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894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商业建议书Word下载.docx

剑川是生态旅游乐土。

剑川森林覆盖率达77.83%,县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美丽乡村特色浓郁。

老君山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八大片区之一,沙溪寺登街为世界濒危建筑遗产,石宝山景区是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石宝山—沙溪古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剑湖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剑川古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沙溪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石宝山石窟、沙溪兴教寺、剑川古城西门街古建筑群、景风阁古建筑群、海门口遗址、茶马古道(沙溪段)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剑川还是中国木雕之乡、滇西革命摇篮。

2、剑湖流域

剑湖流域位于剑川县的金华镇、甸南镇两个镇,2014年,剑湖流域总人口为63759人,占全县人口的37.05%。

剑湖流域涉及的两个镇以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经济命脉,2014年,流域内国民生产总值为9.36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36.99%,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94亿元,占流域总产值的31.41%。

剑湖及进出河流所流经的区域经济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水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良好的水环境对当地旅游支柱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剑湖

剑湖位于滇西北剑川县县城的东南部,距县城约3km,湖面面积6.23km2,蓄水1780万m3,总面积4630.28hm2,平均水深2.7m,最大水深6m,常年蓄水量1680万m3。

剑湖是云南省28个高原淡水湖泊之一,金龙河、格渼江、永丰河、回龙河汇入湖中,属澜沧江水系,主要靠面山地表径流汇水和湖泊流域地下涌泉补水。

属南温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干湿分明,年温差小,多年平均降雨量724.4mm,平均水温11℃,终年不结冰,湖内原有鱼种裂腹鱼、鲫鱼、白缘鱼、剑湖高原鳅,有灰鹤、红嘴鸥、野鸭等飞禽,为黑潓江上游自然水库,以其水质之异常清洁甘冽,堪称镶嵌于滇西北高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随着剑川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加之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剑湖流域污染负荷快速增加。

剑湖流域污染负荷产生量和入湖量分别为:

COD为919.497t/a和506.461t/a,TN为288.355t/a和158.693t/a,TP为31.285t/a和17.48t/a。

从污染物产生量和入湖量看,剑湖流域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

由于湖水中营养盐水平加重,加快了剑湖的营养化进度,每年排入剑湖的城镇生活污水约为105.9万吨,每年冲入剑湖的泥沙近3万吨导致剑湖水域面积不断萎缩,对剑湖生态系统和水生植物群落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剑湖水质及生态环境。

(四)项目建设内容

1、基本方案及后期运营安排

剑湖湖泊属于“富营养化初期湖泊”,其特征为:

营养盐处于中等水平,水质优良(总体符合地表水III类标准);

水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高,覆盖区域范围较大;

湿生-陆生生态系统受剑湖周边外源污染物排入干扰程度高,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

因上游泥沙大量进入(主要为金龙河泥沙携带),湖泊水面不断萎缩,有效水深不断变浅,使得湖泊水体自净能力降低,生态服务功能逐渐衰退。

根据剑湖湖泊营养状态阶段特征,将剑湖湖泊截污治污及生态系统恢复定位为“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综合治理。

基于剑湖水环境质量现状,湖泊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从流域概念、生态安全理念与系统控制论的思想出发,将湖泊水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与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流域生态系统建设及人们文明生产生活行为融为一体,在剑湖以往保护治理的基础上,结合湖泊自身特征,坚持以“截污治污”为指导思想,贯穿“建设绿色流域”理念,以保证湖泊水环境安全和保障流域生态安全为基础和核心,采用“河流清水入湖系统—环剑湖流域截污治污系统—剑湖生态系统恢复”的剑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的总体思路,提出剑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四大类工程。

分别为:

入湖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环剑湖截污治污工程、剑湖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湖泊底泥疏浚工程。

相关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缓解泥沙侵占湖泊库容、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湖泊水环境自净能力、优化湖滨缓冲带生态功能,实现对剑湖水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1)入湖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包括金龙河及格渼江两条剑湖入湖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

金龙河入湖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

上游的金凤河与螳螂河两条支流交汇处的河流泥沙沉降前置库工程、下游新老金龙河区域的河流泥沙沉降后置库工程、河流底泥清淤工程、河岸两侧及河床的河滨带恢复工程四个方面,实现对金龙河泥沙的有效截留、外源污染控制、河流水质的初步净化、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逐步完善等目标,构建金龙河入湖清水通道,满足清水入湖的湖泊水环境保护功能。

