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814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申请建议书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江苏省赣榆县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工程位于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镇龙王河入海口处。

项目承办单位是赣榆县海头港开发有限公司,单位法人代表为XXX,单位地址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镇。

承办单位现有各类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XXX人,均具有一定的技术职称,并从事过渔港工程及陆域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具有渔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丰富经验,因此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把海头中心渔港工程建设好、实施好和管理好。

1.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农业部《全国渔港建设规划》(2003-2010年);

2、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1地理位置及交通

海头中心渔港位于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镇境内龙王河的河口处,地处江苏省东北部,濒临海洲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1′17〃,北纬34°54′19〃。

渔港所在地水陆交通便利,水路南距连云港20海里,北距日照港15海里,水陆可通达全国沿海各港口。

陆路通过港区道路可与“同三”高速和204国道相通,港区距赣榆县城约14公里,南距连云港市40公里,北距青岛市250公里,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

2.2项目背景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海洋事业的发展,先后组织和完成了全国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综合调查、海岛资源调查、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规划等重大工作。

沿海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各自的科技兴海规划和相应措施,加大了海洋开发的力度,形成了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好局面,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八十年代,我国海洋经济以平均17%的速度递增,九十年代以来,平均速度达到22.7%,海洋产业产值由1979年的64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5000多亿元。

沿海地区占全国13%的土地面积,养活了全国40%的人口,创造了60%的国民生产总值,充分显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威力。

江苏省渔港建设规划

江苏省是海洋渔业大省,有广阔的海洋与内陆水域,拥有吕四、海州湾、长江口、大沙等重点渔场,海岸线全长1039.7公里,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总面积20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面积980多万亩,内陆水域面积2600多万亩。

全省自然条件优越,水产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海洋资源的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发展海洋产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是全国重点渔业省份之一,为改善和丰富渔民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江苏省沿海渔港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专项资金,绝大多数建设较早的渔港面貌依旧,航道狭窄、港池淤积、堤岸坍塌、濒临闭塞,且相应的配套设施已经满足不了渔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产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港口资源利用率低下。

迫使大批渔船转移到山东、上海等临近省市停靠卸鱼,途中时间长,生产成本高,水产品鲜度下降,水产品得不到有效的二次加工,造成经济效益下降,渔民收入减少。

渔港建设落后产生的“瓶颈”效应使渔区经济严重受阻,加强港口建设尤为迫切。

随着海洋和内陆捕捞业、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渔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迫切需要改变。

为此,江苏省水产局会同有关市、县水产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2010年前江苏省渔港建设提出了规划意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搞好渔港建设,特别是沿海国家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的建设。

渔港现状

海头渔港所在的海头镇座落在风光秀美的海州湾畔,这里空气清新、物产丰富、金沙绵延,被誉为“黄海潮头第一镇”。

该镇被国务院列为首批沿海开放镇,被江苏省列为“重点中心镇”和综合改革试点镇,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文明乡镇”、连云港市“十强工业乡镇”等荣誉称号。

海头镇拥有11.6公里的海岸线,全镇面积8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7.9万人,下辖4个居委会和25个行政村,其中有7个专业渔业村(海洋捕捞业)、1个渔业捕捞公司和1个水产技术推广站,现有渔船1000余艘,海洋捕捞劳动力6500人。

2004年全镇水产品总产值达11亿元,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5%以上。

海头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赣榆县历史上最早的自然渔湾――朱蓬口。

“朱篷口”早在元代就为军事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已是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海滨小邑和重要商埠,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海头港是赣榆县历史悠久的群众渔港,同时也是江苏省五大群众渔港之一。

海头渔港位于龙王河的下游,渔港上起204国道公路桥,下至朱蓬口入海口,港池长3200米,平均宽为150多米,港内水域面积约50多万平方米。

港区内目前已由赣榆县海头港开发有限公司在龙王河两岸建成护岸3780米(可供小型渔船靠泊),由于渔港港池一直未进行过疏浚,目前港内水深较浅,渔船只能侯潮进港,乘潮进行靠泊作业。

港区范围内现有渔船修造厂4家,年修造船能力为1000余艘。

陆域上有海产品加工企业23家,冷藏能力为3500吨,速冻能力为300吨/日,制冰能力为200吨/日,年加工海产品约2.5万吨,另外在港区附近还建有大型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1个,年成交量在2万吨以上。

存在问题

海头渔港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港区内冷藏、加工和供水、供冰、供油等陆域配套设施已初具规模,相比之下,码头、港池和航道等供渔船生产作业的水工设施却相对落后,渔船停泊、作业和航行困难等矛盾十分突出。

