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8592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docx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上)

薛国安

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前言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咱们在北大的校园里来共同研究中国古代具有悠久历史的一本充满智慧的兵书,《孙子兵法》。

这个《孙子兵法》篇幅不长,用古代汉语计算全文不过5913个字,不超过6000个字,虽然篇幅短但是里面所蕴含的智慧,那些谋略思路却是博大精深,如果我们把它展开来细致地去讲解、阅读,恐怕需要三五天时间。

鉴于大家学习时间比较短、课程安排比较紧,我们只有三个小时来研究这博大精深的兵书,那我们也就只能选择其中某一个层面、某一个层面的精髓提炼出来。

大家都是做领导工作的,我想《孙子兵法》中那些谋略思路跟我们的工作可能有借鉴作用,可能灵活作用的,恐怕主要在领导管理艺术方面。

所以,我今天的这个讲课的主题就定位在《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

我们不妨先张眼看看当今世界上,但凡讲到学《孙子兵法》学得比较好,用《孙子兵法》用得比较好的案例。

大家能想到的都是谁呢?

战场上一说就是美国人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如何灵活运用了《孙子兵法》。

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又再次运用《孙子兵法》。

在企业经营里面说一说日本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如何学习运用《孙子兵法》振兴日本经济,搞活日本企业。

体育竞赛里面呢,一说也是巴西足球队的教练如何运用《孙子兵法》在悉尼奥运会前排兵布阵,赢得世界冠军。

就这些激烈竞争里面,学孙子、用孙子用的好的当今说得出来的典型案例都是外国的。

我们不是崇洋媚外,事实的,确实是外国人在用孙子兵法这方面有这样的案例。

我是地道的军人,所以讲课也只能在军事里面多一点体会。

我想讲这个学孙子、用孙子的案例大家一起来看看第一次海湾战争。

美国人先是对伊拉克进行了38天的空中轰炸,这一炸就把伊拉克基本上打得没有还手余地了。

但是结束战争往往还要通过地面攻势才能最终结束。

美国人空中轰炸的时候他拥有绝对优势,伊拉克的火炮够不着美国的飞机,所以这38天的空中轰炸美军基本上没有人员伤亡。

但是你要发动地面攻势进入伊拉克的地面,就可能跟伊拉克的军人们零距离接触。

那零距离接触的时候,你武器装备再先进恐怕也难以充分发挥它的效果。

对方的勇敢、凭着意志抱着你,咬你也可能咬伤你几个,掐也可能掐死几个,所以地面作战肯定有比较大的人员伤亡。

美军作战有一个特点,他比较害怕自己军人在战场上过多的伤亡。

这个过多的伤亡并不是说美国的战争决策者们如何人道仁慈,不是那个,根本原因是美国的政体,战争都是执政党发动的,在野党老要在战争期间抓执政党的一些毛病、一些漏洞你军人在战场上死伤过多,像越南战争,实际上美国人实际上赢得了很大战争,但是军人们死亡过多,国内民怨顶峰,执政党不得不撤军导致整个战争失败,所以此后美国军方动用战争手段的时候都要想尽办法降低自己军人的战场损耗。

那怎么降低呢?

可想而知,只要你是从地面攻进去你肯定有人员伤亡。

美国人在拥有绝对优势的这种前提之下,而且是在把伊拉克打得没有还手余地的情况之下,为了降低他的人员损伤就用中国的计谋,它首先是在伊拉克与科威特接壤的边境上,调集了陆海空三军,频繁地进行登陆演习,这就是使萨达姆得出一个判断,美国人的地面攻势将从这个方向发起,所以萨达姆把他几十万护卫队都调集到这,严密布防,挖开很长很宽的壕沟,灌满了原油,你美国人要来我一点火一片火海,烧也要烧死你成千上万。

油沟之后是雷区,防坦克雷区、防步兵雷区,你越过了油沟那就是到了我的油区里面,再诈死你成千上万,既使我打不赢你我也要你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萨达姆把这个防线称之为固若金汤。

大家试想,如果美国人真的从这个方向杀进去,那个人员损伤是何等之巨大。

打仗兵力总是有限的,萨达姆把他的主力部队都调集到了跟科威特接壤的边境上,而他跟沙特有漫长的边境,在这漫长的边境上他只留下了一个师,大家看,这么长的边境一个师哪守得过来呀?

