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9083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8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1页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docx

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

2009张俊芳哲学强化详细笔记

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

1、哲学的科学内涵。

理论性质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皆有之,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哲学—自觉的理论形态

对象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

功能(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属性(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

△(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

△(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例:

以下哪个是马哲的特点?

(不能选哲学的共性,只能选马哲独有的)

注释: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科学的概括,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概括。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

为指导。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哲学基本问题。

(选择)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

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恩格斯提出的)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

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绝大多数哲学家是可知论)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①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②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注意与旧唯物主义可知论的区别。

△唯物可知论与唯心可知论的区别——本原问题

注释:

①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的共同点是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分歧点是可知的前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

②辩证法唯物主义可知论和旧唯物主义可知论的共同点是物质世界可知,分歧点为可知的途径是否承认实践

③辨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彻底的可知论,因为它把实践引入了可知论,从根本上战胜了不可知论。

题目:

1、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包括(DE)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C]理论和实践的观点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E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恩格斯把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规定为(D)

[A]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B]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能动作用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发展的不平衡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单选)

   

(1)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

是恩格斯。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

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不能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深刻

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关系得以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实践,从而建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

没有科学的实践观,

就无法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解决。

    

6、一元论和二元论。

  

(1)凡是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有一个本原),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就是一元论。

一元论包括:

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才是彻底的、科学的一元论。

(2)二元论的特征是: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

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世界统一于存在—二元论)

(辩证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彻底的一元论二元论不等于唯心论)

注释:

①一元论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二元论不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

②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不同点在于,前者认为世界统一于思维,后者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

③唯物主义一元论又分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二者共同点是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分歧点前者认为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后者认为物质是各种各样具体物质的共同点,独立于意识而存在的

7、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或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

8、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1)社会历史根源。

唯心主义最初是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展,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

阶级的出现,脑力劳

动和体力劳动的分裂,是唯心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从事脑力劳动的剥削者从自己的地位出发,总是片面地

夸大精神的作用。

   

(2)阶级根源。

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唯心主义,并为唯心主义的宣传提供条件。

   (3)认识论根源。

唯心主义是认识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产物。

认识是一个复杂过程,如

果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把某一片断、某一个方面孤立起

来、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僧侣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选择,重要考点)

考点:

三种唯物主义各自的观点,特点,局限性;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的共同局限性。

   

(1)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十七、十八世纪英法唯物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

火、气等。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气、五行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

特点:

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的辨证法相结合。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

界的本原。

局限性:

①把物质的个性等同共性

②没有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规定物质

特点:

科学性抽象性

主要缺陷: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懂辩证法)、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共同局限性——把物质的个性等同共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

①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题目⒈唯物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它们分别是(D)

[A]辩证唯物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论,

[D]古代朴素唯物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⒉在解释物质的本原问题上,把物质说成是“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注释:

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观点:

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把水,火气等做为世界的本原。

特点:

古代唯物主义和自发的的辨证法相结合。

局限性:

非科学,直观性,猜测性。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主要指十七世纪,十八世纪英法唯物论,不包括十九世纪的德

国古典哲学)

观点:

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本原

特点:

科学性,抽象性

局限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懂辩证法),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

⑶两者的共同局限性:

都把具体的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出题点)

△主观唯心论

l、“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

2、“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4、“心即理。

”(陆九渊)

5、“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王阳明)。

6、“心包万物,心包万理。

”(王阳明)

7、“万物皆在吾心中。

”(王阳明)

8、“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

9、“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10、“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11、“物质是观念的集合i”(贝克莱)

12、“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

13、“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尼采)

14、“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

”(叔本华)

15、“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叔本华)

16、“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

”(波格丹诺夫)

17、“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杜威)

△客观唯心论

l、“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老子)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老子)

3、“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

(程颐)

4、“有是理,后生是气”,“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

(朱熹)

5、“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黑格尔)

6、“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柏拉图)

7、“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8、人为天命所主宰。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性质,对象)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史观)。

(内容)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功能)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哲学。

(根本特征:

四性统一)→以实践为基础

(5)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理论贡献)

→宣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

(恩格斯)

注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和阶级性

问题:

马哲是科学的,是因为(ABCDE)

[A]它是严厉、完整的科学体系[B]它是客观真理

[C]它是具体真理(真理是具体的,不存在抽象的真理)[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E]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F]科学之科学(旧哲学提出的)

