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9950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docx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供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

 

中国医科大学

二○一○年十月

前言

《临床医学导论》是我校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子项目中的一个成果,是为顺应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早期接触临床”而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分为三篇,即第一篇医学篇,第二篇医生篇,第三篇临床篇,共33章内容。

共讲授28学时,实习1周。

在五年制二年级学生第三学期以及七年制三年级第五学期开设此门课。

开设此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历史与现状;了解病人与医生角色,怎样做一名好医生;引导学生认识疾病症状,初步了解诊断、治疗、康复与预防的知识,掌握正确临床思维的方法,特别是从症状学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

并通过1周的临床实践,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病人、早期进入医生角色,树立终生为病人服务思想。

本门课程主要由内科教研室骨干教师、学校有关学科教师承担理论授课,实习由各临床学院组织实施。

本门课程为考试课。

其中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实习成绩即要求学生写两份病志,其成绩占30%。

本门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与课间实习方式。

理论讲授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课间实习接触病人、采集病史并作为考试成绩一部分。

在寒假期间,要求学生有1-2周时间去家乡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社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由学校教务处、学生处汇编成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时数分配

篇章节

内容

时数分配

理论讲授

课间实习

第一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二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三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医学篇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医学专门分科与发展

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

全科医学

卫生组织机构与卫生改革

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医生篇

医生角色

病人角色

医疗中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与实践

医生与科学研究

医生培养

临床篇

疾病概论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学

疾病诊断技术

临床诊断思维

临床决策与循证医学

病人治疗

病人护理

病人康复

疾病预防与控制

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体验

2

1.2

1

0.4

0.4

1

 

0.5

0.5

0.5

0.5

1

1

 

1

1

7.5

0.5

1

2

1

2

1

1

自学

合计

28学时

1周

 

第一篇医学篇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发展史线索图,希波克拉底誓词。

2.熟悉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医学。

3.了解古代奴隶社会西方医学,中世纪欧洲医学。

[教学内容]

学习医学发展史,由经验到科学,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了解医学发展规律,汲取前人经验教训,拓宽知识面和科学思路,树立为医学献身的信念。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二章医学专门分科与进展

[目的要求]

1.掌握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要点。

2.熟悉临床医学进展。

3.了解基础医学进展。

[教学内容]

从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角度,理解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同时,让学生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科及重要领域等方面的发展有初步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医学科学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学时]1.2学时

第三章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熟悉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与条件。

3.了解医学模式的特征。

[教学内容]

通过了解各种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以及影响其转变的背景与条件,让学生对现代医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四章全科医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

2.熟悉全科医生的概念、知识结构及任务。

3.了解全科医学(或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介绍全科医学的含义及起源、研究目的、对象与范围以及全科医生的含义、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及任务等一般性概念;全科医学(或全科医疗)的几个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学时]0.4学时

 

第五章卫生组织机构与医疗卫生改革

[目的要求]

1.掌握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

2.熟悉我国卫生组织机构分类。

3.了解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

[教学内容]

介绍我国的卫生组织机构的分类,重点为医疗机构;我国的卫生改革情况,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举措、面临的重大题目以及改革的主要任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学时]0.4学时

第六章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目的要求]

1.掌握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2.熟悉面向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3.了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五方面挑战。

[教学内容]

学习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理解教育改革的动因,重新认识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二篇医生篇

第一章医生角色

[目的要求]

1.熟悉医生角色的社会期待。

2.了解职业精神,熟悉医生角色的职业精神。

3.了解角色扮演,掌握主动实践医生角色的实现。

[教学内容]

介绍社会期待的医生角色的内容;认识人文精神是医生职业精神的神髓,科学精神是医生职业精神的特征,公正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支柱,合作精神是医生职业精神的要素;怎样实现医生角色。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二章病人角色

[目的要求]

1.了解病人、病人角色的概念;了解病人角色的基本特征;熟悉病人角色的变化及对策。

2.熟悉病人求医行为的类型;了解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3.了解病人需要的基本特点;熟悉病人需要的主要内容。

4、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

5、掌握病人的权利;熟悉病人的主要义务。

[教学内容]

