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8865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docx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招生简章

(按住Ctrl键,以鼠标点击某行文字,即可链接到对应内容)

学校简介

机电与交通工程系

1.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4.交通工程专业

5.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

1.通信工程专业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4.微电子学专业

计算机系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自动化专业

3.教育技术学专业(媒体技术)

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设计系

1.工业设计专业

2.设计专业

3.动画专业

管理系

1.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

2.电子商务专业

3.工业工程专业

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外语系

英语专业

计算科学与数学系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2.统计学专业

电子工程系

1.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2.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4.环境工程专业

法律系

法学专业

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应用科技学院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及制造方向)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技术方向)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学校简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为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创建于1960年。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电子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多科性大学。

是广西重点建设的四所高校之一。

学校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尧山校区三个办学点,已建成的东、西校区占地面积880多亩,尧山校区将建设成一个具有桂电学科特色的生态型数字化校园;图书馆藏书168.6万册,拥有IEEE/IEE等15个国际权威原文数据库,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19239种;建成了校内现代网络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内部的数字化管理。

学校现设有36个本科专业,18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4个学科领域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与合作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资格。

拥有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7个,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4个。

学校建有17个研究机构,14个实验中心,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建校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8项,教学成果奖22项,发表论文2700多篇,被SCI、E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250多篇;目前在研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1项,国防科研项目76项;年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和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性奖励112项;200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最高奖项——索尼杯;2004年参加第三届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进入8强;2004年全国机器人大赛夺得机器人舞蹈赛冠军;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一直名列广西高校前列。

学校十分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法、日、澳、加、德、英等国的30多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学术交流和办学合作关系。

1990年11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学校视察,挥毫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给学校师生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学校将继续坚持勤俭显本色、创新铸灵魂、质量如生命、人才立根本的办学理念,发扬桂电人解放思想、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精神,加快建设、改革创新、增强实力、提高水平、办出特色,为电子信息行业、国防建设、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回到首页)

机电与交通工程系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

微电子制造工程是国家专业目录之外由国家特批的特色专业,我校是全国唯一设置该专业的工科高等校校。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组装与封装自动化系统设计、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系统检测、设备运行与维护、集成电路原理及制造工艺、微电子元件制造设备及工艺等基础理论、技能,可在微电子制造相关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开发、生产、教学及其它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随着国际电子制造业重心向东南亚、我国沿海及内地转移,电子制造业逐步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微电子组装与封装人才需求迅猛增长,国内外诸多知名企业与科研机构纷纷专门到我校招聘与此相关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并赠送我校大量实验设备和先进生产线,设立专业实验室,合作进行科研开发与人才培养,使得我校在业界享有盛誉。

该专业已有多届硕士毕业生,拥有区级微电子表面组装重点实验室。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精密机械原理与设计、电子与电工技术、半导体物理学、现代控制工程、微电子制造工艺及设备、微电子组装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微电子封装及封装测试技术等。

主要专业实验:

微电子组装工艺数控编程实验、组装实验、组装质量检测与控制实验、封装材料性能测试及封装质量测试等与信息处理有关的实验。

(回到首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教育部专业改革后的宽口径专业,专业覆盖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本专业招收了二十多届本科生,已形成电子组装及微电子元件制造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特点,毕业生普遍被国外独资、合资、国内著名电子机械公司录用。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机械电子工程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领域内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研究、企业管理、营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广西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结合制造业信息产业化,拥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信息产业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微电子表面组装(SMT)重点实验室。

前三年技术基础课程涵盖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电子技术应用基础、计算机控制等三个方面。

主要课程除工程图学和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测试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外,还开设有满足现代制造技术需要的电子组装及微电子元件制造、激光测量与制造技术、工业设计及快速成型技术等专业课。

第四年专业方向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设计及制造、光机电一体化,强调机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专业课程按不同专业方向开设。

本专业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连续几年保持高就业率,学生全国机器人大赛团体第五名,机器人舞蹈大赛冠军。

(回到首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面向现代化企事业单位、部门、各工业领域中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设计部门及单位,培养能从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建筑电气智能化领域的信息处理、实验分析、产品的研制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系统集成、系统运行和管理,并且具有知识面广和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生产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力系统配电网的改造及其自动化、电力调度自动化已成为国家重点投资、发展的行业。

因此,电气工程学科专业毕业生属人才需求大的专业之一。

前三年主要技术基础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电力工程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

主要专业课程分专业方向开设。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方向主要课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远动技术、电力系统规划及运行、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器原理及设计。

工业自动化专业方向主要课程:

现代控制理论、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及过程控制、计算机仿真、数控技术、微机控制技术。

本专业涌现出获得全国百佳科技创新青年等一批优秀毕业生。

(回到首页)

交通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交通规划、管理、控制及设计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而设置的,主要培养交通运输领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交通管理与组织以及道路设计与施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省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单位、城市市政部门、道路施工建设单位、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等从事相关工作。

本专业主要突出以下专业方向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1)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

(2)交通规划与道路工程。

学生除学习一般工科基础理论外,主要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有:

系统工程学、交通运输工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工程设施设计、道路工程、微机原理与应用、交通通信系统、交通工程CAD、汽车原理与结构、高速公路监控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课程。

