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811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

(二)建设地址:

重庆市长寿区晏家工业园区机电材料园

(三)项目业主:

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

(四)项目性质:

技术改造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1、维修改造厂房6600㎡;

2、购置进口国产设备共69台套,其中,从日本进口镗铣加工中心等53台套。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17841万元(用汇1604.5万美元);

资金来源于业主自筹。

(七)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工期为14个月(2014年10月—2015年12月)。

二、业主简介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处重庆市井口工业园,法定代表人:

张兴海。

小康工业是一家集微型汽车及其发动机、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制造类企业,下辖小康动力、淮海动力、小康部品、小康进出口等多家全资子公司,以及与东风公司合资成立的东风小康,现已形成包括微客、微卡、紧凑型MPV在内的微车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的生产销售服务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公司发展战略是创建百万量级且富有竞争力的汽车集团。

东风小康目前拥有湖北、重庆两大生产基地,四个拥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的整车制造工厂,产品包括微型货车、微型客车、紧凑型MPV,形成K、V、C和东风风光四大系列。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1年—2013年公司微车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列行业“前三甲”。

公司一直专注于汽车发动机的核心技术突破与发展。

公司全资子公司淮海动力通过与国内、国际研发机构展开技术合作,产品线由原来的AF系列的EQ465、EQ474两个产品,逐步扩充升级到现在AF、BG、DK三大主要系列汽油发动机产品,其中DK系列主要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同时致力于双燃料、新能源、节能型动力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与国际小排量柴油发动机领跑者菲亚特进行合作,引进“小排量、低油耗、高性能”的领先柴油发动机技术。

公司及子公司相继获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机械工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全国就业先进企业、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重庆市民营企业50强、重庆市企业集团纳税50强、重庆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重庆市出口知名品牌等荣誉。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捐赠、光彩扶贫、抗震救灾等活动。

 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系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于2004年5月成立。

公司主要从事节能、环保、高性能的小排量汽车动力总成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等业务,致力于提供动力总成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主要以AF、BG、DK、SFD系列发动机为主,其中涉及百余品种,拥有行业领先的铸造生产线和曲轴箱、变速器等零部件加工线。

生产经营管理上,公司导入了精益信息化生产管理模式,深度推进ERP系统,开发了MES生产管理系统,公司通过了IS16949质量体系认证,拥有现代化的监测设备,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公司是东风、长安、力帆、哈飞、昌河铃木、瑞驰等国内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的零部件专业供应企业。

多项产品被列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重庆市重点新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386余项。

公司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晏家工业园,目前拥有员工上千人,其中技术研发数百人。

公司与国际小排量柴油发动机领跑者菲亚特进行合作,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小排量动力总成核心竞争力,成就节能环保小排量动力总成供应商,满足各方合作伙伴的需求,并紧密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三、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原国家计委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及政策;

3、业主提供的工艺资料,公用设施资料及财务报表等基础资料;

4、业主对项目建设的主要意见及预期目标。

(二)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我国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业的有关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力求技术领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调整规划;

3、严格执行现行的防火、防爆、防毒、防尘、防腐、防震、防静电、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国家和地方颁布的规范、法规与标准;

4、充分注意节约劳动力,提高人员劳动生产率;

5、考虑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编制内容

报告内容涉及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产品市场预测、技术、设备及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建设进度,建设投资估算及风险分析等方面。

报告对本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

五、初步结论

(一)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第十四“机械”第20条:

“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精密铸锻件”条目。

(二)本项目的技术含量高、引进的进口设备水平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且精度高,效率高,产出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且经济效益好,是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提升产品档次、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大技改项目。

(三)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利用公司现有厂房和公用动力配套设施等资产,按拟建规模和产品技术要求,分层次地适当补充先进技术、装备和检测装置,力求以较少的技改投入,实现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盈利能力。

技改方向是明确的、措施是得当的,工艺方案和设备选型与拟建规模和产品技术要求是相适应的,技术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四)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本项目实施后年产30万台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铸造件,年产销售收入104430万元,新增39741万元;利润7792万元,新增1141万元;税收2872万元,新增421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个,经济效益较好,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项目建设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完善;项目运营对环境影响较小,三废排放量小,产生的废气、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达到环保要求,环境评价可行。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而可行的。

