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7704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律基础》作业4次 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docx

《法律基础》作业4次杨建国老师周六下午A周日上午B

《法律基础与实务》第1次平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而非认可的B.法是由国家认可的、而非制定的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法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

2.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

A.英国宪法B.美国宪法C.法国宪法D.俄国宪法

3.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必须是公开的,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法律原则上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这项原则在法学上也被称之为“从新原则”

C.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D.法律生效后,必须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否则,“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4.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最早实行宪政的英国宪法B.以《独立宣言》为先导的美国宪法

C.苏俄宪法D.以《人权宣言》为其序言的法国宪法

5.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

()

A.特别行政区的法B.行政法规

C.经批准承认参加的国际条约D.共产党的政策

6.某甲于1996年7月到某地办事,从此下落不明,其妻想要求法院宣告他失踪。

根据民法规定,她必须要在她丈夫下落不明满()年后才有权提出。

A.1年B.2年C.3年D.4年

7.法是以()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国家意志性B.权利义务B.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

8.下列部门法中,属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法典的是()。

A.宪法B.刑法C.民事诉讼法D.行政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而非认可的B.法是由国家认可的、而非制定的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法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

2.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

A.宗教信仰自由B.结社自由

C.言论、出版自由D.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3.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关于法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法要求以国家的名义创制和颁布

B.法的适用范围以国家主权为界域

C.法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D.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

5.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非经人大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A.拘留B.逮捕C.任何案件的法院审理D.刑事审判

6.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法律效力不同B.法律内容不同C.表达形式不同D.制定程序不同

7.下列哪些权利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

A.言论自由B.宗教信仰自由C.批评建议权D.选举权

三、名词解释

1.法

2.法的渊源

3.宣告死亡

4.行政相对人

5.行政权力

6.行政行为

四、判断分析题

1.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

2.一般来讲,法不应溯及既往,不应适用于法律生效前的行为。

()

3.某人从书店买了一本书。

这本书既然已归他所有,他当然也享有了这本书的知识产权。

()

4.王某拖欠他人5万元的债务,债权人起诉至法院。

由于王某是全国人大代表,所以,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王某可不接受民事审判。

()

5.行政主体所拥有的行政权应属于权力性质,而不是权利。

()

五、案例分析题

1.李甲14岁,某中学初二学生。

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甲看到某商场正在进行有奖销售,奖券为20元一张,最高奖金额为5000元,他便买了一瓶价值20元的洗发水,领到一张奖券。

几天后,抽奖结果公布,李甲所持奖券中了最高奖,李甲非常高兴,急忙把中奖的消息告诉了母亲王乙,母子二人马上去商场兑了奖,王乙把这5000元钱放到家中的柜里。

李甲一直想要台电脑,妈妈王乙总说没钱,李甲见现在有钱了,就又提出要买台电脑,王乙说:

“我和你都不懂,等你爸出差回来再买吧”,李甲以为妈妈又在骗他,就说:

“反正是我的钱,我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王乙说:

“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得这么些钱呢,这钱就是爸爸妈妈的,应该由爸爸妈妈来支配”,李甲暗自生气,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拿了5000元钱到商场买了台电脑。

见儿子抱回一台电脑,王乙急了,立刻拉着李甲来到商场,说李甲买电脑没有征得父母同意,要求退货。

售货员说只有电脑质量不合格才予退货,现在电脑质量没问题,无法退货。

问题:

(1)本案奖金究竟应归谁所有?

(2)李甲购买电脑的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他父母能否要求退货?

 

《法律基础与实务》第2次平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法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人是一种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

B.法人是指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正职负责人

C.法人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自然人

D.法人一般而言就指的是国营单位,而不包括非国有企业

2.丙有电视机要卖,乙自作主张向丙声称:

“我要,我可以代甲赊销。

”丙不放心,托人将这事告诉了甲,但甲一直未作明确表态。

乙以甲的名义与丙订立合同后,乙很快售完了电视机,人却不知去向,而甲此时又以丙系无权代理为由拒绝支付货款。

根据民法的有关规定,丙的损失应由()。

A.甲向丙负责B.丙自己负责C.乙向丙负责D.甲、乙分别向丙负责

3.李小姐在成衣店加工连衣裙两条。

取连衣裙时,李小姐发现钱没带够,经与店主协商约定:

李小姐可以当即取走连衣裙,但须将李小姐的手表留下,过两天来交加工费时一并取回手表;如李小姐逾期不来交服装加工费,店主可以将手表变卖以受偿其债权。

由此分析,成衣店对李小姐的手表享有()。

A.质押权B.抵押权C.留置权D.使用权

4.假设你的同事未经你同意,以你的名义向商店订购了一台你正急需的打印机。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你同事的这一行为未经你的授权,所以这个订购行为当然无效

