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858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docWord文档格式.docx

独联体

国家

独联体内

以外国家

独联体国家

关税同

盟国家

其他独

联体国家

白俄罗斯

外贸总计

100

56.0

48.1

7.9

44.0

55.2

47.8

7.4

44.8

出口

33.5

10.5

43.8

33.0

10.8

56.2

进口

65.9

60.1

5.8

34.1

63.8

58.8

5.0

36.2

哈萨克斯坦

26.1

18.8

7.3

73.9

26.3

18.0

8.3

73.7

15.5

9.0

6.5

84.5

84.3

46.1

37.4

8.7

53.9

42.5

32.6

9.9

57.5

俄罗斯

14.4

7.1

85.6

14.6

7.7

6.9

85.4

14.8

85.2

15.4

8.5

84.6

13.7

6.3

86.3

13.0

6.2

6.8

87.0

关税同盟合计

19.1

11.9

7.2

80.9

19.4

12.3

80.6

16.5

9.5

7.0

83.5

17.1

10.0

82.9

23.2

15.9

76.8

16.2

  资料来源: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аяструктураэкспортно-импортныхоперацийстранТаможенногосоюзав2009г.,http;

//www.tsouz.ru/db/star/Documents/CU1Y2009/ioCUlY2009S.pdf

  2009年11月,三国签署《海关法》的协定[6]。

《海关法》相当于关税同盟的“基本法”,标志着建立关税同盟的工作进入最后阶段。

  2010年1月1日,开始实行统一的关税。

  2010年7月1日,《海关法》对俄哈正式生效,而对白俄罗斯的正式生效日期是2010年7月6日。

所以,三国关税同盟作为一个组织的全员运行时间是2010年7月6日。

  根据建立统一关境及建立关税同盟的协定,建立关税同盟的目的是,保障成员国间商品自由流动,保障关税同盟与第三国贸易中的有利条件以及发展成员国经济一体化。

  

(二)俄、白、哈关税同盟对外贸易状况

  目前,关税同盟三国共有人口1.67亿,其中俄罗斯1.42亿。

国内生产总值共2万亿美元,其中俄罗斯为1.45万亿美元。

2009年,三国对外贸易总额为9157亿美元。

其中,俄罗斯为7346.8亿美元,哈萨克斯坦为1090.7亿美元,白俄罗斯为719.5亿美元。

显然,俄罗斯是关税同盟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在关税同盟国家中,白俄罗斯的同盟内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远大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

表2 2009年上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关税同盟国家对外贸易地区结构(%)

2009年上半年

2010年上半年

43.7

9.6

56.3

53.2

41.3

46.8

63.6

58.7

4.9

36.4

61.1

55.3

38.9

82.0

9.3

4.4

83.3

42.8

31.3

10.7

57.2

48.4

40.7

51.6

15.6

9.4

84.4

14.1

12.8

6.6

87.2

15.2

7.5

84.8

17.6

82.4

84.1

23.6

76.4

24.2

16.7

75.8

资料来源: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аяструктураэкспортно-импортныхоперацийстранТаможенногосоюзавполугодии2010г.,http;

//www.tsouz.ru/db/stat/Documents/CU2Q2010/ioCU2Q2010S.pdf

坦,约为48%。

而俄罗斯的同盟内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最小,约为7%。

哈萨克斯坦的相应比重约为18%。

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在经济上对关税同盟的依赖程度远大于俄罗斯,俄罗斯则对关税同盟有着最大影响力(见表1)。

  2010年1月1日,俄、白、哈关税同盟实行统一关税。

2010年前两个季度的统计表明,与2009年上半年相比,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同盟内贸易占各自对外贸易的比重上升,而俄罗斯的相应比重则是下降的,而且关税同盟国家间贸易在三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是下降的。

这表明,关税同盟对成员国的贸易影响暂时还不均衡,对扩大成员国之间贸易的积极影响也不明显(见表2)0在一些研究资料中,以2010年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进出口总额的增长来说明关税同盟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2010年,在世界经济企稳的背景下,许多国家的对外贸易都是增长的。

对于新成立的关税同盟,其初期效应主要表现在同盟内贸易占总的对外贸易的比重增加,且效果明显。

有多种衡量经济一体化的指标,但一体化组织内贸易所占比重是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关税同盟官方网站的统计数据就是以成员国贸易所占比重为主。