美国人真的发动地面攻势的时候,它不是从科威特方向,而是从东向西把它的主力部队来了一个快速迂回。

美国人称之为左勾拳战术,他们喜欢拳击,左勾拳战术,从沙特与伊拉克接壤的边境杀了进去,拦腰截断伊拉克国土,和科威特这方向的大军两面夹击,一下子就把伊拉克几十万的官兵们包围了,无处可逃了。

三千年前,伊拉克的祖先是古巴比伦的英雄,曾经叱诧世界,现如今他的子孙们都只能面对着美国大军的包围举手投降。

美国人在这一次的作战过程中,自己的损伤不过是几十人,还不如国内一个月交通事故死的人员多。

这就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巨大的胜利。

大家看,美国人的这个左勾拳战术实际上是灵活运用了孙子兵法中避实击虚的谋略思路。

也还运用了三十六计里面的声东击西的战术。

所以西方记者善于想象,我看当时的报道有一个说法,说美国人第一次海湾战争实际上是由一位中国老人在那指挥美军赢得胜利的。

这个中国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当然这是作者想象的。

但这想象它是依据于美军他确实灵活运用了孙子的谋略思想来赢得胜利。

不是说我强大实力了就可以不用计谋了,凭着美国人的实力他可以从任何方向踏平伊拉克,但是不管你从哪个方向踏进去,你总会有很大的人员伤亡,就因为他运用了左勾拳战术,使自己的损伤降到最低的程度。

所以中国古代兵家有一句话,叫“以计代战,一当万”,用好了一个谋略思路,它的效果顶得上你千军万马的人浴血奋战。

那么从这一个典型的案例我们就可以看出,美国的政治家也好、军事家也好,企业家也好,他们学习《孙子兵法》,不在于把《孙子兵法》全文字字句句去弄得如何彻底通透,而在于取其精华,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之中。

那就会稍微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外国的这些个学习研究《孙子兵法》的人大多有这个的特点。

这些特点用我们熟悉的话来概括那就是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他学《孙子兵法》不是为了做学问的,装门面,而在于用在实践之中,产生效益。

那么,对照外国学习研究《孙子兵法》这个特点,来看我们中国人学习《孙子兵法》,应该说对《孙子兵法》的崇敬、热爱、研究没有哪个国家学者、普通人士比得上我们中国的。

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无论是现在的军界、政界还是企业界,真正把《孙子兵法》中的谋略思路进入到我们的头脑之中,变为我们的思维艺术,运用到实践之中,在这个层面我们应当承认确实不如欧美国家。

承认这一点很重要,也很必要。

因为我们国门越来越开放,我们所面对的打交道的对方很多可能就是研读过《孙子兵法》,至少在我们军事领域面对美国的军官们他们从初级院校开始就有专门《孙子兵法》课程。

我们出访美国人他们经常在探讨过程中就奔出来《孙子兵法》一些观点,所以他们在战场上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孙子兵法》那是很自然的。

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对手,善于活学活用,而我们做《孙子兵法》的正宗传人,恐怕在这方面不能输给外人,人家用《孙子兵法》的谋略思路跟我们斗智斗勇,我们输了还不知道输在何处,这就亏了大发了,所以我把这个挑战放在开课来讲,意在于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别守着这个宝贝而不知道去学习它,应用它。

12:

53

那么接下来就进入今天的正题,《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

《孙子兵法》一共13篇,都是讲如何用兵打仗的一些谋略思路,并没有哪一篇专门来讲领导管理艺术问题。

那要从何而来它的领导管理思想呢?

我在研究的时候发现,抓住它第一篇一开始说的一条思路,你就可以理出算子关于领导管理的一系列的谋略思想观点。

它开篇的哪一句话呢?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话我估计大家都有印象,都在不同的场合听到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决策者你所在单位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我们做出任何重大的决策不能靠盲目激情,一时冲动去开打,那很容易导致国破家亡,所以孙子提示国君要认真地考察、慎重的对待,这样保证你决策的正确。

那怎么样考察,怎么样研究?

在什么基础上做决策呢?

