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936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7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docx

榆树青山乡总体规划

 

榆树市青山乡总体规划

(2017-2030)

说明书

 

青山乡人民政府

榆树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7年5月

 

设计资质等级编号:

[吉]城规编第(153014)丙级

项目名称:

榆树市青山乡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

榆树市青山乡政府

编制单位:

榆树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

 

规划设计阶段:

成果阶段

院长:

杨立刚

总规划师:

秦春玲

总工程师:

刘振东

审定:

李志光

项目负责人:

王欢

参编人员:

刘春久王欢赵鑫徐功大纪德新肖杨刘慧琦

校对:

赵鑫肖杨

 

目录

第一部分规划总则及上轮规划评价1

第一章规划总则1

一、规划编制背景1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1

三、规划原则1

四、规划依据及指导思想1

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回顾及实施评价2

一、规划概述2

二、实效评价2

第二部分青山乡域镇村体系规划2

第三章乡域现状概况2

一、自然情况2

二、经济发展概况3

三、社会发展概况3

第四章乡域发展条件SWOT分析3

一、有利条件(S)3

二、制约因素(W)3

三、机遇分析(O)4

四、挑战分析(T)4

五、综合分析4

第五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5

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5

二、产业发展与布局5

三、人口发展与城镇化6

第六章乡域镇村体系规划7

一、镇村规模结构规划7

二、空间地域发展格局7

第七章乡域基础设施综合规划8

一、基础设施现状分析8

二、基础设施规划8

第八章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9

一、教育设施规划9

二、文体设施规划10

三、卫生设施规划10

第九章乡域环境保护规划10

一、现状分析10

二、规划目标10

三、生态建设重点10

四、生态环境规划10

第十章乡域综合防灾体系规划12

一、综合防灾发展目标12

二、防洪规划12

三、防震规划12

四、消防规划12

五、疫病控制系统规划13

六、应急预警系统规划13

第十一章乡域空间协调与管制规划14

一、空间协调与管制原则14

二、空间管制规划14

三、实施措施14

第十二章乡政府驻地规划区规划15

一、规划区范围15

二、规划原则15

三、规划布局15

第三部分青山乡政府驻地规划16

第十三章乡政府驻地现状与用地评价16

一、乡政府驻地建设概况16

二、现状用地结构16

第十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结构17

一、城镇性质17

二、城镇规模17

三、城镇总体布局结构17

第十五章乡政府驻地建设用地布局17

一、公共设施用地布局17

二、居住用地布局18

三、仓储用地布局18

四、绿地用地布局18

第十六章乡政府驻地道路交通系统规划20

一、对外交通规划20

二、乡政府驻地道路系统规划20

三、静态交通设施布局规划21

第十七章乡政府驻地绿地系统规划21

一、规划原则21

二、指导思想21

三、绿化目标21

四、绿化规划21

第十八章乡政府驻地景观风貌规划22

一、设计原则22

二、规划目标22

三、城镇景观结构22

四、主要景观控制22

第十九章乡政府驻地市政工程规划23

一、给水工程规划23

二、排水工程规划24

三、电力工程规划25

四、电信工程规划26

五、供热工程规划27

六、燃气工程规划28

七、管线工程综合28

八、环卫工程规划28

第二十章乡政府驻地环境保护规划30

一、现状分析与评价30

二、环境保护措施30

三、环境保护分区30

四、环境保护规划30

第二十一章乡政府驻地综合防灾规划31

一、抗震规划31

二、防洪规划32

三、消防规划32

四、疫病控制系统规划33

第四部分近期建设指引33

第二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33

一、近期建设规划的原则33

二、规划年限和规模33

三、城市建设发展方向33

四、近期建设项目34

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与部署36

第二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体系与措施36

一、法制保障36

二、管理保障36

三、资金保障37

第一部分规划总则及上轮规划评价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小城镇是联系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是和广大农村接触最紧密、联系最广泛的地区。

近年来,小城镇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显示出了突出的优势,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适应青山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总体规划作为政府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加强规划设计管理,合理利用土地,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原《榆树市青山乡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青山乡的发展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特制订《榆树市青山乡总体规划(2017-2030)》。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7-2030年

近期2017-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青山乡管辖的11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33平方公里。

三、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处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村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造福于后代。

2、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宗旨,致力于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优良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协调发展原则

妥善处理好青山乡与榆树市协调发展问题,处理好总体和局部、近期与远期建设的关系,重新优化组合村镇空间,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村镇功能优势,推动乡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4、可行性原则

