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7638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ocx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南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吴光祥

200830010616

 

指导教师

年海教授

 

学院名称

农学院

专业名称

农学(信息技术方向)

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5月7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2年4月27日

 

摘要

采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共50份受试材料,在常规(3次重复,3行区,

行长2.5m,株距15cm,行距50cm)栽培条件下,对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最高的是晚熟材料,百粒重最高的是早熟材料;早、中、晚熟材料的花期占全生育期比例与单株粒数均呈正相关;早、中、晚熟材料的生殖生长期与百粒重均呈正相关。

(2)各省区的材料间全生育期和单株粒重的差异不达到显著,其它性状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地区来源对大豆性状表现有一定影响;广东、广西、江西材料花期占全生育期比例与单株粒数的呈正相关,与百粒重呈负相关。

湖南、四川材料的花期占生育期比例与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均呈正相关。

(3)总体来说,50份材料的花期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2),生殖生长期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365)。

关键词大豆生育期结构产量

 

RelationshipofGrowStageStructureandYieldofEstivalSoybeansfromSouthChina

WuGuangxiang

(CollegeofAgriculture,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China)

Abstract:

50soybeanmaterialsofthefiveprovincesareused:

Guangdong,Guangxi,Hunan,Jiangxi,Sichuan.Intheconventionalcultivationconditions(3repetitions,threelinesforeachsubregion,2.5mforeachline,plantspacing15cm,linespacing50cm).Theobjectiveofthisstudyistoanalyzethecorrelationbetweenthestructureofthegrowthperiodandcharacterofyield.Theresultsshowthat:

(1)Thegrainweightperplantoflatematuritymaterialandgrainnumberperplantoflatematuritymaterialarethemostlarge;Thefloweringperiodofallgrowthperiodproportionoftheearlymaturitymaterial,andthefloweringperiodofallgrowthperiodproportionofthemiddlematuritymaterial,andthefloweringperiodofallgrowthperiodproportionoflatematuritymaterialallhavepositivecorrelationwithgrainnumberperplant;Thereproductivegrowthperiodoftheearlymaturitymaterial,andthereproductivegrowthperiodofthemiddlematuritymaterial,andthereproductivegrowthperiodoflatematuritymaterialhavepositivecorrelationwithgrainweightper100grains.

(2)Thereisnosignificanceofdifferenceofallgrowthperiodandgrainweightperplantofallgroupmaterialofallprovince,buttherearesignificanceofdifferencebetweenothercharacter.Itindicatethatregionalsourcehasinfluenceonexpressionofcharacter;ThefloweringperiodofallgrowthperiodproportionofmaterialsofGuangdong,Guangxi,Jiangxihavepositivecorrelationwithgrainamountperplant,andthemhavenegativecorrelationwithgrainweightper100grains.(3)Onthewhole,thereisvery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r=0.412**)betweenthefloweringperiodof50soybeanmaterialsandgrainamountperplant,andthereisvery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r=0.365**)betweenreproductivegrowthperiodandgrainweightper100grains.

Keywords:

SoybeanGrowthstagestructureYield

目录

1前言1

2材料与方法2

2.1供试材料2

2.2试验方法2

2.3分析方法3

3结果与分析3

3.1根据生育期类型分析3

3.1.1不同生育期类型材料各性状的平均表现3

3.1.2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5

3.2根据材料省区来源分析5

3.2.1各省区材料各性状的平均表现5

3.2.2各性状方差分析7

3.2.3各性状间的关系分析7

4讨论与结论10

参考文献11

附录12

致谢15

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1前言

中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大豆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几乎遍及全国。

大豆起源于我国,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后来大豆的栽培技术由中国传到日本,并经欧美等地传向世界,目前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主要作物。

我国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

中国各地保存的大豆地方品种约17000余份,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5000余份,外国引进品种10000余份。

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具有光周期特性。

大豆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不同生态地区所培育的品种(系)生物学特性有所不同。

生育期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因素之一,大豆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生态类型(王金陵,1981)。

