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9149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上学期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环境 期末提升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与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②表面温度适宜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将一张白纸置于阳光下,观察投到纸上的阳光。

结合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图,完成6~7题。

6.投射到纸上的阳光,主要属于图中的()

A.①区B.②区C.③区D.全部区域

7.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太阳辐射能量巨大,很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发电

C.太阳辐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主要的直接和间接能量来源

D.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和内部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

2017年9月6日20时02分,太阳爆发了有史以来最耀眼的耀斑,下图为太阳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太阳黑子与耀斑分别出现在()

A.①层和②层B.①层和③层

C.②层和③层D.①层和④层

9.此次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B.影响有线电通讯

C.中国上空出现极光现象D.发生“磁暴”现象

2016年3月9日,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迎来了一场日食。

其中东南亚部分地区可见日全食,全食带从印度洋北部开始,经过印度尼西亚、西太平洋部分岛屿,在太平洋东北部结束。

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某次日全食照片。

据此回答10~11题。

10.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和变化的动力

②产生“磁暴”的元凶

③极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1.日全食照片中未被遮住的这一层在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B.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有线网络通信

C.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D.流星现象突然异常增多

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12.晨昏线(圈)是()

A.正午与子夜的分界线B.在地面上自西向东移动

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13.与②地相比,⑤地()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B.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D.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读图回答14~15题。

14.此河流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回归线上

15.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A.南岸B.西岸C.东岸D.北岸

16.自西向东经过经度180°

附近的人为日界线时()

A.日期应当加一天B.日期应当减一天

C.时刻应当加一小时D.时刻应当减一小时

17.一架飞机从上海于当地时间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途中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的当地时间是()

A.10月1日3时B.10月1日15时C.10月2日3时D.10月2日15时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18题。

18.四地自北向南依次按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读某半球日照图(左图),完成19~20题。

19.图示日期,下列城市的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汕头、上海、北京、哈尔滨B.汕头、北京、哈尔滨、上海

C.哈尔滨、汕头、上海、北京D.哈尔滨、北京、上海、汕头

20.此时正午太阳角()

A.从赤道向南北递减B.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C.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D.从北极向南递减

下图为霍邱县(32°

N)某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读下图完成21题。

21.下列节气中,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的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

据此完成22~24题。

22.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春分到清明B.夏至到小暑

C.秋分到寒露D.冬至到小寒

23.从立冬到立春,哈尔滨市()

A.白昼时间不断变短

B.日出方位在东南方

C.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D.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24.2019年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与小雪的白昼时间长度最接近的节气是(  )

A.大雪B.立冬C.小满

D.大寒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

26.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下面这张图,就是2011年"

311东日本大地震"

发生时,电视机屏幕上显示的紧急地震速报。

当时,NHK电视台正在现场直播日本国会众议院的会议。

在这个画面出现约45秒后,东京开始强烈晃动(S波导致),电视里的国会议员们也纷纷钻桌子、贴墙角。

读图,完成27~28题。

 

27.日本气象厅开展紧急地震速报的原理是()

①纵波破坏相对较小②横波速度快于纵波

③纵波速度快于横波④精确预测地壳运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8.画面出现约45秒后,东京才开始出现强烈摇晃震动的原因是()

A.P波传播速度较慢B.S波传播速度比P波慢

C.提前准确预报地震D.电脑处理速度快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图1为“黄山四绝”景观图,图2为四大圈层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29~30题。

图1

图2

29、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依次属于图2中的()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④③D.②④①③

30“飞来石”是黄山的一处奇石景观,其主要由花岗岩岩石构成,地球岩石圈包括()

A.地壳 

 

B.地核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地幔

卷(综合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4题,共计40分。

31.材料一 2008年8月2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

据了解,“北京奥运星”沿着一个偏心率为0.19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58亿千米,它在轨道上平均每天以147.6万千米的高速度奔腾前进,绕太阳一周需5.3年。

(10分)