  (三)关税同盟的关税问题

关税同盟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行统一关税。

2009年11月,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间委员会(关税同盟的最高管理机构)和关税同盟委员会共同批准了《统一关税税率》[7],并于2010年1月1日实行。

该税率自批准后至2011年1月28日前已由关税同盟委员会做过32次修订。

  统一关税税率中的进口税率是以关税同盟成立前俄罗斯进口税率为基础制定的。

对约18%的税率作了调整,其中上调350种,下调1500种。

实行统一进口税后,俄罗斯进口税率水平下降1%。

由于白俄罗斯与俄罗斯调整前进口税率相同的部分约有74.6%,所以,白俄罗斯仅调整6.7%的进口商品税率。

哈萨克斯坦平均进口税率水平较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低,与俄罗斯进口税率相同的部分只有36%。

所以,哈萨克斯坦上调5044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占进口商品总量的犯%,下调税率的商品约占5%。

实行统一进口关税后,哈萨克斯坦提高了平均进口税率水平。

  实行从价税的进口商品中,适用税率最多的依次为5%,15%,10%,0和20%。

高税率商品主要有酵母、烟草制品和小汽车(30%-35%)、猪肉(40%)、牛肉(50%)、鸡肉(75%)和酒精浓度80%以上的未改性乙醇(100%)0平均从价税率为10.2%。

  实行从量税的进口商品中,主要有苹果、梨、大米、白砂糖、巧克力、矿泉水、汽水、啤酒、酒、打火机、眼镜、轿车、客车、货车和特种用途车辆等。

商品不同,计量单位和税率也不同。

  关税同盟对哈萨克斯坦做了关税过渡期安排。

按照统一关税的要求,哈萨克斯坦关税水平要由6.2%提高至10.6%。

为避免关税巨大变化给经济造成太多不利影响,在哈方提议下,关税同盟委员会同意为其309种商品设置1一5年不等的“零关税过渡期”,为102种商品设置“5%税率过渡期”。

实行“零关税过渡期”的商品主要有药品、塑料及其制品、医疗器械、铁路机车、客车和货车车厢、敞车、活动房屋、液体和气体理化测量与分析仪器、速度计及转速表、铁路维修车、示波仪、频谱仪、光缆、光导纤维、手提风动工具、铝型材、木浆及其他纤维状纤维素浆和电磁铁等。

实行“5%税率过渡期”的商品主要有苹果、梨、铝管件、透镜和棱镜等光学元件、气象及地球物理测量仪、复写纸、铜版纸、纸板、塑封机和照相机等。

  除对一般商品贸易中的部分商品设置关税过渡期外,还规定外资对哈投资项下的机械设备和原、辅料进口继续免关税。

为了防止享受“过渡税率”优惠的商品不“再出口”到俄罗斯,在约为5年的过渡期内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之间仍保留海关,但海关职能已有改变,监管范围也大为缩小。

  由于关税同盟是以俄罗斯进口关税为基础制定的统一关税,且统一关税税率较此前俄罗斯的关税税率降低约1%,所以,整体来讲对俄罗斯的贸易伙伴是有利的,对哈萨克斯坦的贸易伙伴虽略有不利,但因对主要进口商品设置了关税过渡期,因而,受到统一关税消极影响的程度一时不会太大。

  (四)从欧亚经济共同体到欧亚联盟

  2001年5月31日,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间委员会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布欧亚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2005年10月,乌兹别克斯坦申请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8]。

乌克兰、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是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观察员国。

目前,俄、白、哈三个条件成熟的国家建立了关税同盟,为未来欧亚经济共同体全体成员国组成全员关税同盟并过渡到欧亚经济联盟打下基础。

  建立俄、白、哈关税同盟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经济一体化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共同市场)的必经之路。

1999年2月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签署的《关于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协定》规定:

“统一经济空间是指由签约国各方领土构成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实行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相同的管理机制,有相互一致的法规和统一的基础设施,实行协商一致的税收政策、货币信贷政策、外汇和金融政策、贸易政策和关税政策,并保障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

  根据上述协定,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共同市场)的目的是,“使统一的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正常发挥作用;