孙子接着就提出来了,你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综合实力的一条思路。

那就是从七个角度看一看双方的优劣得失,这七个角度就是这里所显示的,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孰就是哪一方的意思,哪一方呢?

一国之主更加得道,得道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哪一方的将领更加有才能,有才能的将领才能带领军队去冲锋陷阵,赢得胜利。

哪一方的自然条件通过主观努力去赢得天时地利为我所用,哪一方的法令法规能够切实贯彻执行产生效益,不能贯彻执行的大都是纸上谈兵,哪一方的武器装备和军备开支更加丰富强盛,打仗要是有雄厚的物质技术的,不光是双方的斗智斗勇,你一定得有相当的物质基础,像现在我们打一仗,一颗导弹就是上百万,一驾飞机苏30那就是四五个亿,我们一个阅兵就动用了这么多,打仗就不更多了,所以现在没钱打不起打仗了。

士兵,看看双方谁训练有素,训练有素才能出战斗力,训练无素是乌合之众、散沙一团,一打就乱,双方运用赏罚这中激励手段,谁更加公开透明。

你就从这七个角度看看谁优谁劣,谁得谁失,综合起来总体状态谁的好、谁的差,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去实事求是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那孙子讲这条思路的时候是做战争决策的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战争中都是不打招呼的,往往是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后突然之间爆发的,那你要想在战争突然爆发的情况下你这七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有利状态,那绝对不是临时抱佛脚能够形成的。

你一国之主,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平时不得道,大事来了,我赶快用小恩小惠糊弄手下,让大家为你竭诚效力那是不可能的。

你平时训练不到位了,要打仗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地训练,临阵磨枪能行吗?

也不行,所以这一切都取决于对平时的建设,平时下工夫。

那既然取决于平时,我们就可以理解,孙子关于如何治好一个国家,管理好一支军队他就是主张沿着这七个方面在平时下工夫。

我觉得沿着它七个角度去分析他的13篇那确实是可以理出来相应七个方面一些关于如何做好领导管理工作的思路。

如果我把这七个方面都展开了,这是我一天课程的时间,今天我恐怕就其中的三个到四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一、“主孰有道”与宏观管理要务

第一个问题,主孰有道,这里的“主”它是个宽泛的字,对国家来说,是国君,对于军队来说是主将,对于我们各个单位来说是各个领导。

那分析比较双方为主的这种决策者,孙子关注的不是谁领土大小,也不是谁人口多少,而关注的就是一个字“道”,主孰有道,那这个道它的内涵很宽泛,这个主孰有道可以说道路,也可以说规律,也可以说艺术,还可以说方法。

那在《孙子兵法》中,这个道就是一句话,它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我先给大家解释两个字,这个令不是命令的令,从古至今,也到行政命令跟你的下属保持一致那是不可能长久的,你可能压服大家一时,不能压服永久,所以这个令是使的意思,使得你的下属跟你思想保持一致。

第二个要解释的词,这个民在古代兵法语言里面它不是指的是民众,而是指的官兵。

当然大家处在不同的领域来学习孙子这句话的时候可以把它理解为民众、下属。

孙子所讲的道,你做好领导管理工作首要的一条就是怎么样想着法子使你的下属跟你的思想保持一致。

一旦达到了一致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孙子马上点名,那些官兵们就可以跟随国君和主将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跟随你同生死,共命运,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会跟你玩阴谋诡计,背叛你、抛弃你。

这是什么力量,就是你国君得了道,凝聚了全军的斗志所形成的勇往直前的力量,有这种力量啥事干不成,没这种力量你啥也干不成,萨达姆的案例就从反面印证了孙子这个观点。

萨达姆凭实力当然是打不过美国人的,他怎么也得败,但是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残,败的自己国民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总统被外国人送上绞刑架,而无动于衷,这就败得太惨了。

而且他被美军从地洞里挖出来,也是他的国民报告了信息,才把他挖出来,为什么会落到这么惨的一种结果呢?