病人与病人角色;病人的求医行为;病人的需要;病人的心理特点;病人的权利与义务等概念和内容。

综合认识病人,是“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思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全面了解病人、深刻理解病人、充分尊重病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成就一名合格医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三章医疗中的人际关系

[目的要求]

1.了解人际交往与沟通的一般技巧;熟悉医生如何更好地与病人沟通。

2.熟悉医患关系的含义;了解医患关系的模型、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掌握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熟悉医医关系的含义;了解各种医医关系;掌握医疗中的集体协作关系。

4、熟悉医社关系的含义;了解医社关系的意义。

[教学内容]

医疗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一般技巧;医生应如何更好地与患者沟通,熟悉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活动中人际关系主要内容;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及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举例说明医疗集体协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四章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与实践

[目的要求]

1.熟悉卫生法律的概念及其含义;了解卫生法律现状、基本属性与特征。

2.了解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熟悉医方的卫生法律责任。

3.掌握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熟悉各种医患相关的法律保护。

[教学内容]

卫生法律的概念、特点、内容和意义,与调整医患关系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以及当事人违法法律后,所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医患双方享有的法律权利及其特点,以及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的法律纠纷。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五章医生与科学研究

[目的要求]

1.掌握科研及创新能力是优秀医生的必要素质。

2.熟悉如何做好临床科学研究。

3.了解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的方法。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概念、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六章医生培养

[目的要求]

1.掌握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改革。

2.熟悉美国、日本住院医师培训概况。

3.了解我国住院医师培训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情况以及培训方法,同时借鉴国外住院医师培训经验不断提高培训水平。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三篇临床篇

第一章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的定义及人体的第三状态;衰老的标志的特征;老年性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死亡的分期及死亡的判定标准。

2.熟悉疾病的定义和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疾病谱的变化及研究疾病谱的意义。

3.了解健康的标准;疾病发生的机制;疾病的分类;衰老的机理及安乐死。

[教学内容]

1.重点讲授健康的定义及与病人定义内涵的关系;健康与第三状态及疾病的关系;衰老的共同特征和人口老年化问题;死亡及其判定标准和重要意义。

2.一般讲解疾病过程的规律,初步了解疾病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疾病谱变化以及疾病谱调查的方法和意义。

3.概要讲述健康的躯体标准和社会心理标准;简要说明发病机理、疾病分类、衰老机理及安乐死等。

[教学方法]利用幻灯课堂讲授。

[授课时数]1学时

第二章疾病病因

[目的要求]

1.掌握病因的概念和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

2.熟悉医源性疾病的病因。

3.了解引起疾病的外在因素。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病因概念和病因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宿主方面的各种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社会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2.一般讲解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及医源性疾病病因的种类。

3.概要讲解致病因子的种类及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利用幻灯讲解。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章疾病症状学

第一节发热

[目的要求]

1.掌握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及胸痛症状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问诊要点

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一、发热

(一)发热的概述

(二)发热的机制

(三)发热问诊要点

1.流行病学

2.发热缓急与病程长短

3.发热伴随症状

4.发热临床表现和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和不规则热)

(四)临床意义

1.正常体温生理变异

2.发热疾病的分类

 

(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第二节胸痛

(一)胸痛概念

(二)胸痛发生机制

(三)问诊要点

1.胸痛发病年龄

2.胸痛性质和部位

3.胸痛诱发因素

4.胸痛伴随症状

(四)胸痛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1.概念交代准确清楚,重点讲授临床意义和问题要点,略提发生机理。

2.发热热型结合曲线图讲授,咳嗽、咳痰及咯血列举典型病历讲述以加深对症状的理解和记忆。

[授课学时]

1.发热1学时

2.胸痛1学时

  

第三、四节发绀呼吸困难

[目的要求]

1.掌握发绀、呼吸困难的概念、问诊要点及其常见病因的临床特点;

2.熟悉临床意义;

3.了解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发绀

①发绀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

④常见临床类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呼吸困难

①呼吸困难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

④临床意义

[教学意义]

