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903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

学军中学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压轴(zhòu)混(hùn)纺便笺(jiān)擢发难数(shù)

B.着(zhuó)墨稍(shào)息屏(bǐn)除焚膏继晷(ɡuǐ)

C.囤(tún)积蹁跹(xiān)差(chà)劲家给(jǐ)人足

D.骨鲠(ɡěnɡ)`标的(dì)痤(cuó)疮玩物丧(sānɡ)志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结合当前的形势,十八届四中全会梳理了当前和今后一些重大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主要头序,对反腐败斗争应当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做了安排。

B.2014年9月30日是首个烈士纪念日,军报特别策划了“缅怀英烈丰功伟迹”的烈士纪念日专题报道,以表达崇敬之情,向全社会传播正能量。

C.据报道,由于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软件银行集团自上周以来股价大涨16%,使得韩裔日本人孙正义挤身日本首富,一举超越了原日本首富柳井正。

D.《终结者:

创世纪》日前登上《娱乐周刊》封面,几位主角的造型也首次曝光。

相比前作,“龙女”的外形少了一份剽悍,多了一份妩媚。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遵照景区升级改造方案,景区负责人拆除了核心岛可视范围内影响景观的水上及山体娱乐项目设施,进行整体环境改造,同时也拆除了周边的高山滑车设施。

B.对于此次收购,微软已经孤注一掷,盖茨更是志在必得,再次使用了自己屡试不爽的看家本领,欲借收购之力,再圆霸主之梦。

C.古典文献文不加点,加之有些内容年代久远晦涩难懂,这给读者造成了很大的阅读障碍,因此出版加注标点和注释的版本便显得很有必要。

D.深圳2015年中考改革方案出炉,深圳市教科院表示,对于备受关注的思想品德考试,做义工等帮助他人的行为或纳入考察内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香港交通运输业团体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颁令禁止示威者占领旺角和金钟路段,法院随后颁布了临时禁令。

B.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

C.徐明煜教授开设的中国古代哲学选修课,能将现代生活同老庄孔孟生动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们听了之后获得许多人生智慧。

D.各国领导人均表示要促进对组织内成员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亚太经济体的优势,扩大联动效应,实现共同发展。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唐之前,家具往往造得矮小,古人席地而坐,一人盘踞一个低矮的小食案,一人享用一份饭菜,类似今天的西餐。

进入唐代,,。

,,。

,他们为之雀跃不已。

①高桌大椅帮助唐人实现了从分食制到会食制的飞跃

②一群人围聚一桌共享佳肴有了现实条件

③而是一件共同享受和娱乐的事

④新式家具高桌大椅出现

⑤吃饭不再是一件各顾各的事

⑥唐人发现了隐藏在生活中的新乐趣

A.⑤③④②①⑥

B.④②①⑤③⑥

C.⑥④②①⑤③

D.⑥④⑤③①②

6.根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4分)

示例:

春天那个坏小子

一路上吹着轻狂的口哨

弄乱大街上所有女人的头发

7.阅读下面材料一则,根据要求答题。

(5分)

马拉松是平民的运动,一双跑鞋,一条马路就可以奔跑起来,可以说,是贫富差距最小的一项体育运动。

所以不管在哪一个城市的马拉松赛场上,专业选手永远是其中的极少数,比如本次杭州马拉松,专业选手只有42人,更多的是当地的市民和慕名而来的业余爱好者。

他们中有企业老板,也有公司白领;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有大人,也有小孩。

市民王先生一家甚至全家出动,用轮椅推着老母、用婴儿车推着宝宝奔跑。

在赛道上,。

在本次杭州马拉松比赛中,业余选手们把长跑当成娱乐,他们有的装扮成印第安人,戴上莫西干头饰奔跑;有的则装扮成超人、蝙蝠侠,内裤外穿,头戴面罩奔跑;有的则走传统路线,装扮成济公、古装美女奔跑。

(1)在第一段画线处补写一句总括性的话。

(不超过20个字)(2分)

(2)针对第二段材料中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80个字)(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孔子很少说命,不过《论语》中亦有几处,如“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命不易知,但又不可不知。

不过他曾说:

“道之将行也欤,命也。

道之将废也欤,亦命矣。

”这样看来,人仿佛受命运的支配,命一定了,无如之何。

孔子以后,《孟子》讲“命”尤其多: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历来儒家都主张俟命,即站在合理的地位,等命来,却不是白白地坐着等,要修身以俟之,最后是立命,即造出新命来。