渔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港区内由赣榆县海头港开发有限公司自筹资金建成了护岸3780米(可供小型渔船靠泊),但由于护岸工程建设标准较低,只能供小型渔船停泊使用,无法为大中型渔船的安全靠泊和作业提供保障,致使大量渔船进港后由于没有码头泊位停泊作业,经常出现渔船回港后争抢靠泊岸线的混乱现象,渔船因拥挤和碰撞造成人员伤亡和纠纷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渔民的生产和渔港的管理。

2、由于渔港从未对港池和航道进行过疏浚,因此港内水深较浅,低潮时渔船只能在港外侯潮,乘潮进港后方能进行靠泊作业,不仅延缓了渔民的生产作业时间,增大了生产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渔船的安全生产和作业。

3、渔港的管理设施和设备落后,不利于渔业管理部门对渔港的管理和渔船调度,致使港内渔船作业和停泊较为无序,渔港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到当地渔业生产及渔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渔船作业条件,提高渔业生产安全性,促进渔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建设海头中心渔港码头泊位,改善渔船作业条件,方便渔船进港靠泊,将会很大程度地解决渔船安全生产中的隐患,为渔船生产、休渔和台风季节安全避风提供场所,既有利于港内渔船的作业和疏散,也便于消防工作的展开。

另外,通过疏浚和拓宽港池和航道,大大提高了渔船的靠泊作业和进出港能力,有效地保证了渔船生产和进出渔港的安全,同时还缩减了渔船进出港时间,增加了渔船的捕捞生产作业时间,为渔民安全生产和有效生产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保障。

因此,建设海头中心渔港正是解决码头泊位紧张,缓解渔船靠泊压力,扩大港池停泊面积,改善渔船作业环境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渔船生产作业效率,促进渔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措施。

项目的建设是安置转产转业渔民,保障渔民基本利益,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当前我国海洋渔业面临着诸多困难,这是长期以来渔业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原因造成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渔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过强的捕捞能力与脆弱的渔业资源基础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渔业经济效益下滑,渔民收入增长缓慢。

从当前捕捞业面临的现实条件看,渔业资源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较好的恢复,为此,国家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优惠政策,如鼓励发展水产品养殖、加工、流通及渔业相关产业,以延长渔业产业链。

因此,扩建海头中心渔港,完善渔港基础设施,促进渔港经济发展多元化,正是拓展捕捞渔民就业门路,实现渔民收入稳定增长,保持渔区社会稳定的有效载体。

项目的建设是构建渔港经济体系,推进渔区城镇化建设,实现渔港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渔港是海洋渔业生产的后勤基地,是渔船安全避风、渔货集散、渔民休整、加工贸易和生产补给的场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部分渔港经济单一,渔港潜在的巨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严重制约。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市场进一步开放,水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传统粗加工的水产品已不适应国际市场,因此要开拓市场,实现我国水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必须建设一个具有综合功能,技术先进的渔港经济体系。

为提升渔港的配套功能,充分发挥渔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着力把渔港建设成为集渔船避风与补给、渔业生产休整、水产品加工和流通、渔业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渔业产业化基地,使渔港成为渔区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以实现渔港的可持续性发展。

海头中心渔港作为国家级中心渔港,同时也是苏北的一个重要群众渔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渔业基础优势,渔港的扩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渔区的城镇化建设和港区二、三产业及休闲渔业的发展,为实现渔港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对海头中心渔港进行建设,完善其生产作业条件,提升渔港的配套功能,将渔区城镇化建设与渔业产业化调整有机结合,完全符合国家对渔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基本政策,对促进当地渔业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振兴地方经济、保障渔业生产和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安置转产转业渔民、提高渔民生活水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第三章自然条件分析及评价

3.1气象

本地区气候是以季风气候为背景,属温暖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为海洋性和大陆性双重影响的气候。

受海洋的调节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湿润。

根据赣榆县气象站1961~1990年的实测资料统计,本地区的气象条件如下: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3.2℃

极端最高气温38.7℃

极端最低气温-19.5℃

日最高气温≥35℃年平均天数3.3天

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928.6毫米

年最多降水量1482.7毫米1974年

日最大降水量219.9毫米

降水大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1.6%,12月到下年2月降水量很少,仅占全年的5.2%。

全年日降水量≥25毫米的天数平均为10.8天。

风况

据赣榆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常风向为ENE,频率10%,次常风向为N,E,SSW,频率8%;强风向为ENE,最大风速23.0M/S,次强风向为NW,最大风速22.0M/S;平均风速以NNE最大,其值为4.8M/S。

