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8547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14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7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docx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 卷 (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 当前形势的需要 B德育的任务 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 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 学生思想 B 学生品德 C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D 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 教书 B 育人 C 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D 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 评定学生操行 B 教育个别学生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2、课堂教学3、学校教育4、陶冶教育5、《学记》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20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六、论述题(共22分)

1、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10分)

2、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

(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

“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

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

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教育学原理》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社会

2、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具有平等性、普及性;教育水平低

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4、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系统专业知识;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

5、遗传;环境;教育

6、壬戌;美国;六、三、三

7、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8、孔子;苏格拉底

9、思想认知方面;道德品质方面;道德能力方面

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1B 2ABCD 3B 4D 5ABC 6ABCD 7B 8D 9C 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 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 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 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

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

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

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4、陶冶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方法。

5、《学记》:

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崐

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较大。

它仅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规律,对今天的教育活动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答:

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

 ①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

③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

④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

是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六、论述题

1、答:

提示:

(1)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

①统一性:

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

知是基础。

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

情是动力。

没有情,知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内在力量。

意是支柱、杠杆。

没有意,知容易动摇,情难以控制,行也就不能坚持。

行是关键。

没有行,知、情、意无法得到检验;反过来,有了行又可以加深、提高知,增强情,锻炼意。

②矛盾性:

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不通等现象。

(2)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

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根据知、情、意、行的矛盾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开端进行教育。

2、答:

提示: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

启发式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注入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主观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被动,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从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上可以看出:

注入式教学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是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

七、实例分析

提示: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

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学原理试卷 (第二套)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 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

2、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统一的发展过程。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____年,称为_____学制。

4、我国的教学内容具现体现在各级学校的_____、______和_____里。

5、据代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____、____和_____等名称。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_____,第二次_____,第三次_____。

7、班主任是联系任课教师的____,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__,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_____。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____、____和____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____问题。

是教育工作的____和_____。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____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_____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______。

A 顺序性与阶段性 B 特殊认识过程 C 发展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______。

A 谈话法 B 复习课 C 单一课 D 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____。

A 孔子 苏格拉底 B 孔子 亚里斯多德 C 孟子 柏拉图 D 朱喜 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_____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______。

A 共同的奋斗目标 B 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______。

A 审美教育 B 五讲四美教育 C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

”这话是____说的。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蔡元培 D 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课堂教学2、学制3、遗传素质4、讲授法5、美育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2、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

它是由什么决定?

3、考试的命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六、论述题(22分)

1、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10分)

2、什么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怎样贯彻这一原则?

(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

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

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

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教育学原理》第二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题

1、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2、知、情、意、行3、1902、壬寅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5、痒、序、校6、出生的第一年、 六、七岁、 青春期(14、5岁)7、纽带、桥梁、骨干力量

8、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9、核心、出发点、归宿10、萌芽阶段、独立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建立和发展阶段

二、不定项选择

1B 2C 3AD 4CD 5A 6C 7A 8A 9B 10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 错。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正确。

4、错。

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

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

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解释名词

1、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2、学制是由国家制定的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遗传素质是指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

4、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地连贯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

5、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从事艺术和创造美能力的活动。

五、简答题

1、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更具体地讲教师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全面负责,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保证全面完成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

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依据教育目崐的来计划和安排。

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都要受教育目的制约。

教育目的又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崐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也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

确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

3、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要紧扣教学大纲,教材对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不出偏题怪题。

②试题内容要全面,要有理解性的,记忆性的,技能性和创造性的;即要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检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尽可能扩大知识的复盖面,又要突出重点。

③试题既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注意体现发展方向。

好的试题能够启迪儿童的智慧,诱发儿童锻炼,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自觉性。

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统一的行动目的,相应的组织结构,维护集体所必须的纪律、形成舆论等。

六、论述题

1、提示:

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专门的教育者。

由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所处的地位,肩负的责任,使教师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动地反映现实的过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不相矛盾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示:

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崐品德教育要把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正确贯彻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最基本的要求是:

①教师必须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②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严格要求,启发诱导。

七、实例分析

提示: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试卷 (第三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阶段、__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2、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

____和____。

3、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______、一是_____。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和____。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_____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 __、____、____。

7、1922年通过了“____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___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__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系也就是_____与____的关系。

9、品德评价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有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____的骨干作用和抓好______的转化工作。

1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_____,它包括了解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1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为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

A 发展方向 B 发展阶段 C 发展结果 D 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 教学工作 C 校外活动 D 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 )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

A 教育目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儿童的年龄特征 D 教师实际水平

5、“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 )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A 内容正确 B 方法恰当 C 目的明确 D 情感深厚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电化教学 B 复式教学 C 课堂教学 D 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 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已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2、教学大纲3、启发式4、榜样示范5、集体舆论

五、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课的结构?

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如何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

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12分)

2为什么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

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

(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教育学原理》第三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萌芽、独立、发展2、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3、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4、遗传、环境、教育

5、奴隶社会初期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7、壬戌、美国、“六三.三”8、教育、发展9、奖励、惩罚、操行评定

10、优秀生、差生11、基础、集体、个人1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不定项选择

1AC 2B 3ABCD 4ABCD 5D 6C 7C 8A 9AB 10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

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2、正确。

3、错。

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错。

集体形成的条件是:

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

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错。

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

四、解释名词

1、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3、启发式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