为各国经济结构改革创造条件,以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发展统一的交通运输、能源和信息体系;

建立统一的国家支持优先经济领域及支持生产和科技合作的措施体系”。

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互利原则、互助原则、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共同承担义务的原则以及开放原则”。

  欧亚经济共同体一体化路线图

  协定规定,“各签约国要在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过程中建立关税同盟”。

领导建立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机构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间委员会、政府首脑委员会和议会间委员会,具体负责机构是欧亚经济共同体一体化委员会。

  上述协定还明确规定了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步骤。

第一步是建立关税同盟和统一关境;

第二步是建立真正的统一经济空间,包括建立统一的内部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建立统一的基础设施,实现各国法规的统一以保障统一经济空间正常运行;

第三步是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各方努力协商制定和实行统一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

  完成一体化三步骤后,就具备了实行统一货币的条件。

在实行统一货币的统一经济空间里,成员国间的联合体就是欧亚经济联盟。

  未来,欧亚经济联盟更高一级的一体化形式就是欧亚联盟。

欧亚联盟意味着包括对外政策在内的经济和政治全面一体化,相当于欧盟。

  根据上述内容归纳出欧亚经济共同体一体化路线图(见上图)。

  目前,俄、白、哈关税同盟仍在加紧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2010年年底,三国签署了推进一体化的一揽子文件。

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实行协商一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议》[9],表明关税同盟国家要共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共同的宏观经济指标。

其他文件则规定了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在服务、资金和劳动力市场以及在自然垄断领域的基本规则。

  欧盟的经验表明,区域经济高度一体化往往会推动政治一体化,而且政治、经济和外交全面一体化往往会成为一体化的最终目标。

  尽管政治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是同样艰难的过程,但一旦实现了经济高度一体化,政治和军事一体化则是不可避免的。

欧亚经济共同体的五个成员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同时也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表面上看,欧亚经济共同体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是两个平行的进程,但当经济一体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就是政治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是未来欧亚联盟的必要政治准备。

二关税同盟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

  

(一)上海合作组织促进经贸合作的职能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举行首次峰会,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10],规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是:

发挥成员国经济的互补性以促进经济的要文特约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第7期共同发展;

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

促进经营主体间合作生产和经贸活动的发展;

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为逐步实现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动创造相应条件;

制定协调各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法律;

根据各国现行法律鼓励和支持成员国行政区域间建立多种形式的直接联系;

有效利用在交通和电信领域的现有基础设施,进一步开发过境运输潜力;

发展服务贸易;

保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施共同的生态规划和项目;

建立和发展实施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

  《备忘录》提出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分步骤消除贸易和投资障碍;

为实现货物和旅客运输包括过境运输提供法律、经济、组织和其他条件;

发展口岸基础设施;

扩大法律法规信息交流;

吸引和保护相互投资。

  《备忘录》规定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负责对外经济和贸易事务的部长会晤机制,制定多边经贸合作的长期纲要,以明确合作的具体方向、优先领域、范围和项目。

但《备忘录》第七条同时规定,“上海合作组织内的合作与成员国所参加的其他国际条约中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不相抵触”。

在“成员国所参加的其他国际条约”中,包括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间的协定,以及有关关税同盟及统一经济空间的协定。

这就是说,国际条约或协定在实践中的效力大于《备忘录》。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备忘录》是上海合作组织有关经济合作的一般文件,不是条约或协定,且文件使用的关键词是“便利化”。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举行第二次峰会,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该宪章对上海合作组织宗旨、原则、组织结构、运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对外交往等原则做了明确阐述,标志着该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

  2003年9月,根据《备忘录》和《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制定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以下简称《纲要》[11])。

《纲要》规定多边经贸合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

支持和鼓励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开展经贸合作,发展互利经济联系,使各国重点经济领域的生产和投资合作取得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相互贸易额,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短期内将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

共同制定落实《纲要》所必需的多边协议和各国法律措施清单。

在现代化的组织和技术水平上建立和发展经贸投资的信息空间。

确定共同感兴趣的经贸合作优先领域和示范合作项目并付诸实施。

  《纲要》规定2010年前的任务是,共同努力制定稳定的、可预见和透明的规则和程序,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实施贸易投资便利化,并以此为基础在《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备忘录》规定的领域内开展大规模多边经贸合作。