俟命是静的,立命便是动的了。

《孟子》有一章书,讲“性”与“命”。

一个人想吃好的,看好的,听好的,这是性,不过有分际,能力做不到,只好听天安命,并不是大菜大肉,非坐汽车不可。

这叫“有命焉,君子不谓性”。

颜子闻一知十,子贡闻一知二;我们闻二才知一,或闻十才知一,这都是命,不过有性,人应该求知识,向上进,不可借口聪明才力不如人,就不往前做。

这叫“有性焉,君子不谓命”。

这两句话,很可以解释儒家使命立命之说。

荀子讲命,又是一种解释。

他说:

“节遇谓之命。

”他虽然不多言命,但是讲得很好。

偶然碰上,就叫节遇,就叫命。

遗传是节遇,环境亦是节遇。

生来身体弱不如旁人,生在中国不如外国,无论如何没有法子改变。

庄子讲命很有点像儒家,他说: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人受遗传及环境的支配,无可如何的事情很多。

好有好的无可奈何,坏有坏的无可奈何。

定命说虽有许多的毛病,安命说却有很大的价值。

个人的修养,社会的发达,国家的安宁,都与之有密切的关系。

安命这种思想,儒家很看重。

不仅如此,儒家还讲立命,创造出新命来。

孟子讲:

“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这是说要死只得死,阎王要你三更死,谁肯留人到五更?

但不去寻死。

身体有病,就去就医,自己又讲卫生,好一分,算一分,不求重病,更不求速死。

小之一人一家如此,大之国家社会亦复如此。

孔子知命,所以很快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

一面要安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一面要立命,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吾人处世应当取的态度。

(选自梁启超《儒家哲学》,文章有删改)

8.下列说法不符合“安命”这种思想的一项是()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

B.有性焉,君子不谓命

C.有命焉,君子不谓性

D.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的俟命是静的、被动的,白白地坐着等,立命是动的、积极的,是造出新命来。