B.以为打印机正是你急需的,你的同事是在好心帮你,所以,行为当然是有效的

C.这一行为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你的追认或拒绝

D.如果你对此一直未予以明确表态,则意味着你表示同意

5.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合同一方当事人在合同成立时或合同履行前,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一旦有一方因不履行合同而违约,其罚责效力即予体现。

这种担保方式指的是()。

A.定金B.违约金C.订金D.预付款

6.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

当事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不得欺诈、胁迫对方当事人,双方不得恶意串通实施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的行为。

这一规定是民法()原则的体现。

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等价有偿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7.某乙现年25岁,工厂工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他可根据()的规定,请他父亲以他(乙)的名义买一幅名画。

A.委托代理B.法定代理C.指定代理D.复代理

8.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而致人损害的,受害者()。

A.只能要求制造商承担责任

B.只能要求销售者承担责任

C.可以要求制造者承担责任,也可要求销售者承担责任

D.若是由于仓储、运输所致,必须向仓储者或运输者提出请求

二、多项选择题

1.行政法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以下特点()

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B.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多样

C.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D.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

2.以下哪些人肯定属于监护制度所保护的对象?

()

A.高位截瘫的成年残疾人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C.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D.正值17周岁的高三学生

3.某甲今年15周岁,他用口头协议的方式将自己价值一万余元的钢琴卖给某乙。

因某甲身高体健,某乙并不知道某甲尚未成年。

该协议()

A.因主体资格欠缺而效力待定B.属重大误解

C.因形式不合法而无效D.某乙在某甲的父母表态前(经催告后的一个月内),可以撤销该协议

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亲属中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有()

A.叔叔、舅舅B.兄弟姐妹C.孙子孙女D.外公外婆

5.假设你的同事未经你同意,以你的名义向商店订购了一台你正急需的打印机。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你同事的这一行为未经你的授权,所以这个订购行为当然无效

B.因为打印机正是你急需的,你的同事是在好心帮你,所以,行为当然是有效的

C.这一行为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你的追认或拒绝

D.如果你对此一直未予以明确表态,则意味着你表示拒绝

6.公民甲因遭受他人不法侵害而造成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可以请求加害人赔偿的范周包括()

A.甲的医疗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

B.甲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C.亲属因探望甲而误工损失的费用

D.甲的丧葬费和甲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

7.下列权利中,只能由自然人享有、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得享有的是()

A.生命健康权B.肖像权C.著作权D.名誉权

8.关于法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法人是一种具有独立的民事主题资格的组织

B.法人是指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正职负责人

C.法人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自然人

D.法人一般而言就是指的国营单位,而不包括非国有企业

三、名词解释

1.行政处罚

2.行政复议

3.行政赔偿

4.民法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5.公民

6.要约

四、判断分析题

1.只要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都是行政行为。

()

2.法人应以自己独立的财产对外承担责任,并且不以自己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为限。

()

3.甲公司所属的办公楼顶所悬挂的招牌脱落,砸在行人乙的头上造成乙当场死亡。

在通常情况下,甲公司应该对乙的死亡承担全部责任。

()

4.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合同一方当事人在合同成立时或合同履行前,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一旦有一方不履行合同,其罚则效力即予体现。

这种担保方式指的是订金。

()

5.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是无效的合同,对当事人不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

()

五、案例分析题

1.甲受权张某与乙谈判,协商一桩买卖。

为此,张某多次与乙接洽。

后来,机经观察,对张某的办事能力产生怀疑,遂告知张某,别再与乙接洽了,其代理权已被撤消,甲将亲自与乙协商,做成这笔买卖。

对这一变故,乙毫不知情。

张某对此十分不满,为证明自己的能力,继续与乙协商,并很快签下了合同。

甲知悉此事,为时以晚,细看合同,发觉对自己十分不利,遂表示张某系无权代理,自己拒绝追认,合同无效。

乙则主张自己并无过错,合同应当有效。

、问:

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应如何处理?