生育期是大豆最重要的生态性状。

生育期相关性状是代表不同品种类型特点的主要生态特性(季道藩,1988)。

生育期结构不仅包括生育期(出苗—成熟)的长短,而且包括花期(出苗-开花),生殖生长期(开花-成熟)及各期占生育期的比例。

大豆育成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演变是长期产量选择的间接效应,自觉地对生育期结构进行定向选择有可能提高大豆产量的选择效率(孙志强,田佩占,1990)。

在同一条件下品种生育期长短的比较反映了品种生育期特点的遗传差异。

一个品种的生育期性状决定了它在当地复种指数制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育种目标性状。

受品种遗传稳定性的影响,生育各期的相对长度是固定的。

韩天富等在盆栽条件下研究表明延长生育前期长度均明显增加单株粒数和产量,生育后期的延长有助于增加百粒重,但不利于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提高(韩天富,盖钧镒,陈风云,等,1998)。

陈学珍等对夏播大豆生育期研究认为前期所占比重越大,分化的花芽数越多,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越多,单株产量越高(陈学珍,李欣,谢皓,等,2004)。

Dumphy等(DumphyEJ,HanwayJJ,GreenDE.,1979)和David等(DavidAR,JamesHO,CharlesP,1982)的研究表明大豆生殖生长期持续时间越长,产量就越高。

Board等进一步对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表明生殖生长期源强度改变对产量的影响远大于营养生长期源强度的改变(BoardJE,HarvilleBG,1998)。

在一定的耕作条件下,大豆品种的生育期长短相对稳定,而在生育期结构方面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王连钟,王金陵,1992)。

目前我国大豆育种的主要问题是遗传基础狭窄,造成品种退化加快,经济寿命缩短(杨光宇,1985)。

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最重要的油料作物。

中国对进口大豆消费需求的迅猛增长态势不仅没有减缓,反而在近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大幅锐减后变得更为疯狂,即使是政府强有力的限价或抛储政策进行干预,也很难改变这种长期稳定的依赖关系。

毕竟中国13.7亿人口每年7000万吨的大豆消费量,相比美国3亿多人口每年5000万吨、巴西1.9亿人口每年4000万吨的大豆消费量来说,还有巨大的差距。

即使考虑到饮食结构的差异,中国对大豆的消费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广东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尤其严重。

据广州海关统计,2008年1~8月,广东进口大豆236.6万t,价值1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2%和97.9%;进口均价为629.8美元/t,大幅上涨84.6%(张辉,2008)。

国际大豆的价格的波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粮油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我国植物油和豆粕消费需求总量将继续增长,在国内大豆产量减少的情况下,国内大豆产需缺口不断扩大,进口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品种在大豆增产中的作用已不容置疑,品种在大豆生产中的贡献率达30%以上,选育优质、抗病、高产的大豆品种是大豆科技和生产发展中的主旋律,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因此,在品种选育上要有新的突破,就是要选育产量上有重大突破的超级品种。

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提高育种技术水平,拓宽遗传基础。

大豆是世界上食用油和食用蛋白的重要原料,国际大豆贸易非常活跃,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冲击中国市场,国产大豆没有竞争力,面对这种境况,大豆育种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迎难而上,要不断提高我国的育种方法,紧跟时代步伐,为扩大国内大豆市场的供应,抑制大豆价格不断攀升,缓解国内压榨企业的成本压力,以防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上涨,保障国内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培育优质、多抗、丰产,稳定及适应当地生态坏境条件的新品种。

我们对来自我国五个省区常栽培的50份材料进行研究,分别分为三个生育期组和五个省区组来分析它们的花期、生育期、生殖生长期、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广东大豆品种区划、引种、育种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材料

50份供试验材料,分别来自广东、广西、湖南、四川、江西,每个省区10份材料。

每个材料都是在当地常种植的材料。

2.2试验方法

本试验于2011年7月播种于华南农业大学宁西试验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3行区,行长2.5m,株距15cm,行距50cm。

田间调查统计生育期(出苗期—成熟期),花期(出苗—开花)。

成熟后,在每个小区中间行取连续10株测定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

2.3分析方法

(1)根据全生育期的长短将50份大豆材料分为三个生育期组,分别为早熟材料(全生育期<100天)、中熟材料(100天≤全生育期<110天)、晚熟材料(全生育期≥110天),分别为19份、15份、16份。

(2)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分析各生育期组材料各性状的平均表现和标准误。

(3)采用IBMSPSSStatistics19软件对不同生育期组材料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