材料二 

(1)图中所示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级别

中心天体是______。

(2分)

(2)“北京奥运星”位于小行星带,与此相邻的行星是②________,③    。

(3)按运动特征,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________,即都是自西向东,呈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

另外,还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4分)

(4)若地球在③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1分)

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__。

(1分)

32.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表示的天体名称是________,D表示的天体名称是________。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具有__________性、________性、________性。

(3分)

(3)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________行星。

(1分)

(4)图中虚线是________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它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________年。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北京市某校学生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表示________(晨线或昏线)。

(2)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3)②位置的日期是________,该日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________,极昼现象出现在________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3分)

(4)9月5日至7日,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变________;

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

________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4.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试题。

(10分)

(1)图中圈层的名称:

B为生物圈,C为     ,G为     ;

(2)C圈层的特点        ;

(3)D圈层的特点             ;

(4)E、D合为,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5)D层的平均厚度(  )(2分)

A.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B.约为33km

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D.约为6km

答案:

1.D据材料可知,包含冥王星的天体系统有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冥王星与其卫星组成的行星系,不被地月系包含。

2.D冥王星的顶部覆盖着皑皑"

形成密切相关的是距离太阳遥远,温度低密切相关。

3.A读图M为月球,N水星,P为金星,Q为火星

4.B根据位置关系可知,P—金星背太阳的一面对地球,不易看到;

Q—迎太阳的一面对地球,容易看到。

选择B项。

5.B存在生命条件主要有:

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气、液态水等。

符合的是B项

6.B太阳辐射按其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可以分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三部分,根据题意“观察投到纸上的阳光”说明肉眼能见,因此为可见光,根据光谱的划分②的波长范围为0.4-0.76微米,属于为可见光区,B正确。

故选B。

7.C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由于太阳辐射能比较分散,不易集中起来发电,B错误。

太阳能热水器是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煤炭被称为地质历史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故太阳辐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主要的直接和间接能量来源,C正确;

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动力有来自太阳辐射的外力作用和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D错误。

故选C。

8.A读为太阳结构示意图,.①为光球层②为色球层③日冕层

9.D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发生“磁暴”现象

10.D太阳辐射给宇宙万物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极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和变化的动力,①③正确;

太阳活动产生磁暴现象,②错误;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核反应,④错误。

故选D。

11.C太阳活动发生时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和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使磁性仪器失灵,故选C。

12.D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为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为黑夜。

晨昏线(圈)是地表的一个过地心大圆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

D正确;

正午与子夜的分界线分别为地方时为12:

00的经线和地方时为0:

00的经线;

A错误;

在地面上自东向西移动,B错误;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

W和160°

E,C错误。

13.D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极点为0,角速度极点以外,其他处处相等,为15°

/h;

②、⑤分别位于赤道和南纬30°

,两地自转角速度相同,均为15°

/h,②地自转线速度大于⑤地。

故选D.

14.B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其偏转规则是: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处不偏转”。

从剖面图看出:

河流右岸受到冲刷,而左岸发生沉积,因此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故本题选B。

15.D该地位于北半球.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北岸为右岸,北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D正确。

16.B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上与经度180°

相吻合;

该线的东侧是西12区,西侧是东12区,东侧时区的钟点和西侧时区的钟点是一样,但西侧时区日期比东侧时区的日期早一天,因此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故选B。

17.B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7:

00,上海所在东八区与旧金山所在西八区差16个时区,故飞机起飞时,旧金山的时间为10月1日的1:

00,飞机飞行14小时到达时旧金山,旧金山的时间为10月1日的15点,B正确。

18.A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12月22日北半球时间白天都小于12小时,南半球白天都大于12小时,读表可得,甲、乙、丙都位于北半球,丁地位于南半球。

而根据北半球冬至日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的规律进行判断,纬度由高到低依次甲乙丙,因此由北到南依次为甲乙丙丁,据此选择A。

19.A根据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可以判断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又依据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可以判断该节气为冬至日,所以对于北半球的地区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根据四地纬度的高低,可以判断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

