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963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的几点体会文档格式.docx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知识

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四)命题依据及内容范围

1、以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为命题依据。

2、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2006年5月1日——2007年4月30日)。

(五)考试方式

1、书面笔答的方式。

2、全卷采用开闭卷结合的考试方式。

选择题部分为闭卷考试,非选择题部分为开卷考试。

3、考试时间文综共120分钟,其中先闭卷考试50分钟,交完答题卡后再行开卷考试70分钟。

(六)命题及审题过程

1、命题由2名教研员,一名初中骨干教师组成,三人均为高级教师,均多次参加中考命题工作。

试题来源,主要是依据《考试说明》的考查范围,结合时政热点、本地特色和学生生活实际,根据陕人教版教材及教学实际自行编拟。

考查内容以单元为单位实行全覆盖达100%,命题过程中我们首先编制双向细目表,再根据双向细目表逐一编拟,最后全盘考查试题,对重复的内容和背景材料进行调整和完善,对各试题及全卷进行难度预测,对可能对整体难度值带来不利影响的题目进行调换或修订,在多达20多人次的校对中反复琢磨,在试题的立意、表达,材料与问题,题干与题肢的关系以及试题的参考答案等等方面不断追求完善和科学,避免不清楚和造成歧义。

2、审题由三位教师组成,一位教研员、两位初中骨干教师,均为高级教师,均三次以上参加中考命题。

审题老师建议将原单独考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和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内容的两道题合并,以一个材料多题使用的形式进行考查;

建议将第46题的图中文字“父母遗产”改为“父母财产”;

建议将46题中考查的有关A同学的内容做为例题,为考生答题提供范例,规范考生答卷并降低难度;

建议将第47题的答题范围限制在教材九年级第六课,限制并引导考生答题方向,且有利于统一阅卷。

以上建议均得到采纳并在试题中体现。

(七)试题结构

题号

题型

分值

知识点

考查层次

难度值

1

单选

1分

多哈亚运会

0.53

2

新任联合国秘书长

0.79

3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0.60

4

明辨是非,抵制不良诱惑

0.89

5

善于与人交往——宽容

0.99

6

法律的本质特征

7

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0.82

8

正义

0.97

9

组选

时政、理想、艰苦奋斗、立志成才

10

时政、中国文化、文化的多样、丰富性

0.59

41

2分

时政《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

0.67

42

依法治国、重视立法的原因

0.32

43

“三个代表”、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

0.47

44

时政、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资源、环境

45

诚实信用

0.84

46

简答

12分

自尊自信、自理自立

0.74

47

材料分析

18分

角色与责任

0.39

二、试题评价(考试效果分析)

本套试题按课标和考纲内容,不回避对主干、重点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命题的导向性、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

不回避重大时政热点,体现了命题的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

整套试题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全市得分率为59.1%,全卷难度值为0.59,较好的体现了初三毕业和高中升学二合一考试的要求,达到了考试的预期目的和效果,对初中阶段的教学将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有利于高中选择各类、各层次的新生。

(一)有关考试数据统计

考虑到我市各县(市、区)之间学生的数量和学习水平的差异,在对Ⅱ卷的抽样中我们先按各县(市、区)分组,抽取其总袋数的约18%为样袋,分别为旌阳区30袋、广汉市33袋、什邡市23袋、绵竹市23袋、中江县81袋、罗江县10袋,再从每个样袋中随机抽取一份试卷为样本,样本总数为200份。

有关抽样统计数据如下:

1、Ⅰ、Ⅱ卷答题情况统计:

Ⅰ卷

Ⅱ卷

全卷

平均分

14.10

15.45

29.55

得分率(%)

70.5

51.5

59.10

0.71

0.52

最高分

20

30

50

最低分

2、Ⅰ卷答题情况统计(样本容量33185份)

平均分:

14.10分(1—10题:

7.94分,41—45题:

6.15分)

选A百分比

选B百分比

选C百分比

选D百分比

52.71

23.31

16.08

7.54

4.44

79.33

12.09

3.98

6.09

1.43

32.30

60.03

89.03

9.87

0.38

0.27

0.35

98.89

0.40

78.91

1.82

1.01

18.18

79.91

0.43

3.31

82.20

13.97

97.47

1.61

1.02

97.10

1.37

0.42

32.70

4.00

4.32

58.71

15.29

11.87

66.72

4.41

32.24

6.42

45.44

14.18

10.89

11.20

29.42

46.67

9.42

78.52

5.41

4.84

2.50

2.37

9.69

83.53

3、Ⅱ卷各题答题情况统计(抽样)

题号

合计

(1)

(2)

