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962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3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垃圾二次转运压缩站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同时,垃圾转运只利用简易的垃圾箱和垃圾车作业,无压缩和基本的环保措施,转运车在行驶过程中抛、漏、洒严重,给城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根据《****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06-2020)》,****市拟建设本压缩式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生活垃圾经转运站收集压缩后,统一运往**焚烧发电厂处理。

本项目的建设,能完善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是解决垃圾产生与消纳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的相关规定,本建设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为此,***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于**年*月*日委托编制《***市垃圾二次转运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委托书见附件1)。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即派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和收集有关资料,并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有关规定进行编制,于2010年8月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市战备路以东、铁路以西、中心储备粮站以南位置,距离项目区东侧边界16m处为省道,南侧紧邻山坡地,距离项目西侧边界12m处为在建高速铁路,北侧拟建***市中心储备粮库。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周边关系详见附图2。

3.1.2地质、地形、地貌

***地质区地层属华南地层区***四明山地层分区的一部分。

区内基岩为燕山早期的花岗岩,局部地方有变粒岩、砂砾岩、麻岩和大山岩等。

硅化作用强烈,岩石角岩化,饰变风化作用显著。

构造主要受崇安石城断裂带控制,形成一系列东北向的褶皱和断裂,伴有西北向、东西向张性,张扭性单斜。

其地貌主要特征:

山高坡陡、峡谷纵深;

断裂显著;

剥蚀平面排列清晰。

区内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m,1500m以上的山峰有112座,地形坡度一般为30~40°

,切断深度500~1000m。

断裂主要有三组,分别为北东、北西和东西走向,以北东向断裂最发育。

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活动,保护区内形成排列清晰的四级剥蚀面,第一级剥蚀面面标高2100~2200m,第二级1800~1900m,第三级1100~1200m,第四级700~800m,第一、二级剥蚀面保留完好。

***属山地丘陵区,丘陵、山地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8.9%,地貌分山地、丘陵、平原和山间盆地,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项目所在地为山地丘陵区。

3.1.3土壤与植被

项目所在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红壤、黄壤和山地草甸土。

海拔700m以下基本上是红壤,强酸性,pH值4.5~5.0,为常绿阔叶林带发育的地带性土壤。

黄壤带分布于海拔1050~1900m,自然植被除在带的上部约有少量的灌木丛外,其余均为常绿针阔混交林。

黄红壤分布于海拔700~1050m处,自然植被从常绿阔叶过渡到常绿针阔混交林。

土地草甸带分布高度在1900m以上,地势平缓,坡度一般在5~8°

,pH值5.0以上,自然植被以草甸类占优势。

3.1.4气象特征

***地处亚热带东部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干湿分明。

各气象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3-1***地区气象信息一览表

项目

指标

数值

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

17.9℃

极端最高气温

40.4℃

极端最低气温

-8.1℃

降雨量

历年平均降雨量

1881.4mm

年最大降雨量

2730.3mm

年最小降雨量

1028.5mm

日最大降雨量

177.1mm

20年一遇连续7天最大降雨量

462.0mm

蒸发量

年平均蒸发量

1587.5mm

最大月(7月份)蒸发量

286.7mm

最小月(2月份)蒸发量

40.9mm

风向、风速

夏季主导风向

E

静风频率

44%

年平均风速

1.6m/s

年最大风速

15m/s

3.1.5水文

***境内流域面积在100km2河流有九条溪流组成,其流域总面积达2861.4km2。

全市总流域面积2931.02km2,总长374.55km,流域面积在150km2以上的河流总长度390.05km。

**溪是建溪三大水源之一,在***市北门由*溪和*溪汇合而成,在流出***沿途中有*溪、*溪、*溪等几条支流汇入,在***市境内长度为44.50km,河宽30~100m,流域面积2731.65km2,平均流量为98.8m3/s,平均坡降5.87‰,最枯月平均流量18.4m3/s。

3.2社会经济概况

3.2.1社会经济概况

***市地处福建北部,位于东经117.37′~118.19′北纬27.27′~28.4′之间。

东邻**县,南接**市,西与**县毗连,北与**县交界。

至2007年,全市土地总面积2813.91km²

,平面略似枫叶状。

城市总户数63820户,总人口225736人。

近年来,***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达41753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416641万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420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379元。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672万元,工业总产值188494万元,其中规模以上总产值147978万元,规模以下总产值40516万元。

