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7702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docx

卤族元素专项训练

第四节卤族元素专项训练

【例题精选】:

例1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

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常温下单质是固态,颜色比碘单质深

B.HAt是不稳定的弱还原剂

C.单质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D.NaAt溶于水,而AgAt不溶于水

解析:

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具有相似性、递变性。

学习方法是:

(1)抓住代表物的性质来掌握该族元素的共性;

(2)根据同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预测同族元素某些未知性质。

A.由物性递变规律可知F2到I2颜色依次加深,状态由气液固,由此可推测砹(At2)的颜色应比I2深,且也可能是固体,此性质正确。

B.卤化氢的稳定性由HF到HI减弱,而还原性逐渐增强,其中HI是较强的还原剂,由此可推知HAt应比HI还不稳定,而还原性却更强。

那种关于HAt性质的说法不正确。

C.由物性的相似性可知F2、Cl2、Br2、I2均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At2也应具有此性质。

D.由于卤化钠均溶于水,则NaAt也应能溶于水,而卤化银(除AgF外)均不溶于水,则AgAt也应不溶于水。

答案:

B。

例2三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盛有NaCl、NaBr、KI溶液,举出两种鉴别它们的方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可根据AgCl、AgBr、AgI的不同颜色沉淀考虑鉴别方法,也可根据卤素活动性不同用加入氯水并加有机溶剂萃取Br2、I2的方法鉴别。

表述时要先简述实验操作方法,指出应产生的现象,再下结论,不可颠倒顺序。

答:

(1)用试管分别取三种未知溶液少量,向三支试管内分别滴加少量AgNO3溶液(因已知都是卤化物,可不必再加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为NaCl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为NaBr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为KI溶液。

NaCl+AgNO3===AgCl+NaNO3

NaBr+AgNO3===AgBr+NaNO3

KI+AgNO3===AgI+KNO3

(2)用试管分别取三种未知溶液少量,向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氯水后再加少量苯,并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试管内液体上、下分层,在上层苯内呈橙红色的原溶液为NaBr溶液,上层苯内呈紫红色的原溶液为KI溶液,剩余一试管内苯层内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为NaCl溶液。

2NaBr+Cl2===2NaCl+Br2

2KI+Cl2===2KCl+I2

例3欲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氯气应采用的方法是

A.用CCl4萃取B.加入AgNO3溶液

C.加入适量KI溶液D.加入适量溴化钠溶液

解析:

A.Br2和Cl2均易溶于有机溶剂CCl4中,所以无法分离Br2中的Cl2;

B.AgNO3溶液可以与两者同时作用,也不正确;

C.KI溶液不仅与Cl2反应,还可与Br2反应都生成I2,减少了被提纯的Br2,又增加了杂质I2,不正确;

D.Cl2与NaBr溶液反应后生成的NaCl溶于水溶液中,可与液溴分离,同时被置换出的Br2还增加了被提纯物。

答案:

D。

例4氰气的分子式为(CN)2,其性质和卤素相似,称为“类卤素”。

以下关于(CN)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N)2化学性质活泼

B.(CN)2不能和NaOH反应

C.(CN)2参加反应时常做氧化剂

D.(CN)2可以和H2反应

解析:

氰气(CN)2课本上虽未见过,但信息告诉我们其性质与卤素相似,而卤素的典型代表是氯气,所以,根据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推导出本题答案。

答案:

B。

例5足量的浓硫酸与10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混合物强烈反应,把生成的氯化氢全部被适量水吸收,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MnO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碘化钾溶液中得到11.6g碘单质,试计算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此为发生多步反应的计算题,应根据方程式找出已知物和未知物相应量的关系,列出关系式,一步求解,这样可以减少运算过程中的误差,提高解题速度。

解:

有关反应如下:

——————

(1)

MgCl2+H2SO4(浓)

MgSO4+2HCl——————

(2)

4HCl+MnO2

MnCl2+Cl2+2H2O——————(3)

Cl2+2KI===2KCl+I2——————(4)

设混合物中含NaCl的质量为x,则含MgCl2的质量为(10g-x)

(1)、(3)、(4)反应可得关系式:

4NaCl——I2

234254

x

(2)、(3)、(4)反应可得关系式:

2MgCl2——I2

190254

10g-x

最后根据生成I2的总质量可列出下列等式:

答:

略。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既有颜色又有毒性的气体是

A.Cl2B.HFC.HClD.CO

2、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升华

B.溴挥发

C.用汽油从溴水中提取溴

D.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3、下列排列不正确的是

A.熔沸点:

I2>Br2>Cl2>F2B.氧化性:

F2>Cl2>Br2>I2

C.稳定性:

HI>HBr>HCl>HFD.还原性:

F->Cl->Br->I-

4、卤族元素非金属性由F、Cl、Br、I逐渐减弱,其原因是

A.最外层电子都是7个B.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C.质量逐渐增大D.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5、下列气体可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色的是

A.氯化氢B.氯气C.碘蒸气D.氢气

6、某元素溴化物式量为M,该元素同价态碘化物式量为N,此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为

A.

B.

C.

D.

7、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卤离子(为Cl-、Br-或I-)。

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A.Br-、Cl-、I-B.Br-、I-、Cl-

C.I-、Br-、Cl-D.Cl-、I-、Br-

8、与其它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做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的物质是

A.盐酸B.氟气C.碘晶体D.水

9、要从砂与碘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碘,应采用的方法是

A.蒸馏B.加热C.萃取D.结晶

10、在室温条件下,保存下列药品的正确方法是

A.用密闭的塑料瓶保存氢氟酸

B.用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NaOH溶液

C.用无色试剂瓶保存氯水

D.碘存放在用蜡封口的瓶中

二、填空题:

11、将碘化钾溶于水,其水溶液呈色,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呈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其现象是,这种操作方法叫,可用方法将两层液体分开,操作时用的化学仪器叫。

12、用自来水配制硝酸银溶液时,常会产生浑浊现象,原因是发生下列反应;用自来水配制的碘化钾溶液,往往呈黄色,原因是发生的反应为。

13、向盛有溴水的试管里撒入镁粉,振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过滤后取滤液少许,分别加入三支试管中。

向其中一支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是;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氯水,看到的现象是;反应方程式是;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化学方程式是。

三、计算题:

14、碘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0g,跟足量Cl2反应后,经加热、烘干最后得固体6.64g,求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

【答案】:

一、

1、A2、D3、C、D4、B、D5、B、C

6、C[提示:

设某元素为A,化合价为n,原子量为x,则:

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Brn;

碘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In;

∵ABrnM=x+80nx=M-80n

AInN=x+127nx=N-127n

∴M-80n=N-127n

n=

]

7、B[提示:

甲液变橙色,证明反应后有Br2生成,甲中含有Br-,再加丙液无变化,证明丙含Cl-,因为Br2不能氧化Cl-,∴乙溶液中必含I-。

]

8、B[提示:

氟元素无正化合价,F2在反应中只能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只有强氧化性。

]

9、B10、A、D

二、

11、无;黄;2KI+Cl2===2KCl+I2;液体分层,上层水溶液颜色褪成无色,下层CCl4液变紫红色;萃取;分液;分液漏斗。

12、Cl2+H2O===HCl+HClOHCl+AgNO3===AgCl+HNO3;Cl2+2KI===2KCl+I2[提示:

自来水常溶有少量Cl2用于杀菌、消毒。

]

13、Mg+Br2===MgBr2;产生浅黄色沉淀;MgBr2+2AgNO3===2AgBr2+Mg(NO3)2;无色溶液变成橙色;Cl2+MgBr2===MgCl2+Br2;产生白色沉淀;MgBr2+2NaOH===Mg(OH)2+2NaBr

14、45%[提示:

反应为Cl2+2NaI===2NaCl+I2生成的I2在加热烘干时升华,最后得6.64g固体为NaCl。

]

【综合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Cl-和Cl2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有毒B.都能与钠反应

C.都呈黄绿色D.加到硝酸银溶液中都出现沉淀

2、与F2>Cl2>Br2>I2的变化规律(由强到弱或由高到低)不符合的是

A.跟氢气或水反应的激烈程度

B.非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C.还原性的强弱

D.沸点和熔点

3、下列物质在酸性溶液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次氯酸钙氯水氯化钙液氯

A.B.只有C.D.