 

《法律基础与实务》第3次平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刑事责任。

A.不负B.应当负C.可以负D.应当减轻

2.小王将邻居家的10000元现金偷回家中,经家人规劝,小王后悔,在邻居未发现时,又偷偷将该10000元现金放回原处。

小王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不作为犯罪处理

3.某研究所在装运存有放射性物质的铅箱时,一只箱子从车上掉了下来,吴明(8岁)看见后,即取出箱中的放射性物质玩耍,结果因过量吸收放射性物质而得病。

对于吴明的医疗费和其他必要费用的承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全部由吴明的监护人承担B.应全部由某研究所承担

C.主要由某研究所承担,吴明的监护人适当分组

D.主要由吴明的监护人 承担,某研究所适当的分担

4.以下那些情况是肯定不负刑事责任的:

()。

A.15周岁的人实施的数额较大的盗窃行为B.酗酒的人犯罪的

C.又聋又哑的人犯罪的D.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

5.对于应当叛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叛处()。

A.无期徒刑B.死刑缓期1年执行

C.死刑缓期2年执行D.死刑,缓期2年

6.甲为非法占有乙的贵重财物,频频向其劝酒,用酒精将乙灌醉,乘乙酒醉熟睡之机,甲将乙的财物拿走。

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B.抢劫罪C.侵占罪D.贪污罪

7.甲对乙的手机心仪已久。

某日,甲在与乙喝酒时,甲故意将乙灌醉,然后将乙的手机拿走。

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B.诈骗罪C.抢劫罪D.侵占罪

8.甲在乙盗窃前答应帮助其销赃,乙实施了盗窃后将赃物交给了甲。

甲、乙的行为()。

A.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B.构成销赃罪的共同犯罪

C.分别构成不同的犯罪D.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

1.张某临终前(神志清醒),将自己指间的一枚钻戒取下,当着医生和护士的面,放在日夜陪伴自己的保姆小王的手中,并说是给她留作纪念的,感谢她对其无微不至、亲人般的关怀和照料。

小王含泪收下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和小王之间的行为应适用合同法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B.张某和小王之间的行为应适用继承法关于财产遗赠的法律规定C.如果张某在其先前的遗嘱中已将这枚钻戒留给自己唯一的女儿,那么,小王是不能合法取得这枚钻戒的D.即使小王才17周岁,也不影响她合法取得这枚钻戒

2.以下哪些情况行为人是肯定须负刑事责任的()。

A.15周岁的人实施的数额较大的盗窃行为B.酗酒的人犯罪的(成年且精神正常)

C.又聋又哑的人犯罪的(成年且精神正常)

D.间歇性精神病人实施的严重伤害他人的行为(行为时正值发病期间)

3.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死刑B.无期徒刑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管制

4.张某实施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A行为,并造成了一定后果,社会影响较坏。

但这一行为在我国刑法上没有明确规定,只有关于B罪的规定与A行为最为接近。

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对张某不得定罪,因为必须遵循“罪刑法定”这一刑法的基本原则

B.对张某应该定罪,即定为B罪,因为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类推

C.对张某应该定罪,只要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就应该严厉处罚

D.对张某不得定罪,因为他的行为没有触犯刑法

5.张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张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张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张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

乘张某昏迷之际,王某拣起张某的三角刮刀朝张某的左胸猛刺数刀,致张某死亡。

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依照无限防卫权的规定,不负刑事责任

B.王某在张某昏迷前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之后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C.王某在张某昏迷前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之后的行为不再是防卫过当

D.王某必须对张某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6.公开审判是保障审判民主性和公正性的重要措施。

但是,审判公开是有——定限制的,根据法律规定,以不公开的方式审理的案件有()。

A.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B.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C.涉及未成年人犯罪D.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7.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先予执行的案件有()。

A.王某诉其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案件B.周某诉郑某承担违约责任的案件

C.赵某诉孙某给付医疗费的案件D.李某诉其所在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

8.关于两审终审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两审终审制,是我国诉讼的基本制度

B.一个案件经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即告终结

C.任何案件必须经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才能终结

D.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其判决即使经过二审也还未生效,还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

三、名词解释

1.民事权利

2.所有权

3.犯罪预备

4.犯罪中止

5.罪刑法定原则

6.合议制度

四、判断分析题

1.依据刑法规定,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一律不得适用死刑。

()

2.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利益的权利,即权利人的胜诉权消灭。

权利人的实体权利也因法律不予保护而消灭。

()

3.公开审判是保障审判民主性和公正性的重要措施,所以,凡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一律须公开审理,允许公民到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绝无例外。

()

4.公诉案件的公诉人负有举证责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负举证责任。

()

5.民事诉讼中的执行程序是将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予以执行的必经程序。

()

五、案例分析题

甲了解到,邻居王某最近出高价购得一批名画,有几幅就挂在客厅里。

某日,乘王家全家出去赴宴的机会,甲欲去王家偷那几幅值钱的名画。

他刚从外墙翻入王家的客厅准备实施盗窃,忽然听到有响声,以为有人进来,急忙逃走。

实际上并没有人来,是风引起的声响。

请问:

(1)甲是犯罪中止吗?

