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9908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骆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找骆驼教案.docx

《找骆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骆驼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找骆驼教案.docx

找骆驼教案

《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有侦探柯南导入。

2、出示课题:

16找骆驼

3、师介绍:

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下面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

读读课文,想一想:

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梳理阅读提示:

(1)、下面这个故事里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2)、商人走失的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3)、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3、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并且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4、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

骆驼、商人、走失、忿忿、不紧不慢、究竟、详细、啃、跛

理解:

走失、忿忿的意思

“走失”和“丢失”的区别

A、先让学生说一说

B、一般是指人或家畜出去后迷了路,回不到原地,因而不知道下落。

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多媒体出示: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向老人(打听),经老人(指点),(找到了)骆驼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道理

(一)默读课文

1、画出描写骆驼特点的词句。

2、交流:

说说骆驼的特点。

(二)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填表:

老人知道

骆驼的特点

判断依据

左脚有点跛

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左驮蜜,右驮米

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

缺了一颗牙齿

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各组派代表上来交流,师生共同整理归纳。

4.重点段阅读指导。

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

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探究:

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因为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能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4)你喜欢这位老人吗?

为什么?

从这位老人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聪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四、朗读指导,创新表演

1、过渡:

这一课有许多人物的对话,我们试着来进行分角色朗读。

注意要读出人物的心情。

2、分角色朗读。

并进行阅读指导。

(当商人发现走失了一只骆驼,心情会是怎样的?

——着急

当他遇到一位老人赶上去时,会用怎样的语气问?

——着急

除了着急,还有什么?

——有礼貌(老人家)

老人的话该怎么读呢?

——不紧不慢、稳重

当商人听了老人那么准确地说出了骆驼的特点,商人听了会怎样?

(很高兴)后边老人把骆驼的特点都说出来了,商人会怎样?

(越来越高兴)

3、四人小组进行创新表演。

再抽取其中的一组上来表演。

进行评议。

4、过渡:

在老人的指点下,最终商人有没有找回骆驼呢?

你是从哪个词语中感觉到的。

(果然)

5、质疑:

老人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

(脚印是不会消失的。

6、教师小结:

 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真是个聪明的老人啊!

五、课后拓展

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终于找回了骆驼。

商人心情怎样,会怎么想?

再去见老人,会说些什么?

会怎么说?

请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找骆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

谁还记得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观察与发现)

2.是呀,观察一种事物,发现它的奥秘,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怎么做?

(认真思考)

3.其实在生活中。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许多发现。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

1.先来检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

出示词语:

骆驼忿忿脚印果然走失有点跛驮着不紧不慢

(齐读——叫号读,请每组的六号来抢读)

2.看来大家对词语掌握得很牢固了,那么你还记得: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向老人打听,经老人指点,找到了骆驼)

过度:

哦,原来是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是老人帮商人想到了找骆驼的办法,最后商人找到了骆驼。

老人帮商人想到了什么办法呀?

指名

(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他的脚印去找。

三、合作探究

1、是这个办法吗?

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惑吗?

(有,请学生问,没有,师问)

3、老师有个疑问,请你们老帮帮我吧:

老人并没有亲眼见过商人的骆驼,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脚印去找?

他怎么知道那是商人的骆驼?

4、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生默读课文。

好,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待会派一名代表汇报展示。

5、好,我们来一起交流一下。

谁愿意先说说自己小组的想法。

如果先说第一个问题就先学第十段,如果先说第二个问题就先学1-9段

学习第十段(出示第十段)

1、刚才这名同学谈的是这一段,我们先来看看这一段。

句子:

刚才我看见了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他缺了一颗牙齿。

2、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老人通过观察知道了商人骆驼的特点。

那这只骆驼有什么特点?

指名答,板书:

左脚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

3、老人是通过观察什么得到了这些结论。

指名答,板书:

脚印右边深,

左边浅、路左边有蜜,路右边有米、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

4、看来这是位怎样的老人?

(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5、你明白老人为什么对商人的骆驼知道的这么详细了吧!

