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833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docx

四川米易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

四川米易:

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

四川米易:

一个落后山区小县的嬗变之路

【开栏语】

四川米易,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角,攀西资源“金三角”的腹心地带,幅员面积215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88个行政村,总人口21.7万人,是个典型的山区“小字号”。

米易建县初期,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3944万元,工业只有105万元,仅占2.66%。

这样一个偏远、落后的山区农业县,多年奋进,今朝涅槃:

跃升为以工业主导型为主的盆周山区领先县,连续三届入选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百县(市),跻身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20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2011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其背后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理念和不懈实践。

而今的米易,时时处处都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气息,这个曾经的农业小县,不仅实现了向工业强县的华丽蝶变,而且正向着“特色经济强县,和谐幸福米易”的目标稳步挺进。

【以下正文】

一、特色经济撑大厦

“十一五”以来,面对县域经济总量小和人均水平低的县情,米易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特色经济强县、构建和谐米易”为目标,着力于发展第一要务,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确立了“以资源开发为依托做大总量,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做强产业,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做优产品”的工作思路,不断夯实发展平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工业逐步发展成为县域经济支撑的骨干力量。

实现了由落后地区到山区领先县的历史性跨越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实现县域生产总值76.45亿元,较2005年净增54.33亿元,年均增长16.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51亿元,较2005年净增5.64亿元,年均增长26.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71亿元,较2005年净增43.69亿元,年均增长20.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8亿元,较2005年净增10.85亿元,年均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17元,较2005年增收98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22元,较2005年增收4246元。

在全国2008个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连续三届进入全国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之列。

实现了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米易境内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贵重金属和各种非金属矿产达50余种,并具有储藏量大、产地集中、易开采的优势。

其中,钒钛磁铁矿储量达20亿吨以上,花岗石储量达1.2亿立方米以上。

米易虽然有着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花岗石、水电等资源优势,但历史上的米易县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近年来,米易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夯实发展平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业发展迅猛,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如今的米易,工业经济撑起了半壁江山:

1980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是55.3∶23.4∶21.3,2000年调整为33.6∶33.1∶33.3;再由2005年的22.9︰46.5︰30.6调整为2011年的11.8:

64.4:

23.8。

到2011年底,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12.49亿元,工业增加值45.23亿元,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较2005年增加93.84亿元和38.76亿元,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较2007年下降26.0%。

工业经济已发展成为支撑米易县域经济迅速壮大的中流砥柱。

随着工业强县战略深入实施,攀钢集团、钢城集团、德胜集团、高时集团、通威集团、川煤集团等一批知名大企业落户米易。

氧化球团、金红石钛白粉、二氧化钛脱硝催化剂载体填补米易工业产品的空白。

筑“好巢”,才能引“好企”。

米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05年6月设立白马工业园区,下设钒钛磁铁矿采选加工区、钒钛工业区、石材工业区、农业产业园区。

目前已累计投入15亿余元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成主干道路35.2公里,建成湾丘、垭口战略装车点及一批连接高速公路、铁路货场、214省道的快捷通道;建成500KV枢纽变电站1座、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6座、35KV变电站10座;建成园区内供水设施6座及配套管网,具备每日10万吨以上供水能力。

园区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项目承载能力的不断增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入驻企业82户,2009年被列为省级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1.7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96亿元,进入百亿园区“俱乐部”。

实现了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米易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由于过去长期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比较普遍,生产要素低下,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低水平开采、单一的资源输出模式让米易资源经济难以持续发展。

米易县委、县政府清楚地意识到,以往粗放的外延扩张型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近年来,米易县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将丰富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一是产业链延伸取得突破。

科学发展不仅需要量的增加,更需要质的提升。

米易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链延伸,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骨干企业,并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先后引进攀钢集团、钢城集团、德胜集团、东方钛业、华铁钒钛、高时集团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的工业深加工项目。

工业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延伸,建成了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打通了从铁精矿到氧化球团的产业链,从钛精矿到钛白粉、二氧化钛脱硝催化剂的产业链,从工业废渣到五氧化二钒、钒铁、镍铁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

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按照“市场牵动、政府扶持、企业主导”的工作思路及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的要求,大力实施重点产业跃升计划。

