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7498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docx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年级

初三

学科

语文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题

文言文断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中考考纲要求对初中阶段的断句进行整体复习,着重掌握文言文断句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总结,掌握文言文断句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培养文言文复习的习惯,并学习文言文中传达出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1溪行,忘路之远近2。

忽逢桃花林,夹岸3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5。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6,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7,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8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9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10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11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12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注释】①缘:

沿着,顺着。

②远近:

偏义复词,仅指远。

③夹岸:

溪流两岸。

④落英缤纷:

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

繁多的样子。

⑤俨然:

整齐的样子。

⑥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⑦黄发垂髫(tiáo):

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

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

(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⑧要(yāo):

通“邀”,邀请。

⑨邑人:

同县的人。

⑩具:

详细地。

向:

从前的、旧的。

寻:

不久。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1,闻水声,如鸣佩环2,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4,往来翕忽5。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6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7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篁竹:

竹林。

②]如鸣佩环:

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

发出的声音。

佩、环:

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岩,岩石。

④俶尔远逝: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俶尔,忽然。

⑤往来翕忽: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⑥犬牙:

像狗的牙齿一样。

⑦隶而从:

跟着同去的。

隶:

随从。

而:

表并列。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具答之

B送孟浩然之广陵

使子路问之无丝竹之乱耳

C忘路之远近D乃记之而去

出入之迂也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请翻译

下列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甲文中描述的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5.乙文中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一、趣味断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尝试三种句意不同的断句:

二、给下列句子断句。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两章)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学科问题】

1.要求能正确朗读断句,理解文言文内容。

2.考纲要求:

文言文断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中一个重要考点,能力层级是B。

【学生问题】

1、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

2、先行知识分析:

(1)文言文断句没有根据一定的方法断句。

(2)文章内容的不理解。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文言文断句技巧

一、常用虚词是标志

(一)常用句末语气词(句尾助词)后面可断句。

如“矣、耶、哉、与(欤)、焉、兮、耳、而已、(乎)、(者)、(也)”等。

特殊情况:

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顿、或“者也”连用时,其后不能断句。

2、也”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能停顿,其后不能断句。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

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二)常用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前面可断句。

如“岂(岂独)、其、盖、唯、盍、夫、且、且夫、若夫”等。

例: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可断句。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四)常用句首时间词前可断句。

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

(五)常用句首关联词前面大多可断句。

如“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于是)、苟、纵、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

例如:

①于是余有叹焉。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⑦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二、抓住“曰”“云”“言”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 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三、习惯句式掌握住

(一)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如: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2、一/壹何……(译为“多么……啊”)

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啊!

”、“大概说的就是……吧”。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5、惟……耳(只是……罢了!

6、亦……哉(也真是……啊!

(二)表揣度的固定格式

1、得无……乎/耶/邪

(可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2、无乃……乎(耶)

(译为“恐怕……吧?

”)(兼表反问)

3、……庶几……欤(……或许……吧?

4、其……欤?

(不是……吗?

)(兼表反问)

(三)表疑问的固定格式

1、可得……欤

2、孰与……乎

3、如……何

4、奈……何

5、若……何

6、何……焉为

7、何也(何……也)

8、何哉(何……哉)

9、何以……?

10、何所……?

11、何为……?

(四)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1、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有何……”的到装)

2、何……为(何辞为?

3、不亦……乎(不亦说乎?

4、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5、得无……乎(得无异乎?

6、其……乎/也/耶

7、安……哉

8、况……乎

(五)表选择的固定格式

1、与其……孰若(无宁) ……(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

2、“不……,则……”、“不……即……”(可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4、“非……则……”,“非……而……”,(可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

(六)被动句式

1、为……所…

2、受……于……

3、见……于……

四、固定结构莫拆散

固定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

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

如:

何易于、中期、骑劫等。

五、借助修辞与骈句

借助文言文的两大特点来断句:

1、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

2、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⑴顶真:

例: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个例子中就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⑵对称:

例: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   (《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骈偶句多用于赋体文字之中,散文中也有,句子成对儿或成组出现(含有排比、对偶、反复等),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正确断句。

如: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②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六、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如《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七、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断句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先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例: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对此句,如果断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就完全错了,因为“犬”不是后一句的主语,而是“坐”的状语,意为“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注意:

理解划分句子结构时要注意常见的倒装结构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等。

学会完成题目后,对断开的句子进行反复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凭借语感和文意内容的理解,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错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例如: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

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

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

因此,正确的断句经该是“争投水/死者十余万”。

文言文断句最根本的在于打牢基础,熟读文言文,培养语感。

 

一、给下列划线句子断句。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说苑》)

(2)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3)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相应习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

公悲之,喟然叹曰:

“令吏养之!

”晏子曰:

“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

“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公曰:

“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

①逮:

到。

②鳏寡:

老而无偶的男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B.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1.

错误分析

 

2、总结

断句方法

①留:

就是保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就是删除。

删去不译的文言虚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就是增补。

在翻译时应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

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见渔人,乃大惊。

就是替换。

在翻译时把古代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余忆童稚时。

就是调整。

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

(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何陋之有?

一、给下列文段断句。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二、文言文阅读。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

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

真是,实在。

③舅:

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

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具答之

B送孟浩然之广陵

使子路问之无丝竹之乱耳

C水路草木之花D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厅事之东北角闻之,欣然规往

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3.请翻译

下列句子: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三、古诗文阅读。

【甲】出塞词

(唐)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乙】出塞

(唐)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一切景语皆情语。

【甲】诗中“马头冲雪”,以“大雪”来衬托________________,【乙】

诗中“月色寒”烘托_________________;两句环境描写都表现出征将________________

的形象。

(3分)

2.两首诗歌都体现了大唐气象,请说说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甲)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

"何鸟也?

"担者欺之日:

"凤凰也。

"路人曰:

"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

汝卖之乎?

"曰:

"然。

"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唯怅不得以献楚王。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金直十倍。

(乙)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咸以为真凤而贵(珍贵)

(2)过于买凤之金直十倍(价格)

(3)赵人患鼠(担忧)(4

)乞猫于中山(讨要)

2.用“/”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标出三处)

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唯怅不得以献楚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

(2)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4.(甲)文中的路人和(乙)文中的其父相比较,你欣赏谁的处事之道?

结合材料阐述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

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

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

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

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

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

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

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

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

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

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

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

可王克怀不这么想:

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

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

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

“王克怀,五十环!

”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

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

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

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

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

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队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

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

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⑪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

“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⑫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⑬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

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

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⑭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

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⑮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是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颗小白杨。

2.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请简要概括。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⑴“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⑵“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4.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