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880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Word下载.docx

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

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

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

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1.污水的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

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采用方法:

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2.按栅条净间隙:

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细格栅(~10mm)。

按格栅形状:

平面格栅、曲面格栅。

3.格栅的清渣方法:

人工清渣(30o~60o)、机械清渣(60o~90o)。

4.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可分成四种类型: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5.筛网的作用:

用于废水处理或短小纤维的回收。

形式:

振动筛网、水力筛网。

6.沉砂池常作为污水的一种预处理手段,用于去除:

污水中易沉降的无机物颗粒。

7.沉砂池形式:

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旋流式沉砂池、Doer沉砂池。

8.平流式沉砂池:

污水在池内的最大流速为s,最小流速为s。

9.沉淀池:

①按水流方向分为:

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

②按工艺布置不同分为:

初沉池和二沉池。

10.沉淀池分为:

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贮泥区及缓冲区。

11.理想沉淀池分为:

进口区域、沉淀区域、出口区域、污泥区域。

12.沉淀池运行方式:

间歇式、连续式。

13.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方式:

中心进水、周边进水。

14.废水中油的存在形态:

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

15.按生产细微气泡的方法,气浮法分为:

分散空气气浮法、电解气浮法、溶解空气气浮法。

16.斜板沉淀池运用的是哈真浅池理论。

17.浮上法处理工艺必须满足下述基本条件:

①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量的细微气泡;

②必须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能形成悬浮状态;

③必须使气泡与悬浮的物质产生粘附作用。

18.投加提高气浮的化学药剂分为:

混凝剂、浮选剂、助凝剂、抑制剂、调节剂。

1.表面水力负荷: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面积的流量。

2.气固比:

即溶解空气量和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的比值。

3.沉淀法:

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1)自由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

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

发生在沉砂池中。

(2)絮凝沉淀:

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

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3)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

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4)压缩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很高;

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5)联系和区别: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什么

(1)基本原理:

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2)基本规律:

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降(或上浮)时,会受到重力、浮力、摩擦力的作用。

刚开始沉降(或上浮)时,因受重力作用产生加速运动,经过很短的时间后,颗粒的重力与水对其产生的阻力平衡时,颗粒即等速下沉。

(3)影响因素:

颗粒密度,水流速度,池的表面积。

3.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特点

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

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解,常压下使过饱和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释放出来。

基本流程及特点:

全加压溶气流程,特点是将全部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

部分加压溶气流程:

将部分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其它部分直接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

将部分清液进行回流加压,入流水则直接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

4.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黏附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改善微气泡与颗粒的黏附性能

(1)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基本条件是水中颗粒的润湿接触角大于90度,即为疏水表面,易于为气泡粘附或者水的表面张力较大,接触即角较大,也有利于气粒结合。

(2)影响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因素有:

界面张力、接触角和体系界面自由能,气-粒气浮体的亲水吸附和疏水吸附,泡沫的稳定性等。

(3)在含表面活性物质很少的废水中加入起泡剂,可以保证气浮操作中泡沫的稳定性,从而增强微气泡和颗粒的粘附性能。

5.气固比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确定适当的气固比

气固比(а)的定义是溶解空气量(A)与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S)的比值,可用下式表示:

气固比选用涉及原水水质、出水要求、设备、动力等因素,对于所处理的废水最好金国气浮试验来确定气固比,无试验资料时一般取,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时取下限,如选用;

但悬浮固体较高时,可选用上限,如气浮用语剩余污泥浓缩时气固比一般采用。

6.设置沉砂池的目的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1)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

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2)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

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

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

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7.水的气浮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水和废水的浮上法处理是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水中,使微小气泡与在水中悬浮的颗粒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上气泡后,密度小于水即上浮水面,从水中分离,形成浮渣层。

第十一章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1.根据对溶解氧的需求不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分为:

好氧生物处理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等)、厌氧生物处理法、缺氧生物处理法。

2.按照微生物生长方式的不同分为:

悬浮生长法(典型代表:

活性污泥法)、附着生长法(典型代表:

生物膜法)。

3.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4.按微生物的生长速率,生长过程分为:

延迟期、对数增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5.对微生物来讲,一般情况下BOD5:

N:

P=100:

5:

1

6.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因素:

营养、温度、ph、溶解氧、有毒物质。

1.新陈代谢:

微生物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通过生物酶催化的复杂生化反应,在体内不断进行物质转化和交换的过程。

2.好氧呼吸:

是营养物质进入好氧微生物细胞后,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的过程。

好氧呼吸过程实质上是脱氢和氧活化相结合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同时放出能量。

3.厌氧生物处理:

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4.好氧生物处理:

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1.简述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污水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好氧生物处理:

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这些高能位的有机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质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环境或进一步处置。

适用于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5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

厌氧生物处理:

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

适用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BOD5≥2000mg/L)。

2.简述城镇污水生物脱氮过程的基本步骤。

(1)氨化:

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的过程称为氨化反应。

在氨化微生物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

(2)硝化反应:

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O3-)。

(3)反硝化反应:

在缺氧条件下,NO2-和NO3-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

3.简述生物除磷的原理。

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得用聚磷微生物具有的厌氧释磷及好氧超量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段中混合液磷的浓度大量降低,最终通过排放含有大量富磷污泥而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4.生物脱氨:

污水生物脱氮处理过程中氮的转化主要包括安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其中氨化可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进行,硝化作用是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进行。

生物脱氮是含氮化合物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后,转化为N2而被去除的过程。

第十二章活性污泥法

1.活性污泥由四部分物质组成:

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质、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无机悬浮固体

2.活性污泥的评价方法:

生物相观察、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沉降比、污泥体积指数。

3.构成活性污泥的三要素:

活性污泥、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氧。

4.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包括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5.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反应池的基本形式:

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封闭环流式及序批式四大类。

6.曝气方法可分为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二大类。

7.活性污泥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吸附阶段、氧化及合成阶段(稳定阶段)。

8.一般生活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混合液MLVSS/MLSS的值为。

9.回流污泥的目的是:

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微生物)的浓度。

10.膜生物反应器类型:

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

11.曝气方式:

鼓风曝气系统机械、曝气装置(纵轴表面曝气机、横轴表面曝气器)、鼓风+机械曝气系统、富氧曝气、纯氧曝气。

12.影响氧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污水水质、水温、氧分压。

13.曝气设备性能的主要指标有:

氧转移速率、充氧能力、氧利用率。

14.有机物负荷通常有:

活性污泥负荷、曝气池容积负荷。

15.活性污泥通常在的ph下。

16.二沉池四个区:

清水区、絮凝区、成层沉降区、压缩区。

两个界面:

泥水界面和压缩界面。

17.二沉池的功能:

澄清或固液分离、污泥浓缩。

18.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机理解释主要有:

反应器DO分布不均理论、缺氧微环境理论、微生物学解释。

1.活性污泥:

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2.泥龄:

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或活性污泥在曝气池的平均停留时间,即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

3.污泥负荷率:

指的是单位活性污泥(微生物)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有机物量。

4.污泥浓度(MLSS):

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悬浮固体的重量。

5.污泥沉降比(SV%):

指曝气池中混合液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体积占混合液总体积的百分数。

6.污泥体积指数(SVI):

简称污泥指数,是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湿污泥体积(以mL计)。

7.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

8.剩余污泥:

为了使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净化功能保持稳定,必须使系统中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平衡,而每日从系统中排出的多余污泥。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是什么?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一类好氧生物的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法处理流程包括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废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曝气池与池内的活性污泥混合成混合液,并在池内充分曝气,一方面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废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

另一方面,通过曝气,向活性污泥供氧,保持好氧条件,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废水中有机物在曝气池内被活性污泥吸附、吸收和氧化分解后,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净化的废水排出。

大部分二沉池的沉淀污泥回流到曝气池进口,与进入曝气池的废水混合。

2.解释污泥泥龄的概念,说明它在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污泥泥龄即生物固体停留时间,其定义为在处理系统(曝气池)中微生物的平均停留时间。

在工程上,就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活性污泥泥龄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

在曝气池设计中的活性污泥法,即是因为出水水质、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污泥回流比等都与污泥泥龄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由活性污泥泥龄即可计算出曝气池的容积。

而在剩余污泥的计算中也可根据污泥泥龄直接计算每天的剩余污泥。

而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污泥泥龄也会影响到污泥絮凝的效果。

另外污泥泥龄也有助于进步了解活性污泥法的某些机理,而且还有助于说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

3.从气体传递的双膜理论,分析氧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

气体传递的双膜理论的基点是认为在气液界面存在着二层膜(即气膜和液膜)这一物理现象。

这两层薄膜使气体分子从一相进入另一相时受到了阻力。

当气体分子从气相向液相传递时,若气体的溶解度低,则阻力主要来自液膜。

影响氧传递的因素主要有如下:

(1)污水水质:

水中各种杂质如某些表面活性物质会在气液界面处集中,形成一层分子膜,增加了氧传递的阴力,影响了氧分子的扩散。

(2)水温:

水温对氧的转移影响较大,水温上升,水的黏度降低,液膜厚度减小,扩散系数提高,反之,扩散系数降低。

(3)氧分压:

气相中的氧分压直接影响到氧传递的速率。

气相中氧分压增大,则传递速率加快,反之,则速率降低。

总的来说,气相中氧分压、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气液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水温、污水的性质、水流的紊流程度等因素都影响着氧的转移速率。

4.二沉池的功能和构造与一般沉淀池有什么不同在二沉池中设置斜板为什么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二沉池的功能要考虑固液分离和污泥浓缩的要求;

二沉池的构造可与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类似,可以采用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

但在构造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二沉池的进水部分要仔细考虑,应使布水均匀并造成有利于絮凝的条件,使污泥絮凝结。

(2)二沉池中污泥絮凝体较轻,容易被水挟走,因此要限制出流堰处的流速,可在池面设置更多的出水堰槽,使单位堰长的出水量符合规范要求,一般二沉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大于(s·

m)。

(3)污泥斗的容积,要考虑污泥浓缩的要求。

4)二沉池应设置浮渣的收集、撇除、输送和处置装置。

斜板可以提高沉淀效能的原理主要适用于自由沉淀,但在二沉池中,沉淀形式主要属于成层沉淀而非自由沉淀。

而且加设斜板增加了二沉池的基建投资,斜板上容易积累污泥,造成管理上的麻烦。

5.对于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的污水,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其发生的污泥膨胀?