坚持从青山乡自身的基础和外部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出发,使规划方案具有最大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5、突出特色原则

立足青山乡的区位和环境优势,形成具有青山乡特色的村镇发展道路,树立青山乡新形象,振兴乡域经济。

面对青山乡的特殊发展机遇,应创新性地解决规划建设中的特殊问题。

四、规划依据及指导思想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吉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

3、《榆树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

4、《榆树市土地利用规划》(1997-2010)

5、《榆树市青山乡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0)

6、《青山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及乡镇规划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二)规划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加快青山乡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使乡域社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本着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思想,以高标准、高起点和超前意识编制青山乡总体规划。

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回顾及实施评价

一、规划概述

2000版《榆树市青山乡总体规划》于2000年由榆树市城乡规划设计室编制完成上报榆树市政府,时限为2015年。

2000版《榆树市青山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导思想为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强化乡政府驻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发挥整体优势,增强青山乡对榆树市周围地区的经济辐射力和吸引力。

二、实效评价

(一)积极作用

实施以来,2000版《青山乡总体规划》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该规划是青山乡编制的第一个乡政府驻地建设总体规划,标志着青山乡建设进入到法制管理轨道,是青山乡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依法行政的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进而成为指导青山乡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法规性指导文件。

按规划进行的乡域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合理引导了乡域的发展;乡政府驻地的发展方向得到初步实现。

居住用地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断完善,乡镇府驻地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二)导向偏差

随着青山乡的快速发展,乡镇的空间演变的轨迹超出了规划预期,2000版《青山乡总体规划》有效性逐渐减弱,很难继续指导全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缺少乡域规划内容,无法再对乡域内人口、产业、用地等发展要素进行统筹考虑。

在村屯建设标准、农村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方面缺乏具体指导。

在区域协调层面,与榆树市尚未建立和谐统一的合作关系;乡域内各村之间分工协作体系仍不完善。

第二部分青山乡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三章乡域现状概况

一、自然情况

(一)历史沿革

青山乡开发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后命名为“青山堡”。

因此地开辟前针叶树与阔叶树相间,冬夏长青,故名青山。

民国时期属榆树县三区(泗河城)。

东北沦陷时期,设青山村。

解放后,设青山区。

1949年,撤区改为青山村,属泗河区。

1956年,改为青山乡。

1957年12月,分出延和朝鲜族乡。

1958年8月,成立青山人民公社。

1958年10月,改为青山作业区。

1959年1月,复称青山人民公社。

1960年5月,延和公社划归青山公社。

1964年4月,青山、延和分治。

1983年3月,改为青山乡。

2000年,青山乡辖11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56个自然屯。

(二)地理位置与区位

青山乡位于榆树市区东北55公里,吉黑两省的交界处。

地处东经126°45′~127°00′,北纬45°01′~45°08′东与北隔拉林河与黑龙江省五常市相望,东北与延和朝鲜族乡接壤,西与大岭、新庄两镇相连,南与泗河镇为邻。

青山乡隶属榆树市,11个行政村,总面积133平方公里。

(三)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1、地形

青山乡南高北低。

南部多岗地,中部是黑土平川地,北部是低洼地。

青山乡境域近似菱形。

2、气候

青山乡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旱、夏多雨、秋高气爽多晴天、冬季干燥漫长寒冷。

年平均气温最高达33℃,最低达零下30℃,年平均温度6℃。

无霜期最长138天,最短127天。

年平均无霜期为132天左右。

春、冬季风较大,夏、秋季风较小。

多刮西南风。

3、水文

青山乡水资源较丰富。

东部、北部拉林河环绕青山乡24公里,西部的四道河子流经境内15公里。

青山乡境内有一条季节性河——半截河子。

4、土地

全乡土地面积133平方公里。

整个拥有9662公顷耕地,土质较好,土壤大致可分为黄土、黑土、油黑土3种类型,适宜种植各种大田作物。

二、经济发展概况

2016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4.7亿元,年增长6.7%。

2016年,乡政府驻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比上年提高了1200元,增长了10.2%。

全乡产业结构为“一、二、三”型;从产业布局上看二、三产业主要分布在青山乡政府驻地内,其它村屯经济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

三、社会发展概况

青山乡现有中学2所,全日制小学9所,幼儿园3所,现有中学生人数300人左右,小学生人数2000人左右,已形成有中学、小学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青山乡现有医院1所,建筑面积650平方米,职工人数6名,病床20张,全乡社区和乡村医疗网络达20多个,已经形成规模。