本地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向多为E或ENE风,冬季受寒潮影响以N或NNW风为主。

1990~1992年逐时自记风速资料统计结果见表3-1。

风资料统计表表3-1

风向频率

(%)最大风速

(m/s)平均风速

(m/s)风向频率

(%)最大风速

(m/s)平均风速

(m/s)N8.0143.1S6.0123.0NNE6.0184.1SSW8.0142.9NE6.0184.3SW5.0142.8ENE10.0144.2WSW4.0102.8E8.0123.7W3.0142.4ESE5.0143.0WNW3.0142.7SE4.0122.7NW4.0122.7SSE4.0102.8NNW6.0202.9------C9----

雾况

多年平均雾日数为24.4天(按每天有雾就算1天)。

冰况

本港为常年不冻港。

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

3.2工程水文

内河水文

龙王河属沂沭泗流域滨海诸小河,发源于鲁东南低山丘陵区,因受地形控制,多呈东西方向,长度较短。

龙王河上游有5条大支流,起源于山东省五莲南麓莒南县文疃横山南坡的石河峪,自北向南经相邸水库、相邸、壮岗流入江苏省赣榆县境内,龙王河主支流在石堰闸北汇流后又转向东南,经石堰、朱汪、龙王庙至海头镇东南朱蓬口入海。

龙王河干流全长75公里,流域面积554.5平方公里,其中赣榆县境内长27.5公里,面积123.5平方公里。

龙王河是赣榆地区的主要排洪干河之一,苏鲁两省在龙王河上游干、支流上共建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5座,控制积水面积194.5平方公里,总库容1.1亿立方米,有效地削减了洪峰流量。

流域内由于暴雨比较集中,上游来水量较大,流速较快。

根据龙王河朱汪站实测资料(朱汪站建于1967年,该站到朱蓬口海口的距离为16公里),龙王河的内河水文特征值如下:

年最大流量2090立方米/秒

枯水期流量1~2立方米/秒

年平均流量4.0立方米/秒

年平均径流总量1.1亿立方米

海洋水文

.1潮汐、潮流

1、潮汐:

本海区的潮汐类型属不正规半日潮,属强潮海区,潮差较大。

一般情况下,潮汐平均历时为12小时25分,其中,涨潮历时5小时多,落潮历时6小时多,高潮憩流15~30分钟,低潮憩流30多分钟。

潮位在一年中一般以冬至至雨水间最低,立秋至秋分间最高。

春分和秋分时日潮不等现象最显著,夏至和冬至时日潮不等现象最小。

2、潮流:

根据实际观测结果(2003年11月11日~22日在港区附近-5.0米及-10米水深处分别进行了2个点的定点全潮连续观测),潮流基本为旋转流,受地形影响,潮流具有往复流性质,在-10米处,涨潮流向为WSW,落潮流向为ENE;在-5.0米处,涨潮流向为SSW,落潮流向为NNE。

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实测最大涨潮流速0.62米/秒,实测最大落潮流速0.42米/秒,-10米处流速明显大于-5.0米处流速,在流速垂线分布上,最大平均流速出现在水面以下0.2倍水深和中间水深处。

.2潮位特征值()3.30米

最低潮位-2.85米

平均高潮位1.91米

平均低潮位-1.46米

平均潮位0.21米

平均潮差3.37米

.3设计水位

设计高水位2.41米

设计低水位-2.29米

极端高水位3.53米

极端低水位-3.41米

.4乘潮水位

本港乘潮水位详见表3-2。

乘潮水位一览表表3-2

保证率

乘潮延时70%75%80%85%90%95%1小时1.631.561.491.401.291.152小时1.481.411.341.271.161.033小时1.251.191.121.050.960.844小时0.930.880.810.760.680.56

.5波浪

参考赣榆县海洋与渔业局2002年8月所编《赣榆县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报告》中关于波浪资料的分析,海头中心渔港所在地赣榆县沿海的波浪基本情况如下:

赣榆县历年平均沿海海面波浪为偏北浪向,频率68%,主浪向为ENE向,强浪向为NE向。

其中,春季偏E浪向,频率74%,主浪向为E向,频率28%,强浪向为NE和ENE向;夏季偏E浪向,频率80%,主浪向为ENE向,频率35%,强浪向为NE向;秋季偏N浪向,频率75%,主浪向为NE向,频率27%,强浪向为NE和NNE向;冬季偏N浪向,频率78%,主浪向为NE向,频率34%,强浪向为NNE向。