为什么?

(2)甲的行为是犯罪吗?

应如何处理?

为什么?

 

《法律基础与实务》第4次平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在他15周岁生日那天,实施了一行为,后被法院判为有罪,这一行为可能是()。

A.盗窃了价值10万余元的财产

B.实施故意伤害行为,致人轻伤

C.因过失伤害行为而导致他人死亡

D.实施抢劫,劫得人民币500元

2.下列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的是()。

A.剥夺政治权利B.管制C.没收财产D.罚金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可引起()。

A.第二审程序B.复核程序C.审判监督程序D.执行程序

4.下列关于民事诉讼调解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解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表现,所以无需经原、被告同意

B.调解可以在案情事实尚未查清时进行

C.调解只适用于一审程序

D.如当事人拒绝调解或调解不成,就应结束调解,及时作出判决

5.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法院的一审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在法定期限内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判决并予以纠正的行为,被称之为()。

A.申诉B.上诉C.公诉D.抗诉

6.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权行使侦查权。

A.公安机关B.人民法院C.国家安全机关D.人民检察院

7.在行政诉讼中,关于举证责任的承担,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谁主张,谁举证B.由法院主动调查取证

C.主要由行政主体负举证责任D.主要由行政相对人负责举证责任

8.一审判决送达后,当事人在上诉期内未提出上诉。

而原审人民法院发现判决确有错误,原审人民法院应当()。

A.告知当事人提起上诉B.按第二审程序处理

C.按审判监督程序处理D.不予处理

二、多项选择题

1.张某在民事诉状中称:

李某在某地某时将其打伤,现要求李某承担由此引起的损害赔偿。

但张某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李某将其打伤的。

李某则辩称自己从未伤害过张某,但也无法证明自己当时一人在家中睡觉,不可能伤害张某。

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举证责任由张某承担,若不能举证,将承担败诉的风险

B.举证责任由李某承担,若不能证明自己当时确在自己家中,则将承担败诉的风险

C.本案的举证责任应由公诉人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负举证责任

D.张某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2.关于民事诉讼中的执行程序,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B.执行程序不是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C.执行程序开始的条件之一是当事人的申请

D.所有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人都与执行程序相关

3.起诉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A.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B.有明确的被告

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D.有书面诉讼

4.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这一原则包含以下内容()

A.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B.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共同行使

C.人民法院判决任何人有罪,必须依法判决

D.未经依法判决,人民法院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总称。

这五项原则是()共同倡导的。

A.中国B.印度C.泰国D.缅甸

6.如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将一美国人杀死,后逃亡日本,应如何提出引渡请求?

()。

A.中国可以向美国提出B.美国可以向中国提出

C.中国可以向日本提出D.美国可以向日本提出

7.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规范形成的方式和表现的形式。

以下哪些是国际法的主要表现形式,也即国际法最主要的渊源()。

A.国际条约B.国际习惯C.一般法律原则D.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材料

8.甲国公民Y合法居住在乙国,根据国民待遇原则的通常做法,Y在乙国境内肯定可以享有()。

A.进行诉讼的权利B.参加选举的权利

C.参加民事活动的权利D.参加继承的权利

三、名词解释

1.辩护

2.回避制度

3.外国人的国民待遇

4.国家领土

5.引渡

四、判断分析题

1.联合国为实现宪章所规定的宗旨,设有五个主要机构,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由联合国大会投票选出的15个不同国籍的独立法官组成。

():

2.使馆所保护的利益是全面性的,活动范围是接受国全境;而领馆保护的利益则是地方性的,活动范围一般限于有关的领事区域。

()

3.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常任理事国是不经选举和永久担任的,他们现在是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和德国。

()

4.国际法的效力源于超越国家的“世界政府”对规则的制定。

()

5.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纷纷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表示祝贺,并表示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这在国际法上即为“对新国家的承认”。

()

五、案例分析题

某日深夜,王某下班回家。

歹徒张某持三角刮刀欲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奋力反抗,终于夺下张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张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张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

王某气恼万分,不肯罢休,随后持三角刮刀向张某左胸猛刺十数刀,致其死亡。

问:

(1)王某导致张某昏迷的行为属什么性质?

为什么?

(2)王某在张某昏迷后又将其刺死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为什么?

(3)假设由于王某用力过猛,张某头部着地,当即死亡,王某又该承担什么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