法

运行费用=额定功率×开机台数×每天运行时间×实际运行天数×调节系数×电价

调节系数:

机组是以空调的最大负荷选型,但在空调机组运行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全部运行。

因此需要取用调节系数使计算的运行费用更符合实际费用。

1、  季节调节系数:

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调节系数。

一般取0.6。

2、  房间同时使用系数:

根据房间使用情况,如宾馆客房应按照平均入住率取用,住宅应按照卧室和客厅的比例取用,商场取1。

3、  功率运行系数:

水泵的实际运行系数为额定功率的0.8倍。

机房设备

一机一泵配置问题

常见到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其优点是循环水泵可互为备用,管道系统简单。

缺点是运行操作麻烦,易造成失误,电气配对设计要复杂一些。

笔者推荐图2、图2′所示的流程图。

一机一泵,①可避免运行一台或2台机组时,未关掉相应阀门造成水流量旁通,使机组COP降低,也使水泵运行工况点偏离额定工况点,电耗增加;②电气控制设计方便;③可避免运行人员频繁人工开或关主机或冷却塔入口阀门,适应部分负荷时的运行。

如设联动电动阀,则投资高,阀易坏,系统不可靠。

另外,多台水泵并联,选择时要按照泵的特性曲线作并联分析,使工况点满足不同台数运行时的需要。

机房选型问题

1、机组选型:

我们是根据建筑物的单位面积的负荷来确定整个建筑物的负荷的,计算公式如下:

Q=建筑物单位面积的负荷x建筑物的面积(不包括不设置空调的较大空间)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建筑物其单位面积的负荷并不相同,因此我们在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一些负荷选择标准并结合工程实例来选择建筑物的单位负荷。

2、膨胀水箱:

根据建筑面积确定膨胀水箱型号,通常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应选择较小的型号。

3、电子水处理仪、旋流除沙器:

循环水侧:

 然后根据水量确定管径,进而确定电子水处理仪型号

注:

当末端采用风机盘管的时候,取5℃;当末端采用地板采暖的时候,取8℃。

井水侧:

       

然后根据水量确定旋流除沙器的型号,进而根据其出口管径确定电子水处理仪型号

注:

当采用涡旋机组的时候,取5℃,可两级串联,共提取10℃温差,以减少用水量。

采用大螺杆机组的时候,取11℃。

4、循环水泵:

水量:

如上循环侧电子水处理仪(注:

当多台水泵并联的时候单台水泵水量×1.2)

扬程:

机组(参照样本)

     末端(参照样本)

     机房内管路损失:

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确定(一般为4-6m)

     室外管路:

每100m管路大约损失3—5m,当环路较长时取2m以下

     局部损失:

30%—70%的沿程损失

则最终的扬程为上面四种损失的和,并留1.1—1.15的余量。

5、补水泵、补水箱

补水泵的流量:

循环水泵水量的4%     

扬程:

层高+5m

补水箱的大小:

补水泵10—15分钟流量,通常可取循环水量的1%

6、配电柜:

机组制热时的功率+水泵功率+补水泵功率

冷却塔选型

   冷水机组所需要冷却水的流量及其参数

W=Q/c(tw1-tw) kg/s

Q—冷却塔排走热量,KW,压缩式制冷机,取制冷机负荷的1.3倍左右;吸收式制冷机,取制冷机负荷的2.5倍左右;

c—水的比热,常温时c=4.1868kj/(kg.℃);

tw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