以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

做大铁精矿、钛精矿、球团、高钛渣、钛白粉等产品产能,做强钒钛新材料产业,打通从钒钛采选到机械制造的产业链,奠定了米易在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中的重要地位;引进新技术,加快非金属资源开发利用,发展非金属矿产加工业;推进花岗石精深加工,提升建筑建材业发展水平;加快水电开发,引进新能源项目,发展能源产业;加强企业节能降耗,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通过改造升级,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钒钛磁铁矿采选、钒钛及稀有金属加工、建筑建材、能源、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

2011年,米易实现工业总产值1124912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9.5%,完成工业增加值45亿元,工业增加值对县域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80%。

工业实现了由“弱”到“强”、从“单一”向“多元”的华丽转身。

三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以白马工矿园区为依托,探索实践了一区多园的新模式,建立了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产业集中区、一枝山电冶化工集中区,矿产资源整合基本完成。

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利用,强化节能减排,综合能耗显著下降,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2011年,单位GDP能耗1.107吨标准煤/万元,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2.619吨标准煤/万元,在攀枝花区县中名列前茅。

二、现代农业扬大旗

近年来,米易农业以工业思维管理农业为理念,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以“助推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增收持续化、城乡服务一体化”为重点,致力在产业基地成片发展、基础设施整体推进、经营水平加速提升、村落民居分类建设、公共服务统筹配套等方面狠下功夫,依托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整合项目和资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基地,扩大连片规模,建成了“一园两线五基地”产业发展布局,特色蔬菜、特色林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了省内最大设施蔬菜基地,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

引进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业专合组织,农业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正由传统农业朝着现代农业大踏步迈进。

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4.2亿元、农业增加值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22元。

先后获得了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四川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蔬菜基地县等称号。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

目前,全县共有水利工程3469处,蓄、引、提总水量达3.4亿立方米,有效灌面达18.2万亩,农业机械耕种收综合水平达34%,基本实现了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明显提升。

为充分发挥米易“大地温室”的优势,提高土地的农业产出率,农产品优质率,2009年以来,米易县加快了“设施农业”的步伐。

为解决农民群众“无资金”、“不敢干”、“干不好”等思想顾虑,县委、政府接着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在统一规划区内新建大棚、调整田型和实施节水灌溉等项目实行先建后补,县级验收合格后分别给予每亩2000元、800元、500元的财政补助。

于是,一场田型调整、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建设在米易县迅速展开。

同时,县委、政府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整合农业、水利、农机、农综、农村能源、扶贫连片开发、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投入农业公共设施等建设,仅2011年就整合各级各类支农项目资金8110万元。

新建的大棚设施让每亩土地收益从1000元左右猛增到20000元,巨大的比较效益产生了巨大的驱动力,掀起了全县设施农业建设高潮,截至2011年底,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4.78万亩,早春蔬菜种植面积达5.2万亩,产量17.55万吨,产值5.1亿元,产值是2006年的2.4倍,实现了五年翻一番目标;早春蔬菜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增长,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五年翻一番的目标。

如今的米易,已经建设成为全国立体农业县、国家南菜北调基地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四川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和四川省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

一望无垠的蔬菜大棚,成了米易田间一道亮丽风景。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成规模

如何实现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顺利对接,米易县开始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总体要求,米易县委、政府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不断教育引导农民实行“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统筹到全县农业产业布局中,全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84%以上。

着力发展特色精品高效农业,建成以早春蔬菜为主导的特色蔬菜基地7.5万亩,蔬菜商品化率达95%以上、外销率达92%以上。

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小区)81个、种养循环示范片11个、特色林果基地达22.2万亩、优质烤烟基地达7.3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2.5万亩,建成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

米易农业现已基本形成了安宁河谷地区特色蔬菜、无公害水产养殖产业带,中高山区优质烟叶、特色林果、标准化畜牧养殖产业带,农业分工协作进一步细化,产业特色、规模效益初步显现。

建成了占地17415公顷,集科技、信息、培训、加工、仓储、营销为一体的四川攀西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及加工基地,配套建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农产品交易物流区、特色农业研发展示区和综合服务区,全县农产品初加工率达71%以上。

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个,龙头企业总资产达34084.2万元,固定资产达11174.00万元,带动农户38568户;合作社总数达55个,新增农民专合组织31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个,带动农户20000余户。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通过推行“专合组织+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抱团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在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经营模式中,“农户”成了“公司”、“专合组织”、“市场”的“好兄弟,好伙伴”。