为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安排有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控制系统、道路规划与设计等课程设计,交通调查、汽车驾驶、交通工程设施等生产实习。

(回到首页)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本专业属建筑类专业,该专业是一个以融合建筑工程、机电工程、自动控制及工程环境等多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是建筑环境与机电设备、现代通信、计算机与网络以及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有机复合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宽口径专业。

培养具有综合性技术素质,掌握专业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和管理手段,适应建筑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领域、机电与信息工程、城市物业、院校、公司、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相关的专业技术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本专业突出以下专业方向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1)楼宇自动化;

(2)智能建筑物业管理。

主要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有:

建筑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空调用制冷技术、空气调节、楼宇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系统、楼宇设备管理及物业与物业管理等特色课程。

(回到首页)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在校本科学生3400多人,研究生300人。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有教授、副教授40余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50余名。

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点,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五个硕士点和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四个本科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广西重点学科,近代通信网络与技术实验室、宽带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是广西重点实验室,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为广西精品专业。

该系坚持“规范要求,严格管理”,严抓教风、学风建设。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和数学建模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200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唯一最高奖“索尼杯”。

该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长期承担有国家、国防、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项目,在无线通信、光通信、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传输、计算机通信网以及天线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近三年在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汇刊、《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移动通信》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国内、国际学术会上发表论文380余篇。

(回到首页)

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

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英语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3.具有设计、开发、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4.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计算机上机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电路综合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主要专业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电子电路实验、微机实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实验、网络通信实验等。

学生就业

本专业含通信网络方向和信息传输方向,学科特色突出。

社会需求大,就业环境好,已形成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毕业生主要到电子信息及通信领域企事业单位、研究所、部队、高校、民航交通、银行系统、公安系统、海关等单位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调试、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亦可报考我校及其他高校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

(回到首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技术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与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英语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掌握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知识,适应信息产业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掌握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语音、图像、数据及多媒体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5.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6.了解电子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7.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与应用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计算机上机训练、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主要专业实验:

电子电路实验、微机实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实验、网络通信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多媒体信息处理实验等。

学生就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信息处理方向和计算机网络方向,学科特色突出。

社会需求大,就业环境好,已形成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毕业生主要到电子信息及通信领域企事业单位、研究所、部队、高校、民航交通、银行系统、公安系统、海关等单位从事现代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调试、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亦可报考我校及其他高校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

(回到首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波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光信息传输、微波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运行与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科学技术与工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光电子、电磁场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电子信息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英语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有光电子技术、光信息传输、微波通信技术和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

3.具有光电子、光信息传输、微波技术与系统的设计应用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测试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

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与应用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固体电子学、光电子技术与光通信、微波通信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计算机上机训练、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主要专业实验:

电子电路实验、微机实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实验、光电子与光通信实验、微波通信等。

学生就业

本专业学科特色突出,毕业生为国家急需人才,就业面广。

毕业生主要到电子信息及通信领域企业、公司、研究所、部队、高校等单位从事光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光电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和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亦可报考我校及其他高校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

(回到首页)

微电子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物理电子、电路与系统及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类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受到相关的电子实验与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英语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有电路与系统、数字系统建模与设计、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系统的基本能力;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掌握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建模与设计、系统仿真、版图设计、器件性能分析与测试等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计算机上机训练、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主要专业实验:

电子电路实验、微机实验、微电子基础实验、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实验等。

学生就业

本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核心,被誉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心脏和高科技的原动力,学科特色突出,毕业生为国家急需人才,就业面广。

毕业生可到微电子和通信电子等领域的公司、企业、研究所、高校等单位从事各种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新型功能器件的研究、设计、制造、测试和相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亦可报考我校及其他高校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

(回到首页)

 

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是计算机软、硬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适应性强的宽口径专业。

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综合发展,具备较坚实的系统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的计算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从1981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已形成了稳定的学术梯队。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开发、多媒体技术等方向具备了较为鲜明的专业特色。

学生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等科技竞赛中均获殊荣。

本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可在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金融、财税、海关、商业、贸易等部门、行业从事网络工程、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等开发、设计、维护工作,在机械制造、邮电、建筑、轻工、化工等工厂企业从事计算机检测、控制、网络组建、计算机通信、计算机集成制造、网络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新产品研制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运用、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微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与可靠性等,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可选修一些专业方向明确的课程,也可选修其他系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

本专业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回到首页)

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是以控制论、系统论为学科基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为工具、面向系统、软硬结合、注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

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和知识更新能力的自动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已具有一支以归国博士后、博士及硕士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智能控制、离散事件系统及应用、模式识别与建模、传感器与工业自动化等方面已形成了稳定和鲜明的学科方向,并在神经网络智能控制、离散事件系统组织及应用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发表了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论文。

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单位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软、硬件的开发与维护,从事集散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网络通信控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设计、开发等工作。

本专业具有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

电路基础、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分析、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自适应控制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及智能控制。

(回到首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媒体技术)

教育技术学是通信、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向教育领域辐射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是信息产业的一个强劲增长点,也是目前的一个热点,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影视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教学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应用及维护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拥有ATM校园网及局域网设备,拥有一流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演播视频摄、录及非线性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