那恐怕还是内因起了作用。

在平时萨达姆不注重政治建设,不得民心,大难来临各自飞。

我们不了解内情,所以伊拉克战争期间,我们一些军事专家还在电视上点评,将会有残酷的巴格达地下攻防之战,将会有残酷的巴格达城内的巷战,如果一个国家众志成城,面临着美国大军挺进巴格达,那确实按照规律来说你有进攻就会有防御,应该有巴格达的进攻和防御之战,但是我们不了解他内部分崩离析了,美国人这个政治打垮了伊拉克的政府高官、军队、官兵、普通民众的抵抗意志,再加上萨达姆平时不得人心,打也是死,不打也是死,为萨达姆这种政权去卖命,何必呢?

所以这几万护卫队面临着美国大军来到跟前就算了,不抵抗了,这一下就把我们军事专家亮在电视台上,急得直拍桌子,哎呦,几万共和国护卫队哪去了,那全国舆论大哗,解放军的专家都预测错了,让你们去解放,让你们去台湾那怎么行呀,这个由我们专家个人的视线比较狭隘,限制了他对全局的分析有这个原因,但是也不能全怪他,当时是有很多人按照规律,常规这么分析的。

没想到萨达姆如此不得道,如此不得民心,大难来临他的将士们跟他玩阴谋诡计背叛他,抛弃他,这不得道。

那《孙子兵法》的语言都是高度凝练的,它的一句话值得我们反反复复从多个角度去琢磨。

我刚才打出了标题,主孰有道与宏观管理要务,首要的任务,我们做好领导工作首先就是要想办法令民与上同意也,这不是我的理论推论,孙子在这几个要素的排列之中,也是把道排在第一位的,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个排序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你这个领导管理工作的先后顺序主次程度来排列的,首要的是要得道。

那么我们作为主要领导在做好领导管理工作中怎么样想着法子形成我们这个集体里边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怎么样想着法子提高我下属的忠诚度、执行力,这都是我们当领导的人很希望的一个事,那这个希望你不能单靠下属自己主观努力,恐怕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运用好领导艺术,使得你的下属自然而然跟你保持一致,所以我刚才结束,令民与上,这个令不是行政命令的意思,是使,怎么样使你的下属跟你心往一处想,心往一处使呢?

我想作为主要领导,不一定事必亲躬,恐怕很重要的是要抓住三个大的环节去做工作,你就有助于得民心,合民意,这三个方面我把它简要地概括为严修身、定战略、带班子,大家都是实践中的领导干部,我们把结合实践你们会体会到这三方面做到确实是有利于让你的下属提高忠诚度、凝聚力,我们稍做分析一下。

(一)严修身

所谓严修身就是加强我们领导者自身的修养,我在部队从战士干起,我很有体会,一个班站在一块,站成一排,一个口令一下向右看齐,大家头一摆就向班长看,班长站得怎么样,整个班就是什么样,班子自己站不直,你想让别的战士站直了那恐怕很难,所以部队的班长往往是军人姿态非常标准,他要给全班的成员做示范的。

那在其他领域恐怕都是这样,只要你坐在领导岗位上,不管你情愿不情愿,下属都是用余光瞄着你,你的言行就是你下属的榜样。

你要想下属敬业、忠诚执行,恐怕自己首先就要做到这一点,率先垂范。

在这个方面,孙子没有用我们现代语言来表述,他根据他这个时代特点对于为将者应该具备的境界,他提出来了一个理想化的要求。

他说,作为一个将领要“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我说这个境界很富有理想性,即使在我们现实中做好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达到这个境界,也都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干部,所谓进不求名,我做工作努力进取不是为了我自己名和利,我遇到困难,遇到危险需要撤退,需要改变决定,那恐怕要遭受一些损失,回来你要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时候不推诿,不躲避,主动承担,那么,这一切都是为了民众的利益,唯人是保,我的努力进和退都是为了保证民众的利益。

我们所取得的成果要合于国君的愿望和国家的利益,这样的人才是国家的宝贝,宝贵人才,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如果我们在现实中做到这一点恐怕也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的下属们都会敬重你,爱戴你,自然而然地对你产生向心力、凝聚力,你的指令转达下去,恐怕一般也容易得到执行。

所以孔老夫子说过一句话,说得非常精辟,虽然这句话大家经常听说,耳熟能详,但是结合到领导自身的修养,我觉得很有利益,就是我们一个为将者做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那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用不着你繁文缛节、三令五申,去要求下属如何如何做,大家都会眼睛盯着你去做。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自身做好我们就有助于从一个层面使得你的下属跟你意志保持一致,跟你想法趋同,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定战略

第二个就是定战略,我们任何一个集体里面所有成员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而且这个利益追求根据每个人的经历,每个人的位置它会不尽一致,那作为单位的主要领导,怎么样引领这个单位奔着明确的方向去努力呢?