4、下列微粒组,它们的半径符合递减关系的一组是

A.I-、Br-、Br、ClB.F、Cl、Br、I

C.F-、F、Cl-、ClD.Br、I、Br-、I-

5、在制备氯化氢水溶液时,用倒置漏斗是因为

A.它比较容易使用B.它能避免倒吸

C.它能制取更浓的溶液D.便于观察

6、根据下列反应:

(1)2NaA+B2===2NaB+A2

(2)2NaA+C2===2NaC+A2

(3)2NaB+C2===2NaC+B2(4)2NaC+D2===2NaD+C2

判断A2、B2、C2、D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2、B2、C2、D2B.D2、C2、B2、A2

C.B2、A2、C2、D2D.C2、B2、A2、D2

7、有甲、乙、丙、丁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H2、Cl2、HCl、HBr中任意一种气体。

若将甲和丙两气体混合后,见光爆炸。

若将丙、丁两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出现深红棕色的液滴。

则乙气体是

A.H2B.Cl2C.HClD.HBr

8、下列方法可用于制备卤化氢气体的是

A.NaCl饱和溶液与稀硫酸共热制备HCl

B.NaF固体与浓硫酸共热制备HF

C.KI固体与浓硫酸共热制备HI

D.NaBr固体与浓磷酸共热制备HBr

9、下列各步变化:

a(HCl)b(Cl2)C[Ca(ClO)2]d(HClO)e(CO2),其中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A.abB.bcC.cdD.de

10、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A.干冰B.AgClC.AgBrD.AgI

11、食盐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症,因为碘盐中含有

A.碘元素B.碘单质C.铁元素D.锌元素

12、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充分振荡,静置后混合液分层,且下层几乎无色的是

A.汽油B.四氯化碳C.酒精D.KI溶液

13、向50g含有1.17gNaCl和0.84gNaF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固体2.87g。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Cl-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B.F-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

C.AgF难溶于水D.NaF与AgNO3在溶液中无沉淀产生

14、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1)2FeCl3+2KI===2FeCl2+2KCl+I2

(2)2FeCl2+Cl2===2FeCl3

(3)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某溶液中Fe2+、I-和Cl-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A.Cl2B.KMnO4C.FeCl3D.HCl

15、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Cl2,当有14.6HCl被氧化时,将Cl2全部用消石灰吸收,可得漂白粉

A.14.3gB.25.4gC.28.6gD.50.6g

16、铁的某种氯化物FeClx1.625g,溶于水后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沉淀4.305g,则x值为

A.1B.2C.3D.4

17、(CN)、(SCN)2、(OCN)2称“类卤素”,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而其阴离子性质也相似,如:

2Fe+3(SCN)2===2Fe(SCN)3,2Fe+3Cl2===2FeCl3。

以此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CN)2+H2O===HCN+HCNO

B.(SCN)2+2Cu

2CuSCN

C.(OCN)2+2NaOH===NaOCN+NaOCNO+H2O

D.MnO2+4HSCN

(SCN)2+Mn(SCN)2+2H2O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F2通入NaCl溶液中有气泡放出,该气体是Cl2。

D.对卤素而言,其单质的是氧化性按F2I2的顺序减弱。

二、填空题:

19、要除去氯化钠里混有的少量溴化钠和碘,可将固体混合物,使碘,把碘除去;再将处理过的残渣溶于水,向溶液中先,再加入适量的

,分层后,最后将溶液蒸发结晶,即得纯净的的NaCl。

20、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内常留下黑色物质,用水不易洗掉,可用洗涤,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21、有下列一些事实:

(1)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

(2)KMnO4是常用的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MnO4-被还原成Mn2+。

KMnO4与盐酸反应,在室温下即可制得Cl2。

(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取Cl2,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时用空气中氧气跟HCl反应而得Cl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看,以上三种方法的共同点是;从上述反应推知:

MnO2、KMnO4和O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三、推断题:

22、某物质A与二氧化锰混合,加入大试管中加热,产生一种气体B。

反应完全后冷却加入浓硫酸,再加热又产生一种气体C,将C通入碘化钾溶液后生成D,D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若将C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则产生白色沉淀E,E不溶于稀硝酸。

推断:

(1)用化学式表示A、B、C、D、E。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AB:

;CD:

A的残留物C:

;CE:

四、计算题:

23、将一定量Cl2通入250gKBr溶液中,然后将此溶液蒸干,并将残渣灼烧,冷却后称重为40g,经分析得知其中含有质量分数为25%的化合态溴。

(1)如果Cl2密度为3.17g/L,则通入Cl2的体积是多少升?