3.2.2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修订)》(2003.09),***市计划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依托,突出以旅游、历史文化、“绿色”产业和综合城市功能为特色的中心城市地位,将***市建设成为山、水、城有机相融并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花园式的国际旅游城市。

本项目位于**片区。

3.2.3周边污染源

本项目位于***市**片区,该区目前开发水平较低,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工业污染源,周边现有污染主要来自于项目东侧正在施工的高速铁路,污染源如施工粉尘、施工噪声、施工废水等。

3.2.4环境敏感区

针对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有二:

其一为紧邻项目南侧边界的拟建中心储备粮库,其二为北侧约600m处的**村。

3.2.5交通状况

该场距**垃圾焚烧场65km,车辆往返时间2.5小时,靠近省道,交通路况良好,便于垃圾的收集和压缩转运。

3.3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3.3.1水环境

根据《**省水(环境)功能区划》(2004.01),**溪项目段水环境功能类别为III类,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

3.3.2大气环境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09),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NH3和H2S参照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居住区中一次最高允许浓度值。

甲硫醇参照执行《居住区大气中甲硫醇卫生标准》(GB18056-2000)中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值。

3.3.3声环境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09),项目所在地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其中,西侧邻国道一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

表3-2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

类别

环境质量标准

特征因子

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

pH:

6~9、COD≤20mg/L、BOD5≤4mg/L

氨氮≤1.0mg/L、TP≥0.2mg/L

大气

环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PM10日平均:

0.15mg/m3

SO2日平均:

NO2日平均:

0.12mg/m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NH3最高容许浓度(一次):

0.2mg/m3

H2S最高容许浓度(一次):

0.01mg/m3

《居住区大气中甲硫醇卫生标准》(GB18056-2000)

甲硫醇最高容许浓度(一次):

0.0007mg/m3

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4a类标准

2类:

昼间≤60dB,夜间≤50dB

4a类:

昼间≤70dB,夜间≤55dB

3.4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3-3、3-4。

表3-3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览表

时期

执行的排放标准

废水

施工期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

COD≤100mg/L

BOD5≤20mg/L

SS≤70mg/L

氨氮≤15mg/L

运营期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三级标准

COD≤500mg/L

BOD5≤300mg/L

SS≤400mg/L

氨氮≤35mg/L

噪声

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详见表3-4

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4类标准

昼间≤60dB,夜间≤50dB

4类:

废气

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

颗粒物≤120mg/m³

恶臭污染物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新建项目的二级标准

硫化氢≤0.33kg/h

氨气≤4.9kg/h

甲硫醇≤0.04kg/h

臭气≤2000(无量纲)

(排气筒高度15m)

表3-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间(dB)

夜间(dB)

土石方

手风钻、空压机、挖掘机、装载机、凿岩锤等

75

55

打桩

打夯机

85

禁止施工

结构

灌浆泵、浆液搅拌机、振捣器、卷扬机、拌和机、

70

装修

65

3.5环境质量现状简述

3.5.1水环境

根据***市环境监测站2010年8月23日至25日对**溪所做的监测,各项水质指标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各指标监测结果详见下表:

表3-5**溪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项目

时间

pH

CODMn

BOD5

SS

NH3-N

TP

2010.8.23

6.92

2.78

1.41

7.8

0.025

0.01

2010.8.24

6.94

2.85

1.46

8.0

2010.8.25

6.91

2.92

1.42

6.8

3.5.2大气环境

根据***市环境监测站2010年8月23日至29日对项目区域大气环境及大气敏感点所做的监测,各项环境空气指标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各指标监测结果详见下表:

表3-6环境空气监测结果一览表

SO2

NO2

PM10

NH3

H2S

点位

2#

3#

0.007

0.011

0.034

0.010

0.004

0.006

0.014

0.026

0.009

0.033

0.008

0.005

0.003

2010.8.26

0.016

0.040

2010.8.27

0.013

0.029

2010.8.28

0.012

0.020

2010.8.29

3.5.3声环境

根据***市环境监测站2010年8月23日项目区域声环境现状所做的监测,声环境现状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邻路一侧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4a类标准,监测结果详见下表:

表3-7声环境监测结果一览表

测量时间

2010年8月23日昼间夜间

编号

测点位置

监测结果LAeq(dB)

昼间

夜间

4#

边界外一米

57.6

46.6

5#

58.3

48.5

6#

58.4

48.1

7#

62.7

53.9

四、工程分析

4.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市垃圾二次转运站工程

建设单位:

***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建设地点:

***市战备路以东、铁路以西、中心储备粮站以南位置

建设性质:

总投资:

处理规模:

劳动定员:

21人

工作制度:

365天,每天8小时

服务范围:

***市行政辖区范围,即***市域范围内的3镇、4乡、3个街道及***自然风景区、度假区,总面积2802.77km2。

4.2平面布置及建设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总平面按远期320t/d规模布置。

项目具体平面布置详见附图3~5。

为便于进站垃圾收集车与垃圾转运车错车,同时考虑物流顺畅,将卸料平台和进料斗布置于压装车间厂房后部,出料口位于厂房前部,中央控制室位于厂房一端二层处,卸料平台设置4个卸料位。

车间底层设维修车间、仓库、更衣、办公、厕所、浴室等。

选配的除尘脱臭系统也可布置在车间底层。

容器泊位在室外,紧靠坡道布置。

车间二层为垃圾卸料作业区,并设玻璃窗采光。

整个车间为封闭式建筑,防止臭气扩散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车间墙外需装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增加厂区的建筑美感。

坡道与车间二层相联,为垃圾收集车进、出车间的通道。

除绿化地外,站内空地均采用砼地坪,作为转运车作业和停车场地,地坪近坡道的一侧设容器停放区。

转运站作业车间是站内的主体建筑,为二层框架结构。

车间占地面积约780m2,建筑面积约1560m2。

底层层高约6.0m,二层层高5~8m,一层下部生产辅助区设置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厨房、餐厅等房间。

平面功能合理,分区明确。

表4-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单位

总用地面积

m2

10685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1705

绿化面积

4646

道路及硬化地面面积

4334

建筑面积

2730

建筑密度

45.96

容积率

---

0.256

绿地率

%

43.48

表4-2建筑物设计结构一览表

序号

(m2)

形式

防火

分类

耐火

等级

层数

1

压装车间

780

1560

框架

2

办公楼

225

430

3

门卫,计量房

40

砖混

4

坡道

700

4.3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1)垃圾的卸料、装筒和压缩

垃圾收集车首先称重计量,沿坡道进入转运站作业车间的二层卸料大厅。

在车间的二层卸料大厅内,以后倾自卸或者推卸的方式将垃圾卸入容器内。

容器装满垃圾后,操作压实器沿水平导轨移动至容器的正上方,将容器内部的垃圾压缩。

然后再往容器内卸入垃圾,装满后再压,直到容器内的垃圾达到设计的装载量,这时将卸料溜槽收起和将容器顶端的进料门关闭。

如此即完成一次垃圾的卸料、压缩及装筒作业。

(2)容器的装车、运输、卸料和复位

容器的装车、运输、卸料和复位过程由一部车(大型垃圾转运车)来完成。

容器装车时先由钢丝绳提升倾斜,将容器与底架相贴,然后再缓慢地回到水平位置。

大型垃圾转运车(以下简称转运车)将装满垃圾的容器运至处置场所,完成卸料作业后,空容器由转运车运回转运站。

在转运站内,将容器置于空泊位上或暂存空箱区。

(3)容器在转运站内的移动

除上面的装车、运输、卸料和复位的功能外,转运车还具有移动容器的作用。

即在垃圾进站高峰期和交通不畅时,利用站内的转运车将装满垃圾的容器移动至站内的容器放置点,待运输转运车返回后即可将容器装车外运。

另外,转运车返回转运站时,如果没有空闲的泊位,可将空容器竖直地放到站内的容器放置点,等待复位。

这样,可减少转运车的配置数量,降低设备投资,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图4-1转运站工艺流程图示