(1)减少城市污水厂的初沉池或取消初沉池,增加进入曝气池的污水中的悬浮物,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明显提高,污泥沉降性能改善;

(2)两级生物处理法,即采用沉砂池—一级曝气池—中间沉淀池—二级曝气池—二次沉淀池的工艺等工艺;

(3)对于现有的容易发生污泥严重膨胀的污水厂,可以在曝气池的前面部分补充设置足够的填料(降低了曝气池的污泥负荷,也改变了进入后面部分曝气池的水质);

(4)用气浮法代替二次沉淀池,可以有效地使这个处理系统维持正常运行。

第十三章生物膜法

1.生物膜反应器可分为:

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2.生物滤池一般可分为三种:

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和塔式生物滤池。

3.生物滤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滤料、池壁、布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4.生物转盘的级数一般不超过4级。

5.生物接触氧化池由:

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曝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6.生物滤池的负荷率三种表达形式:

水力负荷率、表面水力负荷率、有机负荷率。

7.利用污水厂的出水或生物滤池出水稀释进水的做法称回流。

8.生物膜法:

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

9.生物流化床按流速不同分为:

固化床阶段、流化床阶段、液体输送阶段。

10.在滤池正常运行前,要有一个让它们适应新环境、繁殖壮大的始运行阶段,称为“驯化-挂膜”阶段。

11.生物转盘主要组成部分:

旋转圆盘、转动中心轴、氧化槽、动力及减速装置。

1.生物膜法:

污水和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收转化,污水得到净化的污水处理方法。

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

2.回流:

利用污水厂的出水或生物滤池出水稀释进水的做法称回流,回流水量与进水量之比叫回流比。

3.生物流化床:

是指为提高生物膜法的处理效率,以砂(或无烟煤、活性炭等)作填料并作为生物膜载体,废水自下向上流过砂床使载体层呈流动状态,从而在单位时间加大生物膜同废水的接触面积和充分供氧,并利用填料沸腾状态强化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构筑物。

1.什么是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有哪些特点

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就是使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利用膜内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使废水获得净化,同时,生物膜内的微生物不断生长与繁殖。

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点:

1)固着于固体表面的生物膜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操作稳定性好。

(2)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运转管理较方便。

(3)由于微生物固着于固体表面,即使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生长繁殖。

(4)因高营养级的微生物存在,有机物代谢时较多的转化为能量,合成新细胞即剩余污泥量较少。

(5)多采用自然通风供氧。

(6)活性生物量难以人为控制,因而在运行方面灵活性较差。

(7)由于载体材料的比表面积小,故设备容积负荷有限,空间效率较低。

2.试述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

生物膜法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

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

3.生物膜的形成一般有哪几个过程与活性污泥相比有什么区别

生物膜在载体上的生长过程是这样的:

当有机废水或活性污泥悬浮液培养而成的接种液流过载体时,水中的悬浮物及微生物被吸附于固体表面上,其中的微生物利用有机底物而生长繁殖,逐渐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层黏液状的生物膜。

这层生物膜具有生物化学活性,又进一步吸附、分解废水中呈悬浮、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污染物。

活性污泥是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而生物膜是微生物固着于载体表面生长的。

4.生物膜法有哪几种形式?

试比较它们的特点

答:

/生物滤池:

处理效果好,BOD5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出水BOD5可下降到25mg/L以下,硝酸盐含量在10mg/L左右,出水水质稳定。

/生物转盘:

(1)不需曝气和回流,运行时动力消耗和费用低;

(2)运行管理简单,技术要求不高;

(3)工作稳定,适应能力强;

(4)适应不同浓度、不同水质的污水;

(5)剩余污泥量少,易于沉淀脱水;

(6)没有滤池蝇、恶臭、堵塞、泡沫、噪音等问题;

(7)可多层立体布置;

(8)一般需加开孔防护罩保护、保温

/生物接触氧化法:

一种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是曝气池和生物滤池综合在一起的处理构筑物,兼有两者优点:

(1)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一般可达10~20g/L;

(2)生物膜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含有大量丝状菌,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污泥产量低;

(3)具有较高的氧利用率;

(4)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5)生物膜活性高;

(6)没有污泥膨胀的问题。

/生物流化床:

滤床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生物流化床每单位体积表面积比其他生物膜大,单位床体的生物量很高(10~14g/L),传质速度快,废水一进入床内,很快被混合稀释。

微生物活性强,对同类废水,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其生物膜的呼吸速率约为活性污泥的两倍,可见其反应速率快,微生物的活性较强。

传质效果好,由于载体颗粒在床体内处于剧烈运动状态,气-固-液界面不断更新,因此传质效果好,这有利于微生物随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加快了生化反应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