乡内给排水设施正在完善。

大部分村屯无统一的给排水系统,缺少污水处理设施。

乡内电力由青山乡国家电网供应,有66KV和10KV高压线,乡内有一座220KV青山乡一次变,动力供应有保障。

居住区无集中供热、无垃圾处理设施,影响环境卫生质量。

第四章乡域发展条件SWOT分析

一、有利条件(S)

(一)优越的区位条件

青山乡位于榆树市区东北55公里,吉黑两省的交界处。

地处东经126°45′~127°00′,北纬45°01′~45°08′东与北隔拉林河与黑龙江省五常市相望,东北与延和朝鲜族乡接壤,西以卡岔河、四道河子为界与大岭、新庄两镇相连,南与泗河镇为邻。

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青山乡耕地面积9662公顷,适于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

青山乡水资源较丰富。

东部、北部拉林河环绕青山乡24公里,西部的四道河子流经境内15公里。

青山乡境内有一条季节性河——半截河子。

(三)政策优势

为更好发展青山乡经济,对全乡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的乡级管理权限,享受省、市、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全乡加快发展和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制约因素(W)

(一)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

尽管青山乡在乡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符合新时期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青山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居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

资金投入不足,来源渠道单一;农村环境卫生不容乐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

村建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才刚刚起步,严重滞后于乡驻地建设。

(二)生态资源束缚

青山乡水土资源丰富,耕作条件较好。

2016年末,青山乡耕地资源总量为9662公顷,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31公顷;高于吉林省人均0.21公顷的平均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但近些年来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灌溉技术粗放,致使土壤元素流失、土地耕种条件下降。

从地下水的取水情况看,其开采利用程度偏低,供需矛盾较大,严重制约着工农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三)区域发展的软硬环境急需改善

本区源于传统农业,村镇较为分散,基础设施水平低。

无统一的给排水、供暖设施;区域内道路硬化率低,给物资运输和人们出行带来一定困难;水利防洪设施不完善,水土流失较严重。

另一方面,本区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缺乏,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较难适应生态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建设。

三、机遇分析(O)

(一)省、市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大力支持

为深入贯彻《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榆树市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同时出台了一系类相关配套政策和文件,省、市的支持不仅从现实利益上惠及了农民,更拓展了乡村发展的空间。

青山乡应抓住这个契机,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展乡驻地和各村经济,提高乡域整体竞争力。

(二)外部发展环境和契机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伴随我国加入WTO,传统农业将面临大的冲击,生态农业将成为最具时尚的产业之一。

吉林省已经正式确定为国家生态示范省,生态经济将成为今后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包括榆树市在内的各级政府对于生态经济发展的关注程度、资金和人员的投入都将大幅度增加。

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青山乡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四、挑战分析(T)

(一)大城市周边近域城镇的竞争

在当前市场经济加快发展阶段,榆树市其他乡镇发展迅猛,各级政府均在致力于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各类企业入驻。

因此,青山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将面临周边具有潜力的乡镇强有力的冲击和竞争。

(二)生态环境矛盾加剧

目前,榆树市已开始控制工业企业落户,外围开发区和类似青山乡的外围小城镇成为工业投资的热点,由于引进项目的门槛较低,难免引进一些污染型项目,因此,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将是青山乡面临的严峻挑战。

五、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青山乡作为榆树市快速城镇化地域,区域发展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动力充足,经济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青山乡外部发展机遇优良,恰逢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投资、吉林省榆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诸多利好政策,这些都为青山乡的发展提供了直接政策支持。

在改革发展中青山乡也要正视矛盾与问题,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协调地方发展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让百姓成为改革的受益者,真正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第五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交通与资源优势,到规划期末,把青山乡建成经济发达、设施完善、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宜居宜游的新型集贸城镇。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养殖业;增强工业的拉动作用,完善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形成以现代化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餐饮服务业、生态休闲旅游业以及咨询及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的给排水、邮电通讯和道路系统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保障等事业,使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2、经济目标

到2020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亿元,年增长率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4万元。

至2030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8亿元,年均增长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8万元。

3、社会目标

至2020年,青山乡经济社会得以协调发展,就业水平得到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改善,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完成经济起飞准备。

2020年,乡域总人口为32144人,集镇(青山乡政府驻地)人口为3523人。

至2030年,青山乡将建设成为城乡协调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城乡就业岗位充分,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稳固的和谐社会。

2030年,乡域总人口为33788人,集镇(青山乡政府驻地)人口为3703人。

4、生态目标

至2020年,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森林覆盖率到达1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5%;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至2030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森林覆盖率到达1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5%。

