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828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联机安装调试全过程文档格式.docx

5种辅材不可疏忽大意

1.冷媒铜管

中央空调的冷媒运行情况直接决定使用效果,所以冷媒铜管的好坏至关重要。

传统的R22冷媒(氟利昂)的管内压力一般为20公斤左右,而R410新冷媒,管内压力达到了36公斤。

因此使用新冷媒的中央空调需要选择更为优质的冷媒铜管。

2.铜管保温

冷媒运行情况直接决定使用效果,铜管保温不可忽视。

3. 

冷凝水管

冷凝水管隐藏在吊顶中,最后会封闭起来。

虽然其质量的好坏虽然不会营销空调使用效果,但是一旦其漏水,后果很严重的,必须通过拆除部分或全部吊顶乃至敲墙撬地板(砖)来进行维修。

4.风口

常见风口有两种材料:

一种是ABS风口,另一种是铝合金风口。

ABS风口,采用ABS工程材料制作,不容易结露。

但该材料有一定的热胀冷缩系数,所以在使用过程有可能发出吱吱声,冬天气温低风口也可能产生轻微的拱起。

长时间使用后风口会变黄,并不容易清洗。

铝合金风口,优点在于不易变形,也不易变色。

但是由于铝合金的热传递速度非常快,所以在夏天使用过程中,容易结露。

严重的会有水滴产生。

两种风口各有其特点,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挑选。

5. 

信号线

信号线并不贵,在这里再次强调,专业人做专业事,空调必须要用带屏蔽层的信号线。

规范篇:

8步安装,步步规范到位

光有好的材料,没有好的施工工艺,同样会影响空调的使用效果,空调设备容易受损。

到位服务源于专业的安装规范。

1.内机就位

施工队进场第一步就是吊装内机,吊装时需要注意:

①设备、室内机到现场时,外包装完好无损,且要摆放整齐。

 

②设备堆放处干净整洁,无灰尘。

①室内机按照设计要求吊装到位;

②室内机要保证其水平、稳固,不摇晃。

①室内机吊杆定位准确,无弯曲、倾斜且稳固;

②吊杆应采用随附的垫片,在吊爪下部使用双螺母;

③吊杆直径不小于10mm。

室内机吊装完毕后,尽快用内机专用贴膜,密封室内机进出风口,以免灰尘、异物进入。

使用R410A铜管专用扩管器制作喇叭口

铜管与室内机采用扩口喇叭连接

铜管的喇叭口不偏心,无毛刺,且口径刚好能与钠子头吻合

请务必使用扭矩扳手上紧螺母

2. 

冷媒铜管

安装完内机即可安装冷媒铜管,这是中央空调安装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① 

所有铜管必须是R410A制冷剂专用铜管;

②铜管堆放处确保无灰尘,且摆放整齐,端口密封。

铜管需要弯曲、拐弯时,请使用弯管器,或专用弯头。

铜管在延长、变径时,使用管接或大小头。

①所有铜管的支架、吊架间距不得大于1.2-1.5米;

②所有支架、吊架必须稳固,不摇晃。

采用专用分歧管和保温材料

分歧管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50cm

①铜管在焊接时必须使用氮气保护焊接;

②在铜管变成常温前,铜管内氮气压力保持在0.02MPa。

①铜管焊接完毕、中断时,必须把端口密封好,以免灰尘进入;

②铜管在穿墙洞、楼板时,必须把端口密封好,以免灰尘进入。

铜管焊接完毕后,在与室内机连接之前,必须用氮气对所有连接铜管进行吹洗工作,确保铜管内无任何灰尘、异物。

①铜管吹洗完成后,密封铜管所有端子,对连接铜管进行氮气试压;

② 

保持铜管内压力为3.73MPa,若24小时内无压降,则铜管系统无漏,释放氮气压力至0.5~1.0MPa;

③最后对所有管接处、分歧管连接处进行保温、包扎。

①使用R410A铜管专用发泡橡塑保温管;

②铜管保温材料堆放整齐,周围无灰尘;

保温管需要开口时,请确保切开面朝上,且用发泡橡塑专用胶水粘接牢固。

3.冲氮保压

这是焊接完成后必须对铜管进行的压力测试,往铜管内充入一定压力的氮气进行保压,一般压力测试时间为24小时。

①铜管与室内机连接完毕后,再对所有室内机与铜管充氮气打压;

②用氮气打压至1.5MPa,保持3分钟以上,若无压降,则系统无大漏;

③系统氮气压力上升到3.73MPa,保持24小时若无压降,则铜管系统则无漏,释放氮气压力0.5~1.0MPa。

注:

环境温度每变化1℃,系统压力就会有0.01MPa的变化。

氮气是惰性气体,膨胀系数小,几乎不存在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压力变化。

如果测试过程中压力表有下降,则应该检查冷媒管焊接是否有问题。

特别要求:

为了保证安装施工到位,所有压力表在常规24小时保压后不做拆除,保持到外机通电测试前才拆除,(为避免其他装修施工时误损冷媒系统)能够充分保证冷媒系统的安全运行。

4.室外机的安装

做到外机风扇出风口必须在50公分内外机后部15公分之内无遮挡物,所有落地脚必须安装减震块,保证外机运转正常。

排水管的安装

①冷凝水管采用,PVC-U给水管;

②PVC-U水管采用粘接;

①冷凝水管的支架和吊架的间距为1.5米~2.0米。

②冷凝水管保温时,保温材料开口处尽量朝上,且粘接好。

①室内机与冷凝水管采用专用排水软管连接,且该软管连接时不能弯曲,软管与内机使用卡扣紧固,不能胶粘;

②室内机排水软管必须单独保温;

③室内机钠子、连接管保温时,须采用随机保温材料。

部分型号内机没有该排水软管,可以用PVC管直接连接。

①室内机冷凝水排水管采用PVC-U给水管,且必须要有1/100的坡度;

②冷凝水排水管的最高处必须做通气孔,以便冷凝水顺利流出室内机和冷凝水管;

③对于带水泵的室内机,必须在室内机排水管出口做好“几”弯,以防冷凝水倒流。

室内机及冷凝水管吊装完毕后,在装修吊顶前对每台室内机进行排水试验,确保冷凝水能够顺利从指定点排出。

6.控制线路、电源线的安装

①室内机和室内外机之间的信号线都采用双芯屏蔽线;

②室内机与线控器之间的信号线采用双芯非屏蔽线。

①室内、外机之间用U1/U2连接,且屏蔽网要绝缘胶带包裹好接地;

②室内机与线控器用A/B连接。

③所有通信线必须走线管、桥架。

室外机之间用U5/U6连接,且屏蔽网用绝缘胶带包裹好接地

①同一系统的室内机使用一个空开;

②一个室外机模块使用一个空开;

③空开和漏电保护的规格必须符合安装手册要求。

①三相电源线必须使用国标5芯线,单相电源线必须使用国标3芯线;

②室外机电源线规格请参考空调安装手册;

③室内机电源线线径不小于Ф2.5mm。

①室内外机之间采用双芯屏蔽线,线径不小于Ф1.5mm;

②室内、外机之间和室内机之间用U1/U2连接,且采用手拉手方式;

③一个线控器最多连接8个内机,一个内机可以使用两个控制器;

④禁止任何强电、高压电接入U1/U2、A/B接线端子。

①设备与电源线连接时采用压线端子连接,且确保无虚接;

②电源线色必须符合国标;

③三相电室外机禁止零线单独接入空开。

根据电源线线经选择合适的压线端子

7. 

抽真空、充填冷媒

抽真空规范:

冷媒管需要连接上外机后进行操作;

抽真空的时间一般多联机不少于两小时,一拖一风管机不少于20分钟。

①真空泵必须带有逆止功能,且其抽气速率不得小2.0L/S;

②抽真空时,必须确保气管和液管同时抽;

③真空泵持续运行2小时,且真空度达到-755mmHg时关闭真空泵;

④关闭阀门后,等待1小时,若系统压力无上升,即为合格。

开启冷媒阀,释放出外机内自带的冷媒,开机测试并检测压力,适当进行补充,直至调试完成,达到理想工作状态后即可。

现在很多变频空调现有产品都是采用R410A制冷剂。

通过电子秤准确补充液态制冷剂量;

充注时请注意制冷剂瓶的方向。

8.风口测量安装

回风口:

通常回风口会与检修口安装在一起,风口尺寸必须与内机回风口吻合,不能出现错位情况,这样才可以达到最佳回风量;

并保证有足够的维修空间。

出风口:

若使用ABS风口在测量风口时要留有一定的热胀冷缩空间。

另各位顾客注意,出风口一定不能装在灯带附近(理由:

如果出风口前有灯带,会造成空调在制热时遮挡出风,而热空气是往上的,使得热空气滞留房间的上部,从而整个活动空间感觉热量不足,需很长时间才能有热感觉。

嵌入式或凹入吊顶内部的出风口,需注意检查吊顶是否完成,如果吊顶部分内有裂缝,造成漏风,会造成气流短路,出来的风未到达使用区域,已经回到空调内机了,影响使用效果。

如果做下送下回风/侧送侧回风方式,则需保证出风口与回风口之间的间距在1.2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