  为此,要制定共同规划和方案,并建立对优先发展方向的支持体系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纲要》规定,2020年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将致力于在互利基础上最有效的利用区域资源,为贸易投资创造有利条件,以逐步实现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动。

《纲要》还规定了合作的优先方向和《纲要》的实施机制。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纲要》的关键词是“支持、鼓励”和“便利化”。

尽管在制定《纲要》过程中,中国曾正式提出在上海合作组织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但《纲要》只提在2020年前“逐步实现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动”,并未把自由贸易区这种“入门级”一体化形式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目标。

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在区内成员国之间减少或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限制,但每个成员又各自独立执行自己的外贸政策,尤其是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政策。

可见,即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贸易和投资领域实现了便利化,也不如自由贸易区这种初级一体化形式对经济合作的促进作用明显。

  上海合作组织未能就自由贸易区达成一致,而是停留在经贸便利化层面,说明成员国的共同经济利益有很大局限性,至少在2020年前是这样。

  2004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了《<

纲要>

实施措施计划》,该措施计划的内容共有127项。

根据落实《纲要》的需要,2005年10月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成员为各国的开发银行。

2006年4月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

这两家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有着很强的官方背景,但都属于非政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为经贸和投资便利化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果。

这些成果体现在投资和贸易规模扩大和合作项目增加等方面。

  但对成员国贸易环境的评价表明,实现便利化的过程并不顺利,仍需做出更大努力。

  根据一家中国机构在2008年前后对中资企业就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和投资环境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贸易制度、关税水平、通关程序和商品检验检疫仍是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障碍。

在28项评价指标中,选择对企业经营活动有一定影响的共有19项,占全部指标的67.9%。

选择对企业经营活动有非常大影响的共有8项,占全部评价指标的28.6%。

对投资环境的问卷调查结果是,对20项影响投资的指标给予较为积极的评价。

但在对外资存在行业准人的限制评价指标上,中资企业在金融、矿产资源开发、电信业、汽车组装和销售等行业的投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有企业在调查指标上给出了“严重障碍”的评价。

  “工作签证不畅”是中资企业在各国遇到的共同问题,也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影响最大的一项评价指标[12]。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及其他有关经贸合作的文件表明,在成员国间经贸合作领域,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促进机构,不具备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超国家职能”。

所以,上海合作组织有关经贸合作的基本文件是“备忘录”(Меморандум)形式,而欧亚经济共同体基本文件则是“协定”(Договор)形式,文件的法律效力显然是不同的。

  重要的区别还在于,上海合作组织对自身经贸合作职能的定位是鼓励和促进便利化,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实现经济一体化。

  便利化和一体化的经济内容有重大区别。

关税同盟与上海合作组织并存,且部分成员国同时是两个组织的成员,表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无论如何都是不可避免的。

  

(二)关税同盟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影响

  1.关税同盟对上海合作组织部分成员国的排他性影响

  排他性是关税同盟的基本特征。

排他性是指关税同盟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税率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实行统一的保护性措施,如进口限额、卫生检疫标准和技术标准等。

  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上海合作组织部分成员国的排他性影响,是指三国对来自中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四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商品和服务筑起了一道壁垒,壁垒程度由关税同盟对外统一关税税率水平以及其他大量非关税壁垒措施构成。

由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所以,这两个国家未来加人关税同盟只是时间问题。

乌兹别克斯坦曾经是享有充分会员国资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

事实上,该国经济与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有着历史和现实的紧密联系,其经济发展不可能不受到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影响。

当从其他经济体和政治体获得的综合实惠不足以弥补其脱离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进程所受到的损失时,乌兹别克斯坦也许会选择恢复其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充分会员国资格。

  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将面临这样一种局面,其他成员国都是关税同盟成员国。

可以预见,如果上海合作组织不扩大,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伙伴就是欧亚经济联盟。

一般来讲,俄、白、哈关税同盟的

  排他性是针对其他所有国家的,而中国则有可能是受关税同盟排他性影响最大的国家。

  上海合作组织内已经建立的合作基础以及地缘经济状况,决定了未来上海合作组织内的经贸和投资合作仍会增长。

但如果以此来说明俄、白、哈关税同盟对其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不存在排他性影响,那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