B.荀子讲命,又是一种解释,与孔孟思想背道而驰,更接近庄子的想法。

C.有病就看,又讲卫生,不使自己于危险之中,也是立命。

D.“安命”就是“知命常乐”,儒家言命的真谛全在于此。

10.结合全文,概括儒家对“命”的认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老根底子

刘亮程

李家门前只有不成行的几棵白杨树,细细的,没几个枝叶,连个麻雀都不愿落脚。

尤其大一点的鸟,或许看都不会看他们家一眼,直端端飞过来,落到我们家树上。

像鹞鹰、喜鹊、猫头鹰这些大鸟,大都住在村外的野滩里,有时飞到村子上头转几圈,大叫几声,往哪棵树上落不往哪棵树上落,都是看人家的。

它不会随便落到一棵树上,一般都选上了年纪的老榆树落脚。

老榆树大都长在几个老户人家的院子里。

邱老二家、张保福家、王多家和我们家树上,就经常落大鸟。

李家树上从没有这种福气,连鸟都知道那几棵小树底下的人家是新来的,不可靠。

一户人家新到一个地方,谁都不清楚他会干出些啥事。

老鼠都不太敢进新来人家的房子。

蚂蚁得三年后才敢把家搬到新来人家的墙根,再过三年才敢把洞打进新来人家的房子。

鸟在天空把啥事都看得清楚,院子里的鸡、鸡窝、狗洞、屋檐下的燕子窠、檐上的鸽子。

鸟会想,能让这么多动物和睦共居的家园,肯定也会让一只过路的鸟安安心心歇会儿脚。

在大树顶上,大鸟看见很多年前另一只大鸟压弯的枝,另一只大鸟踩伤的一块树皮。

一棵被大鸟踩弯树头的榆树,最后可能比任何一棵树都长得高大结实。

我们家是黄沙梁有数的几家老户之一,尽管我们来的时间不算长,但后父他们家在这里生活了好几辈人,老庄子住旧了又搬到新庄子。

新庄子又快住旧了。

在这片荒野上人们已经住旧了两个庄子,像穿破的两只鞋,一只扔在西边的沙沟梁,一只扔在更西边的河湾里。

人们住旧一个庄子便往西移一两里,盖起一个新庄子。

地大得很,谁都不愿在老地方再盖新房子。

房子住破时,路也走坏了,井也喝枯了,地毁得坑坑洼洼,人也死了一大茬,总之,都可以扔掉了。

往前走一两里,对一个村庄来说,只是迈了一小步。

有些东西却会留下来,一些留在人的记忆里,更多的留在木头、土块、车辕、筐子、麻袋及一截皮绳上。

这些东西十分齐全地放在老户人家的院子里。

新来的人家顶多有两把新锨,和一把别人扔掉的破锄头,锄刃上的豁口跟他没一点关系,锄背上的那个裂缝也不认识他。

用旧一样东西得好几年的时间。

尤其一个院子,它像扔一把旧锄或一截破草绳一样,扔掉好几辈人,才能轮到人抛弃它。

老户人家都有许多扔不掉的老东西。

老户人家的柴垛底下压着几十年前的老柴火,或上百年前的一截歪榆木。

全朽了,没用了。

这叫柴垛底子。

有了它新垛的柴才不会潮,不会朽掉。

老户人家粮仓里能挖出上辈人吃剩的面和米。

老户人家有几头老牲口,牙豁了,腿有点儿瘸,干活慢腾腾的,却再没人抽它鞭子。

老户人家羊圈底下都有几米厚的一层肥土。

那是几十年上百年的羊粪尿浸泡出来的,挖出来比羊粪还值钱,却从不挖出来,肥肥地放着——除非万不得已。

那就叫老根底子。

在黄沙梁我们接着后父家的茬往下生活,那是我们的老根底子。

在东刮西刮的风和明明暗暗的日月中,我们看见他们上辈人留下的茬头,像一根断开长绳的一头找到了另一头。

我们握住他们从黑暗中伸过来的手,接住他们从地底下喘上来的气,从满院子的旧东西中我们找到自己的新生活。

他们握着那锨,使那架犁时的感觉又渐渐地、全部地回到我们手里。

这些全新的旧日子让我们觉得生活几乎能够完整地、没有尽头地过下去。

11.前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1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3分)

13.文章的题目是“老根底子”,请说说“老根底子”在文中的内涵。

(4分)

14.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4分)

(1)尤其一个院子,它像扔一把旧锄头或一截破草绳一样,扔掉好几辈人,才能轮到人抛弃它。

(2)这些全新的旧日子让我们觉得生活几乎能够完整地、没有尽头地过下去。

15.本文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1题。

(22分)

庐山纪游(节选)

【清】査慎行①

甲戌晨起,四山朝气排闼送青②,爽人心目。

寺③居万木中间,西南其户。

早饭后,东林僧如升告归。

老僧眉生伴我行。

二里,至芦林,有佛屋,当太乙峰西麓。

清泉一笕④,葭菼苍苍,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

东望五老,南望汉阳、上霄诸峰,突兀趁人⑤。

五六里,至万松坪。

铃冈岭在万松坪隔岸,与九叠诸峰相连,趾尽于土目湖。

《归宗寺志》推为主山,五老、紫霄皆从此分枝。

午后,留行李于万松僧舍,亟欲往观三叠泉。

而此间居僧如麋鹿,不肯为向导。

仍强眉生同行。

沿涧而行,草树蒙翳。

路穷则涉水,已复登岸。

目之所接,愈入愈奇。

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

龙蛇蜿蜒,雷霆砰击者,九叠谷也。

自绿水潭而下,怪石凌乱,绝壁俯临,两岸无路。

北涯斗坡,若有人迹,可容半足,侧身而上,仅乃得过。

老僧不能从矣。

计此去大梁津当不远。

忽遇担柴而至者,询以三叠泉路,答云距此尚远。

会日已衔山,遂寻旧路返,以告眉生。

眉生云自一线天北望三叠泉不过半里,乃知为樵夫所绐。

盖此泉虽见于太白诗,至南宋始著。

朱子⑥从南康迁浙东提举,去后方知之,集中《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惓惓以不见新瀑为恨。

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

太白《庐山谣》有“屏风九叠云锦张,银河倒挂三石梁”之句。

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

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

元李溉之谓在开先寺西,黎景高言在五老峰上,或云在简寂观,或云在二峰间,桑子木则以为本无石梁,如竹林之幻境。

方以智又以为确然有之,众说纷纭,皆非定论。

(有删改)

【注释】①査慎行:

清代诗人,浙江海宁人。

②排闼送青:

推门送来满眼青葱。

③寺:

指千佛寺。

④笕:

引水的长竹管。

⑤趁人:

逼人。

⑥朱子:

朱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兀趁人突兀:

猝然。

B.北崖斗坡斗:

通“陡”。

C.乃知为樵夫所绐绐:

哄骗。

D.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凿:

穿凿附会。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路穷则涉水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C.若有人迹若望仆不相师

D.仅乃得过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8.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询以三叠泉路。