8.83

2.98

6.96

73.58

33.11

44.22

38.67

0.33

0.44

4、各县市区平均分得分率统计

旌阳区

广汉市

什邡市

绵竹市

中江县

罗江县

32.4

30.25

31.63

34.41

25.95

30.79

64.8

60.50

63.26

68.82

51.00

61.58

(二)Ⅰ卷各题答卷情况分析

Ⅰ卷政治学科共15个小题,第1~10题为每题1分,得分率为79.40%,第41~45题为每题2分,得分率为61.5%,政治科Ⅰ卷总体得分率为73.58%。

在15个小题中,学生答得较好的题目有第2、4、5、6、7、8、9、44、45题,学生答得不够理想的是第1、3、10、41、42、43题。

第1题是一道纯时事题,考查点落在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多哈亚运会上是连续第几次雄踞金牌榜第一位,这是一个“知道”层次的考查题,学生的得分率仅为53%,出乎我们的意料。

德阳市今年是自去年以来第二次在中考中考查纯时事内容,从1题的考试结果看来,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师生对时事政治内容的重视和了解仍然不够。

第3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公民权利方面的了解和认识,问题是学生小何以“雨荷”为笔名向某刊物投稿,行使了公民的什么权利,答案是D(姓名权),此题得分率为60%,低于命题的预期。

第10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在预计难度和考查层次上,我们列为中等。

此题是一道以奥运奖牌设计为背景的综合考查时政内容和教材的题目。

此题的得分率为59%,应该说在命题预计之中,但从学生答案来看,学生的主要错在选了A,这就意味着学生对奥运奖牌设计中是否“体现了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宽容大度”,这一选择肢的判断,有32.70%的学生选了此答案而失分。

我们认为奥运奖牌的设计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又一次“中西合璧”,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但对于“体现了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宽容大度”这点,我们认为是不该选的,理由是奥运精神不是哪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无国界的,而奥运奖牌的设计也谈不上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宽容大度,此选肢本身无错,但在此题中不能入选。

第41、42题是共同使用一个材料的一组题,41题是纯时事题,考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和《企业得所税法》两部法律的名称。

预计是一道容易题,结果得分率是67%,低于我们的80%左右的预计,我们认为原因与前述第1题相同。

第42题是在人大立法的背景上,问“我国之所以高度重视立法工作的原因”,此题在我们的预计中就是一道难题,测试结果得分率为32%证明了这一点。

42题的主要问题出在C选项,即“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此题有45.44%的学生选,题目问的是原因,回答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立法”的含义,此题难在四个选肢本身都是正确的,却只有一个是与问题有关的,或是最佳的,因此关键是要理清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联,最终选择“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第43题是列举温总理就民生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后问这些举措体现了什么?

答案是①②③④均要入选,即选D,此题得分率为47%,有29.43%的学生错选了C,主要问题出在对惠民举措是否体现了“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目的”这一选肢的判断,这是一个正确选肢,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生产的目的的具体化表述,既与新教材的表达相一致,又与当前的时政热点吻合,但不少考生对这一表述感到陌生,没有跳出旧课标、旧教材的框框,因而答错。

Ⅰ卷答卷反映出的学生问题,主要是在识记和理解上的问题,一些非常简单、常识性的东西,学生都不知道,也许是学生不够重视,不愿下功夫花时间去记忆和理解,但教师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教学和复习是否认真,是否做到帮助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认真细致的复习,学校和家长是否重视政治学科的教学、复习,这些问题在不少的学校存在。

就Ⅰ卷来讲,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我们不想将Ⅰ卷的区分度拉得太大,考试的结果是同校、同类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大,但一些地区之间,不同类别的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这也说明了前述问题的存在。

(三)Ⅱ卷各题答题情况分析

1、第46题

这是一道考察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和对道德规范认识程度的试题,要求考生对B、C两位同学的表现从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规范的角度给出“诊断结论”和改正“处方”。

此题满分12分,抽样平均分为8.83分,得分率为73.58%,学生的得分情况应该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学生对此题的回答大多数与参考答案一致,也有一些考生从其他角度回答,比如对于C同学的诊断和处方,有的考生从热爱劳动、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履行义务等等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诊断与处方匹配,仍能得到大约50%的分数,总体情况较好,达到预期。

2、第47题

此题是两段材料,两个问题,均要求用教材九年级第六课的有关内容作答,即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回答问题。

(1)问是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角度回答每个社会成果均要承担好自己的社会责任的原因,第

(2)问则是从王晓同学的烦恼入手,有针对性地分析作为青年学生,在履行责任立面个人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此题

(1)、

(2)问各9分,共18分,其中第

(1)问平均分2.98,得分率33.11%,第

(2)问平均分3.98,得分44.22%,合计平均分6.96,得分率38.67%,难度值0.39。

这是我们命题设计中难度最大的一道题,但与我们难度值在0.4~0.5之间的预期还是略低了一些。

从第47题第

(1)问的答卷中可以看到,凡是读懂题意,用教材第九册第六课的有关内容作答的试卷,得分至少在4分以上。

学生答不到的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每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按角色的要求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每个社会成员切实履行和发挥好自己的职责和能力,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应有的贡献”等要点。

但是学生得分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不少学生没有用九年级第六课的内容作答,而是去论述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做法。