你就要想办法确立一个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一种战略。

用这种战略,用明确的目标,宏伟的事业去牵引人,大家都乐于奔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工作,这就不是令民与上同意也吗?

所以这个主要领导要善于筹划全局,而不是陷于具体的事务之中,目光短浅,我们一定要关照全局,而且看得长远,所以古代兵家有句话供大家同时思考做一个参考。

古代名家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做任何决策都不要就事论事,一定要关乎全局,把它放在大盘子中考虑。

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都不要仅仅限于眼前的利益,要看得长远,哪怕眼前该局部牺牲的时候也要勇于牺牲,赢得长远的胜利,这是定战略,用事业来牵引人。

(三)带班子

第三个工作就是带好班子。

诸葛亮被人们称为智慧的化身,足智多谋,确实绝顶聪明,但是我们辩证来看,诸葛亮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那就是诸葛亮死后蜀中无大将,事业后继乏人,那为什么造成这么一种情况呢?

那恐怕就在于诸葛亮的工作作风,是事必亲躬,什么事都自己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这种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但这种方式我们要把它改进。

各级有各级的职责,你作为主要领导,你的职责就要善于统筹全局、驾驭队伍,统领精英们,放手让他们去工作,这样才能集众人的智慧,用众人的力量去干大事。

孙子在势篇中讲这么一个观点,所谓势篇它的主题是如何营造有利的作战态势,打仗不能光凭力气在那死拼,你那军事实力要放在良好的态势上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益。

那它的这个有利的态势是怎么形成的呢?

孙子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责人而任势。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的关注点在于如何营造有利的态势,而不过多地去求全责备手下的骨干们,不责于人,责就是求全责备的意思,你们要如何文武双全,你们要如何忠心耿耿,他不这么去求全责备,而着重是选择多方面有才能的人去营造和任用有利的态势。

这个思想值得我们去琢磨。

我曾经几次遇到有些企业的老总,求我给他们出谋划策,说现在企业经营很困难,像人力、技术总监、财务总监一旦跳槽,我的经营机密就被他捅出去了,我的企业就没辙了,《孙子兵法》有什么办法?

我说《孙子兵法》是两千五百多年前讲打仗的,我们今天打仗都很难直接搬用《孙子兵法》的某些个谋略思路,更何况我们经营企业,孙子想都没有想过,所以在《孙子兵法》都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孙子兵法》中这句思想我们可以去结合现实情况来产生自己的想法。

他就是说不要把身家性命都压倒在一两个人身上,指望着仅仅靠这一两个人如何忠心耿耿,如何文武双全给你打拼天下,那确实很危险。

你满足不了他利益的时候,他一背叛你,你确实要夭折,那孙子给我们的提示就是要选择多方面的人才去营造一个态势。

构成一个人才方阵,在这个方阵中即使有这么一两个人图谋不轨,他也不会影响大局。

有的人受到了启发,找到了办法。

那么在带班子过程中,孙子还有一个思想也值得我们警戒。

孙子他总结了前人们先人在这个驾驭将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毛病,他把它概括为三个毛病,他说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叫国君经常为患军队指挥导致失败的情况有三种。

第一种,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国君他往往都是身在后方的,总部宫殿之中的,所以对一线战场的情况并不太了解,军队不该前进的时候他盲目下令,一线指挥员你给我前进,不该后退的时候他又盲目地下令赶快给我撤回来,这样的话一切都要依据国君的命令行事,可想而知,一线的将领就没办法根据敌情、地形、纷繁复杂的战场变化去灵活地决断、灵活地指挥,就等于把他们手脚用绳索捆了起来,一个人被捆起来了,他怎么能够释放能量呀,那必败无疑了。

第二种情况,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

这三军之事就指教育管理训练部队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艺术,你这个国君并不精通,国君全局的,要管政治,要管经济,外交、文化,军事只是他管理的一个局部,而且是授权管理,主将们去管理,用不着国君自身去管理,所以除非是在这种战乱年代,国君靠马背上厮杀出来的他一般对军事比较了解。

在这种和平时期,国君需要管的面非常宽泛,他就不一定是军事专家。

那在封建时代呢?

