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8664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

《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

  B=f(p,e)

  式中:

B为个人的绩效,p为个人能力和条件,e为所处的环境。

  一个人能力无论多强,若遇到不利的环境,也很难取得应有成绩。

而且,个人对环境往往无能为力,改变的方法就是离开,转到一个较好的环境中,这就是人才流动。

  2.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掌握

  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发现组织寿命的长短与组织内信息沟通情况及获得成果的情况相关。

通过大量调查统计出一条组织寿命曲线,即卡兹曲线,如P202图6-4所示。

  在一起工作的员工,在1.5-5年这段时期信息沟通水平较高,获得成果也较多;

  在不到1.5年,因相互间不熟悉,尚难沟通;

  在超过5年的时间段,失去新鲜感,沟通减少,就改组。

  该学说从组织活力角度证明了人才流动的必要性,同时也不宜过快。

间隔应大于2年,人的一生流动7-8次是可以的。

人员流动的内涵

  人员流动就是人们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走向新的工作岗位的过程。

编辑本段人员流动的类型

  人员流动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1)组织内的流动。

包括职务晋升、降级、平级调动或工作轮换等;

  

(2)组织之间的流动。

即从一个组织流动到另一个组织,包括上级调动、个人辞职、免职、资遣等。

编辑本段人员流动的基本原则

  1、用人所长原则

  2、合理流向原则

  3、最佳社会综合效益原则

  4、自主原则

编辑本段人员流动的理论基础

  1、勒温的场论:

  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他的能力和素质有关,而且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2、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一个科研组织有成长、成熟、衰退的过程,组织的最佳年龄区为1.5至5年。

超过5年,就会出现沟通减少、反应迟钝等问题。

解决的办法是通过人员流动对组织进行改组。

  3、库克曲线:

根据对研究生参加工作后创造力的发挥情况得出的结论。

创造力较强的时期大约有4年。

人必须不断地开辟新的工作领域以激发和保持自己的创造力。

  4、中松一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完全一致时,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出现不一致时,解决的办法有:

  ⑴个人目标主动向组织目标靠拢,引导自制机的志向和兴趣向组织和群体方向转移,并努力趋于一致。

⑵进行人员流动,到一个与个人目标比较一致的新单位去。

什么是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日本学者中松义郎在《人际关系方程式》一书中指出,处于群体中的个人,只有在个体方向与群体方向一致的时候,个体的能力才会得到充分发挥,群体的整体功能水平也才会最大化。

如果个体在缺乏外界条件或者心情抑郁的压制状态下,就很难在工作中充分展现才华,发挥潜能。

个体的发展途径也不会得到群体的认可和激励,特别是在个人方向与群体方向不一致的时候,整体工作效率必然要蒙受损失,群体功能水平势必下降。

个人潜能的发挥与个人和群体方向是否一致之间,存在着一种可以量化的函数关系,据此他提出了目标一致理论。

  如图所示:

  

[编辑]

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分析

  图中F表示一个人实际发挥出的能力,Fmax表示一个人潜在的最大能力,θ表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夹角。

可用公式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完全一致时,,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当两者不一致时,,个人的潜能受到抑制。

解决问题的途径

  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途径:

  一是个人目标主动向组织目标靠拢,或者组织向个人目标方向靠近。

个人要从实际出发,自觉限制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向,引导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向组织和群体方向转移,并努力趋于一致。

而企业一方则积极对个人进行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关心,进行业务方面的指导,促使个体向群体方向转化。

不过,这样做往往是相当困难的,或者由于价值观上的差异难于弥合;

或者由于人际关系上的矛盾难以克服;

或者由于业务努力方向上难于一致等。

总之,由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差异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因此,这一途径可取性不高。

  二是人力资源流动,流到与个人目标比较一致的新单位去。

个人的努力方向与组织的期望比较一致时,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的行为容易受到组织的认同和肯定,形成良性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