影响波浪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风向、风力、风的吹程和水深。

赣榆县沿海在NE风7~8级时,波浪高度约为水深的1/3~1/2,水深3米,浪高1.5~2米,水深5米,浪高2~2.5米,水深10米,浪高3米左右。

风力10级时,水深10米的浪高可达3~5米。

当12级台风中心在1千公里外时,长浪即以70~80公里的时速先期到达,近岸水位增高1米以上。

1998年3月,赣榆县为海堤达标建设需要,曾委托河海大学进行海岸波浪要素推算,全县海岸线北起锈针河口,南至临洪口三洋港,总长62.5公里,其主浪向为ENE向。

根据河海大学1998年3月所编《赣榆县海堤设计波浪要素推算》资料,龙王河河口外滩面高程为-0.5米的设计波要素为:

H13%1.95米,H1%2.65米,T8.16秒;滩面高程为-1.5米处的设计波要素为:

H13%2.18米,H1%2.97米,T8.16秒。

由于海头中心渔港港区离河口有2公里左右的距离,进港航道细长而又狭窄,因此风浪通过进港航道向港内传播时波能衰减较大,港内波高较小。

根据《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中关于港内波高的计算公式及波高绕射系数图,经计算得渔港港池内波高小于1.0米,码头前波高小于0.5米,由此可见,海头中心渔港基本不受外海波浪的影响,港内掩护条件和泊稳条件较好。

3.3泥沙运动与港区淤积分析

浅海底质类型

海州湾潮间带以下的水下堆积岸坡为水下浅滩,外缘线在水深10米处,海底向东北方向倾斜,坡度为0.37‰,其上分布有秦山岛、东西连岛等基岩岛屿。

沉积物颗粒较细,以粉沙为主,厚度自海向陆由5米左右逐渐变薄。

在水深10~27米之间为海底残留沙平原,为一起伏和缓的冲刷面,平均坡度为0.15‰,向东偏北方向倾斜,表层为残留沙所覆盖,以细沙为主,厚1~2米,其地势和海底沉积物适合贝类、藻类等多种海洋生物的栖息。

泥沙来源

海州湾湾顶处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源自废黄河口的泥流自南向北随潮流向湾顶运移,二是自北向南的沙流也指向湾顶,赣榆县境内自西向东的临洪河、青口河等也有泥沙排入,湾顶处为泥沙聚集区,历史上该海域为典型的堆积型海滩类型。

由于堆积在废黄河口的泥沙经过一百多年的侵蚀已近于枯竭,加之海堤工程的不断加固,扼制了波浪对岸滩的蚀退作用,因此,从近年来所摄制的卫星相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源自废黄河口的泥流在向湾顶方向运移的过程中,无论在宽度和强度上都明显减弱,到连云港南部地区渐趋消失,只有在出现大风且持续时间较长时,风浪的掀沙作用强烈,才能波及整个湾顶地区。

另外,临洪河、青口河建库或建闸后,河流下泄的泥沙也已大量减少,因此,综上所述可知,本海域的泥沙来源主要是附近浅滩本身在风浪和潮流综合作用下的掀沙和输移。

海水含沙量

海水含沙量主要是指在海水中呈悬浮状态的细粒级泥沙和生物体有机质碎屑的含量。

海州湾水体中的泥沙源自废黄河口,自南向北随潮流输移,含沙量也自南向北递减。

连云港地区海水含沙量一般情况是:

近岸海水含沙量高,离岸越远含沙量越低;冬季含沙量较高,平均值为0.3g/L,夏季含沙量较低,平均值为0.1g/L。

在海州湾北部由于底质为沙质,海水较清,含沙量相对较低,含沙量一般在0.2g/L以下,多数不超过0.1g/L。

在海州湾南部以及连云港市沿海和灌云县沿海,由于底质大多为泥质,海水含沙量相对较高,平均含沙量一般为0.24g/L左右。

海水泥沙粒径经现场取样,通过实验室精确测得中值粒径为0.003毫米。

港区泥沙淤积分析详见河海大学《海头渔港水文泥沙分析报告》

3.4工程地质

根据化学工业部连云港设计研究院《赣榆县海头龙王河挡土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2年5月),港区已建护岸(挡土墙)的工程地质资料如下:

地形地貌

渔港港区位于龙王河入海口处的朱蓬口,湾口朝东南向。

场地两岸大部分为河堤、砂岸斜坡,部分为河漫滩,局部为人工开挖的鱼塘和虾池,场地地形比较平坦。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探成果,拟建工程场地内的土层可分为6个单元土体,其中①、②、⑤、⑥单元又分为2个亚单元,④单元分为3个亚单元,各层土的特性分述如下:

①-1素填土

棕黄~褐黄、灰褐色,湿~很湿,可塑。

厚度0.50~2.00米,平均1.17米。

比贯入阻力为220~600Kpa,压缩模量为2.49Mpa,承载力标准值为55Kpa。

①-2粉细砂

棕黄色,饱水,松散,以细砂为主。

厚度1.30~1.80米,平均1.57米。

比贯入阻力为360~1500Kpa,承载力标准值为40Kpa。

②-1淤泥

灰黑~青灰色,饱水,流塑,有臭味,含有机质。

厚度0.60~2.60米,平均1.67米。

比贯入阻力为210~400Kpa,压缩模量为2.04Mpa,承载力标准值为48Kpa。

②-2含砂淤泥

青灰色,饱水,流塑,含大量粉细砂,并见大量生物贝壳碎片,该层在场区部分地段为淤泥质粘土,软塑。

厚度0.40~1.20米,平均0.68米。

比贯入阻力为380~1500Kpa,压缩模量为3.12Mpa,承载力标准值为60Kpa。

③粉细砂

棕黄色,饱水,稍密~中密,以细砂为主,局部夹淤泥薄层。

厚度0.60~3.60米,平均1.74米。

比贯入阻力为1500~4500Kpa,承载力标准值为85Kpa。

④-1粉质粘土

棕黄色,很湿,软塑~可塑,含大量粉细砂。

厚度0.40~1.10米,平均0.70米。

比贯入阻力为600~1000Kpa,压缩模量为3.49Mpa,承载力标准值为95Kpa。

④-2含钙质结核粘土

棕黄色,很湿,可塑,含大量钙质结核。

厚度0.70~2.80米,平均2.09米。

比贯入阻力为1650~2600Kpa,压缩模量为9.45Mpa,承载力标准值为225Kpa。

④-3细砂、粗砂

棕黄色,饱水,中密~密实。

厚度0.70~2.80米,平均2.09米。

比贯入阻力为1500~4000Kpa,承载力标准值为105Kpa。

⑤-1淤泥质粉细砂

青灰~灰褐色,饱水,松散~稍密。

厚度0.60~0.70米,平均0.65米。

比贯入阻力为800Kpa,承载力标准值为60Kpa。

⑤-2细砂

棕黄色,饱水,中密~密实。

厚度1.00~2.00米,平均1.45米。

比贯入阻力为2500Kpa,承载力标准值为120Kpa。

⑥-1粉质粘土

棕黄色,很湿,可塑,含少量粉细砂。

厚度0.40~2.00米,平均1.02米。

比贯入阻力为800~2500Kpa,压缩模量为5.35Mpa,承载力标准值为145Kpa。

⑥-2含钙质结核粘土

棕黄色,很湿,可塑,含大量钙质结核。

本层最大揭露厚度1.90米。

比贯入阻力为1500~3500Kpa,压缩模量为9.45Mpa,承载力标准值为225Kpa。

钻孔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地层分布情况及地层特征参见“工程地质剖面图”(1-1’剖面和2-2’剖面)。

地基评价和建议

1、本场地为二级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场地土属中软场地土,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乙级岩土工程,建筑场地土类型为Ⅱ级。

2、拟建场地①-1单元素填土沉积时间短,均匀性差,①-2单元粉细砂松散,易产生流砂,为不良工程地质层,均不宜作为挡土墙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②单元及⑤-1单元淤泥质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极差,不良软弱层,其余各单元土体性质较好,但应注意水动力条件对拟建挡土墙的影响。

3、基坑开挖时边坡稳定性较差,应做好护坡及地下水的排、降水工作,开挖后须进行验槽工作。

4、场区受海水潮汐影响较大,水质对混凝土具有中等腐蚀性,对钢材具强腐蚀性。

5、本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3.5地震

连云港地区有史以来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周围地区的强震对于本区有所影响,历史上新华夏系郯庐断裂的活动引起郯城8.5级地震,近期黄海内4级地震为数不少。

根据1991年12月出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g。

3.6自然条件综合评价

海头中心渔港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岸线资源丰富,地质条件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渔港的开发和建设,海头渔港的主要特点有:

1、渔港所在地的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和泥沙资料齐全,与港口建设紧密相关的自然条件的科学论证充分可靠,为渔港的开发和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技术资料。

2、渔港水、陆交通方便。

港区位于海头镇中心,一出港区道路便是204国道,交通运输便利发达,另外,渔港距连青石、大沙渔场等黄海中南部主要渔场近、航程短,渔船生产作业十分方便。

3、码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