A.夫晋,何厌之有

B.翱翔蓬蒿之间

C.今臣亡国贱俘

D.吾属今为之虏矣

19.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按时间和空间顺序,略写从千佛寺出发去往万松坪一路的风景。

虽是略写,但也生动形象,且记叙中穿插抒情。

B.午后,“我”急欲游览三叠泉,但因万松坪的和尚胆小不肯当向导,只好再竭力请眉生同行。

这为后来“我”错过三叠泉留下伏笔。

C.离开万松坪后,“我”一路行来,先后经过犀牛峰、九叠谷,可谓路险景奇。

这几句写景,作者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D.文章引朱熹的《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一文之意和李白《庐山谣》诗,表明“我”虽没见到三叠泉,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

(4分)

(2)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24题。

(9分)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释】①莫愁:

莫愁女,古乐府中所传女子,善歌谣。

22.诗人捕捉海棠“______”、“______”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

(2分)

23.第三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海棠之美?

请简要分析。

(4分)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三)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2)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3)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5)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提到萤火虫,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浪漫”、“梦幻”这些美妙的情境。

为了重现萤光幻境,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了引进萤火虫展览之风。

然而,上万只千里之外引进的萤火虫,短短几天内就死亡大半,展示现场“只见尸体,不见萤光,更不见浪漫”。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

萤火虫在商业展示中倍显“娇嫩”,源自它们特定生活环境的突变及其固有生活习性所致。

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多天。

萤火虫本就不适合进行长途迁徙,如果在运输途中耽搁时间太久,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萤火虫就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更是不可能了。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4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答案

6.(4分)冬天那个活雷锋/在夜里顶着呼啸的北风/为大地盖上厚厚的鹅绒被

7.(5分)

(1)(2分)所有选手没有差别,只是简单地奔跑。

(2)(3分)在现今张扬个性的时代,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业余选手着奇装异服参加马拉松比赛,对于他们来说少竞争的压力,多了参与的快乐,还成功地吸引了眼球,为比赛增添了欢乐的气氛,使马拉松成为展示个性与活力的舞台。

//这种做法背离了马拉松的精神。

马拉松精神在于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

业余选手着奇装异服参加马拉松比赛,转移了大众的注意力,把比赛娱乐化。

8.B(“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主张人要往前做,不向命低头。

9.C(A项“儒家的俟命是白白地坐着等”不对,B项“与孔孟思想背道而驰”不对,D项“儒家言命的真谛全在于此”以偏概全)

10.(3分)①命不易知,但又不可不知。

②主张命定,人受命运的支配。

③主张要安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认为人要“顺受其正”、要“修身以俟之”

主张要立命,知其不可而为之,“有性焉,君子不谓命”。

怀。

(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4分,三点全写出5分)

16.A(突兀:

高耸的样子)

17.C(A.连词,因而;连词,却。

B.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反而,却。

C.若:

好像。

D.副词,只,仅仅;副词,却,竟然。

18.B(A.宾语前置句。

B.省略句。

“翱翔”后省略“于”,例句“询”后省略“之”。

C.判断句。

D.被动句。

19.D(引李白诗是为说明所谓三石梁即三叠泉,不是表遗憾之情。

20.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错一处扣1分。

不倒扣。

21.

(1)(4分)孤立高耸,有块巨石高踞山顶,(像一个人)昂首垂耳,张口向下饮水(的样子),那是犀牛峰。

(“孤根耸拔”1分,“张吻而下饮”1分,“像一个人……的样子”1分,判断句式1分。

(2)(3分)我是什么人,游览的足迹怎敢祈求超过先贤呢?

(“我何人斯”1分,“祈”1分,“胜”1分。

22.(2分)新著雨、欲开时(每空1分)

23.(4分)侧面烘托的手法。

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点出手法2分,分析各1分)

24.(3分)这首诗既赞赏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

25.(6分)

(1)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2)未云何龙不霁何虹(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5)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26.(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李白《庐山谣》中有“屏风九叠云锦张,银河倒挂三石梁”的诗句。

现在三叠泉源流经九叠谷口,然后下泻成为瀑布,它的水势遭到巨石阻隔,共经历三次跌落,从高而下就像银河挂在石桥上,这是诗人形容比拟的文辞。

所谓三石梁,就是三叠泉。

后人一定要想找出那个地方来证实它,也真是穿凿附会了。

元朝李溉之说泉在开先寺西面,黎景高说泉在五老峰上,又有人说在简寂观(附近),又有人说在(上霄、紫霄)两座山峰之间,桑子木则认为根本没什么石梁,就像竹林的幻境。

方以智又认为确实有石梁,众说纷纭,都不是定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