不仅如此,不同行业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农户的发展,如攀枝花市捷茂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带动米易二半山区农户种植柴胡、当归等中药材,米易万民农牧公司带动了全县生猪养殖,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这一新兴组织在带领分散农户致富中的作用日渐凸显。

米易县还多方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引进了沃尔玛、家乐福等连锁超市与绿生公司、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基地定单农业规模。

米易县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园区为载体,一条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正在米易形成。

(三)现代农业品牌战略顺势而动

近年来,米易县的品牌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米易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科技带动”的方针,促进农业产业优势资源向品牌企业和专合组织集中,鼓励企业和专合组织争创知名品牌和名牌产品,在“阳光米易”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上率先突破,推动全县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米易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米易县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阳光米易”是米易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

围绕“阳光米易”品牌,以早市蔬菜、早春枇杷、黄草樱桃、普威雪梨、晚熟芒果、优质畜禽、特色水产、林下产业(何首乌、中药材、核桃)为重点,倾力打造“阳光米易”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力彰显米易农产品“阳光、生态、优质、安全”特色。

建立完善了“培育品牌、发展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的工作机制,通过重点培育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和积极打造“阳光米易”区域公共品牌,推进“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引导、激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培育、创建一批农业知名品牌。

到2015年,力争新培育省著名商标1-2个,市知名商标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5个,有机产品或绿色食品3-5个,无公害农产品15个。

三、第三产业唱大风

冬日的米易,阳光明媚,风轻气爽。

“静听一首诗,动看一幅画,不要轻易去米易,她会把您留下!

”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说的那样,米易正以独特的城市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企业集团来此修建阳光康养基地,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休闲、旅游、康养。

相约长风冲巨浪,敢立潮头唱大风。

近年来,米易县把繁荣第三产业作为加快崛起的重要动力,不断延伸放大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亮点纷呈,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1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8.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7.2%。

2012年,截至第三季度末,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2亿元,预计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即“十二五”头两年年均增长2.2亿元。

一是休闲服务业发展加快。

米易围绕“打造攀西腹地生态休闲城、周边游客休闲目的地和避暑御寒度假区”的工作目标,积极加快休闲服务业发展,打造康养休闲度假胜地。

将龙潭溶洞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普威绿野花乡、海塔世外桃源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迷昜灯会、迷昜花会、元宵焰火晚会和激流回旋皮划艇比赛形成节庆赛会品牌,推出城南亲水戏水休闲度假核心区等突破项目,引进了川煤集团疗养康复中心、温泉酒店、中盛车旅等旅游观光、阳光康养康养重点项目,成功创建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

二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

在“融入产业攀西,推动包容发展,构建县级市。

”发展战略中,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成为米易县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

成功引进物流龙头企业德胜集团骏丰物流公司、中铁西南国际物流公司。

丙谷垭口片区、白马湾丘片区物流体系加快建设,村村通公路和通乡路面硬化目标全面实现,214省道县境段改造全面完成,西攀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垭口、湾丘战略装车点建成投入使用,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攀西农产品交易中心、烟叶仓储中心等相继建成,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稳步发展,创建成为省级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

四、项目建设挑大梁

面对区位优势差、工业化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的基本县情,米易县坚持把狠抓招商、快上项目作为提速县域发展的第一引擎,举全县之力大上项目、上好项目。

一是以项目建设调整结构。

近年来,米易县开始把投资重点转向传统产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上,以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华丽“转身”。

把工业项目建设作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基础载体,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全力以赴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二是以项目建设统筹城乡。

突出新农村建设、城镇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坚持以项目带动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思路,打造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编制完成南部新城系列规划,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

三是以项目建设惠泽民生。

大力推进水利、交通、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实施晃桥、海塔水库动态调容工程,加快病险水库整治,建立了骨干水利互相补给动态调容体系,构建水资源综合利用网络,加快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渠系配套等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县、乡、村社道路硬化工程及二滩水淹区连片扶贫开发、新村扶贫、产业扶贫等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集中聚居点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是以项目建设扮靓城市。

坚持把城建项目作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推动城乡建设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创建森林城市,彰显“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特色,打造山水园林宜居休闲城市,构建现代化县级市框架。