(2)最初KBr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一、

1、D[提示:

Cl-和Cl2是同种元素的结构不同的微粒,性质不同。

A.Cl2表示一个氯分子,也表示氯气,有毒;而Cl-则表示氯离子,无毒。

B.Cl2与Na反应,而

Cl-不与Na反应。

C.氯气有黄绿色,而Cl-是无色的。

D.Cl2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后者和Cl-一样都可使硝酸银溶液产生沉淀。

]

2、C、D

3、B[提示:

使有机物质褪色是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起漂白作用,所以凡是含有或在酸性水溶液中能产生次氯酸的物质都具有漂白褪色作用,反之则不能。

]

4、A[提示:

卤素原子半径:

F

F-

Br-

]

5、B

6、B[提示: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的规律判断:

反应

(1)氧化性B2>A2,

(2)氧化性:

C2>A2,(3)氧化性:

C2>B2,(4)氧化性:

D2>C2选B。

]

7、C[提示:

题目所列四种气体中,能两气相混见光爆炸化合的只有H2和Cl2,而两气相混反应产生深红棕色液滴(即Br2)的只有Cl2与HBr,这样推出甲为H2,丙为Cl2,丁为HBr,而乙气只能是HCl]

8、B、D[提示:

根据高沸点难挥发酸可用于制取低沸点易挥发酸的原理,可通过复分解反应,应用浓硫酸制取HCl、HF;但浓硫酸受热还表现出强氧化性,而HBr和HI的还原性较HF、HCl强,所以易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欲制HBr、HI只能用另一种高沸点难挥发酸但无强氧化性的浓磷酸与溴化物或碘化物反应。

]

9、D10、D11、A12、A13、D

14、C[提示:

根据反应

(1)可知FeCl3能氧化KI中的I-使其转化成I2;反应

(2)中氧化性Cl2>FeCl3,能使Fe2+被氧化成Fe3+;反应(3)中氧化性KMnO4>Cl2,能使

中Cl-氧化成Cl2,所以要使I-被氧化而不使Fe2+和Cl-同时也被氧化,则只能加入FeCl3。

]

15、B[提示:

反应

中参加反应的HCl只有部分被氧化即:

2HClCl2,

因此,可根据以上反应找出被氧化的HCl与最终产物漂白粉之间的关系式:

4HCl2Cl2CaCl2+Ca(ClO)2即可直接计算,迅速得出正确结果]

16、C[提示:

根据FeClxxAgCl代入已知量即可求出x]

17、B[提示:

根据题意已知“类卤素”的物质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所以只要写出卤素发生的相应反应即可做出正确判断。

]

18、D[提示:

A不一定,如MnO2+HClCl2,化合态的-1价氯元素被氧化成0价的氯;B.不对,如不活泼金属Ag,难失电子难被氧化,但也不能得电子;C.F2与溶液中水能激烈迅速反应产生O2,所以错。

只有D是对的。

]

二、

19、加热,升华,通入过量Cl2,苯(或CCl4),分液。

20、浓盐酸,MnO2+4HCl

MnCl2+2H2O+Cl2

21、

,KMnO4>MnO2>O2

[提示:

比较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还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判断,此三种制Cl2的方法原理一样,但氧化剂在氧化-1价氯时所需条件不同,反应条件越低的(如KMnO4)氧化性越强,反之则氧化剂(如O2)的氧化性弱。

]

22、A—KClO3,B—O2,C—Cl2,D—I2,E—AgNO3反应方程式略。

23、[提示]:

解题关键是“化合态的溴”仅指溴化钾中的溴元素(即Br-而不包括K+),“残渣”是由KBr和KCl组成的混合物。

解:

40g残渣中含溴元素质量=40g×25%=10g

KBr质量为:

40g残渣中KCl质量为:

40g-14.87g=25.13g

设参加反应的氯气质量为x,与Cl2反应的KBr质量为y

Cl2+2KBr===2KCl+Br2

71238149

xy25.13g

原溶液中含KBr质量为:

40.14g+14.87g=55.01g

答: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