可商人还是不明白,我们来当当老人向商人说明白吧,你们愿意帮忙吗?

(真是些乐于助人的孩子!

6、请你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句式)

我知道,是因为。

谁愿意当当老人向商人解释。

7、现在你就是老人,我们先来感受老人此时的语气?

应是什么语气?

(平和)

8、通过哪个词知道老人此刻是平和的?

(不紧不慢)

9、什么叫不紧不慢?

一般形容什么?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现在,不紧不慢形容老人。

出示句子: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

10、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老人沉稳、胸有成竹)

理解了这个词,先自己试着不紧不慢的说一说。

同桌比比看谁当老人当的像。

(指名)请你来试试吧!

11、(真是位平和的老人。

)谁还愿意来试试。

请你来。

(是位胸有成竹的老人)。

过渡:

孩子们,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下的齿印。

一般人不仔细观察是不会注意到的。

看,来正在找骆驼的商人也没有注意到。

可是老人看见了。

可见,老人的观察多么仔细啊。

正是因为老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得出来结论。

让商人顺着脚印找,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说说?

学习1-9段(出示对话)

1.商人在寻找骆驼的途中遇到老人,于是有了两人的对话。

通过对话,你读出了什么?

商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着急--生气)

2.从哪里可看出他心里着急?

(找了很多地方、着急、赶)

3.区分走失、丢失

4.哪个词能体现商人生气呢?

(忿忿)他为什么生气呀?

5.难道在这个过程中商人的心情只有着急、生气?

(高兴——对极了!

孩子们,你们真厉害,已经学会抓关键词品位语句了,真了不起!

6、那你能读出商人的这些心情吗?

自己试着读一读。

谁愿意来读读?

请你来。

7、既然是对话,我们也来读读老人的话吧。

出示老人的话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朗读,待会展示。

生自由练习—指名。

学习11段

1、商人通过与老人的对话,经过老人的指点,最后找到骆驼了吗?

(找到了)

2、哪里知道的商人找到了骆驼?

(出示最后一段)

3、果然说明什么问题?

四、拓展升华

如果你是商人,你在找到骆驼之后,再次遇见了这位老人,你会对老人说些什么?

五、总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摸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啊!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态度。

六、作业

《找骆驼》说课稿

姚敏娜

一、说教材

《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

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

人物有两个:

商人和老人。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对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阅读的要求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

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

有人说过:

“教无定法”但是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求设计具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要适当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随时调整,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因此设计本课采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

我班孩子共有的特点就是有好奇心、爱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以图文结合、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2、以读代讲法:

在语文能力体系中,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读,尽情地读,力求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四、说学法

根据常规班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本文教学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读读、画画、议议中整体感知文本,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会倾听,在共同交流中,情境交融,构建新知。

五、说教学思路

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

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

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培养。

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

设计对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部分: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由谜语引出“骆驼”,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骆驼的资料,初步了解骆驼,最后切入课题,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

明确学习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前的导读,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为学生今后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

学习课文1至9自然段。

以“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这一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这几段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讲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况,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首先,并理解“愤愤”的意思,以及当时商人的想法,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商人的情感,从着急到高兴再到转喜为怒,并在读中体会老人的冷静沉着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知道走失骆驼的三个特点:

左脚有点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

第四部分:

探究学习第10自然段。

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根据出示的问题:

老人是怎样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自读第十自然段后完成表格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运用读读、议议、画画等手段,使学生明白:

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让学生读出“看见…又看见…还看见”的句式,让学生边读边说,完成表格,检查学生正误最后,指导朗读老人的话,升华情感通过读、说、议,使学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准确判断的依据,让学生和老人一起经历着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静,观察仔细,认真思考的思维品质。

第11自然段仅两句话,告诉学生事情的结果,我先让学生齐读,再抓“果然”一词,追问:

从“果然”一词你读懂了什么?

再次体会老人的思维品质,自然学生谈谈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说说理由,也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第五部分:

回顾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