扎实开展风貌塑造和城市美化亮化工作,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五、统筹城乡迈大步

米易,一个养在深闺的山水小城,一个“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居在园中,行在绿中”的宜居之地。

近年来,米易县以构建现代化县级市框架为目标,把城市建设作为推动三产发展的重要平台,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重点,加快城镇规划建设,加快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配套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承载力和集聚力明显提升。

一是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2005年省首届冬旅会以来,米易以‘差距蕴含潜力、奋起就有希望,高起点可以弥补晚起步’的胆识魄力,以“超常规的精神、超常规的干劲、超常规的举措干事创业”的坚韧意志,高起点地规划、高水平地建设城市。

完成了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训基地、商业步行街、嘉汇新城、星河世纪城、清和苑、河滨印象、迷昜水岸、安宁明珠四星级酒店、睿龙商务酒店、迎宾大道等项目建设,阳光水岸、城北保障性住房、商务中心、商会大厦等项目加快推进,公安局片区旧城改造、草场克朗保障性住房等项目有序推动,城北、河西新区开发基本完成,南部新城开发正式启动,城市建设不断加快。

先后建成了桥东街、安宁路、迎宾大道、滨水景观长廊、安宁河二桥、激情广场、文化广场、易园、县图书馆、恒温游泳馆、县体育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新建了米易中学、第一初级中学、第一小学、城关幼儿园、县医院、县中医院等一大批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县城的承载能力、集聚效应、龙头作用不断凸显,城市商机涌现。

五年新增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由2.5平方公里扩大到4.5平方公里。

二是集镇建设成效显著。

编制集镇村庄体系规划,完善重点集镇规划。

白马、垭口集镇建设取得突破,环境优美示范乡镇创建通过验收,丙谷、普威等集镇建设取得新进展,水电路、市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居住、创业环境不断优化,集镇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

结合“8·30”、“7·27”灾后重建,以纳入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为契机,整合资金,高起点规划指导,高标准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白马、垭口为代表小集镇建设初见成效,以白马镇田坝村、垭口镇安全村、撒莲镇海塔村为示范的新型村落民已经形成,全县建成12个因山顺势、聚散有章、错落有致的新型村落民居,新建农房1812户,实施农房风貌塑造11039户,探索建设了白马镇田坝村、丙谷镇橄榄河村2个新农村综合体,建立了2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了一批宜居乐业、宜居乐商、宜居乐游的和美新村。

三是产村相融特色鲜明。

深入推进产村相融,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拓宽致富门路,促进农民增收。

垭口镇安全村、丙谷镇雷窝村与现代农业示范区相融建设旅游新村;丙谷镇芭蕉箐村依托建成的万亩枇杷园和五个中小型水库建设旅游新村;攀莲镇贤家村与现代农业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区和城郊休闲度假、康养相结合建设旅游新村;白马镇马槟榔村与农业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和望月楼、何家坝遗址、龙潭溶洞景区有机结合建设旅游新村;普威镇独树村与万亩优质水果、绿野花香旅游产业相结合建设旅游新村;麻陇乡中心村与万亩烤烟、核桃基地建设和民风民俗体验、彝族文化集中区打造相结合建设民族新村。

全县新村建设基本实现了与产业发展相融的路子。

四是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加强城镇管理,实行环卫作业市场化,推进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专项工程,大力开展高速公路沿线、重要节点部位农房风貌打造,白马、垭口、湾丘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建成投入使用,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五是农民生活深刻变化。

目前,米易县实现100%乡镇通水泥路、66%行政村通水泥路,解决了10.8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2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4.48%,12个乡镇文化中心和88个村级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市县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覆盖率达95%、入户率达73%。

【结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米易县开始向更高目标迈进。

米易县委、政府已为“十二五”米易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了新的蓝图:

县域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主要发展指标增速继续保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确保县域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以上。

到2015年,力争实现县域生产总值、人均县域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十一五”翻一番以上。

城乡居民收入再上新台阶。

努力逐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到2015年,力争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由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

产业结构优化再上新台阶。

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多元化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层次明显提升,服务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更加活跃。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工业化城镇化再上新台阶。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南开发和重点集镇建设加快推进,布局合理、多中心带动的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遏制,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工业占GDP比重达60%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要素支撑能力再上新台阶。

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节能减排达到国家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总量尽快达到经济腾飞起点7%的人才密度。

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公共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