图4-2生产过程产物环节图

图4-3废气处理系统产物环节图

4.4设备

本项目设备分为主体设备和配套设备两个部分。

表4-2设备一览表

类型

设备名称

组成或数量

功能

主体设备

垃圾压实器

1套

压实垃圾

钢丝牵引机构

4套

将空容器从转运车上卸下,并将其垂直竖起放置到容器泊位和将满载容器从容器泊位取下并放置到转运车上,完成垃圾自卸的卸料作业功能。

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卸料溜槽的升降和容器盖门的开闭。

卸料溜槽

防止垃圾散落

转运车

8辆(16吨位)

容器的装车、转运、垃圾的卸料、容器的复位及移置

多功能容器

14个(容积24m³

装载垃圾

配套设备

除尘除臭系统

抽风除臭系统

空间异味控制系统

收集处理恶臭及臭气

污水收集池

1个(L×

H=10.0×

6.0×

3.0)

收集垃圾渗滤液

清洗消毒系统

消毒液箱、控制箱、水泵及电机、喷头、管路等

保持转运站内、储运设备清洁

称重计量系统

电子称

对进站车辆进行称重计量

智能化

监控系统

计算机系统和摄像/监控系统

保障站内作业有序、安全生产、调度合理、高率运转。

4.4.1多功能容器

多功能容器为特殊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多功能容器是承受垃圾压缩减容的载体,主体设计为圆柱形结构,达到容器各个方向受力均匀,能有效承受压实力。

(2)易于装料、易于卸料。

(4)密封性好,转运站内不需另设渗沥水处理装置。

容器卸料口为圆形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容器卸料口的密封。

容器密封材料采用嵌入式优质橡胶密封圈,沿着卸料口筒体圆周密封;

密封材料为EPDM,密封性能好、耐腐蚀、耐磨损、抗老化、寿命长,可保证垃圾渗沥水无滴漏。

(5)易于清洗。

容器的材料采用高强度、耐腐蚀钢板,容器内壁主体为圆柱形,进料口的方形与圆筒形过度采用大圆角逐步过渡,且没有任何加强筋或凹槽,使得垃圾没有藏存之处。

因此,容易清洗。

(6)防腐性能好。

与垃圾接触频繁的容器内壁和卸料门均采用特殊材料,防腐性能好。

4.4.2除尘除臭工艺

垃圾压缩站除尘除臭系统由抽风除臭系统和空间异味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

1)空间异味控制系统

空间异味控制系统由控制主机、耐腐蚀高压泵、溶液箱、电磁阀、管道、空间异味喷嘴、降尘喷嘴、液位控制器、喷洗枪、高压胶管、灭蚊蝇设备等组成。

2)抽风除臭系统

抽风除臭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洗涤过滤装置、抽风罩、过滤格栅、管道、抽风机、耐腐蚀泵、消声器。

该系统内洗涤液拟采用植物萃取液或碱液。

表4-4除尘除臭工艺设备一览表

规格型号

材质

数量

备注

废气净化塔

RS-TF-40

∮2700×

5800×

8mm

钢衬FRP

含附件

室内排风管

800*300mm

含法兰及吊架

室外排风管

∮800mm

FRP

含室外风帽

粗格栅网

400×

600mm

SUS

5

细格栅网

6

高压引风机

4-72-11

№8c,N=18.5kw

钢衬玻璃钢

7

消音器

∮1000×

8

药液循环系统

DN65

SUS316

含所有阀门

9

耐腐蚀泵

65CQ-25

10

加热器

10KW

11

控制系统

组合件

含电缆

4.4.3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转运站内不需要垃圾渗沥水处理设施。

垃圾装筒、压缩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水贮存在容器中,与垃圾一道运至处置点,对转运站不造成污染。

转运站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场地冲洗和车辆清洗产生的废水,汇集到收集池,初沉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池内沉淀物定期清理。

4.4.4清洗消毒系统

清洗消毒系统由消毒液箱、控制箱、水泵及电机、喷头、管路等组成。

工作人员定期将一定比例的灭虫消毒药液加入消毒液箱,在清洗垃圾转运站的设备、地面时就可起到消灭蚊蝇的作用。

同时,为了保持转运站内的清洁,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