[G]绝对真理的体系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的伟大变革。

(选择)

考点:

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19世纪40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③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

④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哲创立的意义):

①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②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

③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④在内容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问题:

马哲的理论来源是(ABCEG)☆直接理论来源(EG)

[A]古代朴素唯物论[B]古代自发辩证法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D]近代形而上学哲学

[E]近代唯心辩证法[F]近代唯心主义哲学

[G]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考点:

基本特征(四性),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性),哲学的内容特点(两个统一)

(1)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①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内容特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它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

②它是具有彻底批判精神的理论。

包括对自己的学说也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度。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又是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

②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严格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马哲是——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批判性、创新性、阶级性的高度统一的哲学。

题目:

马哲与旧哲学不同,因为它在内容实现了(DE)

[A]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B]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C]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D]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E]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选择)

考点:

两大流派的名称,各自的特点,包括分派,典型的代表,马哲和西哲的区别

(1)现代西方哲学有两大流派,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①科学主义哲学的特点是只强调理性因素,认为哲学必须以现代科学为依据。

由于科学主义哲学只强调理性因素,故又称其为理性主义。

科学主义哲学主要包括:

结构主义、逻辑经验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科学哲学(波普)等。

②人本主义哲学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主张哲学要以人为中心。

由于人本主义哲学强调非理性因素,故又称其为非理性主义。

人本主义哲学主要包括:

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

(2)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区分开来。

它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反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同时,注意到它们中的某些合理的有启发性的东西,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观点)

(“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恩格斯唯物辩证法)

题目⒈下列命题属于人文主义哲学的观点的是(C)

[A]存在就是被感知[B]世界统一于存在(二元论)

[C]存在先于本质[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黑格尔的辩证法)

⒉下列命题属于辩证法的是(ABCD)

[A]人两次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古代)[B]万物皆流变(古代)

[C]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黑格尔)[D]凡是存在的,都是必然灭亡的。

(恩格斯)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它不是专属于某一民族的哲学,而是国际性的学说,是“世界性哲学”。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结果,除了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这一根本外,还因为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因而中国人民比较容易接受和体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丰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便利的思想桥梁和理论途径。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题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是因为(ABCD)

[A]它是国际性的学说[B]它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哲学

[C]它批判继承了我们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D]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E]它是全人类的哲学

1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不考)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正确认识复杂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哲学基础。

①人的素养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等,其中哲学素养是基础,它更具备根本性和决定性。

②哲学素养为人们远大的政治眼光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哲学素养能使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精神境界;哲学素养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1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考点:

定义,唯一特性,定义的原则,根本属性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是指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定义)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

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

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错)

☆(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对)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他的实物性错)

☆(近代唯物论没有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物质)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世界本原问题)才有绝对的意义——列宁

题目: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是通过(D)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7、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马克思主义观点)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

①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

②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注释;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载体承担者

1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指一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平衡状态、平稳状态)

②是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状态)

静止是绝对运动着的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

(2)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选择)

(3)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选择)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

①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错误;

②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运动观的错误。

(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相对主义)

注释:

①静止是认识的基础和起点

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包括:

绝对和相对,无条件和有条件,无限和有限,永恒和暂时

题目: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

[A]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B]二者是对立具体关系

[C]二者是统一联系关系[D]二者是相互转化关系

19、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

(选择)

考点:

时空观的相对性,可变性

(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相对论):

①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②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3)人的时间观念既有相对性又有可变性

(4)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5)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6)①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机械唯物主义时空观)(牛顿——绝对时空)

②相反,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流逝或主观自生的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唯心主义时空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②实践规定和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正如马克思所说,实践“证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③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

④实践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注释:

⑴时空观的相对性,可变性

⑵时空观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①时空的无限性指整个宇宙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

②时空的有限性指整个宇宙是由于一个个具体的天体构成,当我们考察每个具体天体的时候,如太阳,地球的具体天体在空间是有边有际的,在时间上是有始有终的。

⑶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题目:

⒈人愉快时感觉光阴似箭,痛苦时感觉度日如年,这说明了(D)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B]时间随着人的感觉变化而变化

[C]客观存在的时间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可变性

⒉牛顿说“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的大储存所”(D)

[A]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B]主观唯物主义时空观

[C]客观唯心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