格渼江入湖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

上游水生植物特有种恢复重建工程、河流底泥清淤工程和河岸两侧及河床的河滨带恢复工程和河流管理通道基础设施工程四个方面,实现对格渼江源头水质净化、外源污染控制、河流水质的初步净化、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逐步完善等目标,构建格渼江入湖清水通道,满足清水入湖的湖泊水环境保护功能。

(2)环剑湖截污治污工程:

修建环剑湖的截污干管,全面收集截留环剑湖排入剑湖的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物;

完善县城城区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新建甸南污水处理厂,环剑湖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只能排入剑湖出水通道-海尾河中,不能排入剑湖;

利用生态塘库,处理环剑湖片区农村面源污染的问题。

实施后,见效快,能为剑湖恢复和保持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完美解决剑湖保护和剑川经济大发展产生的矛盾。

(3)剑湖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包括五个片区的剑湖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分别为螳螂河-永丰河片区、永丰河-沙沟井片区、沙沟井-官登村片区、官登村-禄寿村片区和禄寿村-螳螂河片区。

主要工程实施内容包括:

基底处理工程、水网布置工程、植物配置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四个方面,形成湖滨湿地污染削减区、湖滨缓冲生态休闲区、河口湿地污染净化区、候鸟栖息区等多种功能的剑湖湖滨缓冲带。

项目将实现外源污染的有效拦截、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的逐步完善等目标,满足剑湖水环境保护及水生-湿生-陆生生态系统的完整。

(4)湖泊底泥疏浚工程:

剑湖底泥呈现出入水区域泥沙量大,堆积厚,出水区域泥沙少,泥炭层厚,因此,提出剑湖底泥疏浚沿湖泊水流方向实施,分期实施底泥疏浚。

项目可实现湖泊底泥泥沙清除、内源污染减少、湖泊库容明显增加,湖泊水环境自净能力有效提升等目标,满足剑湖水环境保护及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总体要求。

社会资本方完成项目建设后拟将原有污水处理厂及排污干管移交给社会资本方,同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及管网一并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维护,合作期限为30年;

同时为了提高项目的经济性,允许社会资本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开展生态种植、养殖的特许经营及湿地公园、生态休闲观光经营。

2、工程项目内容

(1)剑川县剑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征地

序号

名称

数量(亩)

征地费(万元/亩)

合计(万元)

1

金龙河前置库

500

5.28

2640

2

金龙河后置库

140

739

3

格渼江上游千亩海菜花

1500

7920

4

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7903

41728

5

环湖截污冶污工程

此项并入具体工程项目

小计

53027

(2)入湖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名称

工程建设内容

工程费用(万元)

选址

金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前置库500亩,后置库140亩,河底清淤2.7万m³

,生态河岸带4213m

2,203.49

新建,位于金龙河

格渼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千亩海菜花(1500亩);

河道底泥清淤9816m³

生态河岸带2454m,管理通道8704m

4,177.12

新建,位于格渼江

(3)环剑湖截污治污工程

包括2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截污干管、尾水排放管工程,环剑湖连片面源污染处理工程,详见表1、2、3:

表1:

污水处理厂概况一览

一期或扩建设计规模

处理工艺

排放标准

剑川县污水处理厂工程

1万吨/日

A2/O+深度处理

一级A(GB18918-2002)

4,040.73

扩建,位于剑川县县城内

甸南污水处理厂工程

5,320.94

新建,位于甸南镇

2万吨/日

上述2座污水厂的出水不得直接排入剑湖,均需排入剑湖下游海尾河。

污水处理厂近期产生的污泥经浓缩脱水至含水率小于80%后卫生填埋,远期进入剑川污泥处置厂处理。

表2:

截污干管及尾水排放工程一览

工程范围

规模

规格

备注

县城城区截污干管及尾水排放管

新增1.2km

DN400-DN800

排至海尾河

环剑湖截污干管

新建27.89km

DN400-DN1000

接至甸南污水处理厂

污水提升泵站

共3座,总规模为10500m³

/d

属于环剑湖截污干管

环湖截污生态恢复工程

共27.89km

截污干管及尾水排放工程费用估算投资21,110.64万元。

表3:

环剑湖农村面源污染处理工程一览

生态塘库

新增库容40万m³

1,600

PECT处理技术

20万㎡

6000

7,600

(4)剑湖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螳螂河-永丰河片区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金龙河河口湿地560亩,永丰河河口湿地420亩,湖滨缓冲带1846亩

6,563.6

禄寿村-螳螂河片区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格渼江河口湿地260亩,螳螂河河口湿地160亩,湖滨缓冲带710亩

1,892

官登村-禄寿村片区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湖滨缓冲带600亩,陡岸生态化处理1875m

735

沙沟井-官登村片区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湖滨缓冲带2647亩

8,470.4

永丰河-沙沟井片区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湿地建设、湖滨带建设、水生植物恢复及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3,140.8

20,801.8

(5)剑湖底泥疏浚工程

底泥疏浚(一片区)

261.30万m³

5250

3、公共产出物

(1)整体目标:

通过澜沧江上游剑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分期实施,最终将实现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形成保障II类水质湖泊的清水机制和绿色流域,确保剑湖湖泊水质保持稳定在II类水质状态、形成陆生-湿生-水生综合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多样性指数高的立体生态系统,具体如下:

A、剑湖水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

B、环剑湖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物不排入剑湖,外源污染物入湖削减量为:

TN削减528.62t/a,TP削减58.36t/a,CODCr削减1,646.48t/a;

C、湖泊流域陆生-湿生-水生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

(2)入湖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A、金龙河前置库500亩,后置库140亩,河底清淤2.7万m³

,生态河岸带4213m;

建设目标:

①每年有效拦截入湖泥沙量7.15×

104t;

②项目实施后实现河道底泥清淤量为26963m3;

③外源污染物入湖削减量为:

TN削减25.374t/a,TP削减2.801t/a,CODcr削减79.031t/a;

④在河岸两侧构建4213m的河滨带。

⑤有效改善金龙河入湖河道及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⑥项目建成后实现金龙河河岸恢复乔木2种,恢复灌木种植1种,恢复草本及地被植物种植3种,河道内恢复水生植物3种。

B、格渼江千亩海菜花1500亩;

生态河岸带2454m,管理通道8704m,建设目标:

①项目实施后实现河道底泥清淤量为9816m3;

②外源污染物入湖削减量为:

TN削减31.717t/a,TP削减3.501t/a,CODcr削减98.789t/a;

③河流生态河岸建设长度2454m。

④有效改善格渼江入湖河道及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⑤项目建成后实现格渼江河岸恢复乔木2种,恢复灌木种植1种,恢复草本及地被植物种植3种,河道内恢复水生植物3种。

(3)剑湖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A、螳螂河-永丰河片区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①构建入湖河口湿地980亩;

②恢复湖滨缓冲带1846亩;

TN削减79.293t/a,TP削减8.754t/a,CODcr削减246.972t/a;

④项目建成后植物种类乔木不少于5种,灌木不少于4种,草本不少于3种,水生植物不少于8种;

⑤通过在项目区域内设置候鸟观赏保护设施,便于剑湖湖滨带内栖息的候鸟地保护与观赏研究,保障候鸟生活区域环境处于健康状态;

⑥通过生态观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便于剑湖湖泊湿地湖滨带及该区域水质变化的观测,保障该区域生态湿地系统稳定运行,为剑湖湖泊科普考察及进一步科学指导剑湖湖泊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B、禄寿村-螳螂河片区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①构建入湖河口湿地420亩;

②恢复湖滨缓冲带710亩;

TN削减63.434t/a,TP削减7.003t/a,CODcr削减197.578t/a;

⑤通过生态观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便于剑湖湖泊湿地湖滨带及该区域水质变化的观测,保障该区域生态湿地系统稳定运行,为剑湖湖泊科普考察及进一步科学指导剑湖湖泊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C、官登村-禄寿村片区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①恢复湖滨缓冲带600亩;

TN削减17.444t/a,TP削减1.926t/a,CODcr削减54.334t/a;