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7841

 

1.1

其中:

建设投资

万元

15431

 

1.2

基本预备费

万元

1500

 

1.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910

 

2

资金筹措

万元

17841

 

2.1

其中:

企业自筹

万元

17841

企业自有资金

2.2

银行借款

万元

0

 

3

年销售收入

万元

39741

正常年份

4

总成本费用

万元

35138

正常年份

5

新增税收

万元

2872

正常年份

6

年净利润

万元

1141

正常年份

7

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

25.90

 

8

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

万元

14658

 

9

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

4.91

含建设期

10

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

20.93

 

11

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

万元

8894

 

12

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

5.64

含建设期

14

总投资收益率

%

24.28

正常年份

15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18.73

正常年份

16

盈亏平衡点(BEP)

%

65.29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一)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顶端,也可以说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

其带动主要行业有钢材、石油、有色金属、天胶、布料及其他材料行业,下游行业主要是整车装配行业和维修服务行业。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下游整车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整车消费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且发展趋势良好,不断转型升级,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100万辆,全年累计生产汽车2211.68万辆,同比增长14.76%;销售汽车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87%。

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延续2012年发展态势,保持平稳增长。

汽车产销稳中有增,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国巨大的整车消费市场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进入中国。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湖北地区、中西部地区五大板块,整个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实力大幅提升,出现了一些在细分市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业盈利性稳定在高位。

2012年与2013年的息税前利润利润率都为6.5%。

供应商获利最大的领域为底盘、传动系统与轮胎,而内饰部件领域利润却会进一步萎缩。

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带来的高利润,突出地表现在底盘、传动系统及轮胎行业。

这意味着汽车后市场规模巨大,利润不断攀升,很多产品如轮胎在后市场上的利润远高于整车市场。

在利润的驱使下,国际零部件企业如博世、电装、大陆等也纷纷加快进驻中国售后市场的步伐。

根据2013年末74家在沪、深股市上市的零部件企业三季度报分析,7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总营业收入约为2522.38亿元,超7成的企业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同期稳定增长。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供应商的利润较高,但是未来面临的挑战也很多。

(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我国品牌汽车零部件品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水平与外资企业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仍停留在粗放式的传统管理生产方式阶段,缺乏对工艺系统研究和持续改进,过程控制能力不足,质量不稳定,产品一致性差,很难形成高质量的产品。

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发展,除了拼产品技术创新,更要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功夫。

  行业发展,标准先行,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近年来不断完善,让人们看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希望。

2013年出台的多项利好政策也在有力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

2013年8月26日,五部委发布《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宣布开展“以旧换再”试点工作,将再制造发动机、变速器等产品列为重点项目。

9月16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北京-西藏行”启程,通过实际道路测试,检验零部件再制造产品质量。

11月21日,工信部印发《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

与此同时,2013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多项标准发布或指定。

  2、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

  产品技术实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国外零部件企业的实力来自于巨额的研发投入和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一直有所欠缺。

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普遍采用“来图加工”的模式,即汽车厂商将产品数据和图样提供给供应商,后者按照图样进行生产制造。

多数企业没有完全产品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市场大多为中、低端,高端很少;在汽车电子电控技术方面,尤其涉及动力系统、油耗、排放、安全等电控零部件方面技术落后,部分领域空白。

面对未来汽车能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以及节能、环保、安全要求的日益严格,要求零部件企业不仅拥有基本的开发能力,还应拥有超前技术开发能力。

为此,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将受到更大考验。

  但随着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零部件企业逐渐加大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根据中国汽车报整理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排行前30名企业的2012年报中有关研发投入的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2.70%,投入金额平均为2.44亿元。

其中,潍柴动力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4.14%,总金额19.96亿元。

云内动力2012年研发投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2.15%,还加大了对“D25TCI电控共轨项目”、“欧5柴油机开发”等研发项目的投入。