还有一些学生将第

(1)问的为什么(原因)答成怎么办,而把第

(2)问的怎么办,答成为什么(原因)。

第47题满分是18分,得分全距也是18分,0分与满分虽然都不多,但各县(市、区)、各学校考生之间的平均得分差距较大,不得不说这折射和体现出了这些县(市、区)和学校之间,教学、复习水平的差异。

(四)试题及考试效果分析

政治学科的特点要求政治试题的命制必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对重大问题的考查则强调重在运用。

我们的命题设计力图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社会和学生成长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的问题为背景,整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相关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理解和分析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和现实问题,实现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

整个试卷在内容结构上,不偏、不怪,结构合理,材料与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之间联系紧密,连贯性、逻辑性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连接自然、科学,而非生硬、造做,这是本套试题的最大特点和优点。

全卷12个题目无一例外地涉及到了学生实际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如:

第3、4、5、6、7、8、45、46等题目,通过设置一些情景或案例,让学生通过判断、理解、感悟,进而分析作答,让考生感到题目设置的现实性、亲切感,使学生有身临其景,感同身受之感,从而在答题中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这有利于提高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方面试题的考查信度和效度。

又如:

第1、2、9、10、41、42、43、47等题目,涉及到了多哈亚运会、新任联大秘书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北京奥运会、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等等当前的重大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

我们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还特别注重体现德阳地方特色,发掘地方课程资源。

不仅使考生感到亲切,又在引导考生关注本地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这样的命题思路,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和乡土性的统一,这也是本次试题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

第44、45题从对德阳市旌湖两岸生态与绿化建设项目获得200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这一德阳特色入手考查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理解;

从德阳市教育局、纪委联合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小故事,考查学生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从考试结果来看,本套试题总体得分率为59.1%,难度值为0.59,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效果较好。

阅卷中教师们的反映是:

本套试题导向较好,引导教师既要上好教学内容,又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特别是主观题,虽是开卷考试,但考试结果具有较强的区分性,信度较高,学生的优劣情况从试卷中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确是在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阅读材料、判断、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初中教师的反映主要是:

从考试结果看,一是政治学科的等级差异与其他学科的等级差异是一致的,优生就是优生。

二是一些题目的设问角度比较新颖,出乎预料,却又是那么自然,顺理成章,这对今后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考生的反映是:

一些学生认为题目出乎预料,没想到书上没有现成答案,拿到题后思想上有些紧张,但仔细思考以后又觉得并不难,只是没想到会这样考。

不少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没有底”。

家长的反映是:

看来政治课并不是要死记硬背,只让孩子考前应付应付是不行的,政治课也应该重视。

高一教师的反映:

许多题目有现在高中试题的命题思路,即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题目的设问和答案注意与题目材料相结合,内在的逻辑性较强,有利于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学习。

三、评卷工作

评卷组由40个阅卷教师,3名指导教师组成,分46题、47

(1)问、47

(2)问三个阅卷小组,进行流水作业。

每组统一评分标准,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首先在阅卷两个小时后逐一对本组每位教师的评分标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对有一定问题的阅卷老师进行指导,并反复检查直至其标准掌握准确无误。

试题阅完后,首先组内交叉复查评卷标准和得分、上分情况,然后进行总分,总分后再由其他教师再次复查上分、总分是否有误,经过三轮复查无误后,交阅卷场质检组。

组内试卷复查率达100%。

整个阅卷工作,历时4天,全程工作有条不紊,阅卷教师认真、细致,保证了评卷的质量,阅卷场质检组对全部试卷的15%进行了抽样检查(共5100份试卷),未查出一处差错。

四、结论

本套试题按考纲内容,知识覆盖以单元为单位达到100%,难度比约为6:

3:

1,不回避对教材重点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命题的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

不回避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体现了命题的现实性、人文性、亲切感。

整套试题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考察了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较好的体现了初三毕业和高中升学二合一考试的要求,对初中阶段的教学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有利于高中选择各类、各层次的新生,达到了考试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五、教学建议

初中07级是德阳市首届使用《思想品德》新课程及陕人教版教材的的年级,今年的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学科首次按新课标考试,总的效果是好的,但地区间、学校间的差异较大,仍然有许多问题,特别是教学中的问题值得思考和改进。

为此我们对今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切实关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落实课程标准。

正确处理好《课标》与教材的关系,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教材的使用和教学过程,都要围绕对《课标》内容和要求的把握和理解而展开和进行。

2、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领会和把握好课改精神。

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体现思品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真正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初中思品课的教学基础,将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作为本课程的教学追求,贯彻落实好“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本课程基本原则。

克服原有的照本宣科,上课“满堂灌”,考试复习“死记硬背”,师教生学均无兴趣和乐趣可言的局面。

3、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社会生活以及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品质、思想状态和行为,帮助和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现实和自身的成长,提高判断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搜集分析重大热点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将时政教育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在教学中体现本门课程的开放性、人文性、时代性和生活性。

 

(撰写人:

罗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