③项目建成后植物种类乔木不少于4种,灌木不少于3种,草本不少于4种,水生植物不少于6种;

④实施陡岸生态化处理1875m。

D、沙沟井-官登村片区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①恢复湖滨缓冲带2647亩;

TN削减69.778t/a,TP削减7.704t/a,CODcr削减217.335t/a;

③项目建成后植物种类乔木不少于6种,灌木不少于4种,草本不少于4种,水生植物不少于9种;

④通过生态观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便于剑湖湖泊湿地湖滨带及该区域水质变化的观测,保障该区域生态湿地系统稳定运行,为剑湖湖泊科普考察及进一步科学指导剑湖湖泊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E、永丰河-沙沟井片区湖滨缓冲带恢复工程

①恢复湖滨缓冲带700亩;

②鱼塘底泥清淤量225200m³

TN削减42.818t/a,TP削减4.727t/a,CODcr削减133.365t/a;

④项目建成后植物种类乔木不少于3种,灌木不少于2种,草本不少于2种,水生植物不少于7种;

(4)环剑湖截污治污工程

A、污水处理厂规模

设计进水水质表

编号

项目

单位

进水水质

生化需氧量BOD5

mg/l

150

化学需氧量CODcr

280

总悬浮物SS

300

总氮TN

40

氨氮NH4-N

30

6

总磷TP

设计出水水质表单位:

mg/L

指标

BOD5

CODcr

SS

TN

NH3-N

TP

数值(mg/L)

≤10

≤50

≤15

≤5(8)

≤0.5

B、截污干管及尾水排放工程

C、环剑湖农村面源污染处理工程

生态型塘库停留时间大于5天,物种选择多采用本土物种,如沉水植物采用当地的光叶眼子菜、海菜花、黑藻、苦草、金鱼藻、狐尾藻等,底栖动物采用萝卜螺、抑藻蚌等,动物采用草虾、青虾以及各种经济性鱼类。

水质如下:

COD

进水(mg/L)

0.5

出水(mg/L)

15

0.1

去除率(mg/L)

50%

83%

80%

工程实施后将有效清除剑湖湖泊堆积的底泥,内源污染物得到有效削减、同时剑湖湖泊库容将增大、防止湖区水域面积萎缩。

工程建设目标如下所述:

①剑湖一片区底泥疏浚工程,底泥疏浚量约3.375×

106m³

(近期实施);

②剑湖二片区底泥疏浚工程,底泥疏浚量约3.0×

(远期实施);

③剑湖三片区湖区底泥疏浚工程,底泥疏浚量约2.625×

④内源污染物入湖削减量为:

TN削减138.78t,TP削减31.5t;

⑤疏浚后去除底泥表层污染,为水生植物提供较好立地条件。

(五)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剑湖是剑川县的母亲湖,位于澜沧江上游,其出水口经黒潓江流入澜沧江。

澜沧江是云南省六大水系之一,其水生态环境建设对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澜沧江是国际跨境河流,出境后流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与中国一道形成了湄公河流域。

剑湖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不仅关系剑川县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更与澜沧江水系保护具有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

由此,本项目的实施既是对剑湖的水环境保护负责,更是为澜沧江水系的生态安全负责。

1、剑湖水环境质量保护的必要性:

依据云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剑湖水环境质量保护要求为地表水II类,然而,目前剑湖主体水域水质在地表水III类与IV类之间波动。

为此,开展剑湖水环境质量保护的相关工作已迫在眉睫,亟不可待。

本项目实施不仅对有效控制剑湖水环境质量恶化至关重要,同时,能有效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满足水环境功能的要求。

2、剑湖外源污染控制的必要性:

剑湖位于剑川县城区下游,面山汇水,城坝区生产生活等产生的污染对剑湖水环境安全风险巨大,控制湖泊上游及周边污染对流域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实施入湖河流治理、环湖截污、湖滨缓冲带恢复等工程和生态措施,有效控制湖泊流域泥沙冲积,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对外源污染控制,最大限度保障剑湖水环境质量。

3、剑湖湖滨缓冲带修复建设的必要性:

2008年,剑湖湿地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46.2km2,为剑湖流域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剑川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剑湖湿地保护工作,及时设立了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湿地恢复、珍稀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与管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