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896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

金牌同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

期末综合检测卷

满分:

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Mg—24Na—23S—32Cl—35.5Ba—137Fe—56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A.MgB.AlC.ZnD.Ag

2.为了预防樱桃在成熟期发生果实开裂,果农常施钾肥。

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A.NH4NO3B.CO(NH2)2

C.Ca(H2PO4)2D.K2CO3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4.“2014年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人们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元素摄入量不足易患骨质疏松症

B.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夜盲症

C.酱油中添加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D.奶茶中添加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加香醇

5.下列事实不能证明金属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乙强的是()

A.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存在单质形式

B.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而乙不能

C.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D.化合物中甲元素显+2价而乙元素显+3价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各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7.铁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A.在干燥的空气中B.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C.在潮湿的空气中D.浸没在植物油中

8.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各滴加同种试剂。

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9.(2015·甘肃武威)2015年4月10日,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在有机合成材料中成功观察到“长余辉”现象,并研制出纯有机的“夜明珠”。

下列物品所用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汤勺B.塑料玩具

C.羊毛围巾D.纯棉T恤

10.下列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OHNaClHClB.FeCl3Na2SO4HCl

C.NaHCO3KClHClD.Ca(OH)2Na2CO3KOH

11.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C.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12.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COCO2的相互转化,都只有一种途径

B.Al可以实现单质+O2氧化物+H2O碱的转化

C.实现C+O2+CuOCO2的转化,都利用了碳的可燃性

D.实现H2O通电O2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同

14.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0~t1时段,镁产生氢气的质量比铁大

D.0~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15.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盐酸中的一种,两两混合后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试确定a、b、c、d的顺序分别为()

A.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

B.氯化钡溶液、盐酸、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

C.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

D.盐酸、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

二、填空题。

(共26分)

16.(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填字母序号);

A.蔬菜B.牛奶C.大米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填“元素”或“分子”),老年人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填字母序号);

A.塑料保鲜膜B.橡胶手套C.棉布围裙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功能;

(5)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填“食醋”或“食盐水”)。

17.(4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如:

CO可作冶金工业原料,却对人体健康有害;O2可用于急救病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却参与钢铁的锈蚀过程。

(1)写出高炉炼铁中CO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钢铁制品在中易生锈;钢和生铁都是铁与元素形成的合金,由于该元素含量的不同,使得钢和生铁的坚韧性有较大差异。

18.(4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2)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份,分别加入各盛有100mL水的三只烧杯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

如图b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

此时,烧杯②中的溶液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

则方法一是。

若向烧杯②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乙物质,溶液质量(填“不变”“增大”或“无法确定”)。

19.(6分)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李明在学习酸、碱、盐后,总结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

请帮助完成下列空白:

(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填物质类别)。

(2)利用反应⑦制取H2,对金属的要求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该金属必须位于的前面。

(3)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4)验证反应①,可以选择下列(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反应。

A.Na2SO4B.KNO3C.Ba(OH)2D.NaOH

(5)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填粒子符号)。

20.(6分)(2015·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绿色食品闻名全国,近几年推出的蓝莓系列产品因其天然健康的品质,深受大家的喜爱。

(1)制作蓝莓饮料需要蓝莓果。

蓝莓果等水果是人体获取(填除水外的一种营养素)的主要来源之一,该营养素可以起到调节、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2)蓝莓酒中含有酒精等成分,酒精的化学式为。

酒精还可通过玉米等发酵、蒸馏而制得。

为了使玉米增产增收,在种植过程中有时需施加适量磷肥。

磷肥能增强作物的、能力。

磷矿粉是常用的磷肥之一,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

(共21分)

21.(6分)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该操作的目的是。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步骤⑥的作用是。

(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

22.(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1)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

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g;水的体积为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

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

然后在右盘添加。

最后添加氢氧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③溶解: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存储: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放到指定的地方。

(2)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称取5.0g粗盐,用药匙逐步加入10mL水中,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

称量剩余粗盐,(填字母)。

A.过滤B.计算产率C.蒸发D.称量精盐

23.(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马猜想:

溶质有NaCl、HCl、NaOH

小程猜想:

溶质只有NaCl

小宫猜想:

溶质有NaCl、HCl

小尚猜想:

溶质有NaCl、NaOH

(1)老师认为小马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方案设计】小程和小宫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验证各自的猜想:

【方案评价】

(2)两位同学中的方案正确。

【方案反思】(3)请分析另一位同学的方案错误的原因:

(都正确,不作答)。

【拓展研究】(4)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尚的猜想正确,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四、计算题。

(8分)

24.向10g硫酸钠溶液中不断滴加氯化钡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完成以下问题: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g。

(2)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密封线校

 