(4)将材料按省区来源分成五组,采用MicrosoftExcel2003各组材料各性状的平均表

现和标准误。

(5)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对各省区材料各性状进行间进行方差分析。

(6)采用IBMSPSSStatistics19软件对各省区材料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

(7)采用IBMSPSSStatistics19软件对50份材料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根据生育期类型分析

3.1.1不同生育期类型材料各性状的平均表现

从表1可知,晚熟材料的花期、生殖生殖期、全生育期均最长,分别为45.8、69.0、114.8天,而早熟材料的最短,分别为35.1、55.2、90.3天。

总体的花期、生殖生产期,全生育期分别为39.9、62.0、99.9天;早熟材料和中熟材料的花期占全生育期比例都是38.9%,晚熟材料的是39.9%,总体的是39.1%;早熟材料、中熟材料、晚熟材料的百粒重分别为15.7、15.5、15.4g,总体的是15.6g。

晚熟材料百粒重的变幅和标准误都是最大。

早熟材料、中熟材料、晚熟材料的单株粒重分别为21.2、25.7、27.4g,单株粒重的标准误分别为3.3、4.8、5.4。

总体的单株粒重和单株粒重的标准误分别为24.4g和2.6。

早熟材料、中熟材料、晚熟材料的单株粒数分别为146.6、170.0、218.7粒。

晚熟材料单株粒数的变幅和标准误最大,为75.0~529.6和65.5。

表1不同生育期类型材料各性状的平均表现

性状\生育期

早熟

中熟

晚熟

总体

平均值

变幅

平均值

变幅

平均值

变幅

平均值

变幅

全生育期/天

90.3±4.1

79.0~99.0

104.8±2.0

100.0~110.0

114.8±1.5

111.0~118.0

99.9±5.9

79.0~118.0

花期/天

35.1±2.3

29.0~44.0

40.7±2.4

32.0~48.0

45.8±2.6

35.0~52.0

39.9±2.0

29.0~52.0

生殖生长/天

55.2±3.3

47.0~66.0

64.1±3.1

55.0~75.0

69.0±2.8

63.0~83.0

62.0±2.6

47.0~83.0

花期占全生育比例/%

38.9±2.0

31.6~44.4

38.9±2.4

29.9~45.3

39.9±2.2

29.7~44.4

39.1±1.3

29.7~45.3

百粒重/g

15.7±3.3

9.6~33.2

15.5±2.7

6.6~27.2

15.4±4.9

4.7~31.7

15.6±2.0

4.7~33.2

单株粒重/g

21.2±3.3

6.0~29.5

25.7±4.8

15.8~45.9

27.4±5.4

17.3~50.6

24.4±2.6

6.0~50.6

单株粒数/粒

146.6±26.9

46.6~235.0

170.0±16.4

112.2~231.6

218.7±65.5

75.0~529.6

173.1±23.7

46.6~529.6

3.1.2生育期结构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早熟材料的全生育期与百粒重、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正相关。

中熟材料的全生育期与百粒重,单株粒重呈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负相关。

晚熟材料的全生育期与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11、-0.263、-0.254。

总体的全生育期与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5、0.402**、0.315*。

说明全生育期在一定范围内,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与生育期呈正相关,生育期超过一定范围,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与生育期呈负相关。

总体来说,生育期与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均呈正相关。

早期材料的花期与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27、0.657*、0.577*。

中熟材料和晚熟材料的花期与百粒重、单株粒重都呈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总体的花期与百粒重呈负相关,与单株粒重的相关系数为0.274,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2**)。

早熟材料和晚熟材料的生殖生长期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不显著负相关。

晚熟材料的生殖生长期与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54、-0.033、-0.255。

总体的生殖生长期与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均呈正相关,其中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365**)。