有些国君既不懂军事,而又要牢牢地抓住枪杆子不放心军队,所以他要同三军之政,就是直接过问、主宰三军的政务,特别是在用人问题上,你用的就是自己眼前的几个人,自己的亲戚、自己的亲信。

那些个国君看不着的,远在边关,站岗放哨的,冲在一线冲锋陷阵的,尽管是献了青春献子孙,那国军不认识你,那你也白干,这样久而久之,军士惑矣,我这埋骨青山,我这长满沙场,有什么价值呀,一用就是你身边的那些人,那如果心中这些问题考虑得比较多,这种战斗的意志都会大打折扣。

第三种情况,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这个权字最初的本意是秤砣,秤砣根据重量在秤杆上滑动就产生一个词叫权变,权变实际上就是谋略,根据情况变化,这里讲到三军之权,统帅军队打仗的这些谋略艺术,你国君并不太精通,那某种时刻国君凭着满腔义愤亲自挂帅,出任三军统帅去指挥作战,那他手下的将领和士兵们就会心生疑虑了,打仗不是盲目地冲杀,你要用战略战术的,不懂战略战术而指挥我们盲目地冲杀你死了白死,大家都会心生疑虑了,心生疑虑往往也就会出工不出力了,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大家又不愿意卖命,又有很多的顾虑,那军心肯定是会混乱了,一混乱整个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没有战斗力在激烈的竞争时代,那就是弱肉强食,你的军队一弱了,诸侯就会对你发难,那你诸侯发难的时候结果是什么?

必败无疑,这种败,败在何处呢?

败在自身,那就是乱军引胜,谁乱呢?

国君乱,“引”是抛弃的意思。

那国君怎么把军队搞乱掉,过度干预军队的事务,严格控制将领的手脚。

孙子总结的是封建时代国君常犯毛病,那么从这段话里面我们也可以受到一定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带队伍的时候恐怕要擅长于实施目标性管理。

赋予任务以结果来验收,而你手下骨干们在执行的过程中,它如何用计用谋,它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要过多地去过问了。

你过多地去过问,那就会有如这里所讲的縻军,捆住他们的手脚,没办法让他们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我们讲两宋时期,宋王朝的军队屡战屡败,现在我们讨论,宋朝是我们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时期,为什么军事上却屡战屡败,这恐怕跟当时的制度有直接关系。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他是武将们给他一夜之间黄袍加身坐上了皇帝宝座,坐上了皇帝宝座之后他却是日夜不安,担心啥?

我可以黄袍加身坐上来,我其他的武将们备不住啥时候也被他的手下黄袍一加身,把我取而代之。

那怎么办?

就想着法子把其他武将都被剥夺军权。

他还倒还比较客气,来了个杯酒释兵权,给你重金,三代无忧虑来交换你的权力,那些个老将们就回家离休去了,那新提拔起来的这些干部就不客气了,那就是严格的管理,严格的控制,打仗之前战争计划要报朝廷,国君亲自批阅,甚至国君亲自修改行军路线、作战方案,一旦改进你就不能动了,你就必须照着那个去打,战场情况是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更何况两宋面对的是游牧民族,骑着快马忽而东忽而西,你这里一变就要报告朝廷然后再行动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尽管两宋时期也有一些英勇的将领,如岳飞等等,但是耐不住这种制度对他们控制太严,这都是给我们的启示,带好队伍要善于灵活管理,实施目标性管理。

再通过这些个精英骨干去代好基层队伍,使得整个集体浑然一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达成令民与上同意也,大家看,就孙子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其中的谋略艺术。

二、“将孰有能”与领导者的素质

将孰有能与领导者的素质。

大家注意,孙子在战前分析比较双方将领的时候,关注的不是谁的人马多少,也不是谁的军衔高低,关注的是一个能字,你能力带病打仗赢得胜利,你不能带病打仗赢得胜利,光凭忠诚老实那是不够的,所以他用这个“能”字来提出对将领的要求,不过这一个能字的内涵又相当的丰富,他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一个优秀的将领你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