参考答案

期末综合检测卷

1.D2.D3.C

4.C【解析】碘元素摄入不足易引起甲状腺肿大;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奶茶中不宜添加塑化剂。

5.D【解析】甲元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存在单质形式,说明了甲的活动性比乙强,A项能证明;甲能与盐酸反应而乙不能,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甲排在氢前而乙排在氢后,即甲的活动性比乙强,B项能证明;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乙强,C项能证明;根据化合价无法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D项不能证明。

6.D【解析】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100g水中溶解30g乙,正好达到饱和,故B正确;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C正确;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再加1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g75g+100g×100%≈14.3%,故D错误。

7.B8.D9.B

10.B【解析】A项中的NaOH与HCl能够发生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中的物质相互间不能反应而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C项中的NaHCO3与HCl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的Ca(OH)2与Na2CO3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Ca(OH)2+Na2CO3

CaCO3↓+2NaOH]而不能大量共存。

11.B【解析】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虽然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但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所以不属于复分解反应,A选项说法不正确;酸和碱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时,则丁一定是水,B选项说法正确;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或丁都有可能是二氧化碳,C选项说法不正确;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D选项说法不正确。

12.B【解析】A中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该方法无法鉴别两种物质;B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该方法可行;C中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加水溶解后使氧化钙转化成了氢氧化钙,该方法错误;D中二氧化碳和稀盐酸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气体,正确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13.D【解析】一氧化碳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A错误;铝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与水不反应,B错误;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的是碳的还原性,C错误;水通电生成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氧气转化成水是化合反应,D正确。

14.D【解析】根据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理:

Mg+2HClMgCl2+H2↑

24732

121

Fe+2HClFeCl2+H2↑

56732

281

由两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镁比铁少,所以,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A正确;由于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产生等量的氢气,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B正确;由图象可以看出,0~t1时间段,镁产生氢气的质量比铁大,C正确;0~t2时间段,镁、铁都已经充分反应,由于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由化学方程式不难判断,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比铁少,D错。

15.D【解析】H2SO4和K2CO3均能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故d是BaCl2,b、c是H2SO4和K2CO3,则a是HCl;K2CO3与HCl反应有气体生成,故c是K2CO3,则b是H2SO4。

故选D。

16.

(1)A

(2)元素骨质疏松(3)C(4)乳化(5)食醋

17.

(1)Fe2O3+3CO高温2Fe+3CO2

(2)潮湿的空气碳

18.

(1)30g增大

(2)降低温度增大

【解析】

(1)t1℃时,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因此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30g。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都是上升的,因此它们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溶液质量会变大,因此方法二是增加溶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溶液质量会变小,因此方法三是蒸发溶剂;可推出方法一是降低温度。

烧杯②是甲的饱和溶液,因此再加入乙后,乙仍然能溶解,溶液的质量会增大。

19.

(1)氧化物

(2)H(或氢)

(3)CaCO3+2HClCaCl2+H2O+CO2↑(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或HCl+AgNO3AgCl↓+HNO3或H2SO4+BaCl2BaSO4↓+2HCl,合理即可)

(4)AC(5)OH-

【解析】

(1)碱溶液可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酸可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故两个空白方框中都可填“氧化物”。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

(3)④为酸与盐的反应,要注意选择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反应并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4)①为碱与盐的反应,在所给物质中,只有Ba(OH)2与Na2SO4反应会产生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OH-,所以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0.

(1)维生素新陈代谢

(2)C2H5OH(或C2H6O)抗寒抗旱Ca3(PO4)2

21.

(1)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

(2)MgCl2+2NaOHMg(OH)2↓+2NaCl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

【解析】

(1)操作A可以把混合物分为沉淀和溶液,因此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杂质。

(2)加氢氧化钠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过量的,因此步骤⑥加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故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

22.

(1)①15135②烧杯砝码③搅拌④贴上标签

(2)ACDB

23.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水溶液中H+、OH-不能大量共存)

(2)小程

(3)中和反应产物有NaCl(Cl-),加入硝酸银溶液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是否有HCl(4)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或其他可溶性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色;或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所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pH>7;合理即可)

【解析】

(1)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因为如果二者都有会继续反应。

(2)稀盐酸呈酸性,pH<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7。

因此用测pH的方法来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正确的。

(3)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也会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因此小宫的方法是错误的。

(4)小尚的猜想是溶液中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氯化钠是反应的生成物,是肯定有的,因此只要验证出有氢氧化钠即可,可根据氢氧根离子的性质进行验证。

24.

(1)2.33

(2)解:

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2SO4+BaCl22NaCl+BaSO4↓

117233

x2.33g

117233=x2.33gx=1.17g

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7g10g+12.33g-2.33g×100%=5.85%

答:

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