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态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7823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生态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旅游生态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生态学.docx

《旅游生态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生态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生态学.docx

旅游生态学

1、生态学是研究_生物与环境_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因子的是_地形_阳光

地形

水分

温度

阳光

3、生物群落概念可以理解为同一时期特定区域内生活一起的所有物种的种群组合

4、循环型旅游时产业生态学思想在旅游中的应用,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身心和谐”的旅游活动。

遵循的_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_3R原则。

5、复合生态系统概念最早由马世骏先生提出,是_社会系统、经济系统、自然系统_性质各异的系统,有着各自的结构、功能、存在条件和发展,但它们各自的存在和发展又受其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制约。

6、旅游生态学是随着区域和全球生态破坏的加剧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而发展起来的_生态学_分支,属于_自然科学_范畴。

7、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_生态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_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8、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_环境_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生物质能_。

生物质能

石油

天然气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岩溶风景地地貌的是_湖南崀山_。

云南石林

广西桂林

湖南崀山

湖南黄龙洞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是_生物资源多样性_。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物资源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12、下列选项中,不能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是_物种进化_。

人类干扰

自然灾害

近亲繁殖

物种进化

13、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属于其基本功能的是_生物富积_。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富积

信息传递

14、旅游生态学是把人类的旅游活动及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_相互联系_,协同演化、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的科学。

15、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三个关系圈的集合,其核心圈是_人类_,第二圈是生态基,第三圈是生态库。

16、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有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_沉积岩_覆盖地球表面积的75%。

17、我国有大量风景地貌,黄山属于_花岗岩风景地貌_。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是_生物资源多样性_。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物资源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19、不是旅游景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是_管理不善_。

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

土壤破坏问题

管理不善

20、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的是_资金流动_。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资金流动

21、从太阳辐射能到被生产者固定,在经草食动物,到肉食动物,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过程:

各营养级消费者不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能量载体的连续方向是_太阳—自养生物—异养生物—环境_。

太阳→自养生物→异养生物→环境

太阳→植物→动物→环境

太阳→动植物→人类→环境

太阳→动植物→微生物→环境

2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包括_各种绿色植物_、蓝绿藻和光合细菌。

23、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响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_反馈调节_。

24、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_同种生物的所有_个体的集合。

25、在生态系统中,每一个营养级可以吧它获得的_10%_左右的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而仍能保持自身的基本稳定。

26、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都是由运动者的物质构成的。

并在地球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建立起来了各种_循环体系_。

27、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对_长波_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

28、生态系统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包括光信息、声信息、电信息和_磁信号、色信号_。

29、厄尔尼诺,其缩写为ENSO,是大尺度的_气候异常_现象,它在全球尺度上影响生态学系统,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30、生态旅游是指旅游者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同时能够达到_保持生态平衡_的旅游。

生态旅游不但是对自然景物的观光和游览,而且强调被观光的对象不受到损害,旅游者受到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的启迪,反映了人们保护自然的要求和责任。

31、一些有毒物质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其浓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_富集_。

32、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太阳辐射能_。

33、食物链中的各营养层次称为_营养级_。

3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油生产者,消费者和_分解者_。

35、旅游生态系统是以旅游活动为目标的生态系统,它通常包括旅游人口和_旅游环境_两大部分。

36、导致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气体是_二氧化碳_。

37、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生物小循环和_地质大循环_两方面。

生态系统的特征

答:

动态特征,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特征,稳定平衡的特征,对外开放的特征。

旅游生态学的特点

答:

综合性强,有独立的学科体系,学科重点突出,目的明确,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正面影响

答:

有利于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有利于加强景区保护,有利于旅游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进步,促进科学和教育的发展,促进开放。

我国旅游景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答:

1、环境污染严重。

2、有些景区的旅游资源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毁损或发生退化。

3、不少景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明显衰退。

4、景区原生文化受到威胁。

5、超负荷接待降低游兴。

6、景区出现城镇化,商业化。

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盒生态建设的途径

答:

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沿着简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科持续利用和旅游也克持续发展的途径向前发展。

旅游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流

答:

人流,物流,能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然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功能流。

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内涵

答:

1、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1)、生态保护内涵:

尽量减少对景区内土地的占用,尽可能保持景区内的原始性,自然的状态,保护景区内原生地质地貌;保护景区的生物多样性,使原来栖息在景区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的干扰与威胁;尽可能减少景区内由于人的活动而产生对水、大气和土地的污染,并处理好包装废弃物、生活污水、废弃和废渣等污染。

2)、文化保护内涵:

对景区当地的民族与地方传统文化加以研究、继承和提高,不要过度商业化;不要任意迁出景区内原住居民和改变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对景区内体现宗教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的古建筑群和古代艺术珍品要重要保护;由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旅游者带来的外域文化,不可避免地要与景区本土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流,并导致形成景区文化的多元化现象,但在吸收外域文化精华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本土文化的本底,发扬本土文化的优良的有特色的传统,同时摒弃外域文化的糟粕。