3.2根据材料省区来源分析

为了了解不同省区来源材料在广东省种植各性状的表现和生育期性状与产量性状的

关系,以省区来源材料为组分析各性状的表现和各性状间的关系。

3.2.1各省区材料各性状的平均表现

由表3可知,广西材料的全生育期最长,为105天,其余四个省区来源材料的生育期相差不大。

湖南材料的全生育期天数的标准误(SE=8.8)最大。

广西材料的花期最长,为43.8天,江西材料的花期最短,为36.5天。

江西材料的生殖生产期最长,为64.9天,广东材料的生殖生长期最短,为60.3天,相差4.6天。

广西材料的花期占生育期比例最大,为41.7%,江西材料最小,为36.0%。

在百粒重的比较中,江西材料最大,为20.6g,四川材料的最小,为12.2g,相差8.4g。

广东材料百粒重的标准误达到4.0。

四川、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材料的单株粒重分别为19.8、23.5、24.8、26.7、27.0g。

湖南材料的单株粒数以及单株粒数的标准误均是最大,分别为228.5个和65.9。

广东材料的单株粒数最小,为143.2个。

江西材料的单株粒数的标准误最小,为22.6。

表2各生育期类型材料的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生育期

性状

全生育期

花期

生殖生长期

花期占生育比例

百粒重

单株粒重

全生育期

1

花期

0.633**

1

生殖生长期

0.836**

0.112

1

早熟

花期占生育比例

0.063

0.775*

-0.426

1

百粒重

0.534*

0.027

0.676*

-0.297

1

单株粒重

0.559*

0.657**

0.287

0.505*

0.476*

1

单株粒数

0.146

0.577**

-0.176

0.713**

-0.383

0.574**

全生育期

1

花期

0.028

1

生殖生长期

0.618*

-0.769**

1

中熟

花期占生育比例

-0.291

0.948**

-0.932**

1

百粒重

0.421

-0.267

0.479*

-0.381

1

单株粒重

0.381

-0.209

0.408

-0.317

0.859**

1

单株粒数

-0.032

0.066

-0.072

0.063

-0.374

0.126

全生育期

1

花期

0.110

1

生殖生长期

0.418

-0.857**

1

晚熟

花期占生育比例

-0.112

0.975**

-0.950**

1

百粒重

-0.111

-0.122

0.054

-0.108

1

单株粒重

-0.263

-0.113

-0.033

-0.064

0.518

1

单株粒数

-0.254

0.135

-0.255

0.201

-0.698**

-0.018

全生育期

1

花期

0.747**

1

生殖生长期

0.859**

0.301*

1

总体

花期占生育比例

0.022

0.679**

-0.490**

1

百粒重

0.115

-0.109

0.249

-0.297*

1

单株粒重

0.402**

0.274

0.365**

-0.017

0.537**

1

单株粒数

0.315*

0.412**

0.135

0.278

-0.558**

0.208

表3各省区材料各性状的平均表现

省份

全生育期/天

花期/天

生殖生长期/天

花期占生育期比例

百粒重/g

单株粒重/g

单株粒数/个

广东

100.8±7.1

40.5±3.6

60.3±4.2

40.2±1.7

19.1±4.0

24.8±2.1

143.2±23.9

广西

105.0±4.1

43.8±2.7

61.2±3.2

41.7±1.9

12.6±1.3

23.5±2.4

190.8±26.3

湖南

101.8±8.8

40.3±3.7

61.5±6.6

39.8±2.3

13.3±3.2

27.0±6.1

228.5±65.9

江西

101.4±4.4

36.5±2.4

64.9±3.9

36.0±2.2

20.6±3.5

26.7±6.6

130.7±22.6

四川

100.5±7.5

38.4±3.7

62.1±4.3

38.1±1.4

12.2±2.0

19.8±2.5

172.5±28.7

3.2.2各性状方差分析

对各省区材料的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各省区材料间的全生育期和单株粒重的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

以省区组材料比较中,差异达到显著最多的性状是百粒重,其次是单株粒数,再次是花期占生育期比例。

广西材料的百粒重、单株粒重与广东材料的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12和0.025。

湖南材料的单株粒数和广东材料的差异达到显著(P=0.039)。

虽然江西材料的产量性状和广东材料的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花期占生育期比例有显著差异(P=0.016)。

四川材料的百粒重和广东材料的有差异(P=0.011)。

湖南材料和广西材料各性状的差异都未达到显著,湖南材料和四川材料各性状的差异也不达到显著差异。

广西材料和江西材料的花期占生育期比例、百粒重、单株粒重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广西材料和四川材料只有花期占生育期比例的差异达到显著,其他性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