汕头、上海、北京、哈尔滨,所以答案为A。

20.C由上题可知该节气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应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该题选C。

21.B图中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①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夏至日,③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②位于两者之间,为春、秋分日.从图可见,当正午太阳高度大时,如①,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霍邱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正确。

22.D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1月初,接近1月初,应该选D.冬至到小寒

23.B从立冬到立春,哈尔滨市为冬半年,日出方位在东南方。

24.D小雪到冬至和冬至到大寒时间相同白昼时间长度最接近。

25.C图中有地面,结合图示海拔高度,图中数码①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为平流层,A错。

数码②为地壳,B错。

数码③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C对。

④深度超过2900千米,位于古登堡界面下面,为外核,D错。

26.B图示地球圈层中,①圈层是平流层,是连续规则的圈层,A错误。

②圈层是地壳,厚度陆地较海洋大,B正确。

③圈层是软流层,横波能穿过,C错误。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横波不能穿过,D错误。

27.C地震波主要分为两种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P波)在岩层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方向的振动;

横波(S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虽然速度慢于纵波(P波),但由于它的波形为剪切式,能使地面发生前后的震动,因此它对建筑的损害要远远大于纵波(P波),地震预警技术是利用两种地震波传输速度的时间差实现的。

28.B紧急地震速报的本质是“地震计”接收到P波之后,立即自动用无线电波向气象厅发出紧急信号。

P波比S波快,无线电波比P波还快。

29.C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依次属于生物圈①、岩石圈②、大气圈④、水圈③,生物圈①包括大气圈④下部,水圈③全部和岩石圈②上部。

30.C地球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31.

(1)二 太阳 

(2)火星木星 (3)同向性逆 近圆 共面

(4)A(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详解】

(1)图中所示包括2级天体系统,有恒星系统和行星系统。

其中最高级别

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

(2)“北京奥运星”位于小行星带,结合太阳系行星分布,与此相邻的行星是②火星,③木星。

(3)按运动特征,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另外,还具有近圆性即公转轨道是下椭圆,和工作面性,即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4)若地球在③行星的轨道上运行,与太阳的距离变远,气温较低。

则会发生的现象有地球变为寒冷的“冰球”,A对,B错。

大气层受地球引力影响,不会消失,C错。

地球的引力大小不变,体积不会变小,D错。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图中不能体现有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条件,也不能体现液态水条件。

32.

(1)小行星(带) 天王星

(2)同向 共面 近圆(3)类地(4)哈雷彗星 2062年

(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轨道安全,互不干扰)

【解析】

(1)太阳系中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图中C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是小行星带,D为天王星。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

同向性(几乎都是自西向东绕日公转)、共面性(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都近似正圆)。

(3)从图中可知E为火星,火星的距日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都跟地球相似,故为类地行星。

(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天体在运行至太阳附近时形成彗尾,故图中虚线是彗星的运行轨道,由于周期为76年,可知下一次回归年为:

1986+76=2062年。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环境条件包括: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轨道安全,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33.

(1)昏线

(2)①③(3)6月22日前后(夏至日)短北(4)长小b南

(1)MN表示昼夜分界线—晨昏线。

(2)①为春分,②为夏至,③为秋分,④为冬至。

全球昼夜平分的是春分和秋分。

(3)②位置的日期是6月22日(夏至日),该日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小值,极昼现象出现在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4)9月5日至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b段。

34.

(1)水圈地核

(2)连续而不规则(3)厚度不均,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4)岩石圈软流层(5)C

【详解】

(1)根据地球圈层结构,图中圈层的名称,B为生物圈,C为水圈,G为地核。

(2)C圈层是水圈,特点是连续而不规则。

(3)D圈层是岩石圈,特点厚度不均,位于上面的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4)E是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D是地壳,E、D合为岩石圈,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软流层。

(5)D层是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厚度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A错,C对。

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km,B对。

大洋地壳的厚度约为6k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