3)、美学保护内涵:

保护景区的自然美,同时保护已有的人工美。

2、景区生态建设的内涵:

是人队景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适当经行调整、兴建和修复,以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的行为,生态建设主要以实施生态工程的方式进行。

景区的管理者,在保护好景区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的前提下,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生态建设,这是一种对景区生态环境积极的保护行为。

 

生态系统中能量以什么形态存在

答:

辐射能,化学能,化合物中存储的,机械能,运动的物质含有的,电能,生物能。

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生态环境负面影响

答:

对景区自然资源造成损耗,,岁景区自然资源造成污染,不利于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冲击旅游区原生生态文化并带来文化污染,刺激景区物件上涨,增加某些疾病传播的机会。

臭氧层破坏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答: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破坏DNA,皮肤病,白内障。

对陆生职务的影响:

产量和质量下降。

对材料的影响:

加速老化。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

旅游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

社会功能(控制,生产,生活)。

经济功能(生产,供给,接纳)。

自然功能(供给,接纳,还原再生)。

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答:

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

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协调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评价可持续发展时必须坚持系统相关的原则。

从环境系统和人类系统相互影响的角度去考虑,通过对生态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的度量,看人类系统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人类各子系统之间及环境各子系统之间是否协调。

在现今的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的过度耗损及其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我国既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同时又是一个“人多物薄”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主要资源量明显不足,构成了人口与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可耗竭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与可再生资源的增殖补充,并适当利用国际市场适时进口一些稀缺资源,尽量维持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水平。

在经济建设中,一定要克服以高昂的资源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错误做法,加快由粗放型的资源配置模式向集约型的资源配置模式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资源基础。

利用经济手段实施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按照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通过市场机制,将环境成本纳入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促使污染、破坏环境资源者,从全局利益出发,选择更有利于环境的生产经营方式。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征收环境费制度环境费是根据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由国家向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或个人,依照其开发、利用量以及供求关系,收取相当于其全部或部分价值的货币补偿。

2、环境税收制度环境税是国家为了保护环境与资源,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或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的一种税种。

3、财政刺激制度,财政补贴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很大。

不适当的政策性补贴会加重环境资源的污染与破坏,而背离可持续发展目标。

但向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推广环境无害化技术的企业赠款或贴息贷款,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4、排污权交易环境纳污能力作为一种十分稀缺的特殊自然资源和商品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政府通过发放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将一定量的排污指标卖给污染者,实质上出卖的是环境的纳污能力。

这种环境资源的商品化,可促使污染者加强生产管理,并积极利用清洁生产技术,以降低资源的消耗量,减少排污量,从而可促进可持续发展。

5、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还有押金制、执行鼓励金和环境损害责任保险等,。

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克服各种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总之,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

乡村旅游生态化评价的意义

答:

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对乡村旅游生态化程度进行衡量,前期资料的收集可全面了解该地乡村旅游生态化的实际情况,相关代表打分可让这些情况被相关群体知晓,评价结果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目的地乡村旅游规划、管理、乡村性、本地化程度及对当地贡献等多个方面的现实状况,并可以对乡村旅游生态化总体程度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1、便于纵向比较一地或横向比较多地生态化程度;2、可以作为一种绩效考评,更大的意义在于找出先进地区的良好做法与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通过各地相互沟通,交流经验,能促进整个区域乡村旅游生态化程度的提高;3、通过评价可得知目的地乡村旅游存在的不足之处,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生态意识,而且能促进目的地乡村旅游全面、协调发展,最终提高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生态化程度。

 

我国旅游景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答:

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1、人口问题越来越严重;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老龄化人口比例增大;就业人口迅速增加;流动人口急剧增长。

2、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极地冰融化、海洋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最终导致全球气候的大规模变化,加快了荒漠化进程,导致无常的旱涝灾害,影响农、林、渔业的生产等。

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频繁,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一些自然灾害。

4、大气层臭氧洞变大。

5、森林退化和水土流失加重,导致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加剧水旱洪涝灾害,使生态环境恶化。

6、荒漠化和土地退化。

7、酸雨。

8、洪涝和缺水时有发生。

水富营养化与水中哪些物质有关?

如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答:

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中的氮、磷等物质有关进入湖泊、河口,引起藻类植物及其他浮游物的繁殖。

解决方法:

控制外源性物质输入。

减少内源性物质负荷。

利用水生生物吸收氮、磷。

利用化学药剂杀藻类。

挖掘底部泥可以减少内在污染。

生态系统中能量以什么形态存在?