主要污染源得到根治,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工作初见成效,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得到增强,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

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一)农业发展与布局

立足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原则,以绿色农业、商品农业发展为重点,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绿色化和品牌化转变。

1、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重点培育肉牛生猪养殖业、优质玉米业、绿色蔬菜业三大产业。

养殖业应形成特色结构养殖优质肉牛,扩大专业化规模,改良品种,以圈养为主,开发新的饲养模式,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重点建设优质玉米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此外,应有选择性发展香甜玉米、黑玉米等珍稀玉米品种的种植;蔬菜瓜果业做到大棚蔬菜与露天蔬菜相结合,拉动净菜业、精细包装瓜菜推向榆树、长春市场,主要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西红柿、油豆角等产品;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推荐商品化、产业化。

2、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建设四大生产基地。

培植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在会才村、杨木村、长富村、新发村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在于浩村、青山村、年余村建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在曹家村、岳家村、日升村、三兴村建设优质玉米产业基地。

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产销、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经营体系,真正实现农业对工业化及乡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贡献作用。

(二)工业发展与布局

青山乡工业发展应适应生态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来资金与技术,改造现有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

大力发展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做强做大农副产品加工业。

拓展玉米秸秆转化、大豆、高粱深加工、蔬菜及酱菜加工、生猪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竹子编织业。

(三)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

坚持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市场拉动、解决就业的原则,创造宽松环境,通过乡驻地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缓解农业人口就业压力。

积极发展现代化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餐饮服务业、生态休闲旅游业、咨询及技术服务业等三产业。

1、发展仓储物流业

青山乡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建设以运输、包装、加工各种商品为主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组建物流配货中心、仓储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打造一个特色物流区,在青山乡内形成现成粮食、农副产品、商品仓储物流园区。

2、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

充分利用青山乡交通、地理优势,客流、物流相对比较集中,贸易量不断增加,发展集农副产品、生产、生活资料等多功能的商贸流通业。

应加大发展力度,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作机制合调控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引进新型经营模式,发展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的便民店、专卖店、专业点,有效引导资源影响,改善服务质量,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3、继续扶持和引导餐饮服务业

引导餐饮服务业向高、精方向发展,创名牌饮食,将豆制品、白酒、优质蔬菜等推向省内外餐饮市场。

4、积极推进咨询及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在青山乡建设农业人才培训中心,采取“地研结合”的发展模式,积极吸引省内知名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分支机构入驻,为青山乡发展提供充足的科技动力。

通过建立旅游开发和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开展技术咨询,市场营销等活动,为本乡生态经济发展服务。

重点布局在乡驻地和各中心村。

三、人口发展与城镇化

(一)人口发展现状

青山乡乡域指其所管辖的11个行政村,包括:

青山村、日升村、长富村、于浩村、曹家村、岳家村、会才村、杨木村、新发村、三兴村、年余村。

2016年末青山乡乡域总人口31509人,总户数7686户,其中非农业人口2400人,占乡域总人口的7.6%。

青山乡乡域人口平均密度237人/平方公里。

表5-1青山乡域人口统计表(2013-2016)

年份

总人口

城乡人口

乡域暂住人口

2013

31550

2430

116

2014

31565

2430

116

2015

31500

2438

117

2016

31509

2453

117

(二)人口增长分析

(一)人口数量变化总的趋势是逐年下降

从2013年到2016年,青山乡乡域人口变化总趋势平缓,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二)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量大

2016年青山乡总人口为31509人,其中劳动力人口占50%,劳动力丰富。

(三)人才短缺,从业人员素质低下

青山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尤其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人才。

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的技术人才。

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人口发展规划预测

未来本乡总人口发展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部分,其中以自然增长为主。

人口机械变化与经济发展速度及大中型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息息相关。

根据本乡详实的资料,我们采用了综合增长率法,进行了人口预测研究,预测中对所有的有关资料进行了评价和筛选,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等相关人口政策)对未来人口变动影响的基础上,主要考虑了自然增长率、经济发展速度和生态环境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并参考全国和吉林省的情况,结合本乡实际分阶段进行人口预测。

1、综合增长率法

乡域人口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区域人口的机械变动情况。

根据青山乡乡域2013—2016年人口变动情况分析以及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等相关人口政策。

乡域人口增加趋势大于减少趋势。

增长主要以自然增长为主,乡域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

年平均机械增长率为3‰。

根据人口预测公式:

P=P0(1+r+k)n

P——乡域规划期末人口(人)

P0——乡域现状总人口(人)

r——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

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