研发投入增加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近几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涌现出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如缸内直喷技术、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双离合变速器技术等,近几年涡轮增压技术也得到不断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建设汽车强国将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绿色、环保、高效、安全是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为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必须协同整个汽车工业转型发展,今后一段时间将紧紧围绕零部件发展战略、转型升级、政策研究、技术创新、标准法规、整零合作、共性平台建设、产业国际化、产业集群发展和行业务实服务等方面努力。

(三)发展趋势

  1、整零之间的战略关系进一步优化

  全球汽车行业的整零关系分为三类,一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平行发展模式。

零部件企业独立整车企业之外,零部件企业自由竞争;二是以日韩为代表的塔式模式,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是利益共同体,会有很强的资本合作关系;三是中国最早的一汽、东风公司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即零部件附属于整车企业,目前在中国现在仍有部分企业是这种模式。

然而整零关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

现在欧美企业也是特别强调整车和零部件共同合作的关系;在日韩整车企业中,也有全球化采购零部件的倾向。

现在,整车厂对零部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整车厂所要求的零部件企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零部件供应商,而是能够给整车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特别对供应商系统的集成能力、创新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零部件企业在先进技术开发的早期,就与整车厂进行非常紧密的合作,在经营发展上,互相支撑。

从长远战略上,他们之间是共创未来的关系,为整零企业创造了和谐发展环境和广阔空间。

  2、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财政部等部委于2014年2月8号联合发文明确,将现行补贴推广政策执行到2015年12月31日,并对2014年和2015年的补助标准作出调整。

中央财政继续实施补贴政策,以保持政策连续性,加大支持力度,以此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节能减排。

同时,财政部近日还公布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支持沈阳、长春等12个城市或区域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按照单个城市或区域累计推广量不低于5000辆测算,预计未来两年新增推广规模约6-8万辆。

加上第一批示范城市累计推广量25万辆,未来2年内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规模将超过30万辆。

即便考虑政策执行力度等因素,预计未来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复合增速仍有望超过100%。

这一政策将积极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促进零部件产业向节能型和环保型、高技术型和高质量型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建设和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3、零部件高端制造业升级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步成熟,购车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主机厂对零部件供应商技术实力与生产管理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汽车“三包”等政策的实施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承担更大的风险。

那些研发能力更强、管理水平更高的零部件公司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虽然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竞争实力较国际巨头仍有差距,但在一些细分子行业中,国内零部件公司已经取得突破,更为广阔的全球零部件供应市场已经打开。

  随着对汽车安全、舒适及环保要求的提高,汽车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如何通过电子技术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成为整个行业的热点。

根据拓墣产业研究所预估,在4G/LTE与云端技术成熟下,今年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爆发,产值年增7%,达2050亿美元,至2020年前都将维持平均8.5%的增长力度。

目前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国际零部件巨头手中,汽车电子以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实力最为薄弱的一环,由于开发难度大,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高,国内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占据,自主品牌仅在车载导航,影音播放等低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四)重庆市工业转型升级--提升汽车摩托车产业

以增强智能性、集群性、民生性为重要发展导向,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不断完善第三方汽车及零部件公共检测机构,提高汽车车身低阻化、轻量化水平,提升发动机燃烧效率及排放标准,提高传动系统传动效率;密切跟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立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化条件发展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乘用车比重;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等关键零部件,提高本地配套率;推动信息技术与汽车工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汽车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我市实际,重点完善乘用车、商用车及专用车、摩托车、新能源汽车4条产业链,发展中高档轿车和经济型轿车、高品质微车、重型商用车、中轻型商用车、专用车、摩托车、沙滩车、新能源汽车等10多个整车产品。

到2015年累计投资2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000亿元,汽车产能达到320万辆,其中乘用车占比提高到80%以上,摩托车产能达到1200万辆,建成中国汽车名城和世界摩托车之都。

(六)“十二五”是汽车工业发展由大至强转变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规划提出,汽车零部件是四大发展重点之一,关键问题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规模化。

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其中,汽车的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100%、100%和91、69%。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建立强大汽车工业的基础。

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长期严重滞后于整车的发展。

上世纪80、90年代政府曾经把解决汽车零部件工业滞后发展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但是效果甚微。