答:

辐射能,化学能,化合物中存储的,机械能,运动的物质含有的,电能,生物能。

 

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答: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直接沉降到水体表明发生算话作用经过树冠、土壤之后进入生物体。

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

导致土壤酸化。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对建筑物和艺术品的危害。

生态系统的信息有哪些类型?

以什么方式传递?

答:

物理信息:

光,生,电,磁。

化学信息:

动植物之间,动物之间,植物之间。

行为信息:

行为传递。

营养信息:

食物和营养的养分供应。

乡村旅游生态化评价步骤有哪些?

答:

1、明确目标。

2、简历层次结构模型。

3、构造判断矩阵。

4、层次单排序。

5、层次总排序。

6、一致性检验。

低碳经济与温室气体的关系

答: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其核心内容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

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使用低碳产品,运用低碳技术,开发低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或者达到温室其他零排放。

总之,地毯经济越发展温室气体就越少。

论述生态系统的特征

答:

动态特征,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特征,稳定平衡的特征,对外开放的特征。

论述生态风险评估与生态规划

答:

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

利用生态学、环境化学及毒理学的知识,定量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负效应的概率及强度的过程。

一般分为以下过程:

1)制订计划,根据评价内容的性质、生态现状和环境要求提出评价的目标和评价重点;2)风险的识别,判断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及其范围;3)暴露评价和生态影响表征,分析影响因素的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中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4)风险评价结果表征,对评价过程得出结论,作为环保部门或规划部门的参考,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的依据。

生态规划:

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生态规划的生态规划的生态规划的生态规划的目的:

舒适、优美、清洁、安全、高效。

程序:

确定规划范围和目标;生态调查:

根据规划目标综合分析,提取上一部收集的资料;进行适宜度分析,确定适应性等级;综合适应性图的建立。

内容: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环境容量与生态适宜度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环境保护规划;人口适宜容量分析;产业结构与分布调整规划;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论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答:

(一)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都是由运动着的物质构成的。

并在地球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建立起来了各种循环体系。

其中碳、氢、氧、氮、硫、磷等的循环是生态系统基本的物质循环。

锰、锌、铜、钼、钴、钙、镁、钾等微量元素,也在生态系统中的构成了各自的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运动是双向或循环的,一方面,这些物质通过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和转化,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各种有机物质经过分解者分解归还环境后,可被生物再次利用,同一种物质可以被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多次利用。

物质的这种周而复始地流动过程,叫做物质循环。

循环过程中,物质可在生物或非生物环境暂时滞留(固定或贮存)一定数量,这种滞留一定量物质的生物或非生物环境,称为库。

元素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称为流。

物质循环可在三个层次上进行:

1、生物个体层次的物质循环指营养物质被任一生物个体吸取使用后,经过分解者分解归还于环境供生产者使用。

2、生态系统层次的物质循环指营养物质经初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使用后,归还于环境供生产者使用。

也称为生物小循环。

3、生物圈层次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型循环、气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二)物质循环的途径

1、微生物与碎屑消费者分解途径。

2、动物排泄与生物自溶途径。

3、菌根共生途径。

4、风化和侵蚀途径。

5、人工途径。

几种主要物质的循还

气体型循环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有气体形式的分子参与循环过程;循环速度快,例如CO2、N2、O2等。

沉积型循环贮存库是岩石、土壤和沉积物;没有气体形式的分子参与循环过程;循环速度慢,时间以千年计算,例如P、Ca、Mg等。

水循环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离不开水循环的推动。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质污染和降水;围湖造田;过度利用地下水;植被破坏:

兴建大型水利工程

碳循环碳的重要性:

生命元素、能量流动。

碳库:

海洋和大气、生物体碳的存在形式:

CO2,无机盐,有机碳,单质。

主要循环过程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

大气和海洋间的CO2交换碳酸盐的沉淀作用人类活动对碳循环造成严重影响,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1、氮循环。

2、氮的重要性。

3、氮库:

大气、土壤、陆地、植被。

4、生物可利用的氮的形式:

NO3-、NO2-、NH4+。

5、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工农业活动;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亚硝酸盐,(高铁血红蛋白症);食物、蔬菜中亚硝酸盐的累计,亚硝酸胺。

磷循环磷循环属典型的沉积循环;磷以不活跃的地壳作为主要贮存库。

磷的循环过程1、岩石经土壤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农田中施用的磷肥,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2、沿食物链传递,并以粪便、残体或直接以枯枝落叶、秸秆归还土壤。

3、含磷有机化合物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变为可溶性的磷酸盐,可再次供给植物吸收利用,这是磷的生物小循环。

4、一部分磷脱离生物小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动植物遗体在陆地表面的磷矿化,磷受水的冲蚀进入江河,流入海洋。

汞循环

 

论述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暖

空气污染

生物多样性丧失

淡水危机

废弃物

人口迅速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