重点讲授发绀、呼吸困难。

为了使学生能早期接触临床,从问诊要点入手,使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症状,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启发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五节恶心与呕吐

[目的要求]

1.掌握恶心与呕吐的的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恶心与呕吐

①恶心与呕吐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

④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六节腹痛

[目的要求]

1.掌握腹痛的发生机制、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2.腹痛

①腹痛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

④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七节黄疸

[目的要求]

1.掌握黄疸的定义、黄疸的形成、问诊要点及临床常见三种黄疸的鉴别。

[教学内容]

3.黄疸

①黄疸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

④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八节水肿

[目的要求]

1.掌握水肿的概述、问诊要点、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

2.了解上述症状的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1.水肿①水肿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

④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九节晕厥

[目的要求]

1.熟悉晕厥的概述、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

2.了解上述症状的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1.晕厥①晕厥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

④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四章疾病诊断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

2.熟悉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了解实验室、影像及其它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介绍疾病的诊断步骤。

2.重点讲解主诉和现病史的采集和书写要求。

3.重点讲解问诊技巧及意义。

4.简要介绍望、触、叩、听各种体格检查方法。

5.一般介绍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它检查方法。

6.重点介绍诊断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实际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五章疾病诊断思维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诊断思维的方法,特别是从症状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临床诊断思维的原则。

2.熟悉从疾病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从系统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正确的诊断从哪里来。

3.了解临床诊断思维概说;判定诊断正误的标准;误诊。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从症状入手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临床诊断思维原则。

2.详细讲解从疾病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从系统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正确诊断从哪里来。

3.一般讲授思维概说;判定诊断正误的标准;误诊。

[教学方法]幻灯,讲述。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六章循证医学与批判性思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循证医学及其主要内容与批判性思维。

第一节循证医学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和内容。

2.熟悉循证医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3.了解循证医学诞生及发展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内容]

学习循证医学的定义,了解循证医学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历程,通过对比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实践模式,使学生认识经验医学的缺陷和EBM的优势,尽早培养循证思维,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二节循证临床决策

[目的要求]

1.熟悉循证医学证据的特点。

2.熟悉循证医学实践的四原则、五步法。

3.了解循证医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循证医学的实践过程,了解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和分级,通过阐述循证医学实践的三要素、四原则及五步法等,使学生对如何实现循证有所认识,深入理解循证医学的理念,应用批判性思维指导临床实践。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三节循证医学证据检索

[目的要求]

1.熟悉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步骤。

2.了解循证医学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3.了解检索医学证据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内容]

了解证据检索在循证医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检索举例,学习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思路和方法,并简要介绍循证医学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七章病人治疗

[目的要求]

1.掌握治愈疾病的基本因素。

掌握临床治疗的六条准则。

掌握急救的基本原则。

2.熟悉按目的分类的三类治疗方法。

熟悉急救的基本方法。

3.了解治疗学的起源与发展及前景展望。

了解按手段分类的十一种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治愈疾病的基本因素。

2.重点讲解六条临床治疗准则:

3.重点讲解急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体外人工心肺复苏、急腹症、昏迷、高热)。

4.详细讲解按目的分类的治疗方法。

5.一般讲解治疗学的起源与发展和21世纪临床治疗发展前景展望;

6.一般讲解按手段分类的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幻灯,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八章病人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护理学的概念与目标,了解护理的工作领域及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2.护理专业的工作范围

3.护理工作的基本模式

4.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举例

[教学方法]幻灯,讲授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九章疾病康复

[目的要求]

1.熟悉康复与康复医学定义、康复对象与原则。

2.了解康复领域、康复内容。

3.了解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矫治、心理治疗、康复医学工程、中国传统治疗技术。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康复与康复医学定义。

2.详细讲解康复对象与原则、工作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十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目的要求]

1.熟悉预防医学的定义、研究目标和内容。

2.熟悉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

3.了解群体预防的产生、群体预防是增进健康和控制疾病的主要策略。

4.了解临床医生开展的个体预防服务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预防医学的定义、研究目标和内容。

2.详细讲解非传染慢性疾病发展特点与预防服务。

3.详细讲解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4.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与防治策略

5.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