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整车生产能力飞速提高,汽车零部件工业却越来越滞后。

因此,支持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是中国政府制订汽车工业政策应当关注的又一个重点。

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甚大。

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高水品、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

这些新一代的汽车零部件决定着新能源汽车水平的高低。

齿轮和齿轴作为汽车重要零部件,该项目的实施能够缩小在技术与质量上与国际公司的差距。

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项目的建设对于实现重庆市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本地配套,完善重庆市汽车产业链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符合重庆市产业政策的要求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壮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中提到“坚持做强存量和做大增量并重,继续实施“大投资、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支柱”战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整机+配套”,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建设中国汽车名城、世界摩托车之都、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在“汽车摩托车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规模”中强调“重点发展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和摩托车产业链,建设面向全球供货的零部件生产基地。

实现汽车产量300万辆、摩托车产量1200万辆、产值4500亿元”。

本项目生产的产品为汽车重要零部件发动机缸体缸盖,项目的建设符合《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汽摩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

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第十四“机械”第20条:

“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精密铸锻件”条目。

(二)是重庆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生产行业发展的需要

重庆汽车工业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

由于重庆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还没有赶上整车发展的步伐,造成地处重庆的整车企业寻求外地零部件生产企业配套。

因此,快速提高重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制造水平及生产能力,已迫在眉睫。

如果重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在近几年达到整车配套的要求,我们就会失去机遇,因为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已发展起来的沿海城市,例如广州、江苏、浙江、上海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都会迅速占领这个市场。

因此发动机的技改项目对公司自身实力的壮大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公司的发展壮大为重庆汽车零部件生产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有利于实现重庆市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本地配套,增加重庆市汽车产业竞争力

之前重庆的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缸体缸盖等精密件研发、生产能力较弱,重庆地区需要的技术性能较高的发动机缸体缸盖需要到浙江、广东一带购买,对一些技术性能高的缸体及缸盖往往还需要到我国台湾地区或日本、欧洲等地区进口。

本项目建成后,产品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重庆市汽车整厂车的需求,有利于重庆市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的本地配套,降低汽车整车厂成本,增强重庆市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四)是促进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在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的战略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任务。

该项目建成后,预计能为社会新增20个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项目投产后可增加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

同时本项目可带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金属材料、辅料、机械加工、运输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是公司发展壮大的需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必须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着眼于长远发展,利用现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先进的进口设备,改造生产技术,发展适销产品品种,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产量才能抢占市场份额,才能使公司产品上档次、上水平、上产量,才能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提高自身实力。

从而提高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保持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不但使作为齿轮和齿轴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还能带动铸造行业、机械工具行业、模具等行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三、引进进口设备的必要性

(一)引入进口缸体及缸盖生产设备势在必行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升温火爆,中国的汽车缸体及缸盖等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当前主要阻碍和影响这一进程的关键因素就是缸体及缸盖的质量,中国的大多数缸体及缸盖企业还没有做好在营销、标准、材料、工艺、服务等方面与国际的接轨。

汽车缸体及缸盖在中国也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行业,因此不同企业在管理、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上也存有差距,造成用户的认识混乱,整体上说中国汽车缸体及缸盖在质量方面还没有完全取得用户的认可和信任。

针对以上问题和情况,国内的加工设备无法满足车身缸体及缸盖的严格要求,造成了由于产品质量的问题导致的销量降低,用户口碑无法达到国外水平等弊端发生,因此,在装备水平方面,无论是近年来新建的企业还是经过技术改造的老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大量采购了先进的数控设备,这些设备中主要包括卧式镗铣加工中心、轴缸孔珩磨机及检测等设备,生产汽车缸体及缸盖的水平和能力才可大幅提高。

(二)进口设备先进性

近几年来,我国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迅速,国产数控车床已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高性能的卧式车削中心和车铣复合中心,经由过程合资、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某些产品已能满足部门国内高端用户要求。

可是,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带Y轴或C轴的卧式车削中心、双主轴卧式车削中心和高精度卧式车削中心仍然首要依靠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